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誰授意她的呢?
不寫出師表,你北什麽伐呀! 作者:洛水秋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後士大夫的命根子,將會變成工坊。
聽到這句話之後,在場的人全是一臉詫異。
就像是,聽到了極荒謬的笑話一般。
“工妨?
那豈不是要讓我們變成商賈?
這怎麽可能?”
“對呀!
我們是耕讀人家,怎麽可能從事商賈那等賤業?”
“就是,我們怎麽可能從事那等賤業呢?”
“可是......商賈也不能完全算是賤業吧?
那位女首富,不就是商賈嗎?
她不就馬上要成為貴妃娘娘了?”
“那怎麽能一樣?”
“那有什麽不一樣的嗎?
聽說朝中的趙相,都要找她借錢呢!”
“這......反正不一樣。”
......
眼見在座的人開始七嘴八舌的爭論起來,李清照看了唐婉一眼,倆人誰都沒說話,就任由她們這麽爭論。
出乎她們意料的是,這場爭論竟然一直持續了快一炷香的時間,才終於有停止的跡象。
而且停止的原因,不是因為她們吵出了什麽結果。
而是因為,她們累了。
眼看參與辯論的眾人一個個的拿起桌上的茶杯就開始潤口,李清照便趁著這個空檔說道:
“剛才你們的爭論雖然立場不同,但確實各有各的道理。
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們好好想一想,咱們那位首富,到底代表著什麽。”
聽到她這麽說,眾人紛紛放下了手中的茶碗兒。
“姐姐,你想說什麽?”
“咱們今天能在這裏安心的吃茶飲酒品讀,離不開嶽元帥和大宋將士們的浴血奮戰。
但是同時,咱們也不能忘記了官家的勵精圖治。
像官家那樣英明神武的人,卻給了那位女首富幾乎可以稱為冠絕六宮的榮寵。
你們就沒想過,官家這麽做,是不是有什麽深意嗎?”
“啊?這能有什麽深意?
還不是因為那位女首富長的好看?”
“哈哈哈,大錯特錯。
六宮之中哪一位不是國色天香。
官家如果真是愛美色之人,又豈會獨寵那一位呢?”
“這麽說倒還真是啊!
難道官家真有什麽深意?”
自言自語了這麽一句之後,就有人看向了李清照。
“姐姐,難道官家真有什麽深意?”
聽到有人這麽問,李清照再次露出了笑意。
“官家之心,豈是我等凡俗之人所能猜測?
不過.......”
“不過什麽?”
“不過雁過必有迴聲,認真分析那位女首富這些年的所做所為,倒也不難看出一些蹤跡。”
“哦?
什麽蹤跡?”
“你們是不是以為,那位女首富之所以能成為首富,全是靠著挖礦?”
“對呀,這不是很明顯嗎?
全大宋的人都知道的啊。”
“嗬嗬,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啊?
那其二是什麽?”
“工坊!”
“工坊?”
“對!
據我所知,咱們那位首富從最初經營玉石礦開始,便投入巨資開設了不下十個工坊。
這些工坊之中,全是招的全國最優秀的工匠。
正是因為這個,她的商行出品的玉飾,才有那麽多人搶著購買。
後來,她幾乎每涉及一個行業,都會開設大量的工坊。
然後招少這個行業內最優秀的工匠。
到目前為止,她手裏的工坊,應該至少超過了一千家。”
聽到一千家這個數字,大座的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乖乖,一千家?
怎麽會有這麽多?
那她手裏該有多少夥計啊?”
“她手裏具體有多少夥計,沒人知道。
但她手裏最優秀的工匠,應該不低於五萬人。”
“五萬人?
我的天呐,這恐怕比宮裏將作監的工匠還多了吧?”
聽到這個問題,李清照搖了搖頭。
“這些事情就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了。
但我知道的是,因為她的這些工坊,至少讓五萬人穩定的吃上了飯。
而且,每個月還有不菲的月錢。
那些工匠每個月拿了月錢之後,便可以養活自己一家。
換句話說,咱們那位女首富,以一己之力,讓五萬個家族保持了穩定。
我想,這就是咱們官家給她無盡榮寵的原因了吧。”
她的話說完了之後,一直在觀察著眾人反應的唐婉馬上問道:
“姐姐,你的意思是說,官家之所以榮寵那一位,是希望大家能夠效仿?”
