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欲 望
這種風氣下,日積月累,必然帶動起整支軍隊的嗜殺欲。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所以,長久以來,嗜血大將的屬下好鬥成風,殺氣凜然,在戰場上從來沒有退縮的例子,因此才能無往而不勝,以至於很多膽弱的部隊,一聽說對陣的是嗜血將,就先聞風而逃了,嗜血大將和嗜血軍的名號於是更加的傳播開來。
而白雲城與夕照城的戰爭中,先前嗜血將是為夕照城主在他方拚殺的,彼方戰事一了,就被調了過來,這一下,兩大勢力的戰鬥天平就被打破了,原本兩軍是處於膠著狀態的,互有進退,但是嗜血軍的替換,卻直接影響到了戰場結果,接連幾次戰鬥,白雲軍都在對方衝天的殺意下,每每敗退,直至最近,白雲軍大將被斬殺,白雲軍一時無新的將領替代,退至後方的城池之前,龜縮不動,戰爭才一時冷了下來,不過,已被嗜血大將數次派人罵陣邀戰了。
負責講解的金良一講完,帳內整個靜了。
看來,這位嗜血大將是位真真正正難以應付的對手啊。
白雲侯會答應開出先前那個條件,想必也真的是被逼到無人可用了。
諸葛治首先開口道:“不知這位嗜血將的智謀如何?”
這次迴話的是華章。
“嗜血將的智謀倒也看不出有獨特之處,不過,其主公夕照城主大約也是深知這一點,所以都是在需要血拚的時刻才將其派上去,由此才鮮有聽聞其有敗績……夕照城主對於這位愛將,也是十分信任。”
諸葛治一陣沉吟,道:“可有地圖或者沙盤?”
華章笑道:“早已為諸位備著。”
沙盤之前,眾人湊頭過去,仔細看起來。
良久,諸葛治才道:“原來如此,這次兩軍征戰,主戰場正好處於平原地帶,一目千裏,這種地形,是最難以施展兵法謀略的了,隻能靠血戰……好在,兩軍之後,都背靠一個堅固的城池,一旦戰不過,隨時可以退於城池內據守,那時刻,若攻城,嗜血軍的戰力就要大打折扣了,這也是上次嗜血軍勝過之後,沒有過度追擊進逼的原因,大約也是怕白雲軍躲入城內,攻打會白白折損。”
張盼補充道:“嗜血將大概是想在野外解決掉白雲軍主部後,才率軍前往圍城,以增大破城係數。”
諸葛治接著道:“所以其下的戰鬥,才是真正決定戰場形勢的時刻!”
蕭雲看著沙盤,也道:“不錯,目前貌似是嗜血軍氣勢上占優,但是,從地理位置上看,其由於連戰連勝,步步緊逼,戰線也距離背後的夕照方城池較我方遠,所以,我們反而是有後發優勢,因為,嗜血軍一旦戰敗,退卻戰線太長,救援也會延遲……可能,嗜血將以及夕照城主是根本不認為嗜血軍會失敗。”
三人這一綜合分析,基本把要點籠罩完了,其他人也聽得連連點頭。
任九重總結道:“因此,就看接下來怎麽打敗嗜血大將了!”
但這麽一提出來,話題貌似又繞迴了前麵。
怎麽打敗嗜血大將呢?
打敗一個敵將,方式無非那麽幾種。
第一,用間,以背地裏的方式,發布謠言或進讒,讓將領被主公質疑,從而將其撤換甚至處置,這一點,是不太可能實現了,畢竟,如前言,夕照城主對其十分信任。
第二,用伏,在兵法上,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派人直接攻擊其主部,嗜血將再能殺,以寡敵眾時總不能持久,這一點,從地形上看很難實現。
第三,正麵拚鬥,於戰場上將其斬殺。
但是,現實的例子是前麵數場熱戰白雲軍都輸了,以至於大將被其殺死,而普通士兵也已對嗜血軍有了懼意,所以說,難以對付的不僅是嗜血大將,還是整個嗜血軍。
第四,用刺客,刺殺,或是用毒。
這一點,反倒是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了。
己方軍中不乏高手,除了身為主帥的蕭雲,就是太陰真人等了。
但是,蕭雲會答應這種方式嗎?
