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輩份算的話,高明哲算是高軟軟的遠房叔叔。


    但此時聽到韓世忠的問題之後,他卻隻想給自己這遠房侄女兒磕一個。


    什麽叫料事如神啊?


    這就是!


    他這侄女兒早就和他說過,不要以為自己這一次隻是去當個向導,就兩耳不聞窗外事。


    那些大人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隨時拋出個問題考驗下麵的人,以便於確定這個人能不能用。


    所以,他要想從這些大人物手裏謀前程的話,就凡事多想想。


    而且,他這侄女兒還給他提了個建議。


    大宋僅僅以兩個將士丟失為由,對倭國全麵出兵的話,理由還是稍微牽強了一點兒。


    畢竟,大宋是要臉麵的。


    所以,他這侄女兒建議他提前備一船貨物。


    如果大人物們不提出來的話就算了,反正一船貨也值不了多少錢,他們付得起這個代價。


    但要是萬一被問到了,就讓提一個先禮後兵之計給大人物們參考。


    要是真被采用了,就能給大人物留下一個好印象。


    沒想到,這位韓大人果然問了他這個問題。


    按理說這樣的問題,是不該問他一個向導的。


    但人家問了,那豈不是證明這位大人在有意考驗他?


    想到這裏,高明哲心裏一下子就激動了起來。


    “大人,此等大事本不該小的多嘴的,您和胡大人、李大人也一定已經有了成算。


    不過,小的倒確實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就當搏大人一笑了。”


    韓世忠也隻是看在高軟軟的麵子上隨口一問而已,沒想到他還真有想法。


    一下子,三人都被勾起了興趣,想聽聽他能說出來什麽。


    “哦?那就說來聽聽吧。


    要是你的辦法可用,本官重重有賞!”


    “謝大人!


    小的曾經跟隨高尚宮去過幾次倭國進行貿易,經過小人的觀察,這倭國人有個很明顯的特點。”


    “哦?


    什麽特點?”


    “自大漢以來,倭國便與我大漢有所交往,大唐之時,更是多次派人前來學習大唐的文化。


    到了本朝,這種學習的勢頭也一直沒有減弱過。


    但是,不知道是因為地域的關係,還是因為人種的關係。


    小的發現,他們始終學不到華夏文化的精髓!”


    “哦?


    怎麽講?”


    “從表麵上看,他們極其的謙虛、禮貌,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


    “這不是挺好的嗎?”


    “如果隻有這樣的話,確實挺好。


    但是,跟他們接觸多了之後,就會發現他們的謙虛、禮貌都是表麵的。


    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偽裝。


    實際上,他們陰險、狡猾,而且極其的殘忍。


    除此之外,他們還見小利而忘大義,任何時候都隻能看到眼前。


    像我們之前幾次到倭國貿易,他們總是想盡辦法想要占點兒便宜。


    哪怕是一點兒蠅頭小利,他們也看的比命都重。


    甚至實力稍微占點兒上風,他們就想要直接搶奪,完全沒有長遠貿易的概念。”


    高明哲說完了之後,韓世忠和胡銓、李寶三人對視了一眼。


    沒想到這高明哲還真是個人才啊,他的這些分析,跟朝廷的分析幾乎是完全一致。


    想到這裏,韓世忠便笑著看向了高明哲。


    “不錯,看來你確實是有心了。


    現在本官對你的辦法更感興趣了,說來聽聽吧!”


    “謝大人誇獎。


    小人的想法是這樣的,既然他們重小利而無大義,那我們何不利用這一點?


    不瞞大人,小人事先準備了一船的貨物。


    等我們到了倭國之後,大人們不妨先隱藏起來。


    由小人先帶著貨物去和他們貿易,他們看到小人勢單力薄之後,必然要下手搶奪。


    等到了那個時候,大人們再帶著大軍出現,替小人伸張正義。


    大人以為怎麽樣?”


    高明哲說完了自己的計劃之後,便緊張的低下了頭,等著韓世忠的判斷。


    結果,卻聽到韓世忠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一笑,直接把他笑了個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在笑什麽。


    笑了好大一會兒之後,韓世忠突然問道:


    “高明哲,這個計策真是你自己想的?”


    韓世忠這麽一問,高明哲心裏馬上咯噔了一下。


    這麽快就被看穿了?


    他不會怪罪我騙他吧?


    糾結了半天之後,他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於是,他撲通一下就跪了。


    “大人恕罪,這個計策確實不是小人自己想的,而是高尚宮指點的。”


    高明哲這麽一說,韓世忠和胡銓對視了一眼。


    果然如此!


    這種計策,一看就是高軟軟的行事風格。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妙!


    以高軟軟的心計,天下女子能與之相爭者,估計也沒有幾人。


    但是,她畢竟是個女子。


    總想著在規則之內解決所有的問題。


    她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簡單也最實用的規則。


    誰的兵馬強壯,誰說了算!


    如果大宋與倭國的國力差不多的話,高軟軟的計策絕對是一條妙計,他們也肯定會這麽幹。


    但在準備的這一段時間裏,胡銓和李寶倆人早就往倭國派出去不止一批的探子。


    整個倭國的情況早已經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整個倭國加在一起,也不過六十多條船,能勉強算得上是個戰船而已。


    而且,他們最大的戰船,也隻比大宋最小的戰船大了一丁點兒而已。


    除了這個之外,整個倭國亂七八糟的,能稱為兵的人全都算上,也不過四十萬而已。


    聽著數量不少,但這些人是分散在各地的。


    而且他們的兵,跟大宋的兵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他們的兵或許有些個人的武勇,但他們完全沒有大兵團作戰的概念。


    當然了,這也怪不得他們。


    畢竟,整個倭國一共也不那麽大。


    他們平時的戰鬥,也就跟大宋兩個村的械鬥差不多。


    甚至,到了搶水源之時,大宋兩個村的械鬥,都比他們的戰鬥更有章法。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他們能安全的到達倭國。


    大宋的將士,一打十都綽綽有餘。


    而他們這一次出征帶了三萬人,還有五千匹戰馬。


    如此兵力,對於倭國完全可以碾壓。


    所以,為什麽要浪費時間,和他們玩什麽計謀呢?


    我大宋的兩個將士在你倭國失蹤了!


    要麽,交人!


    要麽,滅國!


    選一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寫出師表,你北什麽伐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水秋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水秋風並收藏不寫出師表,你北什麽伐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