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搭出配方
“但《毒經》對資質的要求不同於《醫經》,為了區別出誰更適合學得《毒經》,師傅傳了些淺顯的毒經知識,要我和師弟七日內自行配出一味某種毒性的藥,看一看誰的毒效更好。?”
“七日之後,我們拿著各自配出的藥來到師傅麵前,師傅則端出兩隻碗,裏麵是水一樣的**,師傅把兩幅藥放入不同的碗中,結果碗內慢慢顯出紅色,最終,師弟的那碗中紅色更甚,即是那藥性最好。”
“這第一比我輸了,但我心裏並不服氣,為了配這藥七天裏我可是下了很多功夫,甚至親自嚐草試毒。好在師傅再次出了題目,但不想下一個七天後的第二比,相似的場景出現,我又落於下乘了,這次之後,我已不抱太大希望,師弟在毒學上的天分確實強於我,這樣一來,決定毒學歸屬的第三比時,我已心態平和,照著前兩次那樣,夜宿於野,依照藥性藥理加上自身嚐試努力搭出配方。”
“不想,這七天之中師傅對我和師弟二人進行了暗中觀察,當我最後一天由後山采藥處迴穀時,卻發現師弟正跪於師傅麵前承受責罵,原來,師弟前兩次配方完美,是因為在穀外擄了些村民試藥,兩比之後,那些人已奄奄一息,而師傅發現的時候師弟正打算毀屍滅跡再行擄人,我一時震驚,沒想到師弟性格孤僻,行為也有點欠考慮。”
“雖然如此,我還是從旁進行了勸解,但師傅已下了決定,逐師弟出藥王穀,並且此後不得用藥王之徒的名分,師弟哭訴無效,隻好簡單收拾了東西離開,其間,我去送他,卻肯本沒受到搭理,隻是怨毒看了我一眼。”
“此後,藥王穀中,師傅自知命不久矣,就全力教授我《毒經》,當兩年後我有小成的時候,在他彌留那天,卻交給了我一顆藥丸,看著我服下,並解釋說此藥是一種迷藥,名牽魂,藥效半年,服下後會滲透到血脈中,但隻有身體受到外來催發由體表散出入人鼻息時,才會產生暈迷效果,但本體卻無影響,師傅還說,永遠不要相信師弟,我當時覺得這評判有些偏執,但也沒敢反駁什麽……師傅下葬後幾個月後,我竟在穀外發現了渾身是血暈厥過去的師弟,便趕緊把他抱到穀中搶救,他醒來後告訴我是為了躲避一些壞人的追殺才逃來此處的,因為他不肯為那些人的惡人門主救治,師弟還講述了這兩年來的辛苦經曆,我大起同情心,便想著是否此後留他於穀內,共同鑽研《毒經》。”
“誰知道,第二天我就被他由背後襲擊暈過去,恢複神智後整個人被綁在**,師弟這才露出真麵目,猙獰地說他這次迴來的真正目的是奪取毒經,而先前講述全是假的,為報他被逐出師門積攢兩年的嫉恨,他要用我做藥人,永為其試毒,我成了刀下魚肉,悔之晚矣……這一天他又出穀,擄了不少村民,全用做藥人。”
“這時我才想起服下的那顆牽魂,不知藥性還在不在,但直到成為藥人第五天,鬆開我的綁縛再一次要以我試藥的師弟才暈過去,我當時雙腿已廢,身體虛弱,隻能靠著一雙手臂,艱難地由他懷中取出毒經,一點點爬出去,直到被路人所救,帶到其他地方,一時流落江湖……”
老者聞知之大致講完,神情黯然,場中也一片靜寂,正道盟人雖覺得他所述不似編纂,但因一個月魔教人去斥罵己方延請之人,又不是滋味,那定閑忽道:“老施主所言若然屬實,迴去後貧尼等當會親審那段一針的!”
林如正不願在這上麵扯太多,直接道:“老前輩要在下傳什麽話?”
