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有個許州有個儒生,叫曾仝誌,曾過解試,算是舉子。大華朝立後,曾仝誌參加了一次科考,因數學格物雜學一塌糊塗,未得入大華朝的大學讀書。聽說廣州殘宋重文重儒,便跑去了廣州,那時廣州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沒出路的儒生文人,宋欽宗殘宋哪有能力養他們,也是東依西靠苟延下來。大華軍滅殘宋後,搞了一次對舊讀書人的征考,曾仝誌一則是考黃過沒信心,而則是常在一起的幾個儒生都誓不參考,曾仝誌於是也拒考。後來生活無著,一個同窗說辦私塾,請他去做教授。做了一年多教授,同窗說開業艱難,一文錢沒給。再後來學生減少,同窗卷了學款逃之夭夭。曾仝誌口袋空空,被房東趕出,尋過去相識的幫助,都找理由推脫。曾仝誌萬念俱灰,尋根索夜裏把自己吊死在那私塾門楣上。


    曾仝誌一死,他那些同窗相識都冒出來了,個個悲憤莫名,聲討大華朝。有人便攛掇大家去汴京大鬧一場,最後來了三四十個,加上汴京的幾個儒生,到大街上遊行。


    這數十遊行的讀書人緩緩走過酒樓,在數百好事看熱鬧的簇擁下,向西一路而去。


    王定六已經把此事的前因後果查清,說給林衝等。


    扈三娘哼道:“這曾仝誌交友不慎,沒有本事,是他自己的錯,怪朝廷作甚?”


    燕青道:“這幫人是要借機向皇上和朝廷施壓,要恢複宋時對儒生的有待。”


    林衝冷笑:“恢複祖製,大華朝才立了十幾年,我都不知道我祖宗是什麽製,他們這是要恢複前宋啊!”


    扈三娘叫道:“大逆不道,把他們全抓起來,送去海島!”


    李師師忙道:“皇上恕罪,請聽小女子一言。”


    林衝點頭:“弟妹請說。”


    李師師接著道:“小女子知道這些儒生文人不知好歹,固執僵化。我大華朝如今江山穩固,也不怕他們鬧。然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如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以免其中有些窮困潦倒的,走上這曾仝誌一樣的絕路。”


    林衝沉吟。


    樓下傳來腳步聲,卻是得到消息的丞相胡銓和文教部尚書蕭讓匆匆趕來,林衝叫撤了酒菜,幾個人就在單間裏喝茶說話。


    胡銓對王定六道:“平時他們都在廣州鬧,此番來京師,必是有人在謀劃、煽動、串聯、支助,國情局要好好查一查。上街遊行是大華朝人的權力,但後麵別有用心的,不能放過。”


    王定六應下。


    林衝道:“李夫人適才的建議,我琢磨了一下,這些年過去了,這些儒生經過了現實的教育和生活的煎熬,應該不會向過去那麽固執僵化了。我想再最後給他們一次機會,胡兄弟你看如何?”


    胡銓本人便是前宋進士,如何會反對,忙道:“皇上英明,那些儒生必會感恩戴德。”


    林衝笑點胡銓:“哈哈!胡兄弟又在忽悠我。他們少點怨氣就好了,要他們感恩戴德,那是不可能的。”


    胡銓嗬嗬幹笑。


    李師師起身禮道:“小女子也代儒生們感激皇上的寬容。”


    林衝搖搖頭:“弟妹無須客氣,給他們這個機會是你起頭建議的,儒生該感謝你啊!”


    蕭讓道:“我大華朝的科考,有國文、數學、格物、史哲(曆史與哲思)、雜學五門,每門百分;雜學含地理、生物、天文等;哲思含春秋百家攏共才五十分,其中儒學不過十分。故而這些儒生一生所學孔孟之說,隻有五百分裏的十分。當然,學了那麽多孔孟之說,對國文肯定有幫助,對曆史也有進益。合起來算,怎麽也到不了三五十分。所以他們一定考不過上過我大華官學的人。要不要對考試科目做些調整?”


    林衝搖搖頭:“可以給他們加分優惠,但不能為他們調整考試科目。死抱孔孟之說,不願意改變的儒生,便是錄取了,也沒有實用價值,隻會給我朝官場帶進一批心懷異誌之輩。願意改變,願意去學其他東西的,才能給機會。”


    胡銓道:“明年在汴京和廣州兩地,再組織一次針對前宋儒生的征考,並盡快把考試大綱登在報上,便於他們備考。文教部還可以為他們做些考前培訓。及格者可到開封政學院培訓,結束後分配去新拓各路為官。這將是最後一次對他們的特別照顧,過此再串聯鬧事,就要不客氣了。尋釁滋事這個罪名,涵括範圍可以很廣。”


    林衝點點頭:“還得定個年齡,總不能他剛考過,就要退休吧?”


