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巡很忐忑,說話都顫顫巍巍的,小心的注意著王言臉上的表情。
王言仍舊是微笑:“我沒記錯的話,你是在織機的總裝車間,三個月之前提的生產班長,是吧?”
“是,姐夫,您記性真好,大家都挺關照我的……”
“是你自己幹的好,我還真沒關照你,我也問了,你進了廠也沒說跟我叫姐夫的事,是你自己實打實幹上去的。房子也給你分了,是個五十五平的。怎麽不想幹了?”
去年楊巡進廠的時候,職工才過萬人,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加大了職工房的建設,一直保持在開工一百棟的建設規模。而今過去了一年多,楊巡自然也排上了號。
“是五十五平的,都是廠裏照顧,現在我家裏生活也好了,我媽也不用那麽辛苦了,弟弟妹妹們都安心的上學呢。”
楊巡先誇了一番廠裏的好製度,好待遇,接著說道,“就是我覺得我不適合幹廠裏這種活,每天都是一樣的工作,見的都是一樣的人,沒有我之前自己倒騰東西賣的時候那麽好,我還是喜歡那樣的日子。
現在國家改革了,開放了,我看咱們縣裏的市場那麽火熱,咱們紡織廠都成晉陵集團了,想來別的地方應該也寬鬆了。所以我就想著出去闖一闖,看看能不能做成一番事業。”
王言點了點頭,並沒什麽意外,楊巡是有冒險、挑戰精神的。
“沒想過轉崗去跑業務?業務員的福利待遇你知道的,有外勤、食宿補貼,還有銷售額的一些提成,咱們廠裏的王牌業務員,一個月賺的也就比我的工資低了幾塊錢,都幹到封頂了,牛氣的很,都敢沒收我的煙了。”
“我還是想自己出去看一看,搏一搏。我聽說東北、粵省那邊都不錯,想去那邊看一看。我就是不放心家裏……”
“不知道萬一你失敗了,是不是還能迴廠裏,房子是不是能保住?”
“哎,對,廠長,啊不對,姐夫,就是這個事兒,你太厲害了!”
“房子這個事兒沒問題,早晚都是要進城的。今年冬天,不少職工把父母接到城裏來了,要不職工房那邊也不可能那麽熱鬧。你要是走了,你們家還有四口人,你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女孩子是要照顧的,你那房子還是小了些,生活起來不方便。
廠裏五十五平的職工房,就是給沒結婚的,還有年紀大分家過的老職工準備的。不是一個房子住到死,有需要就打報告,廠裏都是靈活協調的。
這樣,你那套五十五平的房子廠裏收迴再分配,給你安排一套七十平的,你母親還有弟弟妹妹都夠了。另外聽說你母親身體不好,幹不了太重的活,安排去鞋服廠那邊吧,找個輕鬆的活。弟弟妹妹直接過來上學就行。”
王言擺了擺手,沒讓楊巡感謝,接著說道,“至於你的問題……這是個新情況,不過確實要重視。國家情況越來越好,還開始鼓勵個體戶了,我們的職工肯定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想要自己幹一番事業出來。
這個我們還要研究、討論一下,才能做決定。不過我可以保證的是,隻要你的戶口在晉陵,那麽晉陵就不會餓死任何一個人。需要討論的,隻是到底如何確定待遇的問題而已,這一點你可以放心。”
說話間,他又從包裏拿出了紙筆,寫起了條子。
“估計你年後就走了吧,趁著年前還沒放假呢,拿著條子去換房子吧,把你母親他們都接過來,工作的事兒也定了。”
“謝謝姐夫,我……”
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言說道:“行了,你好好幹吧,有事兒找我。我得迴去開會了,就討論你的這個問題。”
沒再多說,王言轉而進了廠裏……
楊巡一直目送著王言的身影消失,這才拿著王言給寫的條子看了起來。