聞知之一歎,道:“逃脫後,我原還懷著複仇之心,加入月魔也有倚重之德意思,但經人開導也想開了,以險惡之心害人者,損害的還有自己,因為你此生再不能問心無愧,隻會再添更多罪惡……林掌門迴去後將這些話告訴他,勸他不要再以人試藥了。”
林如正道:“前輩放心,晚輩會的。”
聞知之轉迴醫者風範,吩咐道:“童兒,救下一個。”
趁少年童兒行動的空當,聞知之勸道:“林掌門,若聽老夫之言,今番攻打此穀就此中斷了吧,不然,前路險惡,不知又要多出多少死傷。”
開弓哪有迴頭箭,林如正堅定道:“除魔大業,不死不休!”
聞知之也沒抱什麽希望,道:“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好再說什麽,林掌門與這位師太盡管離去,這些傷者可暫交老朽照料,在你們迴歸之前,管保他們安然於此。”
林如正遲疑,聞知之知道他的顧慮,道:“怎麽,不信任老夫的相助之心,還是不信老夫的能耐?”林如正賠笑道:“哪裏,前輩醫者仁心,但那些月魔賊子——”聞知之傲然道:“老夫好歹也是他們的聖醫士之首,要保一些受傷無反抗之力者,想來還沒人敢反對,何況老夫也是奉了命令才現身的……你們若不信,可以留下幾個人監視!”
在此耗時已不短,林如正笑一聲:“前輩嚴重了。”正想從弟子間派出幾人暗授任務,那定閑師太已轉身對三儀中的儀蘭道:“儀蘭,你留下來,協助聞施主,明白為師的意思麽?”儀蘭看到了師傅眼裏德托付和嚴厲,一顫,道:“徒兒明白,徒兒會協助好聞前輩的。”
大部走了,留下儀蘭,那童兒見她拘謹,笑道:“出家的姐姐,你就相信我師傅的話吧,不會出問題的……要不就幫我抬人……”
另一條路徑上,正道盟白虎隊以天乾天坤、張盼諸葛治為首,異士堂異士蛇人則驅著一條他的寶貝王蛇前方探路,人蛇兩側自然也有兩輛龍牙盾車,由大力者推行。武當二道強勢,所以實際指令還是他們發出,張盼與諸葛治多數時候隻有沉默。
開始行沒多久,何碩畫的那張圖紙便中斷了,而眾人停步之處,恰也是一岔口,麵前有三條路,一條寬道,一條為上坡的陡道,最後一條則為一愈走愈窄的狹道,盡頭處,幾乎僅能容一人通過。眾人對選擇哪一條道頗有爭論,天乾認為寬道易行易退易避危險,天坤則覺得坡道與峰頂拉近,說不定會通往某個石梯,張盼卻更傾向於試探那窄道,因為口訣中有一句“其窄則守弱”、“非要衝無此地險”。
最後諸葛治建言,可先試寬道,再試陡坡,最後是窄道,要是任何一道有不可抵禦的風險,則要即時退卻。
眾人隻得聽從此議,先踏上了寬道,沒多久,前方探行的蛇人與他的王蛇突然停了,似乎是感知到了某種危險,眾人正疑惑,人群中忽想起接二連三的慘叫,受襲擊的部位多半在腿腳之上,眾人這才向地麵持弩警戒,終於,襲擊者現身,竟隱約是一隻黑色的尋常數倍大小的巨鼠,弩釘一根根射去,還是被它逃到了人群之外,而這時守候著的王蛇閃電般追去,眾人急步跟隨,發現大王蛇與巨鼠正激烈纏鬥,弩筒根本無法瞄準,而蛇人則又憂又急的在一旁幹看著,最後,王蛇終於一口吞掉了巨鼠,眾人還未歡唿,那王