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礎安試著簡短地講了聯大劇團在大板橋翻車的事情,趙捷民恍然大悟:
“是這樣啊,那可真是夠驚險的,我這個假期都不在學校,還真沒聽說這件事兒,你說話什麽時候能恢複正常啊?”
“怪了(快了),別安心(擔心)。”
“那就好,對了,你剛才問我文章的事兒,我差點兒給忘了,這篇文章就是我寫的啊!一月份的時候我就聽說聯大法商學院的教授們弄了一本叫《今日評論》的刊物,之後我就每個禮拜都在大西門那個書報攤兒買一本兒,後來我發現農校的圖書館裏也有《今日評論》,就跑去那兒看了。之後我就寫了一篇介紹我老家天津現狀的文章投了稿,我本來沒抱什麽希望,在《今日評論》上發表文章的不是聯大的教授就是各行各業的大家,沒想到我一個學生的稿子竟然真的能給登出來!不說了,我得趕快去買一本兒,不,買三本!那我就先走了啊,咱們迴頭再說,晚了該賣光啦!”
告別了趙捷民,賀礎安立馬跑到農校的圖書館,幸運的是,假期的圖書館裏人不多,賀礎安很快便在書架上找到了這本刊物的前十二期,如饑似渴地通讀完畢,賀礎安覺得熱血澎湃,越發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和渺小。
賀礎安猜測,因為《今日評論》這本刊物主要是法商學院的教授們撰稿,比如政治係的教授錢端升、經濟係的教授陳岱孫等,曆史係的教授參與較少,所以曆史學係的同學們知道的不多,加上自己跟大家也少有交流,所以之前並不知曉。
通讀了十三期,賀礎安發現這刊物簡直是包羅萬象,有陳岱孫先生的《培植我們的經濟力》、潘光旦先生的《抗戰的民族意識》、錢端升先生的《抗戰致勝的途徑》和《抗戰致勝的政治》、丁佶的《雲南工業發展的必需條件》等分析時政和當下社會現象的時評,也有馮友蘭先生的《論導師製》、潘光旦先生的《學生自治與學生自治會》這種探討教育問題的,還有戴世光先生的《國情普查與雲南的人口調查》、朱自清的《新語言》、孫毓棠的《談讀尼采》、呂叔湘的《中國話裏的主詞及其他》等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學術性文章,有校內先生們的一些隨筆,如錢鍾書先生的《冷屋隨筆》之一、二,更有校外的一些大家的散文,如沈從文的《湘西隨筆》、《一般與特殊》、徽因的《彼此》、薛鄰的《西北小故事》,還有流金所寫的《夜行》這種作者跟隨山西八路軍六八六團夜行軍的紀實文章和楊季康的《風》這種詩情畫意的抒情小品。而曆史係的先生們雖然少有參與,卻也偶有刊文,比如雷海宗先生的《君子與偽君子》和錢穆先生的隨筆《病與艾》等。
賀礎安來到圖書館之後沒多久,有個人坐到了他身後不遠的地方,他沒有翻開任何一本書,而是打開隨身帶的筆記本,時而埋頭奮筆疾書,時而咬著鉛筆頭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賀礎安沉浸在《今日評論》的字字珠璣之中,絲毫沒有留意到他。那人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麽讓他激動的想法,將手中的鉛筆啪地一聲拍在了桌子上,將賀礎安嚇了一跳,迴頭望去。
這時那人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忘乎所以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環顧四周,這才發現坐在他身後的賀礎安,兩人目光對視,賀礎安看著他濃密的頭發梳成板正的三七分、狹長的臉龐、寬闊的額頭、清秀的眉目、高高的鼻梁和明朗的笑容,一眼便認出他來。
這人叫程應鏐,也是曆史係的,跟賀礎安一樣是三年級,在賀礎安的印象中,程應鏐性情曠達外放,身邊總是熱熱鬧鬧的,有許多朋友。
賀礎安朝程應鏐微笑了一下,沒想到下一秒他就撩起長衫,坐在了他身邊。
要說賀礎安跟程應鏐之間的交往,倒比跟趙捷民還要淺一些,趙捷民好歹是賀礎安北大高一屆的學長,程應鏐在到昆明之前也念了兩年曆史係,不過是在燕京大學讀的,他的年齡也比賀礎安要大了三四歲,雖然他也轉學到了聯大曆史係,成了賀礎安三年級的同學,可他去年秋天才到昆明入學,而且似乎不住在宿舍裏,兩人相識不過半年有餘,除了上課之外,賀礎安甚至都見不到程應鏐的人影,所以賀礎安對程應鏐這個同學是全然的不了解,可程應鏐卻是一臉自來熟的樣子,他臉上的笑容十分親切,有一種莫名的感染力:
“賀礎安,你也喜歡看《今日評論》?”