這是造紙廠生產裝訂的,上麵印了晉陵集團的字樣,分了事由、經辦人、審批人等等,為的是工作留痕,這張條子,也會放在檔案室裏,方便查證,責任到人。
上麵的內容很簡單,一共十個字。換房、家屬工作、離職,以及最後的王言的簽名。
就這一張小小的條子,便可以讓楊巡分到七十平的房子,可以讓他全家人進城,讓他母親有工作,讓他可以無負擔的出去闖蕩……
到此他就沒再多想,他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耐。縣裏的所有人都知道王言在做什麽,他自問沒有那一份能力,他也沒有那麽高尚的情操,他隻是想讓自己過的好,讓家人過的好,如此而已……
其實這種條子並不稀奇,王言天天開。
廠內的員工那麽多,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照顧不到的困難。他又沒有高高在上的自絕於人民,每天工作的時候,各個廠裏溜達著視察的時候,了解情況,順便就開條子給辦了。
主要問題就是三塊,房子、醫療、舉報。
在農村結不了婚的,進了廠就都能結婚了,賺的多還安穩。同時廠內的人事部門,會和縣裏的民政部門,時常的組織適齡的男女進行聯誼活動。結了婚就要生孩子,就要換大房子。
而醫療方麵,就是有一些絕症,一些長期的老年病等等,耗費錢財精力,個人是頂不住的,廠裏也頂不住。
隻能是絕症試著救一救,但不能長久吊命,開支太大,廠裏掏不起這個錢。老年的慢性病這倒是小問題,都是打針、吃藥、調理就可以穩住的。餘下的感冒發燒,斷手斷腳骨折之類的毛病,縣裏已經有條件診斷、手術治療了。
總的來說,就是生產事故引發的問題,縣醫院基本都能解決,但是其他病症,縣裏的醫療條件就差了一些,趕上了流感高發的時候,王言都得去衝衝人手。主要還是保障生產為主,但還在不斷的進步……
楊巡一家人究竟如何的高興,如何過個好年,對未來生活如何喜悅不提,王言卻是沒有跟楊巡說假話,他真的拉了老祁廠長等高層的廠內領導開了會。
他說了楊巡的情況,又講了以前爭論的是否允許外來人口在本地開店的問題。
“情況就是這樣,我相信楊巡是第一個人,但絕不是最後一個人。別的不說,我們廠裏跑業務的那些人,常年在外活動,見了世麵,開了眼界,一個個都是野心勃勃。堵不如疏,人民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不能橫加阻攔。
但他們又是我們的人民,他們的戶口都在本縣,如果他們失敗的那一天迴到家鄉,我們如何安置。甚至哪怕不失敗,單單就是我們縣裏的人民,在外生活的,福利待遇如何確定。給還是不給?給又給多少。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一下意見。”
被王言罵過的老李率先說道:“我的意思,給肯定是要給,隻要戶籍是在我們縣的,都要給。畢竟我們是全民所有,以後縣裏的所有人都要分配廠裏的生產所得,他們哪怕離開了,也是縣裏的一份子,那就該分。
再說那些違法犯罪破壞集體的,我們都給他們一口飯吃,何況是這些人呢?咱們晉陵人,總有一些是要走出去見見世麵的。以後他們發展的好了,有良心的也會迴饋我們集體嘛。”
“同意!”
……
在座的十多人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們都已經是很成熟的領導,都深刻的明白,不在本地的戶籍人口是否分配,決定的是晉陵集團是不是真的全民所有,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所以人們討論起了關於這部分人的福利待遇問題。
“跟咱們廠最低標準的退休金一樣?”