聽到唐婉的問話之後,李清照點了點頭。
“我想應該是的!
如果我們的士大夫們能把眼睛從土地上移開,然後轉移到開設工坊上麵。
那麽,不僅他們自己的家族能在短時間裏賺到大量的財富,也能為大量百姓提供一個安身立命的營生。
而他們不再把目光放在土地上之後,朝廷的大量土地,便可以賞賜給那些有功的將士。
如此一來,士大夫們得到了財富,百姓們得到了營生,而將士們也得到了土地。”
她這麽一說,唐婉立馬興奮的說道:
“那要是這樣的話,那豈不就像我們現在桌上的這一大桌子飯菜。
每個人想吃什麽就能吃什麽,不用去別人麵前的盤子裏搶菜,而且每個人還都能吃飽?”
聽到唐婉這個比喻,李清照笑著點了點頭。
“沒錯。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絕望之中孕育出來的希望。
之前我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官家就算想給有功的將士們賜田,也拿不出那麽多的土地。
但經過這一番國變之後,原來半壁江山的土地,實際上已經成了無主之地。
如果我們的士大夫們能夠抑製自己對於土地的極度渴望,把眼光轉向開設工坊的話,那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她的話說完了之後,在場的大多數人都默默的點了點頭。
就連那些貴婦們,也不由的對這個三贏的結局生出了一絲渴望。
她們能成為貴婦,並不僅僅是在為她們嫁的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她們具有管家的能力,能管好自己的家。
而想要管好一個家,必要是眼光是不可缺少的。
到了這個時候,她們怎麽可能還看不出來?
這位大宋第一才女今天說的這些話,確實是她的真情實感。
但是,這些話也絕對是有人授意她這麽說的。
要不然,今天這些話她就算心裏再怎麽想,她也不敢說出口。
那麽,授意她的人,會是誰呢?
聽到這句話之後,在場的人全是一臉詫異。
就像是,聽到了極荒謬的笑話一般。
“工妨?
那豈不是要讓我們變成商賈?
這怎麽可能?”
“對呀!
我們是耕讀人家,怎麽可能從事商賈那等賤業?”
“就是,我們怎麽可能從事那等賤業呢?”
“可是......商賈也不能完全算是賤業吧?
那位女首富,不就是商賈嗎?
她不就馬上要成為貴妃娘娘了?”
“那怎麽能一樣?”
“那有什麽不一樣的嗎?
聽說朝中的趙相,都要找她借錢呢!”
“這......反正不一樣。”
......
眼見在座的人開始七嘴八舌的爭論起來,李清照看了唐婉一眼,倆人誰都沒說話,就任由她們這麽爭論。
出乎她們意料的是,這場爭論竟然一直持續了快一炷香的時間,才終於有停止的跡象。
而且停止的原因,不是因為她們吵出了什麽結果。
而是因為,她們累了。
眼看參與辯論的眾人一個個的拿起桌上的茶杯就開始潤口,李清照便趁著這個空檔說道:
“剛才你們的爭論雖然立場不同,但確實各有各的道理。
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們好好想一想,咱們那位首富,到底代表著什麽。”
聽到她這麽說,眾人紛紛放下了手中的茶碗兒。
“姐姐,你想說什麽?”
“咱們今天能在這裏安心的吃茶飲酒品讀,離不開嶽元帥和大宋將士們的浴血奮戰。
但是同時,咱們也不能忘記了官家的勵精圖治。
像官家那樣英明神武的人,卻給了那位女首富幾乎可以稱為冠絕六宮的榮寵。
你們就沒想過,官家這麽做,是不是有什麽深意嗎?”
“啊?這能有什麽深意?
還不是因為那位女首富長的好看?”
“哈哈哈,大錯特錯。
六宮之中哪一位不是國色天香。
官家如果真是愛美色之人,又豈會獨寵那一位呢?”