聯想到了這個方法的張盼瞄了蕭雲幾眼,卻沒有開口,直覺上,他認為蕭雲不會答應。
不說性格的原因,即便這種方式成功了,白雲軍除掉了嗜血將、打敗了嗜血軍,也很難達到積累聲望的目的,反而可能聲望受挫,被以不擇手段的小人看待。
這一點,對於名將來說,也是個大忌。
也即是說,戰勝敵人,隻剩第三條了。
沒有退路。
帳內一陣沉默。
諸葛治忽一拱手,對蕭雲道:“主公,諸葛想訓練、整編整個白雲軍,並且,新追加些戰場工事,以及必要之裝備。”
蕭雲雖不知諸葛治具體要怎麽做,但也相信這位軍師的能力,就一點頭,轉向華章道:“華先生,這些要求,可以滿足嗎?”
華章即刻道:“隻要能打敗嗜血軍,蕭公子可以暫時將整支白雲軍看成自己的!”
聽得出來,白雲侯方麵也是被逼到死路上了,才任由蕭家軍施為。
廣闊的原野上,難以計量的白雲軍,以及那一萬蕭家軍,隊列整齊地排布開來。
一時間,場麵宏闊,氣勢凜然,同時所有人都安安靜靜,等待臨時的主帥訓練。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訓練內容,自己等人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尋常訓練,已經效果不大。
一幹首腦上了臨時搭建的閱兵台上,諸葛治先向蕭雲解釋道:“屬下讀過《六韜》,《吳子》和《孫臏兵法》等,知曉古代陣法大約有八種,而最精華、將此完美融合一體的,當屬八陣圖!”
蕭雲愕然,道:“莫非要訓練陣法嗎?”
陣法,為古代智將腦力的精髓,屬於戰術的一部分,多有主宰戰場的事例。
不過,陣法運轉不易,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當將士們殺昏了頭後,很難再將需要整齊編排以執行的調動指令聽進腦去,所以,大多數時候將軍們還是依靠基本的兵種搭配,或是天時地利人和等謀略以贏得戰爭。
三十六計主要就是講的謀略。
而嗜血大將日日派人叫陣,諸葛治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陣法熟練地施加於整整十萬以上的軍隊身上嗎?
想到此點,華章、張盼稍稍愕然地望了諸葛治一點。
不過,其他人多數不曉得這裏麵的彎彎,雙煞興奮地對諸葛治道:“諸葛軍師,八陣圖,是不是就是撒豆成兵、唿風喚雨的哪種?”
眾人都不知不覺笑了起來,不過,那份好奇也並不低於柯枝柯葉。
諸葛治微微一搖頭,迴應道:“那是神仙的本事,是不可能的,不過,八陣圖倒也不差了,靈感取自周易,有八門,生、傷、休、杜、景、死、驚、開,也有八陣,天覆、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這八陣又共有六十四個變化,加上中軍一陣,可謂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幻化無窮。”
變化有六十四個之多?
任九重不放心地道:“軍師,時間不多,這麽多量的大軍,能訓出如此程度嗎?”
諸葛治笑道:“自然是不能的,所以,我隻會擷取大致的框架,並采用其中最常用的幾種變化,今日,便先分隊、訓練站位吧……金良將軍,你對部隊比較熟悉,請先將白雲軍分為八組……至於濮陽城來的那一萬蕭家軍,先不要動,就追隨元帥當做中軍吧。”
金良點了點頭,軍隊本來就是由個體單位構成的,所以,分組配合是常有之事,士兵們並不陌生,不同的,是一組的規模、以及其中兵種搭配的比例而已。
而這整支軍隊,分成八個組,也頗費了些時間,而每組的人量,也超過了萬人。
一時間,場麵上塵土飛揚,腳步馬蹄聲亂中有齊。
良久,平野上才安定下來,蕩起的塵土也漸漸散去。
然後,諸葛治轉對華章道:“華兄,先前吩咐製作的那八麵旗幟可有備好?”