“不行!那一個月也是十多塊錢呢。這部分人沒有勞動,沒有貢獻,他們的福利不能多,到老了的退休金也不能多,絕對不能跟我們勤勞半輩子的職工們一樣。”
……
“要不就給咱們平均工資、平均退休金的十分之一吧,有了這點兒錢,到哪都餓不死。醫療的話,咱們一視同仁。具體實施也得等到咱們安置了全縣的人口,解決了全縣的問題,我們的財政能夠支撐這一部分的支出再說。”
這是老祁廠長說的。
眾人又議論一會兒,漸漸的沒了聲音,都看向了王言。
王言聽了一圈,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老廠長老成持重,福利、退休金就暫定平均數的十分之一,等到我們徹底的做好全縣的安置工作以後再行實施。小劉,這件事做好記錄,排到我們待處理的事務裏。”
最角落的劉姓年輕人應了聲,這是廠務辦公室的書記員,專門做會議整理、記錄。
如今晉陵集團家大業大,又經曆了架構調整,即所謂的現代企業管理,已經是相當的專業化、正規化。
“好,那咱們的會議正式開始,聊一聊來年的工作計劃……”
年終盤點已經結束,各種的應付賬全部結清,應收賬也收迴了絕大部分,主要是鞋服的貨款。此外的年終福利,也早都發了下去,職工們都準備著過年呢。
甚至現在已經有些人家提前過了年,因為機器不能停的原因,已經提前開始串休,一直串到過了十五以後,才算能恢複正常的生產生活。
職工們能休息,領導們不能。他們也就過年休一天,但這天也要安排值班的領導在崗,過年時候也不能鬆懈了安全管理,這時候因為人心浮動,工作懈怠,真是事故高發。
同時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來年的目標與安排。
“明年是關鍵的一年,甚至可以說是最關鍵的一年,我們全麵開工投產,農村人口蜂擁進城,同時還有一千多名大學生到位,對於我們來說是個重大的挑戰。
包括城市的建設、發展,人員的合理利用,老同誌教條的經驗主義……”
王言強調了明年的重要性,表示未來十年怎麽樣,看的就是明年能不能順利走過,能不能繼續保持著技術領先,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並安排了之後的大學生接待的工作……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直到了過年的前兩天,宋運萍才迴到晉陵。又是一年多沒有迴家,對於縣城快速變化驚歎萬分,又誇著王言的能耐。
在晉陵呆了半個月,宋運萍又一次離開家鄉,去往北京求學。王言送她往京,他要去北京的各所大學看一看,是不是有受了他的忽悠,願意跟他到晉陵的。
王言和宋運萍離家往京,第一站自然是安雲。又是火車站附近的國營飯店,三人坐在一桌吃吃喝喝。
“還沒有結果呢?”王言笑問道。
宋運輝搖了搖頭,長出了一口鬱氣:“沒要我。”
“你別灰心,你姐夫不是說咱們縣的徐書記就是從金州化工出來的?”宋運萍安慰著親弟弟,目光卻是看著自家男人。
“我能不管嗎。”王言吃著菜,問小舅子,“那個虞……”
“虞山卿。”
“啊對,虞山卿。他怎麽上去的?”
“學校推薦的。”宋運輝苦著臉,“我是怎麽都沒想明白,為什麽學校會推薦虞山卿?”
“跟你們學校相關的負責人關係好唄,這有什麽想不明白的?”宋運萍看著傻唿唿的親弟,有些無奈。
王言含笑點頭:“看來你們學校的領導還是沒有給我麵子啊。”
“你別惹事兒。”宋運萍輕輕的拍著王言。
“我能惹什麽事兒?不是一個係統的,我也管不到人家頭上。除了今年這一屆,以後我不來安雲大學招學生就是了,報告也打上去,不要安雲大學分配過去的。”
宋運萍嗔道:“這還不是惹事兒呢?”
“他們都做不到公平公正,還跟我說什麽?他們有他們的權力,我也有我的權力嘛。不能隻許州官放火,不讓百姓點燈。他們行使權力,我也要行使權力,這才公平嘛。”
“算了,姐夫。”宋運輝長出了一口氣,他說,“你要真給上級打報告,我們學校的領導全都得吃瓜落,犯不上。”
“思想覺悟太低。”王言好像一臉的嫌棄樣子,“你當我是替你公報私仇呢?你錯了,大錯特錯!我是側麵幫助你們學校揪出破壞教育大計的害群之馬。我這報告打上去,不用一個月,誰給你那個同學開的綠燈,誰就得下去。
