趙飛的糧袋在梅宅門口放下了,因為劉遙把他召迴,又罰了5軍棍。原因是他擅自宣布劉遙要招收士兵。圍在門口的人們紛紛為這位戰鬥英雄求情,直到劉遙宣布,再有一人求情,就加5軍棍。村民們看事情不可挽迴,開始換方向:他們央求劉遙教大家如何成為一個士兵。
最終的結果是梅家駒得到劉遙的授權,在梅家村和叉河村挑選了60個身強力壯的村民組成臨時隊伍。而第一班的每個人都成為伍長,帶4個新兵,這樣隊伍組成3個由5個伍構成的臨時班,每個老伍長各帶一個臨時班分開去訓練。
訓練布置下去之後,貌似勉為其難接收村民的劉遙卻非常投入,每天都去各個班巡視,抓訓練效率和質量。十來天之後,訓練開始有了點樣子,略感放心的劉遙最後去看了看好久沒看到的第二班,欣喜地發現劉滿帶得不錯:既有男女通用的行軍隊列和形體訓練,又有分開進行的訓練,男孩是刺殺動作訓練,女生則以醫學和會計等文化課為主。
待到訓練結束,父女二人一起迴到了家裏。劉滿在一邊跳來跳去,手裏拿著一根竹稍,把沿途的嫩枝葉抽的四散紛飛。看著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女兒,劉遙心裏眼裏都是歡喜。
進門的時候正是夕陽西下,姚英領著兒子在門口等著父女迴來,還沒開口說話,就看到高管家急急忙忙的走來。
“先生,煉鋼的備料是差不多了,鐵料已買好一千三百多斤,炭也燒了幾千斤。鐵料在樓下庫房裏,炭都在賀典吏送的地上堆好了。隻是這鐵匠,不好找啊。”
“是沒有呢,還是不肯來?”
“咱縣裏鐵匠還是有的,按照你的吩咐,我找了能打鐵也能砌爐子化鐵水的俞朝富,可是他不肯來。”
“他一年能掙多少錢?咱多給他。”
“我也是這麽跟他說啊。他說掙的夠花了,不想挪動。”
“這也是不肯上賊船的。那還有能砌爐子的人不?”
“沒有了。其實是有,就是不肯上咱們這賊船。”
“……這賊船就我能說,你不能說。”劉遙哭笑不得地說,接著又吩咐道:“那就找個願意來的鐵匠來打鐵吧。砌爐子的事情,我們自己來。趙家幾兄弟裏麵找誰好呢?”
“趙如山,他腦子活,也搞過水泥窯。”
“對,就是他。你叫他明天來跟我聊聊。還有,賀典吏送的塊地,以後叫工業區。”打發走老高,劉遙迴頭對還站在身邊的姚英說:“你看,哪個世紀都缺人才,用糧食都換不來。”
拉著老婆走開幾步,劉遙又說:“別擔心,一個俞朝富不是問題。我能培訓出很好的鐵匠來,不就是耽擱幾天時間麽。你就放心吧,別我跟老高聊幾句你還眼巴巴地看著。”
“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放心,是實在沒事情做,看看你跟老高聊天也是好的。”小滿在旁邊嘻嘻哈哈地說道。
劉遙苦笑一下說道:“是啊,這沒有電沒有網絡的世界,還真無聊。看來是得搞點戲曲啊皮影啥的,實在不行搞流行歌也可以啊。咱那個秘笈裏不是有很多歌譜麽?小滿你先把簡譜和十二平均率啥的搞出來。樂器麽,鑼鼓笛子二胡之類肯定有的,規範規範也能出效果。”
“好是好,不過這可真費勁。要娛樂娛樂還得從頭造樂器,就像為了吃飯不僅要去煮飯,還要種田,甚至是要去開荒做出田來。”小滿有點畏難地說。
劉遙拉著老婆追上去,摟住女兒的肩頭,三個人一起走著,輕聲說道:“咱們現在就是要開荒,我去找鐵匠就是為了開荒。沒有鐵匠就沒有農具,就不能開荒,不開荒就沒有很多土地,就沒有很多糧食,就沒有很多人,就沒有造房子搞音樂的,就沒有軍隊,那就沒有安全。咱們啊,得往前走。”小滿嗯了一聲,走過去牽著到處亂跑的弟弟往家裏走去。