華章一點頭,向一名手下一點頭,那人就帶著幾名士兵往後方的帳篷而去了。
不久後,迴歸時,合抬著一堆旗杆。
到台上後,士兵們將旗杆堆放下,後退開去。
諸葛治先沒去管那些旗,而是手搖鐵扇,於金良身後的一幹武將麵前走來走去,在走動的過程中,還一麵觀察著武將們的神態、氣質。
武將們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這位新軍師在打什麽主意。
走過幾遍之後,諸葛治停下,接連點出了八人。
其中包括蘇七、趙苟。
選完之後,諸葛治道:“八位請各自擇取一杆旗幟。”
八人聽令,一一隨意從台麵上拾起一杆旗,羅列在了一旁,麵對著眾人。
諸葛治接著道:“舉高、展旗!”
八人一一舉高旗幟,並隨風舞動。
旗麵流轉開來後,首腦們驚見那旗上圖案,分別是天地風雲、龍虎鳥蛇,顯見,是對應著八陣圖中天覆地載八陣。
然後,諸葛治看著八人,嚴肅地道:“諸位,從現在開始,你們八位,將分別成為下麵八組人馬的統領,對應天覆、地載八陣陣主,以完成八陣圖的具體運作,今日,你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熟悉隊伍,以及基本的移動方式。”
說著,諸葛治又拿出八麵小旗子,道:“看到這八麵顏色各異的小旗子了嗎,就是與那八麵大旗對應著的,其下,本人將以小旗指揮大旗,小旗的動向,即是大旗動向,小旗停,大旗止。”
八人點頭,這種規則,本來就是軍中常見的,以令旗指揮軍隊。
接著,諸葛治指向將台另一側沒有使用的地麵,道:“八位再看那一麵的地上,可有發現到什麽?”
八人一看,齊齊驚道:“好大一張圖!”
隻見,那地麵上,方圓數裏之內,竟用白線劃下了一張龐大的地圖,地圖中,還有相應的風虎雲龍八陣,以及乾坤坎離等八卦的字樣。
諸葛治解釋道:“那便是縮小版的八陣圖,用於訓練之用,到實戰時,板塊會更大,下麵,你們分別選取一支隊伍,先站到各隊對應的初始陣位——也即標注有八陣文字的地方,然後,我會先舉某一根小旗,然後,你們就依照小旗指示,移動到八卦的不同位上,或乾、或坤、或坎、或離……有什麽問題嗎?”
“有!”
這麽發話的是蘇七,他疑惑道:“敢問諸葛先生,這地圖如此之大,限於目力,末將怕到時候看不清小旗的具體動作,產生誤差,該怎麽辦?”
趙苟也道:“不錯,那八卦位的指令,又如何甄別?”
諸葛治讚賞地點了點頭,道:“問的很好,若在實際戰鬥中,這種誤差會是致命的,所以,此後我會在將台上依序布八麵大鼓,每個鼓鼓音也將不同,對應的就是不同的卦位,每次指令,先舉一個小旗,再響一次鼓,表示移動對象以及目的點……而到後麵,會有更具體的旗語來表示要做什麽。”
眾人一想,視覺加上更加直接的聽覺,確實簡單快速,不約點頭讚好。
接下來,八位陣主持旗下了將台,分別進入一組隊伍,開始轉述諸葛治依指令訓練的大致內容,接著,舉旗率眾移動地點,到了新地域大圖中對應的文字位上才停下來。
士兵們看看腳下的字和圖,多少有著新鮮,議論紛紛。
而台上,那八麵象征卦位的鼓也搬了上來,鼓手就位。
諸葛治看意思傳達下去,準備也到位了,轉向蕭雲請示道:“應該可以了,請元帥下令!”