蛇突然整個的痛苦翻騰起來,不久,“剝”的一聲響,巨鼠竟然破開蛇腹逃出,蛇人怒疼交加,忽將背上的口袋整個傾倒出來,指揮著各種大小顏色的蛇追覓受了傷的巨鼠而去,大夥兒不想錯過好戲,急跟著向前,正見那巨鼠被蛇群追上,寡不敵眾下傷痕累累,突地,巨鼠發出一陣類似瀕死召喚的尖叫,便見從前方各個角落甚至石壁上爬出一堆的大老鼠,個個兇猛迅速,眾人怕蛇群不敵,正想持弩筒刀劍相助,人群忽又生亂,原來那些先前被巨鼠咬過的人似乎發了狂,抱住身邊的人猛咬,眾人不敢怠慢,兩頭行動,一邊對外,幫助蛇群對抗鼠群,一邊在內部將發狂的人製伏綁縛,而被狂人咬者要門斷肢,要麽割肉,寧願體殘,也不想異變。
好在前方眾人戰績頗佳,鼠群死傷慘重,忽然,一隻體態更大的白毛鼠王率隊趕至,這鼠王所向披靡,幾乎一爪一個抓死了敵蛇,蛇人受不了十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不顧身邊人攔截,哭叫著撲往僅剩幾隻的蛇群,沒救出蛇,自己卻被鼠群撲纏撕咬,慘叫連連,沒多久,地上就存一堆白骨了,眾人看得心驚肉跳,一時忘了動作思索。鼠群吃完了人,在白毛鼠王的帶領下徑往群豪撲來,眾人哪有抵抗的勇氣,未待為首者的“撤”字出口,紛紛向後逃奔,腳程慢的,即會遭到蛇人一樣的下場,而那些發了狂的被綁縛者也一個個被掉下,好歹讓鼠群延緩了追蹤。等跑出它們的勢力範圍,一個個已大汗脫力,仿佛一場噩夢乍醒,激勇血氣也一時冷卻,同時,對這魔穀的恐懼大增,對於那些喪身鼠口下的同道,也隻好默哀了。天乾天坤見士氣大落,連忙開口慰藉,畢竟,行走江湖,對手都是人,武功不論差距多大,也談不上恐怖一說,而魔穀中竟飼養著這類怪物,正是月魔教邪異需要鏟除的最有力證據,須知,若月魔用這些東西征服世間,天下危矣。這麽一說,眾人的神聖職責感上升,誓言踏平魔窟,維護正義,更要為慘死的同道複仇。
重整旗鼓後,眾人踏上第二選擇的陡坡,雖說血勇尋迴,但心中難免虛了許多,時刻提防著再出現巨鼠類怪物。平安一直延續到即將到達坡頂的時候,轟隆隆一陣天響,一方圓滾滾的巨大石頭由坡頂出現滾壓而來,這次跟沒沒考慮,眾人就及時後撤,但巨物追趕於後,這些素以沉著大膽著稱的江湖人也未免出現失誤,一些人跌絆於地,使得整個隊伍混亂喪失速度,眼看要被大石趕上,好在正位於隊首的兩座龍牙盾車在張盼諸葛治的吩咐下,由三猛將從一些操持的力士中搶過,一左一右支在了地上,在一次賭博性的對撞後,大石戛然而止,龍牙盾車也被擠壓變形,眾人再次心歎虎口脫險,涼汗透背。
等小心翼翼退出陡坡,眾人一想,這次躲難實在有僥幸的成分,因為在那個巨鼠棲息的寬穀中,撤離時那些體壯腦憨的力士並未放棄一直把持著的兩座龍牙盾車,才能成為本次保命的關鍵。
諸葛治卻暗哀這些江湖人有血勇而無軍秩,若在那巨石出現其速未開時推頂上龍牙盾車,可輕易使巨石停息,而後由大力士上前,每推進一分,龍牙盾車再前移一分,當可以把大石推出陡坡,到那時,說不定是另一番路徑。但這些話它卻不能說,大軍進退,不能有悔過的念頭,著棋未來才是行世之道。