“這麽說倒還真是啊!
難道官家真有什麽深意?”
自言自語了這麽一句之後,就有人看向了李清照。
“姐姐,難道官家真有什麽深意?”
聽到有人這麽問,李清照再次露出了笑意。
“官家之心,豈是我等凡俗之人所能猜測?
不過.......”
“不過什麽?”
“不過雁過必有迴聲,認真分析那位女首富這些年的所做所為,倒也不難看出一些蹤跡。”
“哦?
什麽蹤跡?”
“你們是不是以為,那位女首富之所以能成為首富,全是靠著挖礦?”
“對呀,這不是很明顯嗎?
全大宋的人都知道的啊。”
“嗬嗬,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啊?
那其二是什麽?”
“工坊!”
“工坊?”
“對!
據我所知,咱們那位首富從最初經營玉石礦開始,便投入巨資開設了不下十個工坊。
這些工坊之中,全是招的全國最優秀的工匠。
正是因為這個,她的商行出品的玉飾,才有那麽多人搶著購買。
後來,她幾乎每涉及一個行業,都會開設大量的工坊。
然後招少這個行業內最優秀的工匠。
到目前為止,她手裏的工坊,應該至少超過了一千家。”
聽到一千家這個數字,大座的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乖乖,一千家?
怎麽會有這麽多?
那她手裏該有多少夥計啊?”
“她手裏具體有多少夥計,沒人知道。
但她手裏最優秀的工匠,應該不低於五萬人。”
“五萬人?
我的天呐,這恐怕比宮裏將作監的工匠還多了吧?”
聽到這個問題,李清照搖了搖頭。
“這些事情就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了。
但我知道的是,因為她的這些工坊,至少讓五萬人穩定的吃上了飯。
而且,每個月還有不菲的月錢。
那些工匠每個月拿了月錢之後,便可以養活自己一家。
換句話說,咱們那位女首富,以一己之力,讓五萬個家族保持了穩定。
我想,這就是咱們官家給她無盡榮寵的原因了吧。”
她的話說完了之後,一直在觀察著眾人反應的唐婉馬上問道:
“姐姐,你的意思是說,官家之所以榮寵那一位,是希望大家能夠效仿?”
聽到唐婉的問話之後,李清照點了點頭。
“我想應該是的!
如果我們的士大夫們能把眼睛從土地上移開,然後轉移到開設工坊上麵。
那麽,不僅他們自己的家族能在短時間裏賺到大量的財富,也能為大量百姓提供一個安身立命的營生。
而他們不再把目光放在土地上之後,朝廷的大量土地,便可以賞賜給那些有功的將士。
如此一來,士大夫們得到了財富,百姓們得到了營生,而將士們也得到了土地。”
她這麽一說,唐婉立馬興奮的說道:
“那要是這樣的話,那豈不就像我們現在桌上的這一大桌子飯菜。
每個人想吃什麽就能吃什麽,不用去別人麵前的盤子裏搶菜,而且每個人還都能吃飽?”
聽到唐婉這個比喻,李清照笑著點了點頭。
“沒錯。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絕望之中孕育出來的希望。
之前我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官家就算想給有功的將士們賜田,也拿不出那麽多的土地。
但經過這一番國變之後,原來半壁江山的土地,實際上已經成了無主之地。
如果我們的士大夫們能夠抑製自己對於土地的極度渴望,把眼光轉向開設工坊的話,那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
她的話說完了之後,在場的大多數人都默默的點了點頭。
就連那些貴婦們,也不由的對這個三贏的結局生出了一絲渴望。
她們能成為貴婦,並不僅僅是在為她們嫁的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她們具有管家的能力,能管好自己的家。
而想要管好一個家,必要是眼光是不可缺少的。
到了這個時候,她們怎麽可能還看不出來?
這位大宋第一才女今天說的這些話,確實是她的真情實感。
但是,這些話也絕對是有人授意她這麽說的。
要不然,今天這些話她就算心裏再怎麽想,她也不敢說出口。
那麽,授意她的人,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