至於你說的全校領導吃瓜落,這是他們要負的領導責任。你以為當領導是幹什麽的?不能辦事兒,不能頂事兒,還管不住事兒,那就別礙事兒,趁早騰位置,讓有能力的人上來。而不是看起來跟他們沒關係,他們也很無辜,就沒有這一說。”
“我說不過你。”
“是你沒理,有理你都敢跟我拍桌子。這裏麵事兒多著呢,你就學去吧。你們吃著,我這就去給徐書記打電話,今天就把你這事兒給定了。”
徐書記當然是沒有二話的,表示掛了電話就聯係,馬上就能辦。
事實也確實如此,等三人吃過了飯,乘著公交去到了安雲大學之後,宋運輝才迴去宿舍,室友就跟他說了這個好消息。
當然王言是不知道的,他並沒有去,而是徑直去到了安雲大學圖書館之前的花壇上。在之後的二十分鍾時間裏,就聚集了幾百人,學生們宛如追星一般,去不去晉陵先不說,看著王言的風采,聽著他的講話,就讓人很愉快。
還是把王言這麽大一個晉陵集團的掌舵人當猴呢。
這是有爽感的……
當猴歸當猴,收獲確實是有的。在安雲大學,王言招了三十多人,這是明確了要去晉陵的。隻等這兩天收拾好了,就可以出發。
王言這一次出來,是帶了團隊的,有一些人更是因為不好買票,提前出發去到了北京。
所以這邊王言親自招了人,同來的人就直接登記、對接,準備送人去晉陵。這些人就是專門配合王言,對接這些不走分配,而是自主擇業的大學生們的。
北京那邊的領導,從全國各地攤派的五百名的分配名額也已經確定,就在這幾天便要陸續的有人到達晉陵。
而晉陵那邊也做好了接待大學生入職的準備,絕對讓大學生們舒心。
就如此,王言在安雲大學招完人,隨即去到工學院,而後帶著宋運萍到了北京,從北大開始,挨個的大學進行招聘。
大學生們對他也不陌生,去年的時候他畢竟來走了一圈,逛了北京所有排的上號的大學,不論文理,不論醫科、法律,他全都去人家的大學,因為晉陵什麽專業都缺。
結果不會辜負苦心人,在王言的努力之下,他在北京又忽悠了許多大學生,算上安雲大學和工學院,他一共招了五百一十四人。
這些大學生可全都是本科的,比國家分給他的二百本科、三百專科,毫無疑問是更加高素質、更加優秀。甚至於,王言在清華北大都忽悠了幾十人出去,由此可見此行收獲的豐厚。
這年代的大學生還是很實在的,水貨比較少,上了大學都是認真學習,都是可堪一用的,至於以後變成什麽鳥樣,那是以後的事情。
如此一番以後,辭別了宋運萍,王言又一次的乘上了南下的列車。
這一次,晉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真的安上了六十四缸發動機,要起飛了……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王言仍舊是微笑:“我沒記錯的話,你是在織機的總裝車間,三個月之前提的生產班長,是吧?”
“是,姐夫,您記性真好,大家都挺關照我的……”
“是你自己幹的好,我還真沒關照你,我也問了,你進了廠也沒說跟我叫姐夫的事,是你自己實打實幹上去的。房子也給你分了,是個五十五平的。怎麽不想幹了?”
去年楊巡進廠的時候,職工才過萬人,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加大了職工房的建設,一直保持在開工一百棟的建設規模。而今過去了一年多,楊巡自然也排上了號。
“是五十五平的,都是廠裏照顧,現在我家裏生活也好了,我媽也不用那麽辛苦了,弟弟妹妹們都安心的上學呢。”
楊巡先誇了一番廠裏的好製度,好待遇,接著說道,“就是我覺得我不適合幹廠裏這種活,每天都是一樣的工作,見的都是一樣的人,沒有我之前自己倒騰東西賣的時候那麽好,我還是喜歡那樣的日子。
現在國家改革了,開放了,我看咱們縣裏的市場那麽火熱,咱們紡織廠都成晉陵集團了,想來別的地方應該也寬鬆了。所以我就想著出去闖一闖,看看能不能做成一番事業。”
王言點了點頭,並沒什麽意外,楊巡是有冒險、挑戰精神的。
“沒想過轉崗去跑業務?業務員的福利待遇你知道的,有外勤、食宿補貼,還有銷售額的一些提成,咱們廠裏的王牌業務員,一個月賺的也就比我的工資低了幾塊錢,都幹到封頂了,牛氣的很,都敢沒收我的煙了。”
“我還是想自己出去看一看,搏一搏。我聽說東北、粵省那邊都不錯,想去那邊看一看。我就是不放心家裏……”
“不知道萬一你失敗了,是不是還能迴廠裏,房子是不是能保住?”
“哎,對,廠長,啊不對,姐夫,就是這個事兒,你太厲害了!”