    扈三娘插話:“剛才過去有幾個,便是考過了,也快要沒了。”


    燕青笑道:“有個笑話,說前朝有個人中舉,有榜下捉婿的問他歲數,他說自己四十年前三十三。”


    眾人笑,林衝道:“所以大華朝的科考年齡定在二十五以下。免得有人窮極一生參考,浪費國家資源,也浪費自己一生。”


    蕭讓道:“這下好多沒過大華朝科考的,也有機會了。微臣建議,前宋舉人免試,前宋舉子和太學生可加分,其它讀書人皆可參加考試。要不然那些前宋舉人舉子太學生,怕還是競爭不過那些年齡二十五以上,卻學過大華朝官學的人。”


    林衝道:“可以,這次多招一些,反正新拓各路需要大批基層官員。另外前宋舉人隻要報名就錄取,但也須參加考試,考試成績可作為今後任用的參考。”


    胡銓道:“那歲數就定六十歲以下?”


    林衝道:“這些人大多要派去艱苦地區,六十歲怕是身體就吃不消。”


    胡銓道:“那就五十五吧,畢竟前宋文人很多都不小了。”


    林衝還是覺得高了,不過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揮手道:“五十以上身體一般的,就不要錄取了。”


    想了想林衝又道:“還得定個最低年齡,免得在讀的小學生中學生都去考,把這幫大叔大爺們烤糊了,最後錄取了一幫小屁孩。”


    眾人皆笑,胡銓道:“就定在22歲吧。”


    冬季的冰天雪地令大華朝和塞爾柱都無力進軍,但在大華朝的最南部,冬季氣溫稍低,瘴氣緩和,毒蟲少出,反倒是動刀兵的佳季。


    中華十二年臘月,南部戰區大動作,嶽飛和朱武留下解珍解寶梁興三個山地師和幾個邊軍旅繼續綏靖明永、柬泰、日南、雲南四路,自領第七軍,在李俊南洋艦隊和阮小七南海艦隊的護送運輸下,自西貢登船,直發新加坡(單馬錫、蒲羅中)。陸上則是劉錡率第八軍,沿香蕉地峽(克拉地峽)南下,向馬來半島上的彭亨、馬六甲等地攻擊前進。


    因為與西洋歐洲的貿易,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是大華朝在南洋的最重要戰略目標。此時的馬來半島,處在三佛齊國的控製下。三佛齊又名室利佛逝,都城位於蘇門答臘島中部的占卑,信的是大乘佛教,疆域包括了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大部、馬來半島、以及加裏曼丹島南部。在馬來半島中部,是一個叫彭亨的仆從王國。


    <a id="wzsy" href="http://m.loubiqu.net">筆趣閣</a>


    新加坡是三佛齊控製馬來半島的立足點,本來周邊有數萬三佛齊軍兵駐守。前數日彭亨王國來求援,說遭到大華軍侵犯,一多半三佛齊軍兵被召集去往北方,援助彭亨國。


    在軍情局密探的引領下,大華軍在登陸新加坡。首次這麽遠跨海登陸,發生了不少問題,造成了上百官兵的死傷。幸運的是,大華軍的登陸點周邊沒多少三佛齊軍隊,令大華軍登陸的戰鬥性減員為零。駐守新加坡一帶的三佛齊軍隊,如何是大華軍對手,很快大華軍就占住了腳跟,並向北麵推進。


    新加坡這時的地名叫蒲羅中,大華朝將這座城市命名為文恭城,以紀念梁山好漢史文恭。又把馬來半島,命名為南洋半島。


    三佛齊都城占卑,狼主多利蘇得訊,趕緊征調軍兵,要渡海北上,反攻大華軍。


    多利蘇以為大華軍必要先北上打下彭亨等地,然後再應對三佛齊的反擊。不想嶽飛隻留了三千多步軍和南海艦隊在新加坡,自率第七軍主力,和李俊南洋艦隊一起,登陸三佛齊,直撲占卑城。多利蘇措手不及,便企圖以人海戰術淹沒大華軍。


    占卑城北的納戎場,成了三佛齊軍兵的修羅場,十餘萬軍兵在大華軍火炮火槍的感召下,死傷無數,全軍潰散。多利蘇向東南逃往三佛齊舊都巨港。大華軍緊追不舍,又在巨港城西大破多利蘇。多利蘇無奈再逃,跨過巽他海峽,逃去了東麵的爪哇島。


    大華軍無意現在就占領蘇門答臘島,隻是將三佛齊的珍寶錢財運去新加坡,並在蘇門答臘島上,扶植了四個土人政權,末羅遊、柯沙裏、亞齊、八昔,收了他們孝敬,便起兵打道迴新加坡。此時已是中華十三年(1139)的晚春,劉錡率第八軍也已滅了彭亨等馬來半島上的大小勢力,與嶽飛會師新加坡。


    與此同時,林衝已經到達了西域太白城,親自主持決定中亞西亞未來的與塞爾柱帝國之大戰。


    欲知此戰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衝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樂無荒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樂無荒人並收藏林衝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