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針對朱標一家的刺殺從來都沒停過。


    錦衣衛日夜不停巡視,每天都能抓到十幾個刺客。


    有幾次甚至都快到了朱雄英他們麵前,結果被生生攔下來。


    明朝最滑稽的就在這一點,宮廷大禁跟玩笑一樣。


    不僅搞出了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紅丸案。


    還有太子差點被人拿棒子打死的挺擊案。


    以及朱祁鈺一家死的不明不白的懸案。


    再到後麵天啟皇帝落水,甚至朱標本身年紀輕輕就得背癰而死。


    這一切背後都是個大問題,說明宮廷從一開始設置就有問題。


    朱標不會簡單從陰謀論或者政治角度出發,而是製度的問題。


    反觀清朝就沒人敢搞這一套。


    說到底還是朱家人的命太輕賤了。


    人家清朝但凡不明不白死個阿哥,能把漢人的底都查出來,從裏到外查的幹幹淨淨。


    而且也杜絕了有人借此牟利。


    明朝,從頭到尾就沒這個製度。


    皇帝死了就換人唄,反正跟文官和天下百姓無關。


    “恭賀皇三子聖誕,殿下。”


    “恭賀皇三子聖誕!”


    各地也紛紛發來了賀電。


    因為通過朱標的動作來看,朱標對這個皇三子的在意,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親自取名為朱天賜,打破了老朱定下的宗璞大忌不說,還嚴厲規定了一係列成長規範。


    這是什麽?


    這是要拿來當儲君培養的意思呀!


    就連張居正和戚繼光等人,也不禁對這個剛剛誕生的皇三子生出了一抹敬畏。


    各地的藩王更是直接,連連送上禮物,親自前來拜賀。


    朱標看著眾人的反應,也漸漸明白了眾人的意思。


    可朱標其實沒想那麽多,隻是這個孩子是自己一手孕育的。


    自己能插手他的所有生長環境,那就自然要從娃娃抓起,顯得重視一些。


    事實上朱標自己都打算長生不老了,接班人什麽的暫時沒有剛需。


    解決完了此事,朱標則繼續將目光投向了倭國。


    各地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一年一度秋收的緊張時節。


    整個江南五省,地裏金燦燦的水稻大片大片的被割下。


    隨風飄舞形成輝煌的麥浪。


    一車又一車的糧食被運進了各大糧倉的時候。


    朱標也可以正式宣布,從今天開始,糧食這事自己已經完全解決。


    憑借現在的糧食儲量,一年的糧食足足相當於之前十年。


    今年這一批糧食收割完成之後,明年朱標就可以開始準備大舉進攻北方和西南了。


    明年的糧食收割完成之後,朱標可以直接揮師北元。


    將草原上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民族全部趕到歐洲去。


    後年的糧食收購完成之後,朱標就可以試試打到中東或者往莫斯科的方向進發了。


    這些原本需要三十年時間才能完成的豐功偉業。


    如今魔稻成熟之後,朱標可以直接將其壓縮到三年!


    隻有人才培養這事是加速不得的。


    一個人就是得學了那麽多知識,才能識字。


    不過有了糧食,朱標也可以在各地廣開識字班,大麵積掃盲。


    老百姓吃飽了肚子,不就有時間學習文化了嗎?


    學到了文化,不就有足夠的底蘊,運行先進的管理製度以及進廠打工了嗎?


    這一套東西搞下來,才算真正高枕無憂。


    就在秋收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


    朱標也乘坐著最新型號的鐵甲船,第一次踏上了倭國的土地。


    如今的鐵甲船其實還沒成熟。


    糧食可以實現大飛躍,科技不行。


    不過比今年6月份的產品還是要好的多。


    10月份出廠的這艘鐵甲船已經能做到之前翻倍的馬力,承載武器量也翻倍。


    這樣翻倍下去,朱標估計最多後年,正兒八經的十八世紀鐵甲船就能出現!


    到時候就可以給歐洲來一點小小的震撼。


    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


    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商品傾銷,建立殖民地!


    什麽叫百年國恥,什麽叫鴉片戰爭!


    開門,自由貿易!


    唿唿海風不斷地推打在臉上。


    朱標抬頭望去。已經臨近9月份,這倭國的天氣,說冷的話跟東北也差不了多少。才10月份就已經飄起了寒風,寒霜凍結四處海港上演,彌漫著一股森冷之氣。


    轉頭朝遠處望去,隱隱能看見正在修建的幾座高樓。


    那些高樓都是碉堡形狀,作用還是用來鎮壓當地百姓,以及在本地建造一些金屬冶煉的工廠。


    除此之外,如今的倭國大部分還屬於一個沒怎麽開發的蠻荒之地。


    江戶港倒是比幾個月之前修建的完善了不少,可停靠的船舶也多了很多。


    一個個猶如螞蟻般的倭國奴仆頭上綁著白色布條,腰間纏著一塊布,就在寒風之中嘿咻嘿咻地幹活。


    他們的抗凍能力確實要比大明人強一些,起碼比大明南方人強一些。


    “殿下,此處之事已基本安定,各處編戶齊民完全做好,本地的一些殘餘也都收拾幹淨了。”


    張居正領著一眾文官班子前來迎接。


    遠處的岸邊上還跪著戚繼光和眾多將士。


    朱標負著雙手,緩緩點頭,跟張居正一同下了船,乘著馬車向京都的方向而去。


    這個時代的京都可不是後世的京都,而是後世的東京灣。


    看著那些尚且處於蠻荒狀態的山林,朱標心中默念著。


    這一世的城市,會誕生在大明手中!


    來到京都,最高大的建築是一座完紅色的三層混凝土閣樓,修的猶如天宮一樣,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


    “瀛洲省城”。


    如今的倭國已經成了大明的第十四個行省,瀛州省。


    瀛州省下轄六個府,分別是本州府、九州府、北海道府以及近邑府。


    每個府各自都有大明派來的知府,省城中還有布政使,下麵分成各個縣,還有縣令。


    但是縣一級再往下就沒進行具體的改革了,這也是朱標授意的,不能讓倭國人太早趕上大明的組織度。


    村一級的單位基本還是各地的地主自己做主,後麵再慢慢改革吧。


    “殿下,倭國的數據已經整理了上來,請您過目!”


    張居正遞上來一份文件,朱標看著看著默念了出來,“大和人還有八百多萬,而野人一百多萬?”


    大和人也就是倭國人,而野人則是這座島上的原生民族。


    “殿下,人口,倭國四島絕對是夠的,此地隻要開始組織生產,也絕對能養活這麽多人!”


    張居正上前一步,大聲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寇並收藏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