“房子這個事兒沒問題,早晚都是要進城的。今年冬天,不少職工把父母接到城裏來了,要不職工房那邊也不可能那麽熱鬧。你要是走了,你們家還有四口人,你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女孩子是要照顧的,你那房子還是小了些,生活起來不方便。
廠裏五十五平的職工房,就是給沒結婚的,還有年紀大分家過的老職工準備的。不是一個房子住到死,有需要就打報告,廠裏都是靈活協調的。
這樣,你那套五十五平的房子廠裏收迴再分配,給你安排一套七十平的,你母親還有弟弟妹妹都夠了。另外聽說你母親身體不好,幹不了太重的活,安排去鞋服廠那邊吧,找個輕鬆的活。弟弟妹妹直接過來上學就行。”
王言擺了擺手,沒讓楊巡感謝,接著說道,“至於你的問題……這是個新情況,不過確實要重視。國家情況越來越好,還開始鼓勵個體戶了,我們的職工肯定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想要自己幹一番事業出來。
這個我們還要研究、討論一下,才能做決定。不過我可以保證的是,隻要你的戶口在晉陵,那麽晉陵就不會餓死任何一個人。需要討論的,隻是到底如何確定待遇的問題而已,這一點你可以放心。”
說話間,他又從包裏拿出了紙筆,寫起了條子。
“估計你年後就走了吧,趁著年前還沒放假呢,拿著條子去換房子吧,把你母親他們都接過來,工作的事兒也定了。”
“謝謝姐夫,我……”
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言說道:“行了,你好好幹吧,有事兒找我。我得迴去開會了,就討論你的這個問題。”
沒再多說,王言轉而進了廠裏……
楊巡一直目送著王言的身影消失,這才拿著王言給寫的條子看了起來。
這是造紙廠生產裝訂的,上麵印了晉陵集團的字樣,分了事由、經辦人、審批人等等,為的是工作留痕,這張條子,也會放在檔案室裏,方便查證,責任到人。
上麵的內容很簡單,一共十個字。換房、家屬工作、離職,以及最後的王言的簽名。
就這一張小小的條子,便可以讓楊巡分到七十平的房子,可以讓他全家人進城,讓他母親有工作,讓他可以無負擔的出去闖蕩……
到此他就沒再多想,他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耐。縣裏的所有人都知道王言在做什麽,他自問沒有那一份能力,他也沒有那麽高尚的情操,他隻是想讓自己過的好,讓家人過的好,如此而已……
其實這種條子並不稀奇,王言天天開。
廠內的員工那麽多,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照顧不到的困難。他又沒有高高在上的自絕於人民,每天工作的時候,各個廠裏溜達著視察的時候,了解情況,順便就開條子給辦了。
主要問題就是三塊,房子、醫療、舉報。
在農村結不了婚的,進了廠就都能結婚了,賺的多還安穩。同時廠內的人事部門,會和縣裏的民政部門,時常的組織適齡的男女進行聯誼活動。結了婚就要生孩子,就要換大房子。
而醫療方麵,就是有一些絕症,一些長期的老年病等等,耗費錢財精力,個人是頂不住的,廠裏也頂不住。
隻能是絕症試著救一救,但不能長久吊命,開支太大,廠裏掏不起這個錢。老年的慢性病這倒是小問題,都是打針、吃藥、調理就可以穩住的。餘下的感冒發燒,斷手斷腳骨折之類的毛病,縣裏已經有條件診斷、手術治療了。
總的來說,就是生產事故引發的問題,縣醫院基本都能解決,但是其他病症,縣裏的醫療條件就差了一些,趕上了流感高發的時候,王言都得去衝衝人手。主要還是保障生產為主,但還在不斷的進步……
楊巡一家人究竟如何的高興,如何過個好年,對未來生活如何喜悅不提,王言卻是沒有跟楊巡說假話,他真的拉了老祁廠長等高層的廠內領導開了會。
他說了楊巡的情況,又講了以前爭論的是否允許外來人口在本地開店的問題。
“情況就是這樣,我相信楊巡是第一個人,但絕不是最後一個人。別的不說,我們廠裏跑業務的那些人,常年在外活動,見了世麵,開了眼界,一個個都是野心勃勃。堵不如疏,人民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不能橫加阻攔。
但他們又是我們的人民,他們的戶口都在本縣,如果他們失敗的那一天迴到家鄉,我們如何安置。甚至哪怕不失敗,單單就是我們縣裏的人民,在外生活的,福利待遇如何確定。給還是不給?給又給多少。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一下意見。”
被王言罵過的老李率先說道:“我的意思,給肯定是要給,隻要戶籍是在我們縣的,都要給。畢竟我們是全民所有,以後縣裏的所有人都要分配廠裏的生產所得,他們哪怕離開了,也是縣裏的一份子,那就該分。
再說那些違法犯罪破壞集體的,我們都給他們一口飯吃,何況是這些人呢?咱們晉陵人,總有一些是要走出去見見世麵的。以後他們發展的好了,有良心的也會迴饋我們集體嘛。”
“同意!”