賀礎安暗暗驚訝於對方竟然一下子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笑著點了點頭。
程應鏐在賀礎安手邊的一摞《今日評論》找了找,翻出了其中一期,指著封麵上的“流金”二字,又指了指自己。
“這篇《夜行》是我寫的,你看了嗎?”
賀礎安十分激動:
“你就四牛金?(你就是流金?)”
意識到自己的口齒不清,沒等程應鏐問,賀礎安又簡單講了講自己之前受傷的事,程應鏐點點頭:
“你們的演出很有意義啊,早知道我就跟你們一道去了,走過這一趟,沒準兒能寫一篇好文章呢!你剛剛問我是不是流金?沒錯,我就是流金!這篇《夜行》還是沈從文先生親自到樹勳巷跟我要的稿子呢!”
賀礎安一愣,對於賀礎安來說,“沈從文”這個大作家的名字自然是如雷貫耳,中學時代的賀礎安一直買《小說月報》作為消遣,經常能在上麵看到沈從文的小說,《菜園》、《蕭蕭》、《丈夫》、《逃前的一天》等小說帶給他的震撼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沒想到沈從文先生竟也到了昆明。
似乎是猜到了賀礎安的心中所想,程應鏐解釋道:
“沈從文先生去年春天就到昆明來了,比我還早了半年呢!對了,賀礎安,既然在這兒遇上你,我想邀請你去我樹勳巷的住處去看看,你現在有空嗎?”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賀礎安的迴答有些遲疑:
“不會啊襖嗎?(不會打擾嗎?)”
“是這樣啊,那可真是夠驚險的,我這個假期都不在學校,還真沒聽說這件事兒,你說話什麽時候能恢複正常啊?”
“怪了(快了),別安心(擔心)。”
“那就好,對了,你剛才問我文章的事兒,我差點兒給忘了,這篇文章就是我寫的啊!一月份的時候我就聽說聯大法商學院的教授們弄了一本叫《今日評論》的刊物,之後我就每個禮拜都在大西門那個書報攤兒買一本兒,後來我發現農校的圖書館裏也有《今日評論》,就跑去那兒看了。之後我就寫了一篇介紹我老家天津現狀的文章投了稿,我本來沒抱什麽希望,在《今日評論》上發表文章的不是聯大的教授就是各行各業的大家,沒想到我一個學生的稿子竟然真的能給登出來!不說了,我得趕快去買一本兒,不,買三本!那我就先走了啊,咱們迴頭再說,晚了該賣光啦!”
