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都已經混到靠借錢過日子了,清個池塘恐怕都費勁兒,你們哪兒來的錢清理礦山啊?”


    高軟軟這一句話,直接把趙鼎給幹沉默了。


    剛從人家手裏坑走了一千九百七十萬貫。


    其中三百七十萬貫,還是名義上的借款。


    這會兒要是改口說朝廷有錢的話,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臉?


    他正在想著該怎麽把這話給圓迴去之時,一直在看房頂的張浚突然來了一句。


    “高尚宮此言差矣!


    朝廷雖然沒錢,但朝廷有俘虜啊。”


    “啥?


    還有俘虜?”


    驚訝的一句話脫口而出,高軟軟就惱怒的瞪上了趙鼎。


    老娘是個女子,藏點兒底牌就算了,你個老爺們兒也玩這一套?


    但趙鼎這會兒可沒功夫跟她打這眉眼官司,他也同樣震驚的扭頭看向了張浚。


    然後,小聲問道:


    “咱哪兒還有俘虜?不就那六十萬嗎?”


    這話一問完,就收到了張浚鄙視的眼神兒。


    “現在沒有,咱不會現抓?”


    說完了之後,他就看向劉禪拱手說道:


    “官家,臣有個建議想請您恩準!”


    “什麽建議?”


    “近些年來,在官家您的勵精圖治之下,咱大宋連續開疆拓土,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


    一句話說的劉禪並沒有爽到,甚至還有點兒慚愧。


    活都是嶽愛卿幹的,不過朕鬥蛐蛐的水平在秦副相的陪伴之下,倒確實是日新月異。


    於是,他趕緊說道:


    “勵精圖治這個就不用誇了,你還是說你的想法吧!”


    劉禪這麽一說,張浚心裏一股佩服之情頓時油然而生。


    官家真是謙虛啊,憑大宋這些的發展,換個皇帝估計早封禪去了,官家卻連誇都不讓誇一句。


    明君之相,這才是明君之相啊。


    心裏又把劉禪狠狠誇了一頓之後,他才接著說道:


    “官家您虛懷若穀,但臣卻不能忽略事實啊。


    確實是在官家您的治理之下,咱大宋這些年各方麵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但發展的快了,同樣也出現了問題。”


    一聽出問題了,劉禪馬上就認真了起來。


    “什麽問題?”


    “人不夠用了啊!


    這些年朝廷一直在直接發錢,免稅、各費入學等方式鼓勵百姓多生孩子,而且效果也著實不錯。


    但一代人想要成長起來,哪兒有那麽快呢?


    因此,短期內咱們大宋缺人的局麵,仍然沒法兒從根本上解決。”


    張浚說到這裏,劉禪那叫一個深有同感。


    這些年趙鼎之所以花錢如流水,跟這個也有關係。


    現在大宋的百姓隻要生個孩子就直接發錢。


    除了發錢之外,生的多了,還能免稅,名勞役。


    除了這個,趙鼎這些年還在到處建學校,直接建到了裏這一級。


    剛開始,建的都是男校。


    但因為高軟軟在大宋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女子開始想要向她學習。


    剛開始大臣們以及大儒們對於這個,是死命的反對。


    但沒辦法啊,高軟軟實在是太能搞錢了。


    看在錢的份兒上,高軟軟自己都不用下場,趙鼎直接化身戰狼,撕得那些大臣們以及大儒們懷疑人生。


    被撕得多了,他們也意識到這個趨勢已經是擋不住了,幹脆便兩眼一閉當看不見。


    後來,就開始大規模建女校。


    現在大宋男校和女校的比例,差不多能達到四比一。


    除了學校,趙鼎還在各個地方開始大量的建養濟院(養老院)。


    這個養濟院製度,其實大宋一直就有。


    但趙鼎直接喪心病狂一般的,同樣把這製度給普及到了裏這一級別。


    剛開始大家並沒反應過來他為什麽要這麽幹,隻覺得他是錢多燒的。


    等這學校和養濟院搞成了之後,趙鼎開始逐步向裏這一級派出官員之時,大家才迴過味兒來。


    別說裏這一級別,就算再高的鄉一級別,自古至今都是宗族的天下。


    所謂皇權不下縣,說的其實就是這個。


    但趙鼎這個舉動,明顯打破了這個默契。


    百姓們為什麽要聽從宗族的控製?


    因為他們想要學習,得宗族裏識字的長者來教授。


    他們老了之後,更是要依靠宗族來接濟。


    但趙鼎的舉措打破了這個壟斷。


    他這是要挖了宗族的根兒啊。


    迴過味兒來之時,有人開始反對。


    可恨得是,趙鼎一手學校一手養濟院,完全占據了道德至高點。


    而且,嶽飛的刀到底有多利,大宋誰不知道?


    所以,目前還沒有人頭鐵到真正明火執仗的反對,隻是暗暗的反抗。


    比如不讓宗族裏的孩子入官學,或者不讓宗族裏的孤寡老人住進朝廷的養濟院。


    趙鼎一看他們隻有這麽點兒膽量,大手一揮,發錢。


    上學的當然不會發錢,但是管飯,而且五天能吃一頓肉。


    至於那些住進養濟院的,他是真發錢,一個月發三貫。


    其實朝廷以前也發錢,每人一個月差不多發兩貫錢。


    但那時候養濟院隻到縣一級,本來就沒多少。


    每年再向那些鄉紳們募捐一點兒,所以朝廷一年支出不了多少錢。


    可趙鼎這迴給普及到了裏一級,還每人每月漲了一貫錢。


    而且他這次得罪了鄉紳,募捐的數目大減。


    這一下子,朝廷的花銷,可就成了天文數字了。


    整個大宋八千來萬人口,又加上戰爭的原因,孤寡老人差不多在四百萬。


    僅這一項,朝廷一年的開支,超過了一千萬貫。


    因為這個,當時朝廷快吵瘋了。


    但劉禪都沒等嶽飛表態,就直接表示,朕同意!


    朝廷的錢不夠,朕給補!


    於是,沒得吵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個製度現在執行的也仍然不是太好。


    宗族勢力哪兒有那麽容易認栽呢?


    這可是他們幾千年來的傳統勢力!


    所以三不五時的,就有派到鄉以及裏一級的官員們,在本地幹不下去跑路的。


    但他們除了這些暗地裏的手段之外,目前沒有人敢明麵兒上站出來。


    所以,趙鼎便也不慌,慢慢兒來唄。


    除了這些措施之外,趙鼎想的另一個辦法,就是讓官家帶頭生。


    這些年不停的往他後宮裏塞人,就是這個原因。


    總體來說,這些措施收效甚好。


    但還是那句話,時間太短了,人都還沒成長起來呢。


    想著這些,劉禪便問道:


    “愛卿你有什麽好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寫出師表,你北什麽伐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水秋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水秋風並收藏不寫出師表,你北什麽伐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