本書源自看書網
這種風氣下,日積月累,必然帶動起整支軍隊的嗜殺欲。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所以,長久以來,嗜血大將的屬下好鬥成風,殺氣凜然,在戰場上從來沒有退縮的例子,因此才能無往而不勝,以至於很多膽弱的部隊,一聽說對陣的是嗜血將,就先聞風而逃了,嗜血大將和嗜血軍的名號於是更加的傳播開來。
而白雲城與夕照城的戰爭中,先前嗜血將是為夕照城主在他方拚殺的,彼方戰事一了,就被調了過來,這一下,兩大勢力的戰鬥天平就被打破了,原本兩軍是處於膠著狀態的,互有進退,但是嗜血軍的替換,卻直接影響到了戰場結果,接連幾次戰鬥,白雲軍都在對方衝天的殺意下,每每敗退,直至最近,白雲軍大將被斬殺,白雲軍一時無新的將領替代,退至後方的城池之前,龜縮不動,戰爭才一時冷了下來,不過,已被嗜血大將數次派人罵陣邀戰了。
負責講解的金良一講完,帳內整個靜了。
看來,這位嗜血大將是位真真正正難以應付的對手啊。
白雲侯會答應開出先前那個條件,想必也真的是被逼到無人可用了。
諸葛治首先開口道:“不知這位嗜血將的智謀如何?”
這次迴話的是華章。
“嗜血將的智謀倒也看不出有獨特之處,不過,其主公夕照城主大約也是深知這一點,所以都是在需要血拚的時刻才將其派上去,由此才鮮有聽聞其有敗績……夕照城主對於這位愛將,也是十分信任。”
諸葛治一陣沉吟,道:“可有地圖或者沙盤?”
華章笑道:“早已為諸位備著。”
沙盤之前,眾人湊頭過去,仔細看起來。
良久,諸葛治才道:“原來如此,這次兩軍征戰,主戰場正好處於平原地帶,一目千裏,這種地形,是最難以施展兵法謀略的了,隻能靠血戰……好在,兩軍之後,都背靠一個堅固的城池,一旦戰不過,隨時可以退於城池內據守,那時刻,若攻城,嗜血軍的戰力就要大打折扣了,這也是上次嗜血軍勝過之後,沒有過度追擊進逼的原因,大約也是怕白雲軍躲入城內,攻打會白白折損。”
張盼補充道:“嗜血將大概是想在野外解決掉白雲軍主部後,才率軍前往圍城,以增大破城係數。”
諸葛治接著道:“所以其下的戰鬥,才是真正決定戰場形勢的時刻!”
蕭雲看著沙盤,也道:“不錯,目前貌似是嗜血軍氣勢上占優,但是,從地理位置上看,其由於連戰連勝,步步緊逼,戰線也距離背後的夕照方城池較我方遠,所以,我們反而是有後發優勢,因為,嗜血軍一旦戰敗,退卻戰線太長,救援也會延遲……可能,嗜血將以及夕照城主是根本不認為嗜血軍會失敗。”
三人這一綜合分析,基本把要點籠罩完了,其他人也聽得連連點頭。
任九重總結道:“因此,就看接下來怎麽打敗嗜血大將了!”
但這麽一提出來,話題貌似又繞迴了前麵。
怎麽打敗嗜血大將呢?
打敗一個敵將,方式無非那麽幾種。
第一,用間,以背地裏的方式,發布謠言或進讒,讓將領被主公質疑,從而將其撤換甚至處置,這一點,是不太可能實現了,畢竟,如前言,夕照城主對其十分信任。
第二,用伏,在兵法上,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派人直接攻擊其主部,嗜血將再能殺,以寡敵眾時總不能持久,這一點,從地形上看很難實現。
第三,正麵拚鬥,於戰場上將其斬殺。
但是,現實的例子是前麵數場熱戰白雲軍都輸了,以至於大將被其殺死,而普通士兵也已對嗜血軍有了懼意,所以說,難以對付的不僅是嗜血大將,還是整個嗜血軍。
第四,用刺客,刺殺,或是用毒。
這一點,反倒是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了。
己方軍中不乏高手,除了身為主帥的蕭雲,就是太陰真人等了。
但是,蕭雲會答應這種方式嗎?
