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便看了看身邊的一千錦衣衛。


    “讓陛下留在這裏,其餘人隨我進菏澤,先滅一股亂匪!”


    再說朱標確實有些手癢了。


    第一是如今的軍事實力太強大,身邊的一千錦衣衛帶足了萬人敵,裝備優良,他也想試試碾壓叛軍的感覺。


    親自來民間審判幾個地主豪強,刷一下壽命值!


    其次就是這兌換出來的猛將體質,都這麽長時間了,除了在床上還沒用過,豈不是浪費?


    一聽朱標這話,身旁的錦衣被立刻勸誡,“殿下不可啊!”


    “您萬金之體,怎可親曆戰陣!”


    “就是,殿下!”


    幾個錦衣衛死死拽著朱標的身子,不讓他挪動半分。


    “殿下您絕不可親自前去,讓吾等替您掃平道路!”


    “我意已決!”


    朱標身軀紋絲未動,話語卻堅定的要命。


    “殿下即便要去,也要等藍玉大軍到來再說。”


    這時。


    跟在朱標身後現在已不怎麽發話的李勝突然說道。


    他知道朱標的性格。


    想阻攔朱標是不可能的,順著朱標為好。


    眾人聽見這話也稍微鬆了口氣。


    有藍玉的五千人在,橫掃整個山東不成任何問題,朱標可以說沒什麽危險。


    朱標也點點頭,“那就等藍玉的人到來吧!”


    約末幾天的功夫,藍玉就從北直隸附近衝到了山東邊境,跟朱標匯合。


    這五千人,一人三馬,來去如風,就是這個速度!


    相當於這個時代的高速坦克。


    關鍵是沿途的補給規格也很高。


    藍玉到了,朱標就將身邊的錦衣衛分出去,護送老朱北上。


    自己帶著幾十人前往了藍玉的大營。


    一到軍營之中。


    朱標可以看見這五千人,有不少都是戚家軍的老兵,作戰起來很是嫻熟。


    雖然新兵是第一次作戰,但也沒有多少畏懼,畢竟裝備碾壓在這!


    按著教科書上的打法,直接往前推就行。


    菏澤很快就光複了,朱標在菏澤城中找到了本地死硬的讀書人和世家大族。


    二話不說,推到城門前直接哢嚓一刀。


    朱標親自來執行就沒那麽簡單了。的。


    本地的大族,在一天之內就被朱標一家家點名,全部誅了九族。


    並且朱標還換著花樣的來殺人。


    有的是剝皮,有的是五馬分屍,有的是斬首。


    甚至還有的是將其用石頭活活壓死。


    可以說古今中外各種刑法,朱標全都嚐試了一遍。


    變態的程度幾乎不亞於曆史上那位昏君高洋。


    殺完了人。


    就全部做成標本送到各地去展覽。


    山東讀書人也不是沒見過世麵的。


    元朝人來搞過屠殺,金朝人來也搞過屠殺,常遇春來也屠過城。


    可殺的像朱標這麽徹底的,還是第一次!


    要知道無論是金朝人還是蒙古人,他們來搞屠殺的唯一目的就是殺老百姓,震懾當地的世家大族,讓世家大族替他們繼續管理老百姓。


    而朱標不一樣。


    朱標的目的就是殺世家大族,安撫老百姓,讓老百姓知道自己被壓迫了。


    山東的讀書人世家們還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


    真是奇了怪了。


    萊陽城外。


    三十裏處有一家崔家莊子。


    本地的崔家乃是赫赫有名的望族,早在金國時期就是第一批投誠金國的讀書人。


    還在金國朝堂上曆代作漢官。


    甚至祖上能追溯到崔叔,這五姓七望!


    蒙古人來了之後,他們又投降蒙古。


    得益於元朝忽必烈定下的兩稅法,這批山東世家們甚至過得比之前還要更順暢了。


    後世那幅赫赫大名的孔子金錢鼠尾畫像,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不要說他們不要祖先。


    隻要有利可圖,這群世家大族連自家祖宗都能賣出去!


    崔家莊子之中。


    此時已經吹角連營。


    萊陽地界大部分地主豪強,多聚集在崔家莊子裏。


    原因很簡單。


    因為崔家莊子是個地理要道,正好修建在兩山夾一溝的地方,隻要將這裏守住,就能確保有一番自己的天地,外麵的人永遠也打不進來。


    人一多,崔家莊子裏麵的事情也多了起來。


    山東這地方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盛產好漢。


    從三國時期的關二爺,再到梁山泊一百零八將。


    隻要振臂一揮,有的是人願意起來造反。


    當然這些造反的人也有一個特征,隻招官府的反,不造世家大戶的反。


    梁山泊那種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是隻能在演義中看到。


    尋常情況下。


    僅僅宋朝記載的十幾次山東造反,都是將矛頭對準了朝廷,然後割地稱王,團結世家大族,繼續魚肉百姓。


    如今也是同樣。


    崔家莊子裏聚集著附近幾十公裏衝過來的好漢,一個個好漢壯丁,膀大腰圓,再加上又有足夠的糧食,這些人吃的腦滿腸肥。


    每天都是白花花的糧食賬出去,搞得崔家老太爺,滿臉憂愁的看著這一幕。


    望向身邊自己的繼承人,崔家大公子,顫抖著說道,“兒啊,咱們這麽跟朝廷作對,怕是沒有好下場啊!”


    崔家大公子崔旺,滿臉兇戾之氣,“附近百裏的好漢都已經來了,一定要讓那賊太子喝上一壺!”


    “聽說他在城中大肆殺略,比蒙古人還要不堪,而且廢棄儒家經典,冒天下之大不韙!”


    “我看這朱明天下是長久不了了!”


    “咱們也必須得早做打算,萬一起兵的晚了,讓別人搶占先機,豈不悔哉?”


    聽見這話,崔老太爺欲言又止。


    人家起兵造反,都是圖個晚,曆史上無數次教訓已經證明了,陳勝吳廣倒是起兵的早,可哪有他們半點浪花?


    自己這兒子怎麽還趕早了呢?


    崔老太爺望著自家兒子,深深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血脈沒傳遞到位。


    按理說我家藏書也不少啊,怎麽就讀出了這麽個玩意兒來?


    不過這些話他也不敢說。


    因為自家兒子考科舉考了十幾次都沒考中,可能天生就不擅長讀書,所以對朝廷恨上了,搞得崔老太爺如今對前途無比的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是好。


    況且如今崔老太爺已經九十多歲了,根本管不住這年輕人。


    已是老眼昏花,隻能聽之任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寇並收藏我朱標不當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