再次受挫,白虎隊不複初始士氣了,但前路還是要行的,眾人向第三條道開進時,沉冷許多,離那最窄處數丈遠時,人群停下,稍商議,決定派出一二大膽武強之人前方開路,隻要能度過最窄的部分並於彼端守護,此關可過。
還沒選出人來,那窄道口霧氣繚繞中忽走出一位持琴的美髯文士,在諸人進攻前說明了來意,原來,這條道上如此的窄口共有三個,他名為琴居士,應命把守此關,後麵兩關則由自己的摯友書居士、畫居士把持,但三居士不喜武鬥,將以文雅之法設題,若正道盟一方的答對使其滿意,則將關卡安然奉送。
眾人懷疑此中有詐,問及與月魔真實關係,琴居士答為月魔聖技士,很多人正為前麵兩條路的磨難氣鬱難平,心道你就一個人,把你殺了還要什麽答題過關,當下十多顆弩釘集中襲去,眾人本以為他會躲避或者以琴格擋,哪知這琴居士先一步執起琴來,單手彈出三道音波,竟把那些弩釘紛紛震落,眾人這才心驚其能耐,放棄了襲殺的打算。
琴居士出的題並不刁鑽,他端坐於地,信手彈了幾首古曲,言若能答出半數以上的曲目,則為過關,前麵幾首白虎隊發揮群體智慧,一一答猜而出,最後一首時,琴居士忽肅穆起來,一曲下來,竟然花去了一炷香時間,眾人隻覺得這曲調如清風明月,又似劍戈爭鳴,出世入世混雜,卻不相衝突,直聽得如癡如醉,曲完,琴居士一歎,問及曲名,才驚醒眾豪,但大家想來想去,無一人能答出,最後諸葛治開口索問,方知這是琴居士自創的琴曲,本為一首詩《山林寄語》譜寫。詩為:
“風入竹林靜,泉出石澗歡,潑墨即山水,有詩自成篇,琴中存知己,棋裏覓天緣,不關風與月,不問喜與怨,不論經與史,不道長與短,暫擱千年事,且得寸心閑,誠哉有廝言,寄之以鴻雁。”
“但《毒經》對資質的要求不同於《醫經》,為了區別出誰更適合學得《毒經》,師傅傳了些淺顯的毒經知識,要我和師弟七日內自行配出一味某種毒性的藥,看一看誰的毒效更好。?”
“七日之後,我們拿著各自配出的藥來到師傅麵前,師傅則端出兩隻碗,裏麵是水一樣的**,師傅把兩幅藥放入不同的碗中,結果碗內慢慢顯出紅色,最終,師弟的那碗中紅色更甚,即是那藥性最好。”
“這第一比我輸了,但我心裏並不服氣,為了配這藥七天裏我可是下了很多功夫,甚至親自嚐草試毒。好在師傅再次出了題目,但不想下一個七天後的第二比,相似的場景出現,我又落於下乘了,這次之後,我已不抱太大希望,師弟在毒學上的天分確實強於我,這樣一來,決定毒學歸屬的第三比時,我已心態平和,照著前兩次那樣,夜宿於野,依照藥性藥理加上自身嚐試努力搭出配方。”
“不想,這七天之中師傅對我和師弟二人進行了暗中觀察,當我最後一天由後山采藥處迴穀時,卻發現師弟正跪於師傅麵前承受責罵,原來,師弟前兩次配方完美,是因為在穀外擄了些村民試藥,兩比之後,那些人已奄奄一息,而師傅發現的時候師弟正打算毀屍滅跡再行擄人,我一時震驚,沒想到師弟性格孤僻,行為也有點欠考慮。”
“雖然如此,我還是從旁進行了勸解,但師傅已下了決定,逐師弟出藥王穀,並且此後不得用藥王之徒的名分,師弟哭訴無效,隻好簡單收拾了東西離開,其間,我去送他,卻肯本沒受到搭理,隻是怨毒看了我一眼。”