為了開荒準備工具的第一次煉鋼,劉遙沒有打算從鐵礦石做起——鐵礦都不知在哪裏呢,而是打算直接用現成的鐵器來做試驗。砌一個煉鋼爐,把采購來的鐵器融化,燒掉裏麵的碳,再脫磷脫硫,就能得到鋼。燃料是木炭,一則滿山都是樹,二則也根本沒地方買煤。
劉遙早早畫了爐子的圖樣,並且讓趙如山去研發耐火磚,還特別強調是用瓷土,能夠做出中性而不是酸性的耐火磚。趙如山做了幾十個配方的耐火磚,架起木炭爐子燒,終於得到了穩定的配方。
有了耐火磚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搭爐子也費盡周折。趙如山對投料口鐵水池啥的都沒見過,根本難以理解,劉遙也隻是在視頻裏瞄了一眼實物,現在對照著秘笈上的圖紙,實在沒有感覺,建好都不知道對不對,隻能是建起來燒過才知道。趙如山拿著這些問題去問老爸趙世祿,得到一個主意,用泥捏了幾個模型。對照著模型和圖紙,大家逐漸理解了煉鋼爐的原理,可是這模型不可能模擬煉鋼的過程,究竟能不能實現設計功能,大家誰也沒底。直到有一天,劉遙興致勃勃地抗來一對錫燭台,大家才眼睛一亮。
小規模的煉鋼爐順利融化了錫香爐,錫水在模型裏翻動起來時,每個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有了這個實體模型,煉鋼的各個步驟,如造渣和攪拌鐵水,以及最後的開閘放出鐵水,都得以一一演練,所有人的心裏有底了。
這些模型還有一個好處,每個工序的人都能過家家一樣演練自己的工作步驟,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工作。
劉遙在埋頭準備煉鋼的時候,梅先卓整天在衙門裏跑著。半個月後,煉鋼準備得差不多,老梅也帶來了好消息。勝利的一仗有了結果:縣裏同意在梅家村落腳的居民就地落戶,丈量的田畝也按照雙方認可的數字申報。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是所有在自由山上的人都編入梅家村落戶,勞役和田畝照梅家村例。兩個老夥伴看著對方憔悴的麵容,都百感交集,迴去之後都對自己老婆說:“換我肯定幹不來那事。”劉遙不能想象如何去忍受衙役的嗬斥和在王縣令的貪婪麵前怎麽寸土必爭,梅先卓也無法想象捏幾個泥爐子就敢立十多米高的爐子煉鋼。
梅先卓帶來的縣裏的“處理意見”實際上給劉遙開了個好頭。田地是買來的,稅負的義務也如實盡到了,這意味著從法理上來說,現在劉遙身邊的人和名下的資產都具備了合法性。看上去是實現了目標,但是劉遙自己心裏知道,這勞役和稅收實在是意味著損失,對能否熬到秋收又帶來一些不確定性。現在總算知道整天研究避稅的企業家們的心情了。不過呢皇糧國稅,那是免不了的。“任何事情都有代價”劉遙自我安慰著。
好事多磨,終於一切都準備好了。點火的那天,劉遙天沒亮就起床,頂著初生的曙光來到工業區。隻見爐子跟前已經站滿了人,領頭的正是梅先卓。
劉遙跟老梅點點頭,四下看看,說:“咱們開始吧。香案呢?”說完之後不由得心裏一驚:“我啥時候主動找過香案啊。”
