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經到了春耕的時刻,今年冬天沒有落雪。


    可想而知蝗災會有多麽嚴重?


    幸好這都是北方鬧的,而北方出的事情朱標基本上不管。


    北方的老朱自有一套處理辦法。


    南方的春耕還是可圈可點!


    朱標這就帶著一群人來到了田間,看著家家戶戶百姓給地裏撒上魔稻種子。


    一二月份種下的早稻,六月份就能成熟。


    江浙地區大多數地方都是一年兩熟。


    隻有廣西、廣東這些熱帶氣候帶地方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所以這兩個省是朱標的大糧倉。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就是這個道理!


    江浙地區種下早稻,基本上沒遇到任何麻煩。


    之前有過種番薯的經驗,老百姓對朝廷十分信任。


    再加上這魔稻的耕種方法,跟之前的稻米沒有什麽區別,老百姓輕車熟路,每年的春耕任務有各大公社的領導催促著幹部班子監督著,中央六部的巡視組在下麵瘋跑,沒有出現任何幺蛾子。


    。


    雖說以朱標現在積攢的壽命,足足達到二十多年。


    哪怕在商城裏兌換糧食,他也能用全部壽命兌換大明全國一年人口所使用的糧食,不用擔心餓死人的情況。


    可要知道,那可是拿朱標自己的命去換的。


    朱標還沒蠢到那種程度。


    命都沒了,人亡政息,自己建立的一切還有什麽意義?


    所以糧食必須要種起來,這始終是重中之重!


    朱標在應天城沒歇幾天,就親自再次來到了湖廣,督查糧食的事。


    然而實際上,魔稻如果能種到雲南,貴州一代,會是更好的收成。


    那邊也是一年三熟,全國大糧倉!


    隻可惜現在北邊的事情朱標都還沒解決,更別提去跟西邊的地主階級打交道了。


    這時在西南普及魔稻,卻沒做好基層工作,不是為自己做事,而是為地主階級做事。


    種上的糧食全被地主給收走了,他們在拿來招人反抗自己。


    這不是傻嗎?


    朱標不會做這樣的蠢事。


    來到廣州附近適合耕種的地方,朱標親眼看著大麵積的農民蹲在田坎裏,將幼苗一個個插入田中。


    種子倒是提前就培育好的,在這一點上,農戶比官府知道事。


    提前就已經推出了麥苗,往田埂上插。


    如今對農業技術,朱標也不是門外漢,獎勵了那麽多技術,現在的朱標可以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親自到田裏指導工作。


    催芽,田間管理...


    幾乎就沒有朱標不知道的。


    對於廣東這邊大家族社會,朱標暫時沒辦法將他們分開,就隻能強征稅了。


    也就是不管你種出多少糧食,官府就要這麽多,低於這個糧食線,直接問罪!


    地主階級想從中上下起手的餘地也不多。


    一個多月的巡遊下來,直接下到田頭,朱標瘦了十多斤。


    各級官員也同樣如此。


    因為大家都知曉,打好這一場春耕仗,對於大明的重要性!


    有了春耕的糧食,大明才有足夠的補給打到北邊去,打到西邊去,不至於再出現這次朱標無奈從山東撤軍的現象。


    糧食才是一切的根基。


    三月份春耕結束的時候,朱標終於迴到了應天城。


    如今經過幾個月的時間。


    工部已經將電報線鋪設到了大江南北。


    向北通到老朱的北京城,向西直接通到西安城,又從西安城正在往寧夏府連接。


    向南,則每個省都有電報線。


    剩餘的電報線正在不斷往各個府縣鄉鋪設。


    有了電報線之後,驛站的工作就會大大降低,全國上下的信件都不會走驛站,卻多出了一個電報局。


    設立電報局,就需要培訓電報方麵的人才,建立學校。


    這一點也在有條不紊的開始。


    起碼朱標現在可以自信,自己一道命令下去,連村裏都能在一天內收到!


    全國各省的巡撫,沒有人敢再說自己沒收到消息了。


    因為電報線都是有軍隊守著的,深埋地下。


    衛所軍就駐守在電報附近,如今的衛所軍已經跟之前的軍團大有不同,朱標才撤掉了很多,留下來的人都不必再耕種,朝廷給發錢發響。


    老朱的軍屯製可以說被朱標體製性的給剔除了。


    敢擅動電報線,幾乎等同於造反!


    如果不是天大的事,各省巡撫沒傻到去剪電報線的程度。


    一旦剪了。


    就等於告訴皇帝,你要造反了!


    這事是黃泥掉進褲襠。不是屎也是屎。


    同樣的北方的山東省,山西省,河北,河南等等地方,也全都有了電報線。


    而電報是去年十月份的產物,今年三月份做到基本普及。


    不算太驚訝,令朱標驚訝的是。


    火車技術竟然又成熟了!


    此時。朱標無數次的來到火車試驗場地。


    李應物這個專門搞火車的技術領頭人,幾個月不見,又消瘦了許多。


    過年工部可都是加班的。


    不得不說,華夏人在搞技術這方麵有天生的熱忱。


    廢寢忘食也要將這些東西全部弄出來!


    此時呈現在朱標麵前的火車頭,不僅體積縮小了許多,處處的模塊化設計也變得更加合理,像是搭積木一樣搭出來的。


    部件互相之間耦合的十分緊密,根本沒有螺絲鬆動的問題。


    由於華夏這邊不習慣用螺絲釘,鉚釘之類的東西。


    覺得它沒有技術含量,也不美觀。


    於是就大量設計了這種類似積木的模塊化設計,讓工程變得更加美觀整潔不說。


    最關鍵的是。


    這種技術必須要有主要承載的材料,就像魯班鎖一樣,總有一根是承載著所有應力的。


    這種承載應力的材料,就需要鋼鐵那邊不斷實驗,不斷改進。


    借此也催生了材料學的進步。


    咋說呢...


    對於這點,朱標並沒有批評。


    因為他知道科學是需要探索的。


    後世西方那一套工業體係就一定是最強嗎?


    未必!


    世上總有其他更可靠的工業體係!


    無論什麽工業設計,說到底都是利用幾何和物理原理罷了。隻要朱標看這些配件的設計複合學科原理,就放心大膽的去創造。


    天馬行空也未嚐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寇並收藏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