“此後,藥王穀中,師傅自知命不久矣,就全力教授我《毒經》,當兩年後我有小成的時候,在他彌留那天,卻交給了我一顆藥丸,看著我服下,並解釋說此藥是一種迷藥,名牽魂,藥效半年,服下後會滲透到血脈中,但隻有身體受到外來催發由體表散出入人鼻息時,才會產生暈迷效果,但本體卻無影響,師傅還說,永遠不要相信師弟,我當時覺得這評判有些偏執,但也沒敢反駁什麽……師傅下葬後幾個月後,我竟在穀外發現了渾身是血暈厥過去的師弟,便趕緊把他抱到穀中搶救,他醒來後告訴我是為了躲避一些壞人的追殺才逃來此處的,因為他不肯為那些人的惡人門主救治,師弟還講述了這兩年來的辛苦經曆,我大起同情心,便想著是否此後留他於穀內,共同鑽研《毒經》。”
“誰知道,第二天我就被他由背後襲擊暈過去,恢複神智後整個人被綁在**,師弟這才露出真麵目,猙獰地說他這次迴來的真正目的是奪取毒經,而先前講述全是假的,為報他被逐出師門積攢兩年的嫉恨,他要用我做藥人,永為其試毒,我成了刀下魚肉,悔之晚矣……這一天他又出穀,擄了不少村民,全用做藥人。”
“這時我才想起服下的那顆牽魂,不知藥性還在不在,但直到成為藥人第五天,鬆開我的綁縛再一次要以我試藥的師弟才暈過去,我當時雙腿已廢,身體虛弱,隻能靠著一雙手臂,艱難地由他懷中取出毒經,一點點爬出去,直到被路人所救,帶到其他地方,一時流落江湖……”
老者聞知之大致講完,神情黯然,場中也一片靜寂,正道盟人雖覺得他所述不似編纂,但因一個月魔教人去斥罵己方延請之人,又不是滋味,那定閑忽道:“老施主所言若然屬實,迴去後貧尼等當會親審那段一針的!”
林如正不願在這上麵扯太多,直接道:“老前輩要在下傳什麽話?”
聞知之一歎,道:“逃脫後,我原還懷著複仇之心,加入月魔也有倚重之德意思,但經人開導也想開了,以險惡之心害人者,損害的還有自己,因為你此生再不能問心無愧,隻會再添更多罪惡……林掌門迴去後將這些話告訴他,勸他不要再以人試藥了。”
林如正道:“前輩放心,晚輩會的。”
聞知之轉迴醫者風範,吩咐道:“童兒,救下一個。”
趁少年童兒行動的空當,聞知之勸道:“林掌門,若聽老夫之言,今番攻打此穀就此中斷了吧,不然,前路險惡,不知又要多出多少死傷。”
開弓哪有迴頭箭,林如正堅定道:“除魔大業,不死不休!”
聞知之也沒抱什麽希望,道:“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好再說什麽,林掌門與這位師太盡管離去,這些傷者可暫交老朽照料,在你們迴歸之前,管保他們安然於此。”
林如正遲疑,聞知之知道他的顧慮,道:“怎麽,不信任老夫的相助之心,還是不信老夫的能耐?”林如正賠笑道:“哪裏,前輩醫者仁心,但那些月魔賊子——”聞知之傲然道:“老夫好歹也是他們的聖醫士之首,要保一些受傷無反抗之力者,想來還沒人敢反對,何況老夫也是奉了命令才現身的……你們若不信,可以留下幾個人監視!”