香案自然是早就準備好的。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得很充分。爐子邊上是一堆鐵器,新的舊的都有,俞朝勤的徒弟正把這些鐵器一件件往爐子裏丟。俞朝勤站在爐門口,一手拿著鏨子,一手拿著錘子,他偶爾會叫徒弟停下來,拿鏨子錘子敲一下試試鋼火,凡是他認為不錯的,就留在一邊,不丟進爐子裏去。
趙如山踩著一架梯子趴在爐膛頂上,指揮在爐子裏麵的人把鐵器擺平、踩實。丟一陣鐵器之後,就叫俞朝勤那邊暫停,指揮人豎起更多的木梯,扛著一麻袋一麻袋的木炭倒進爐膛。爐膛裏麵的人也不出來,在裏麵用耙子把木炭拍實。這樣一層鐵器一層木炭,很快把爐子填滿了。趙如山爬下梯子守在爐門口,手裏拿著趙如山翻翻白眼說:“先生讓我點。我說老高,以後可別再派這種活兒給我了。我還是去造房子好了,那個我熟啊。”
老高也翻翻白眼說:“劉先生要誰幹啥活兒,心裏有譜!再說還有王帶喜那些個賬簿呢。”看趙如山一陣心涼,又補了一句:“劉先生說這事很重要,你也幹得很好,打算還讓你接著幹這個”。
每天領著糧食卻看不見成果的趙如山想著老爸趙世祿在築壩架渠,大哥趙恩重如今領著人造房子,每天都看得到成果,自己在這裏啥東西也看不到,心裏很不是滋味,火把都差點掉了,急忙去旁邊攏了幾根柴火點了堆火,以防萬一。火生好,就看到梅家駒領著第一班的人也到了,散布在爐子四周維持秩序。附近的臨時村子裏的人幾乎是傾巢出動來看熱鬧,人越聚越多,爐子周圍黑壓壓一片。
劉遙點過香,遠遠的衝趙如山揮揮手,再使勁往下一劈。趙如山立即把火把往爐膛裏一丟,就見一陣青煙逐漸從爐膛頂上冒出,很快就越來越濃,漸漸的,可以在濃煙中看到火苗飄動。
濃煙滾中,一個渾身烏黑隻能看到兩個白眼珠的人出現在大家麵前,劉遙心裏一驚,急忙問旁邊的高管家這人是誰?高管家瞟了一眼,說道:“這是趙如山的土地,剛才在爐子裏麵。”劉遙更是吃驚,才想起來沒有跟大家說過勞動安全的事情,急忙叫來趙如山和這個小夥子,交待了一下勞動安全和勞動保護的基本原則,急忙讓小夥子去洗幹淨。這人咧嘴一笑,露出一嘴白牙,普通一聲跳進石碌河裏去了。
煉鋼的過程跟演練的一樣順利,豎起起來的高爐裏的木炭燃燒完畢後,鐵器也都化成了鐵水,流到爐子底部的攔蓄池裏。攔蓄池下麵持續投入大量木炭,隔著爐子“煮”著鐵水,使之持續保持高溫,上麵浮動著一叢叢的小火苗,這就是在燃燒鐵水中的碳。旁邊幾個壯漢拿著大鐵棒拚命攪拌,還有人從投料口往爐子裏麵投石灰和硼砂。一時煙塵滾滾,火星飛濺。很快,攪拌的鐵棒再也攪動不出火苗,投下去的石灰也就像預期的一樣順利造渣,浮在鐵水上麵。劉遙看了看,憑感覺判斷應該差不多了,便吩咐打開閘門。趙如山走到爐子跟前,拎起木棍砸向爐門。火紅的鐵水奔湧而出,一路上火星四濺,濃煙滾滾地流向地上的一道道耐火磚砌出來的溝槽中。
劉遙興奮地對小滿說道:“看,這就是更多的土地。”
第一班在梅家駒的帶領下,拿著兩米長的杆棒,在煉鐵區域四周維持著秩序。人群一直很安靜,但是當鐵水開始火星四濺地流淌時,後麵的人紛紛朝前擠,人群頓時整體朝前推了過來。梅家駒見狀急忙大聲招唿手下橫著木杆擋住人潮,但是孩子們顯然承受不了人群的力量,步步後退,眼看著一步步被擠到鐵水池邊去。站在內圈的梅家駒和趙飛看勢頭不對,幾個跨步往擁擠最厲害的地方趕過去,大喊一聲:“殺!”舉棍就刺。排在前麵的村民們一哄而散。局麵頓時逆轉,一下子穩定住了。第一班趁機收複失地,把人群往後趕。劉遙也趕過去大聲喊道:“第一班!把閑雜人等全部驅趕到五丈之外!”