聯想到了這個方法的張盼瞄了蕭雲幾眼,卻沒有開口,直覺上,他認為蕭雲不會答應。
不說性格的原因,即便這種方式成功了,白雲軍除掉了嗜血將、打敗了嗜血軍,也很難達到積累聲望的目的,反而可能聲望受挫,被以不擇手段的小人看待。
這一點,對於名將來說,也是個大忌。
也即是說,戰勝敵人,隻剩第三條了。
沒有退路。
帳內一陣沉默。
諸葛治忽一拱手,對蕭雲道:“主公,諸葛想訓練、整編整個白雲軍,並且,新追加些戰場工事,以及必要之裝備。”
蕭雲雖不知諸葛治具體要怎麽做,但也相信這位軍師的能力,就一點頭,轉向華章道:“華先生,這些要求,可以滿足嗎?”
華章即刻道:“隻要能打敗嗜血軍,蕭公子可以暫時將整支白雲軍看成自己的!”
聽得出來,白雲侯方麵也是被逼到死路上了,才任由蕭家軍施為。
廣闊的原野上,難以計量的白雲軍,以及那一萬蕭家軍,隊列整齊地排布開來。
一時間,場麵宏闊,氣勢凜然,同時所有人都安安靜靜,等待臨時的主帥訓練。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訓練內容,自己等人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尋常訓練,已經效果不大。
一幹首腦上了臨時搭建的閱兵台上,諸葛治先向蕭雲解釋道:“屬下讀過《六韜》,《吳子》和《孫臏兵法》等,知曉古代陣法大約有八種,而最精華、將此完美融合一體的,當屬八陣圖!”
蕭雲愕然,道:“莫非要訓練陣法嗎?”
陣法,為古代智將腦力的精髓,屬於戰術的一部分,多有主宰戰場的事例。
不過,陣法運轉不易,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當將士們殺昏了頭後,很難再將需要整齊編排以執行的調動指令聽進腦去,所以,大多數時候將軍們還是依靠基本的兵種搭配,或是天時地利人和等謀略以贏得戰爭。
三十六計主要就是講的謀略。
而嗜血大將日日派人叫陣,諸葛治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陣法熟練地施加於整整十萬以上的軍隊身上嗎?
想到此點,華章、張盼稍稍愕然地望了諸葛治一點。
不過,其他人多數不曉得這裏麵的彎彎,雙煞興奮地對諸葛治道:“諸葛軍師,八陣圖,是不是就是撒豆成兵、唿風喚雨的哪種?”
眾人都不知不覺笑了起來,不過,那份好奇也並不低於柯枝柯葉。
諸葛治微微一搖頭,迴應道:“那是神仙的本事,是不可能的,不過,八陣圖倒也不差了,靈感取自周易,有八門,生、傷、休、杜、景、死、驚、開,也有八陣,天覆、地載、風揚、雲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這八陣又共有六十四個變化,加上中軍一陣,可謂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幻化無窮。”
變化有六十四個之多?
任九重不放心地道:“軍師,時間不多,這麽多量的大軍,能訓出如此程度嗎?”
諸葛治笑道:“自然是不能的,所以,我隻會擷取大致的框架,並采用其中最常用的幾種變化,今日,便先分隊、訓練站位吧……金良將軍,你對部隊比較熟悉,請先將白雲軍分為八組……至於濮陽城來的那一萬蕭家軍,先不要動,就追隨元帥當做中軍吧。”
金良點了點頭,軍隊本來就是由個體單位構成的,所以,分組配合是常有之事,士兵們並不陌生,不同的,是一組的規模、以及其中兵種搭配的比例而已。
而這整支軍隊,分成八個組,也頗費了些時間,而每組的人量,也超過了萬人。
一時間,場麵上塵土飛揚,腳步馬蹄聲亂中有齊。
良久,平野上才安定下來,蕩起的塵土也漸漸散去。
然後,諸葛治轉對華章道:“華兄,先前吩咐製作的那八麵旗幟可有備好?”