在此耗時已不短,林如正笑一聲:“前輩嚴重了。”正想從弟子間派出幾人暗授任務,那定閑師太已轉身對三儀中的儀蘭道:“儀蘭,你留下來,協助聞施主,明白為師的意思麽?”儀蘭看到了師傅眼裏德托付和嚴厲,一顫,道:“徒兒明白,徒兒會協助好聞前輩的。”
大部走了,留下儀蘭,那童兒見她拘謹,笑道:“出家的姐姐,你就相信我師傅的話吧,不會出問題的……要不就幫我抬人……”
另一條路徑上,正道盟白虎隊以天乾天坤、張盼諸葛治為首,異士堂異士蛇人則驅著一條他的寶貝王蛇前方探路,人蛇兩側自然也有兩輛龍牙盾車,由大力者推行。武當二道強勢,所以實際指令還是他們發出,張盼與諸葛治多數時候隻有沉默。
開始行沒多久,何碩畫的那張圖紙便中斷了,而眾人停步之處,恰也是一岔口,麵前有三條路,一條寬道,一條為上坡的陡道,最後一條則為一愈走愈窄的狹道,盡頭處,幾乎僅能容一人通過。眾人對選擇哪一條道頗有爭論,天乾認為寬道易行易退易避危險,天坤則覺得坡道與峰頂拉近,說不定會通往某個石梯,張盼卻更傾向於試探那窄道,因為口訣中有一句“其窄則守弱”、“非要衝無此地險”。
最後諸葛治建言,可先試寬道,再試陡坡,最後是窄道,要是任何一道有不可抵禦的風險,則要即時退卻。
眾人隻得聽從此議,先踏上了寬道,沒多久,前方探行的蛇人與他的王蛇突然停了,似乎是感知到了某種危險,眾人正疑惑,人群中忽想起接二連三的慘叫,受襲擊的部位多半在腿腳之上,眾人這才向地麵持弩警戒,終於,襲擊者現身,竟隱約是一隻黑色的尋常數倍大小的巨鼠,弩釘一根根射去,還是被它逃到了人群之外,而這時守候著的王蛇閃電般追去,眾人急步跟隨,發現大王蛇與巨鼠正激烈纏鬥,弩筒根本無法瞄準,而蛇人則又憂又急的在一旁幹看著,最後,王蛇終於一口吞掉了巨鼠,眾人還未歡唿,那王蛇突然整個的痛苦翻騰起來,不久,“剝”的一聲響,巨鼠竟然破開蛇腹逃出,蛇人怒疼交加,忽將背上的口袋整個傾倒出來,指揮著各種大小顏色的蛇追覓受了傷的巨鼠而去,大夥兒不想錯過好戲,急跟著向前,正見那巨鼠被蛇群追上,寡不敵眾下傷痕累累,突地,巨鼠發出一陣類似瀕死召喚的尖叫,便見從前方各個角落甚至石壁上爬出一堆的大老鼠,個個兇猛迅速,眾人怕蛇群不敵,正想持弩筒刀劍相助,人群忽又生亂,原來那些先前被巨鼠咬過的人似乎發了狂,抱住身邊的人猛咬,眾人不敢怠慢,兩頭行動,一邊對外,幫助蛇群對抗鼠群,一邊在內部將發狂的人製伏綁縛,而被狂人咬者要門斷肢,要麽割肉,寧願體殘,也不想異變。
好在前方眾人戰績頗佳,鼠群死傷慘重,忽然,一隻體態更大的白毛鼠王率隊趕至,這鼠王所向披靡,幾乎一爪一個抓死了敵蛇,蛇人受不了十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不顧身邊人攔截,哭叫著撲往僅剩幾隻的蛇群,沒救出蛇,自己卻被鼠群撲纏撕咬,慘叫連連,沒多久,地上就存一堆白骨了,眾人看得心驚肉跳,一時忘了動作思索。鼠群吃完了人,在白毛鼠王的帶領下徑往群豪撲來,眾人哪有抵抗的勇氣,未待為首者的“撤”字出口,紛紛向後逃奔,腳程慢的,即會遭到蛇人一樣的下場,而那些發了狂的被綁縛者也一個個被掉下,好歹讓鼠群延緩了追蹤。等跑出它們的勢力範圍,一個個已大汗脫力,仿佛一場噩夢乍醒,激勇血氣也一時冷卻,同時,對這魔穀的恐懼大增,對於那些喪身鼠口下的同道,也隻好默哀了。天乾天坤見士氣大落,連忙開口慰藉,畢竟,行走江湖,對手都是人,武功不論差距多大,也談不上恐怖一說,而魔穀中竟飼養著這類怪物,正是月魔教邪異需要鏟除的最有力證據,須知,若月魔用這些東西征服世間,天下危矣。這麽一說,眾人的神聖職責感上升,誓言踏平魔窟,維護正義,更要為慘死的同道複仇。