第一班嚴格執行了命令,把看熱鬧的人群驅趕到了遠處,而且不再把木杆橫在胸前,而是朝前平舉,讓人不敢再嚐試冒犯。
劉遙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視線投向工業區北頭那臨時的村莊,也投向工業區南頭,那裏是這塊平地最狹窄的地方,與石碌河平行的山坡在那裏朝著河流凸出來一塊,擠壓平地,形成一個良好的防守關卡。這個地方第二天就建起了圍牆,它和石碌河、山坡一道勾勒出工業區接近一個平方公裏的狹長區域,也在未來成為動力強勁的發動機。
最終的結果是梅家駒得到劉遙的授權,在梅家村和叉河村挑選了60個身強力壯的村民組成臨時隊伍。而第一班的每個人都成為伍長,帶4個新兵,這樣隊伍組成3個由5個伍構成的臨時班,每個老伍長各帶一個臨時班分開去訓練。
訓練布置下去之後,貌似勉為其難接收村民的劉遙卻非常投入,每天都去各個班巡視,抓訓練效率和質量。十來天之後,訓練開始有了點樣子,略感放心的劉遙最後去看了看好久沒看到的第二班,欣喜地發現劉滿帶得不錯:既有男女通用的行軍隊列和形體訓練,又有分開進行的訓練,男孩是刺殺動作訓練,女生則以醫學和會計等文化課為主。
待到訓練結束,父女二人一起迴到了家裏。劉滿在一邊跳來跳去,手裏拿著一根竹稍,把沿途的嫩枝葉抽的四散紛飛。看著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女兒,劉遙心裏眼裏都是歡喜。
進門的時候正是夕陽西下,姚英領著兒子在門口等著父女迴來,還沒開口說話,就看到高管家急急忙忙的走來。
“先生,煉鋼的備料是差不多了,鐵料已買好一千三百多斤,炭也燒了幾千斤。鐵料在樓下庫房裏,炭都在賀典吏送的地上堆好了。隻是這鐵匠,不好找啊。”
“是沒有呢,還是不肯來?”
“咱縣裏鐵匠還是有的,按照你的吩咐,我找了能打鐵也能砌爐子化鐵水的俞朝富,可是他不肯來。”
“他一年能掙多少錢?咱多給他。”
“我也是這麽跟他說啊。他說掙的夠花了,不想挪動。”
“這也是不肯上賊船的。那還有能砌爐子的人不?”
“沒有了。其實是有,就是不肯上咱們這賊船。”
“……這賊船就我能說,你不能說。”劉遙哭笑不得地說,接著又吩咐道:“那就找個願意來的鐵匠來打鐵吧。砌爐子的事情,我們自己來。趙家幾兄弟裏麵找誰好呢?”
“趙如山,他腦子活,也搞過水泥窯。”
“對,就是他。你叫他明天來跟我聊聊。還有,賀典吏送的塊地,以後叫工業區。”打發走老高,劉遙迴頭對還站在身邊的姚英說:“你看,哪個世紀都缺人才,用糧食都換不來。”
拉著老婆走開幾步,劉遙又說:“別擔心,一個俞朝富不是問題。我能培訓出很好的鐵匠來,不就是耽擱幾天時間麽。你就放心吧,別我跟老高聊幾句你還眼巴巴地看著。”
“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放心,是實在沒事情做,看看你跟老高聊天也是好的。”小滿在旁邊嘻嘻哈哈地說道。
劉遙苦笑一下說道:“是啊,這沒有電沒有網絡的世界,還真無聊。看來是得搞點戲曲啊皮影啥的,實在不行搞流行歌也可以啊。咱那個秘笈裏不是有很多歌譜麽?小滿你先把簡譜和十二平均率啥的搞出來。樂器麽,鑼鼓笛子二胡之類肯定有的,規範規範也能出效果。”
“好是好,不過這可真費勁。要娛樂娛樂還得從頭造樂器,就像為了吃飯不僅要去煮飯,還要種田,甚至是要去開荒做出田來。”小滿有點畏難地說。
劉遙拉著老婆追上去,摟住女兒的肩頭,三個人一起走著,輕聲說道:“咱們現在就是要開荒,我去找鐵匠就是為了開荒。沒有鐵匠就沒有農具,就不能開荒,不開荒就沒有很多土地,就沒有很多糧食,就沒有很多人,就沒有造房子搞音樂的,就沒有軍隊,那就沒有安全。咱們啊,得往前走。”小滿嗯了一聲,走過去牽著到處亂跑的弟弟往家裏走去。
