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看了看,在杭州灣裏輕輕飄了一圈之後,就返迴應天城了。


    然後給戚繼光發出了好消息,“愛卿,鐵甲船已完備!”


    就算是這種等級的鐵甲船。


    拿來攻破小鬼子的戰船也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什麽手段,直接撞上去,就能把他們的船隊給撞散!


    到了這時,這艘戰車終於刹不住了。


    四月二十六日的清晨。


    戚繼光聯合軍中諸多大將一起上表。


    【酢爾倭國,不尊上國,辱逆王法,多有欺辱,今臣等恭請陛下,夏令發倭,以光天德,以鎮九夷……】


    四月二十六日,正午,身在北京的洪武大帝,發來電文。


    【準奏!】


    【料定諸將,以坐作齊備,於是朕下躬令,伐,伐他娘的!】


    這兩句不成文的旨意,就這樣永久留在了史書之中。


    四月二十七日清晨。


    從寧波港浩浩蕩蕩兩百多艘戰船,在兩艘黑船的帶領下,向著東北方駛去。


    其中滿載著三萬戚家軍,兩萬後勤人員以及一萬多名戰後處理工作的文官。


    戚繼光親自率領,會先到朝鮮國建立大營,朝鮮王李成貴雖然是半個屁都不敢放,將沿海的港口全都劃了出來,任由大明天兵使用。


    在朝鮮建立大營以及糧草運輸渠道之後,後勤人員和文官會留在朝鮮,戚繼光本人則率領戰鬥人員直接進攻倭國。


    此事一出,天下震蕩。


    北方的儒家和西南方的士紳們開始破口痛罵。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哪!”


    “堂堂天朝上國,竟然跟一彈丸之國計較,還親自派軍討伐?”


    “曆朝曆代未見如此小氣的君主!”


    “有如此皇帝,如此太子,天下焉能不亡?”


    “我華夏曆來是以德服人,何時需要用兵戈說話了?”


    “禮記有言,天下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國必亡!”


    雖然嘴上罵的厲害,可這些北方儒家和西南士紳們心裏卻在竊喜。


    因為朱標去打倭國了,就沒工夫顧得了他們了。


    這一仗打下來打贏了還好,要是打輸了,恐怕他們就有機會起兵造反了。


    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而且造反的理由都是很正當的,大明朝倒施逆行,討伐友國,結果導致民力盡喪,簡直是跟隋煬帝一模一樣的模板!


    隋煬帝不就是打遼東,耗費民力,最後導致丟了天下的嗎?


    史書上就這麽寫!


    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做那揭竿而起的群雄,再次逐鹿,掘出一個天下主宰,繼續操控這個天下主宰來收割百姓。


    豈不快哉?


    朱標迅速將電報線派人一路直接從北京城過山海關,給鋪到了朝鮮。


    這樣朝鮮國王李成貴心中是狂喜的,因為就能直接跟大明爸爸聯係了。


    主要也是方便前線戰報隨時傳迴來。


    當然,朱標也很清楚,國內的儒家和地主階級殘餘勢力的鬧騰。


    民間的錦衣衛,幾乎每天都有人,將信息報上來。


    如今,錦衣衛的勢力更龐大了。


    更龐大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知道自己被壓迫的百姓更多了。


    百姓覺醒的更多,就有更多的人,自願投入朱標的大事業。


    來搞倒那些,騎在人民頭上,拉屎撒尿的儒家和地主階級。


    所以錦衣衛,在民間招收了大量的編外人員。


    這些人,平時可能是世家的老奴佃戶,甚至有可能是青樓裏麵的妓女,街邊收金汁的小販,以及衙門裏的差役。


    這些底層,不需要經過專業訓練,也不需要給他們發薪金。


    他們就自願為了朝廷,來推翻這些各地的鄉紳。


    同樣的,儒家也在朱標的地盤,搞了不少小動作。


    尤其是一大群,被朱標給破家滅族了。


    仍然對之前的舊主子,懷有舊念的忠奴以及原本就是世家出身的子弟讀書人。


    他們潛伏在各個村裏公社裏、鄉鎮裏,伺機搞破壞。


    有的人平時看起來十分和善,甚至擁護朝廷的決策,實際上內心裏恨死了朝廷。


    這兩股勢力,如今在大明的民間互相掰手腕,互相算計。


    錦衣衛每天都要處理,成千上萬件這樣的暗戰,精彩程度幾乎不亞於後世的諜戰。


    朱標每天都能看到,不少這樣的細本。


    這倒不是說,朱標不感謝麾下那些人的付出。


    實際上,每一個死在隱秘陣線的暗探,朱標都會讓人記下名字。


    然後在紫金山上,為其立下公墓。


    公墓上,年年都有皇莊學院的學生,前去祭拜掃墓。


    如今紫金山上的烈士名單,就已經達到了幾萬個。


    朱標一邊看著手中的奏報,一邊來到公墓中逛了逛。


    其中不僅有為朝廷大計,為自己大計獻身而死的,也有戰死的戚家軍,還有累死在崗位上的工部大匠。


    每年,各級官員們也會組織起來,到這裏來祭拜。


    如果說那些被批鬥的人,是遺臭萬年。


    那這些在公墓中的人,就是流芳萬裏。


    隻要朱家政權還在,他們永遠都會留個名字。


    這也是各級官員,越來越努力為朱家奉獻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進了這座公墓,祖宗後代都有朝廷管著了。


    “他們要鬧就讓他們鬧。”


    朱標,嘴角劃過一抹冷笑。


    等自己把倭國給收拾下來,有了更強的實力,這些人就蹦達不了幾天了。


    到時候,自己要將他們一個一個給挖出來。


    哪怕逃到天涯海角也得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們能跑到哪裏去?


    等大明的艦隊遍布世界各地,遍布所有角落,這些人會知道自己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殿下,為了不讓這些人影響征倭的事宜,是不是要出手壓製一下?”


    李勝麵無表情的問道。


    自從孔家那事之後,李勝越來越認同朱標的做法了。


    這些讀書人,沒一個好種!


    就該按殿下說的,把他們全殺光。


    “暫時不用。”


    朱標搖了搖頭。


    “他們也隻敢狂吠幾句罷了,再有任何動靜,國內藍玉的大軍就得去收拾他們。”


    “對了,前線的戰事如何了?”


    “啟稟殿下,戚將軍已經抵達朝鮮,在朝鮮見到了李成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寇並收藏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