華章一點頭,向一名手下一點頭,那人就帶著幾名士兵往後方的帳篷而去了。
不久後,迴歸時,合抬著一堆旗杆。
到台上後,士兵們將旗杆堆放下,後退開去。
諸葛治先沒去管那些旗,而是手搖鐵扇,於金良身後的一幹武將麵前走來走去,在走動的過程中,還一麵觀察著武將們的神態、氣質。
武將們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這位新軍師在打什麽主意。
走過幾遍之後,諸葛治停下,接連點出了八人。
其中包括蘇七、趙苟。
選完之後,諸葛治道:“八位請各自擇取一杆旗幟。”
八人聽令,一一隨意從台麵上拾起一杆旗,羅列在了一旁,麵對著眾人。
諸葛治接著道:“舉高、展旗!”
八人一一舉高旗幟,並隨風舞動。
旗麵流轉開來後,首腦們驚見那旗上圖案,分別是天地風雲、龍虎鳥蛇,顯見,是對應著八陣圖中天覆地載八陣。
然後,諸葛治看著八人,嚴肅地道:“諸位,從現在開始,你們八位,將分別成為下麵八組人馬的統領,對應天覆、地載八陣陣主,以完成八陣圖的具體運作,今日,你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熟悉隊伍,以及基本的移動方式。”
說著,諸葛治又拿出八麵小旗子,道:“看到這八麵顏色各異的小旗子了嗎,就是與那八麵大旗對應著的,其下,本人將以小旗指揮大旗,小旗的動向,即是大旗動向,小旗停,大旗止。”
八人點頭,這種規則,本來就是軍中常見的,以令旗指揮軍隊。
接著,諸葛治指向將台另一側沒有使用的地麵,道:“八位再看那一麵的地上,可有發現到什麽?”
八人一看,齊齊驚道:“好大一張圖!”
隻見,那地麵上,方圓數裏之內,竟用白線劃下了一張龐大的地圖,地圖中,還有相應的風虎雲龍八陣,以及乾坤坎離等八卦的字樣。
諸葛治解釋道:“那便是縮小版的八陣圖,用於訓練之用,到實戰時,板塊會更大,下麵,你們分別選取一支隊伍,先站到各隊對應的初始陣位——也即標注有八陣文字的地方,然後,我會先舉某一根小旗,然後,你們就依照小旗指示,移動到八卦的不同位上,或乾、或坤、或坎、或離……有什麽問題嗎?”
“有!”
這麽發話的是蘇七,他疑惑道:“敢問諸葛先生,這地圖如此之大,限於目力,末將怕到時候看不清小旗的具體動作,產生誤差,該怎麽辦?”
趙苟也道:“不錯,那八卦位的指令,又如何甄別?”
諸葛治讚賞地點了點頭,道:“問的很好,若在實際戰鬥中,這種誤差會是致命的,所以,此後我會在將台上依序布八麵大鼓,每個鼓鼓音也將不同,對應的就是不同的卦位,每次指令,先舉一個小旗,再響一次鼓,表示移動對象以及目的點……而到後麵,會有更具體的旗語來表示要做什麽。”
眾人一想,視覺加上更加直接的聽覺,確實簡單快速,不約點頭讚好。
接下來,八位陣主持旗下了將台,分別進入一組隊伍,開始轉述諸葛治依指令訓練的大致內容,接著,舉旗率眾移動地點,到了新地域大圖中對應的文字位上才停下來。
士兵們看看腳下的字和圖,多少有著新鮮,議論紛紛。
而台上,那八麵象征卦位的鼓也搬了上來,鼓手就位。
諸葛治看意思傳達下去,準備也到位了,轉向蕭雲請示道:“應該可以了,請元帥下令!”
本書源自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