為了開荒準備工具的第一次煉鋼,劉遙沒有打算從鐵礦石做起——鐵礦都不知在哪裏呢,而是打算直接用現成的鐵器來做試驗。砌一個煉鋼爐,把采購來的鐵器融化,燒掉裏麵的碳,再脫磷脫硫,就能得到鋼。燃料是木炭,一則滿山都是樹,二則也根本沒地方買煤。
劉遙早早畫了爐子的圖樣,並且讓趙如山去研發耐火磚,還特別強調是用瓷土,能夠做出中性而不是酸性的耐火磚。趙如山做了幾十個配方的耐火磚,架起木炭爐子燒,終於得到了穩定的配方。
有了耐火磚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搭爐子也費盡周折。趙如山對投料口鐵水池啥的都沒見過,根本難以理解,劉遙也隻是在視頻裏瞄了一眼實物,現在對照著秘笈上的圖紙,實在沒有感覺,建好都不知道對不對,隻能是建起來燒過才知道。趙如山拿著這些問題去問老爸趙世祿,得到一個主意,用泥捏了幾個模型。對照著模型和圖紙,大家逐漸理解了煉鋼爐的原理,可是這模型不可能模擬煉鋼的過程,究竟能不能實現設計功能,大家誰也沒底。直到有一天,劉遙興致勃勃地抗來一對錫燭台,大家才眼睛一亮。
小規模的煉鋼爐順利融化了錫香爐,錫水在模型裏翻動起來時,每個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有了這個實體模型,煉鋼的各個步驟,如造渣和攪拌鐵水,以及最後的開閘放出鐵水,都得以一一演練,所有人的心裏有底了。
這些模型還有一個好處,每個工序的人都能過家家一樣演練自己的工作步驟,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工作。
劉遙在埋頭準備煉鋼的時候,梅先卓整天在衙門裏跑著。半個月後,煉鋼準備得差不多,老梅也帶來了好消息。勝利的一仗有了結果:縣裏同意在梅家村落腳的居民就地落戶,丈量的田畝也按照雙方認可的數字申報。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是所有在自由山上的人都編入梅家村落戶,勞役和田畝照梅家村例。兩個老夥伴看著對方憔悴的麵容,都百感交集,迴去之後都對自己老婆說:“換我肯定幹不來那事。”劉遙不能想象如何去忍受衙役的嗬斥和在王縣令的貪婪麵前怎麽寸土必爭,梅先卓也無法想象捏幾個泥爐子就敢立十多米高的爐子煉鋼。
梅先卓帶來的縣裏的“處理意見”實際上給劉遙開了個好頭。田地是買來的,稅負的義務也如實盡到了,這意味著從法理上來說,現在劉遙身邊的人和名下的資產都具備了合法性。看上去是實現了目標,但是劉遙自己心裏知道,這勞役和稅收實在是意味著損失,對能否熬到秋收又帶來一些不確定性。現在總算知道整天研究避稅的企業家們的心情了。不過呢皇糧國稅,那是免不了的。“任何事情都有代價”劉遙自我安慰著。
好事多磨,終於一切都準備好了。點火的那天,劉遙天沒亮就起床,頂著初生的曙光來到工業區。隻見爐子跟前已經站滿了人,領頭的正是梅先卓。
劉遙跟老梅點點頭,四下看看,說:“咱們開始吧。香案呢?”說完之後不由得心裏一驚:“我啥時候主動找過香案啊。”
香案自然是早就準備好的。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得很充分。爐子邊上是一堆鐵器,新的舊的都有,俞朝勤的徒弟正把這些鐵器一件件往爐子裏丟。俞朝勤站在爐門口,一手拿著鏨子,一手拿著錘子,他偶爾會叫徒弟停下來,拿鏨子錘子敲一下試試鋼火,凡是他認為不錯的,就留在一邊,不丟進爐子裏去。