……
在座的十多人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們都已經是很成熟的領導,都深刻的明白,不在本地的戶籍人口是否分配,決定的是晉陵集團是不是真的全民所有,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所以人們討論起了關於這部分人的福利待遇問題。
“跟咱們廠最低標準的退休金一樣?”
“不行!那一個月也是十多塊錢呢。這部分人沒有勞動,沒有貢獻,他們的福利不能多,到老了的退休金也不能多,絕對不能跟我們勤勞半輩子的職工們一樣。”
……
“要不就給咱們平均工資、平均退休金的十分之一吧,有了這點兒錢,到哪都餓不死。醫療的話,咱們一視同仁。具體實施也得等到咱們安置了全縣的人口,解決了全縣的問題,我們的財政能夠支撐這一部分的支出再說。”
這是老祁廠長說的。
眾人又議論一會兒,漸漸的沒了聲音,都看向了王言。
王言聽了一圈,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老廠長老成持重,福利、退休金就暫定平均數的十分之一,等到我們徹底的做好全縣的安置工作以後再行實施。小劉,這件事做好記錄,排到我們待處理的事務裏。”
最角落的劉姓年輕人應了聲,這是廠務辦公室的書記員,專門做會議整理、記錄。
如今晉陵集團家大業大,又經曆了架構調整,即所謂的現代企業管理,已經是相當的專業化、正規化。
“好,那咱們的會議正式開始,聊一聊來年的工作計劃……”
年終盤點已經結束,各種的應付賬全部結清,應收賬也收迴了絕大部分,主要是鞋服的貨款。此外的年終福利,也早都發了下去,職工們都準備著過年呢。
甚至現在已經有些人家提前過了年,因為機器不能停的原因,已經提前開始串休,一直串到過了十五以後,才算能恢複正常的生產生活。
職工們能休息,領導們不能。他們也就過年休一天,但這天也要安排值班的領導在崗,過年時候也不能鬆懈了安全管理,這時候因為人心浮動,工作懈怠,真是事故高發。
同時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來年的目標與安排。
“明年是關鍵的一年,甚至可以說是最關鍵的一年,我們全麵開工投產,農村人口蜂擁進城,同時還有一千多名大學生到位,對於我們來說是個重大的挑戰。
包括城市的建設、發展,人員的合理利用,老同誌教條的經驗主義……”
王言強調了明年的重要性,表示未來十年怎麽樣,看的就是明年能不能順利走過,能不能繼續保持著技術領先,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並安排了之後的大學生接待的工作……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直到了過年的前兩天,宋運萍才迴到晉陵。又是一年多沒有迴家,對於縣城快速變化驚歎萬分,又誇著王言的能耐。
在晉陵呆了半個月,宋運萍又一次離開家鄉,去往北京求學。王言送她往京,他要去北京的各所大學看一看,是不是有受了他的忽悠,願意跟他到晉陵的。
王言和宋運萍離家往京,第一站自然是安雲。又是火車站附近的國營飯店,三人坐在一桌吃吃喝喝。
“還沒有結果呢?”王言笑問道。
宋運輝搖了搖頭,長出了一口鬱氣:“沒要我。”
“你別灰心,你姐夫不是說咱們縣的徐書記就是從金州化工出來的?”宋運萍安慰著親弟弟,目光卻是看著自家男人。
“我能不管嗎。”王言吃著菜,問小舅子,“那個虞……”
“虞山卿。”
“啊對,虞山卿。他怎麽上去的?”
