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之後,各地的地主逐漸覺得不對了。


    “你們可有人知道朝廷在倭國究竟打的如何?”


    “是啊,這些日子也隻見著一批批的戰俘運迴來!”


    “前線的消息是半點都沒有,都快急死我了。”


    一個個地主之家們簇擁在一起,不是在茶館就是在酒樓中。


    日日夜夜,都在談論著倭國這場大戰。


    “是啊,朝廷也不放點消息出來,真是急死人了。”


    平民百姓們也在談論倭國戰爭。


    “你們看見那些倭國娘們沒有?給幾塊錢就能買走。”


    “女人都被抓迴來了,那倭國能不敗嗎?”


    不過平頭百姓跟地主所商討的目的不一樣。


    老百姓都想朝廷能贏!


    地主可是做夢都想著太子能大敗一場,煞煞威風,然後他們國內才有喘息之機,說不定還能借機向太子殿下發難。


    一個個地主在酒樓中愈發不得意,開始借酒消愁。


    “你們說太子殿下是真敗了嗎?”


    “勞師遠征,先有不敗!”


    一些地主安慰著自己,可外麵那吭哧吭哧修建的鐵路,卻又讓他們不得不承認現實。


    那就是太子殿下很可能真的要勝了!


    大明剛剛立國,太子殿下就身懷一場滅國之功。


    這下還有什麽人有話說?


    這下他無論做什麽都是對的,拉泡屎都是香的!


    “唉...”


    最終地主們隻能常常一聲,各自迴家繼續數著今年的收成。


    今年由於黃河改道,北方的收成都不是很好。


    下雪的日期也晚。


    如果不是南方運來糧食賑濟,不知道北方要餓死多少人。


    可無論什麽時代,地主們總是不愁吃的。


    他們現在的問題,是寧願讓麾下的佃戶餓死,也不願意他們去買官府的糧食吃!


    “那些泥腿子,誰敢再從官府買糧,我殺了他全家!”


    “該仁兄使不得使不得呀,你沒看那些饑民一旦餓著了,那可是殺人越貨都敢的!”


    “唉……太難了。”


    朱標雖然還沒發力,可北方地主們就已經感受到了濃濃的無力。


    根本無法跟這樣的存在對抗啊!


    眼見朱標取得大勝,此時西安府和隴西一帶的人逐漸按捺不住心中激動。


    地主們聯名勾結成了一方勢力。


    他們既然已經被藍玉拋棄,那麽就得尋找新的代理人。


    於是,北方邊鎮的林桂英和羅文祥這二人變成了他們新的目標。


    這二人也是跟隨藍玉戰功赫赫的將軍。


    還被老朱專門放在九邊這樣關鍵的位置上,可見對其的信任。


    然而朱標撤銷了九邊,有好處也有壞處。


    壞處就是,這些邊鎮的武將被人有了可乘之機。


    於是在迅速而果決的糖衣炮彈攻勢下,這二位邊鎮將領的心思開始浮動了。


    由於十三大塞外王,都被朱標給撤迴了迴去。


    現在漠南的諸多衛所,已經幾乎是半自立的狀態。


    畢竟朱標無論是有線電報還是火車,都來不及修到那邊。


    那邊也是各地地主們唯一能下手的機會。


    老朱早在建國之初,就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連綿萬裏的北部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濟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頭關、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這九個邊防重鎮。


    也被稱之為,九邊!


    這九個邊防重鎮是防禦北元的重要戰線。


    每一個邊鎮平均下來,都有幾萬到幾十萬的兵馬。


    九邊加在一起,一共八十七萬人。


    這些邊鎮原本是由塞外藩王來統帥的。


    比如朱棣原本是燕王,他的責任就是在北京城,遙遙統帥遼東鎮的守將。


    現在朱棣被撤迴來了,不再掌握兵權和財權。


    那麽原本的遼東鎮會安寧下來嗎?


    自然不會。


    有明一朝,遼東這塊地方向來是英雄輩出之地。


    關鍵是老朱設置的製度也不完善。


    讓北方的邊鎮去遊牧,說白了就是想讓他們從漢人的狀態變成草原人,來抵禦草原人。


    但遊牧的民族習慣注定跟漢人不同,時間久了他們也就不再是漢人了。


    明初的遼東鎮總兵駐紮在遼陽,北鎮市內。


    管轄著從鳳凰城到山海關長一千九百五十多裏。


    這裏不僅有蒙古的殘餘勢力,遺留下的大批蒙古人,還有這裏的土著建州女真,以及後來的漢人。


    胡漢交雜,所管轄民也有上百萬。


    遼東總兵不僅是軍事上的統帥,也是政治上的統帥。


    首任遼東總兵劉楨卸任以後,就輪到了孟善。


    每一任遼東總兵都相當於土霸王,在這塊黑土地上砍砍殺殺,與其他民族勾心鬥角。


    一直到後來的李成梁幾乎就是遼東王。


    為了自己的地位跟朝廷玩養寇自重的把戲,最終養出了努爾哈赤這個怪胎。


    一舉攻入關內,滅絕了大明!


    遼陽總兵府,顯得並不奢華。


    門前守衛的可不僅僅是邊鎮兵。


    要知道邊鎮兵還有迴內地的機會,而在這裏常駐的衛所兵,大多都是就地招募的建州人。


    此時可沒有什麽闖關東,漢人的數量在這裏偏少,反而建州女真占大多數。


    想在這裏生存下去,不依靠建州女真是不可能的。


    今日,總兵府顯得尤其熱鬧。


    雖然遼陽城到現在也是一片荒蕪。


    說它是個城都誇讚了,此處就是個比內地縣城大不了多少的城圈子。


    四方大門都開著,一些打獵迴來的建州人進來交換獵物。


    整個城池都充斥著一股臭烘烘的皮毛味。


    自從唐朝滅亡之後,所謂唐太宗‘金隅無缺’的遼東大地,已經淪喪在異族手中一千多年的歲月。


    這是一塊徹底胡化的地區,跟中原文明扯不上半點關係。


    漢朝在這裏設置玄菟郡,哪怕唐朝時的高句麗國也是十分崇尚漢文明的。


    可到了現在卻不是如此。


    明朝剛剛將遼東收複迴來,老朱在此地設置鐵嶺衛,治下的百姓全都是胡人,說著胡語。


    一直要到明朝將此地收複了一百多年後,直到成化犁庭之後的幾十年,遼陽城才會出現能讀書的漢人。


    也是一百多年來,明朝曆代皇帝孜孜不倦從關內移民的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寇並收藏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