趙如山踩著一架梯子趴在爐膛頂上,指揮在爐子裏麵的人把鐵器擺平、踩實。丟一陣鐵器之後,就叫俞朝勤那邊暫停,指揮人豎起更多的木梯,扛著一麻袋一麻袋的木炭倒進爐膛。爐膛裏麵的人也不出來,在裏麵用耙子把木炭拍實。這樣一層鐵器一層木炭,很快把爐子填滿了。趙如山爬下梯子守在爐門口,手裏拿著趙如山翻翻白眼說:“先生讓我點。我說老高,以後可別再派這種活兒給我了。我還是去造房子好了,那個我熟啊。”
老高也翻翻白眼說:“劉先生要誰幹啥活兒,心裏有譜!再說還有王帶喜那些個賬簿呢。”看趙如山一陣心涼,又補了一句:“劉先生說這事很重要,你也幹得很好,打算還讓你接著幹這個”。
每天領著糧食卻看不見成果的趙如山想著老爸趙世祿在築壩架渠,大哥趙恩重如今領著人造房子,每天都看得到成果,自己在這裏啥東西也看不到,心裏很不是滋味,火把都差點掉了,急忙去旁邊攏了幾根柴火點了堆火,以防萬一。火生好,就看到梅家駒領著第一班的人也到了,散布在爐子四周維持秩序。附近的臨時村子裏的人幾乎是傾巢出動來看熱鬧,人越聚越多,爐子周圍黑壓壓一片。
劉遙點過香,遠遠的衝趙如山揮揮手,再使勁往下一劈。趙如山立即把火把往爐膛裏一丟,就見一陣青煙逐漸從爐膛頂上冒出,很快就越來越濃,漸漸的,可以在濃煙中看到火苗飄動。
濃煙滾中,一個渾身烏黑隻能看到兩個白眼珠的人出現在大家麵前,劉遙心裏一驚,急忙問旁邊的高管家這人是誰?高管家瞟了一眼,說道:“這是趙如山的土地,剛才在爐子裏麵。”劉遙更是吃驚,才想起來沒有跟大家說過勞動安全的事情,急忙叫來趙如山和這個小夥子,交待了一下勞動安全和勞動保護的基本原則,急忙讓小夥子去洗幹淨。這人咧嘴一笑,露出一嘴白牙,普通一聲跳進石碌河裏去了。
煉鋼的過程跟演練的一樣順利,豎起起來的高爐裏的木炭燃燒完畢後,鐵器也都化成了鐵水,流到爐子底部的攔蓄池裏。攔蓄池下麵持續投入大量木炭,隔著爐子“煮”著鐵水,使之持續保持高溫,上麵浮動著一叢叢的小火苗,這就是在燃燒鐵水中的碳。旁邊幾個壯漢拿著大鐵棒拚命攪拌,還有人從投料口往爐子裏麵投石灰和硼砂。一時煙塵滾滾,火星飛濺。很快,攪拌的鐵棒再也攪動不出火苗,投下去的石灰也就像預期的一樣順利造渣,浮在鐵水上麵。劉遙看了看,憑感覺判斷應該差不多了,便吩咐打開閘門。趙如山走到爐子跟前,拎起木棍砸向爐門。火紅的鐵水奔湧而出,一路上火星四濺,濃煙滾滾地流向地上的一道道耐火磚砌出來的溝槽中。
劉遙興奮地對小滿說道:“看,這就是更多的土地。”
第一班在梅家駒的帶領下,拿著兩米長的杆棒,在煉鐵區域四周維持著秩序。人群一直很安靜,但是當鐵水開始火星四濺地流淌時,後麵的人紛紛朝前擠,人群頓時整體朝前推了過來。梅家駒見狀急忙大聲招唿手下橫著木杆擋住人潮,但是孩子們顯然承受不了人群的力量,步步後退,眼看著一步步被擠到鐵水池邊去。站在內圈的梅家駒和趙飛看勢頭不對,幾個跨步往擁擠最厲害的地方趕過去,大喊一聲:“殺!”舉棍就刺。排在前麵的村民們一哄而散。局麵頓時逆轉,一下子穩定住了。第一班趁機收複失地,把人群往後趕。劉遙也趕過去大聲喊道:“第一班!把閑雜人等全部驅趕到五丈之外!”
第一班嚴格執行了命令,把看熱鬧的人群驅趕到了遠處,而且不再把木杆橫在胸前,而是朝前平舉,讓人不敢再嚐試冒犯。
劉遙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視線投向工業區北頭那臨時的村莊,也投向工業區南頭,那裏是這塊平地最狹窄的地方,與石碌河平行的山坡在那裏朝著河流凸出來一塊,擠壓平地,形成一個良好的防守關卡。這個地方第二天就建起了圍牆,它和石碌河、山坡一道勾勒出工業區接近一個平方公裏的狹長區域,也在未來成為動力強勁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