“學校推薦的。”宋運輝苦著臉,“我是怎麽都沒想明白,為什麽學校會推薦虞山卿?”
“跟你們學校相關的負責人關係好唄,這有什麽想不明白的?”宋運萍看著傻唿唿的親弟,有些無奈。
王言含笑點頭:“看來你們學校的領導還是沒有給我麵子啊。”
“你別惹事兒。”宋運萍輕輕的拍著王言。
“我能惹什麽事兒?不是一個係統的,我也管不到人家頭上。除了今年這一屆,以後我不來安雲大學招學生就是了,報告也打上去,不要安雲大學分配過去的。”
宋運萍嗔道:“這還不是惹事兒呢?”
“他們都做不到公平公正,還跟我說什麽?他們有他們的權力,我也有我的權力嘛。不能隻許州官放火,不讓百姓點燈。他們行使權力,我也要行使權力,這才公平嘛。”
“算了,姐夫。”宋運輝長出了一口氣,他說,“你要真給上級打報告,我們學校的領導全都得吃瓜落,犯不上。”
“思想覺悟太低。”王言好像一臉的嫌棄樣子,“你當我是替你公報私仇呢?你錯了,大錯特錯!我是側麵幫助你們學校揪出破壞教育大計的害群之馬。我這報告打上去,不用一個月,誰給你那個同學開的綠燈,誰就得下去。
至於你說的全校領導吃瓜落,這是他們要負的領導責任。你以為當領導是幹什麽的?不能辦事兒,不能頂事兒,還管不住事兒,那就別礙事兒,趁早騰位置,讓有能力的人上來。而不是看起來跟他們沒關係,他們也很無辜,就沒有這一說。”
“我說不過你。”
“是你沒理,有理你都敢跟我拍桌子。這裏麵事兒多著呢,你就學去吧。你們吃著,我這就去給徐書記打電話,今天就把你這事兒給定了。”
徐書記當然是沒有二話的,表示掛了電話就聯係,馬上就能辦。
事實也確實如此,等三人吃過了飯,乘著公交去到了安雲大學之後,宋運輝才迴去宿舍,室友就跟他說了這個好消息。
當然王言是不知道的,他並沒有去,而是徑直去到了安雲大學圖書館之前的花壇上。在之後的二十分鍾時間裏,就聚集了幾百人,學生們宛如追星一般,去不去晉陵先不說,看著王言的風采,聽著他的講話,就讓人很愉快。
還是把王言這麽大一個晉陵集團的掌舵人當猴呢。
這是有爽感的……
當猴歸當猴,收獲確實是有的。在安雲大學,王言招了三十多人,這是明確了要去晉陵的。隻等這兩天收拾好了,就可以出發。
王言這一次出來,是帶了團隊的,有一些人更是因為不好買票,提前出發去到了北京。
所以這邊王言親自招了人,同來的人就直接登記、對接,準備送人去晉陵。這些人就是專門配合王言,對接這些不走分配,而是自主擇業的大學生們的。
北京那邊的領導,從全國各地攤派的五百名的分配名額也已經確定,就在這幾天便要陸續的有人到達晉陵。
而晉陵那邊也做好了接待大學生入職的準備,絕對讓大學生們舒心。
就如此,王言在安雲大學招完人,隨即去到工學院,而後帶著宋運萍到了北京,從北大開始,挨個的大學進行招聘。
大學生們對他也不陌生,去年的時候他畢竟來走了一圈,逛了北京所有排的上號的大學,不論文理,不論醫科、法律,他全都去人家的大學,因為晉陵什麽專業都缺。
結果不會辜負苦心人,在王言的努力之下,他在北京又忽悠了許多大學生,算上安雲大學和工學院,他一共招了五百一十四人。
這些大學生可全都是本科的,比國家分給他的二百本科、三百專科,毫無疑問是更加高素質、更加優秀。甚至於,王言在清華北大都忽悠了幾十人出去,由此可見此行收獲的豐厚。
這年代的大學生還是很實在的,水貨比較少,上了大學都是認真學習,都是可堪一用的,至於以後變成什麽鳥樣,那是以後的事情。
如此一番以後,辭別了宋運萍,王言又一次的乘上了南下的列車。
這一次,晉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真的安上了六十四缸發動機,要起飛了……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