重整旗鼓後,眾人踏上第二選擇的陡坡,雖說血勇尋迴,但心中難免虛了許多,時刻提防著再出現巨鼠類怪物。平安一直延續到即將到達坡頂的時候,轟隆隆一陣天響,一方圓滾滾的巨大石頭由坡頂出現滾壓而來,這次跟沒沒考慮,眾人就及時後撤,但巨物追趕於後,這些素以沉著大膽著稱的江湖人也未免出現失誤,一些人跌絆於地,使得整個隊伍混亂喪失速度,眼看要被大石趕上,好在正位於隊首的兩座龍牙盾車在張盼諸葛治的吩咐下,由三猛將從一些操持的力士中搶過,一左一右支在了地上,在一次賭博性的對撞後,大石戛然而止,龍牙盾車也被擠壓變形,眾人再次心歎虎口脫險,涼汗透背。
等小心翼翼退出陡坡,眾人一想,這次躲難實在有僥幸的成分,因為在那個巨鼠棲息的寬穀中,撤離時那些體壯腦憨的力士並未放棄一直把持著的兩座龍牙盾車,才能成為本次保命的關鍵。
諸葛治卻暗哀這些江湖人有血勇而無軍秩,若在那巨石出現其速未開時推頂上龍牙盾車,可輕易使巨石停息,而後由大力士上前,每推進一分,龍牙盾車再前移一分,當可以把大石推出陡坡,到那時,說不定是另一番路徑。但這些話它卻不能說,大軍進退,不能有悔過的念頭,著棋未來才是行世之道。
再次受挫,白虎隊不複初始士氣了,但前路還是要行的,眾人向第三條道開進時,沉冷許多,離那最窄處數丈遠時,人群停下,稍商議,決定派出一二大膽武強之人前方開路,隻要能度過最窄的部分並於彼端守護,此關可過。
還沒選出人來,那窄道口霧氣繚繞中忽走出一位持琴的美髯文士,在諸人進攻前說明了來意,原來,這條道上如此的窄口共有三個,他名為琴居士,應命把守此關,後麵兩關則由自己的摯友書居士、畫居士把持,但三居士不喜武鬥,將以文雅之法設題,若正道盟一方的答對使其滿意,則將關卡安然奉送。
眾人懷疑此中有詐,問及與月魔真實關係,琴居士答為月魔聖技士,很多人正為前麵兩條路的磨難氣鬱難平,心道你就一個人,把你殺了還要什麽答題過關,當下十多顆弩釘集中襲去,眾人本以為他會躲避或者以琴格擋,哪知這琴居士先一步執起琴來,單手彈出三道音波,竟把那些弩釘紛紛震落,眾人這才心驚其能耐,放棄了襲殺的打算。
琴居士出的題並不刁鑽,他端坐於地,信手彈了幾首古曲,言若能答出半數以上的曲目,則為過關,前麵幾首白虎隊發揮群體智慧,一一答猜而出,最後一首時,琴居士忽肅穆起來,一曲下來,竟然花去了一炷香時間,眾人隻覺得這曲調如清風明月,又似劍戈爭鳴,出世入世混雜,卻不相衝突,直聽得如癡如醉,曲完,琴居士一歎,問及曲名,才驚醒眾豪,但大家想來想去,無一人能答出,最後諸葛治開口索問,方知這是琴居士自創的琴曲,本為一首詩《山林寄語》譜寫。詩為:
“風入竹林靜,泉出石澗歡,潑墨即山水,有詩自成篇,琴中存知己,棋裏覓天緣,不關風與月,不問喜與怨,不論經與史,不道長與短,暫擱千年事,且得寸心閑,誠哉有廝言,寄之以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