告別了趙捷民,賀礎安立馬跑到農校的圖書館,幸運的是,假期的圖書館裏人不多,賀礎安很快便在書架上找到了這本刊物的前十二期,如饑似渴地通讀完畢,賀礎安覺得熱血澎湃,越發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和渺小。
賀礎安猜測,因為《今日評論》這本刊物主要是法商學院的教授們撰稿,比如政治係的教授錢端升、經濟係的教授陳岱孫等,曆史係的教授參與較少,所以曆史學係的同學們知道的不多,加上自己跟大家也少有交流,所以之前並不知曉。
通讀了十三期,賀礎安發現這刊物簡直是包羅萬象,有陳岱孫先生的《培植我們的經濟力》、潘光旦先生的《抗戰的民族意識》、錢端升先生的《抗戰致勝的途徑》和《抗戰致勝的政治》、丁佶的《雲南工業發展的必需條件》等分析時政和當下社會現象的時評,也有馮友蘭先生的《論導師製》、潘光旦先生的《學生自治與學生自治會》這種探討教育問題的,還有戴世光先生的《國情普查與雲南的人口調查》、朱自清的《新語言》、孫毓棠的《談讀尼采》、呂叔湘的《中國話裏的主詞及其他》等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學術性文章,有校內先生們的一些隨筆,如錢鍾書先生的《冷屋隨筆》之一、二,更有校外的一些大家的散文,如沈從文的《湘西隨筆》、《一般與特殊》、徽因的《彼此》、薛鄰的《西北小故事》,還有流金所寫的《夜行》這種作者跟隨山西八路軍六八六團夜行軍的紀實文章和楊季康的《風》這種詩情畫意的抒情小品。而曆史係的先生們雖然少有參與,卻也偶有刊文,比如雷海宗先生的《君子與偽君子》和錢穆先生的隨筆《病與艾》等。
賀礎安來到圖書館之後沒多久,有個人坐到了他身後不遠的地方,他沒有翻開任何一本書,而是打開隨身帶的筆記本,時而埋頭奮筆疾書,時而咬著鉛筆頭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賀礎安沉浸在《今日評論》的字字珠璣之中,絲毫沒有留意到他。那人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麽讓他激動的想法,將手中的鉛筆啪地一聲拍在了桌子上,將賀礎安嚇了一跳,迴頭望去。
這時那人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忘乎所以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環顧四周,這才發現坐在他身後的賀礎安,兩人目光對視,賀礎安看著他濃密的頭發梳成板正的三七分、狹長的臉龐、寬闊的額頭、清秀的眉目、高高的鼻梁和明朗的笑容,一眼便認出他來。
這人叫程應鏐,也是曆史係的,跟賀礎安一樣是三年級,在賀礎安的印象中,程應鏐性情曠達外放,身邊總是熱熱鬧鬧的,有許多朋友。
賀礎安朝程應鏐微笑了一下,沒想到下一秒他就撩起長衫,坐在了他身邊。
要說賀礎安跟程應鏐之間的交往,倒比跟趙捷民還要淺一些,趙捷民好歹是賀礎安北大高一屆的學長,程應鏐在到昆明之前也念了兩年曆史係,不過是在燕京大學讀的,他的年齡也比賀礎安要大了三四歲,雖然他也轉學到了聯大曆史係,成了賀礎安三年級的同學,可他去年秋天才到昆明入學,而且似乎不住在宿舍裏,兩人相識不過半年有餘,除了上課之外,賀礎安甚至都見不到程應鏐的人影,所以賀礎安對程應鏐這個同學是全然的不了解,可程應鏐卻是一臉自來熟的樣子,他臉上的笑容十分親切,有一種莫名的感染力:
“賀礎安,你也喜歡看《今日評論》?”
賀礎安暗暗驚訝於對方竟然一下子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笑著點了點頭。
程應鏐在賀礎安手邊的一摞《今日評論》找了找,翻出了其中一期,指著封麵上的“流金”二字,又指了指自己。
“這篇《夜行》是我寫的,你看了嗎?”
賀礎安十分激動:
“你就四牛金?(你就是流金?)”
意識到自己的口齒不清,沒等程應鏐問,賀礎安又簡單講了講自己之前受傷的事,程應鏐點點頭:
“你們的演出很有意義啊,早知道我就跟你們一道去了,走過這一趟,沒準兒能寫一篇好文章呢!你剛剛問我是不是流金?沒錯,我就是流金!這篇《夜行》還是沈從文先生親自到樹勳巷跟我要的稿子呢!”
賀礎安一愣,對於賀礎安來說,“沈從文”這個大作家的名字自然是如雷貫耳,中學時代的賀礎安一直買《小說月報》作為消遣,經常能在上麵看到沈從文的小說,《菜園》、《蕭蕭》、《丈夫》、《逃前的一天》等小說帶給他的震撼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沒想到沈從文先生竟也到了昆明。
似乎是猜到了賀礎安的心中所想,程應鏐解釋道:
“沈從文先生去年春天就到昆明來了,比我還早了半年呢!對了,賀礎安,既然在這兒遇上你,我想邀請你去我樹勳巷的住處去看看,你現在有空嗎?”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賀礎安的迴答有些遲疑:
“不會啊襖嗎?(不會打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