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出生於今河北景縣,他的爺爺是東魏權臣北齊王朝的奠基人高歡。


    其父高澄在高歡死後,繼續把持東魏朝政大權,而高長恭本來是有機會做皇帝的。


    但他的父親高澄在即將篡魏稱帝時,卻被家奴蘭京刺殺。


    事後,高澄之弟高洋在誅殺了蘭京後,篡魏稱帝,建立北齊政權。


    因此,高長恭早年仕途遠不如其他高氏兄弟,在其他兄弟早早封王時,高長恭直到17歲才被授為散騎侍郎。


    而北齊的皇帝們大多荒淫暴虐,且精神都不太正常,素有禽獸王朝之稱。


    但北齊高氏家族卻出了很多美男子,高長恭的爺爺高歡和父親高澄都是帥哥。


    “高長恭雖然出身於權貴之門,長於帝王之家,卻因為其生母的地位卑微。”


    “不像其四弟神武嫡孫、文襄嫡子高孝琬尊貴,所以早年的仕途經曆遠不如其兄弟。”


    “北齊文宣帝高洋時期,其弟早在天保元年就受封河間王,其本人則直到天保八年方才起家通直散騎侍郎。”


    “天保九年,封樂城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


    “等到封土建侯的時候,他選擇荒地建陵邑社廟。”


    “天保十年,授官儀同三司。”


    “高長恭此時朝服畫龍,車停馬舍。”


    “這一年,官升上儀同三司。”


    “他推舉治理的對策,恥於散布不好的言說,仍以本來的官員大膽治理州事。”


    “高長恭少年閱覽治國文章,在北方抽空整頓學術整理經書,民間歌謠多有稱頌。”


    “北齊文宣帝高洋死後,北齊廢帝高殷即位,改元乾明,百官晉升。”


    “乾明元年,高長恭官拜左右大將軍,增封地一千戶。”


    “三月,高長恭封徐州蘭陵郡王。”


    “職位一再晉升,連續分賜高官,此番聲勢威武雄壯,震動帝京。”


    “但高殷執政時期極短,同年八月,太皇太後婁昭君下令廢黜年少的高殷為濟南王。”


    “當時權勢滔天的常山王高演繼位,改元皇建。”


    “皇建元年,蘭陵王高長恭受賞增邑通南一千五百戶,改統中領軍,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派得力官屬治理百姓。”


    “他所管轄的軍營密密排列,戍邊軍士接連不斷。”


    “皇建二年孝昭帝高演受傷,後病情惡化,同年十一月,高演詔令長廣王高湛繼承皇位。”


    “武成帝高湛即位之後,改元大寧,大寧元年,蘭陵王綬官使持節、都督、並州諸軍事、並州刺史,其餘官銜依舊保留。”


    “而蘭陵王依舊勤勉任事,不曾懈怠,經常學習有關周宣王、東漢光武帝以及春秋時晉文公的內容自勉,他在任期間的成績,沒有什麽大的過失。”


    “大寧二年,蘭陵王高長恭封巨鹿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升官至領軍將軍。”


    “河清三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


    “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


    “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麵臨全軍覆滅的境地。”


    “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麵具,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


    “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冒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麵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唿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


    “正是這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揚,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杜甫:高長恭的長相更加俊美,像個美麗的女子一樣,且聲音富有磁性,柔美動聽。


    以致在戰鬥中,高長恭因麵相太過柔美往往會被敵人輕視。


    於是,高長恭每次出戰都要帶上猙獰的麵具來震懾敵人。


    559年,北齊開國皇帝高洋在位晚年因荒淫殘暴,酒色過度而暴斃。


    年僅34歲,同年,其子高殷即位後,冊封高長恭為蘭陵王。


    560年,高殷的叔叔高演發動政變,在將高殷廢殺後,高演自立為帝,是為北齊孝昭帝。


    高演即位後,蘭陵王高長恭逐漸得到重用。


    561年,在位僅1年的北齊孝昭帝高演去世,年僅二十七歲。


    臨終時高演為了不讓兒子高百年,落得和高殷一樣的下場,便將皇位傳位於弟弟高湛,並懇求高湛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兒女。


    但高湛即位後,還是將他的兒子高百年殺害,同年,高湛即位,是為北齊武成帝。


    而20歲的蘭陵王高長恭被授為並州刺史,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563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遣大將軍楊忠與突厥十萬騎兵合兵,征伐北齊。


    此戰,蘭陵王高長恭率軍奮力衝殺,將突厥軍擊退。


    次年,北周20萬大軍再次征伐北齊,並圍攻了北齊重鎮洛陽數十日,北齊守城部隊彈盡糧絕,形勢岌岌可危。


    北齊武成帝高湛隨即派蘭陵王高長恭等人,前往洛陽救援。


    此戰,蘭陵王親率五百騎兵,在北周軍的包圍圈中殺出一條血路,衝到洛陽城下。


    但因蘭陵王戴著頭盔,洛陽城中的北齊軍不確定是敵軍還是我軍。


    直到蘭陵王把頭盔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麵貌後,守城的北齊軍頓時歡聲四起,軍心大振。


    同時又打開城門和蘭陵王的軍隊,內外夾攻,最終大敗北周軍,史稱邙山之戰。


    戰後,蘭陵王高長恭一戰成名威名大振。


    而士兵們為了歌頌蘭陵王的英勇善戰,便創作了後來有名的《蘭陵王入陣曲》,但這為他日後受猜忌被殺埋下了禍患,


    569年,北齊武成帝高湛去世,年僅32歲,其子北齊後主高緯即位後,荒淫無道濫殺宗室功臣。


    邙山之戰後,高緯曾對蘭陵王說,你這樣衝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麽辦。


    蘭陵王迴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


    而高緯因他說了句國事就是家事,便懷疑蘭陵王高長恭有謀反之心。


    在加上高緯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便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他代之。


    571年,蘭陵王高長恭率軍又數次擊敗北周軍,攻克數城,還俘獲了北周驃騎大將軍楊敷。


    蘭陵王也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公、長樂郡公、高陽郡公等。


    可惜,高長恭雖然屢獲戰功,但受到北齊後主高緯的猜忌卻愈加嚴重,而蘭陵王也察覺到了高緯對他的敵意。


    為了免除猜忌,蘭陵王收受他人賄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後又聽從他人建議稱病在家,不再過問朝政之事。


    可就是如此的小心謹慎,蘭陵王依然沒有躲過高緯的迫害。


    573年,北齊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蘭陵王,實則卻送來一杯毒酒。


    蘭陵王對王妃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為何要賜我毒酒,鄭氏迴答說,為什麽不親自去跟皇帝解釋呢,蘭陵王說,皇帝怎麽可能會見我。


    於是,萬念俱灰的蘭陵王飲鴆而死,年僅32歲,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因為皇帝的猜忌而用一杯毒酒草草了結。


    而失去蘭陵王高長恭的北齊後主高緯,自毀長城。


    四年後,北周武帝宇文邕率軍滅亡北齊,北齊後主高緯被俘賜死,年僅22歲。


    “邙山之戰勝利,將士和民眾為歌頌蘭陵王的功緒和表達對蘭陵王的敬慕之情,集體創作了宏厚雄壯攸美動聽的《蘭陵王入陣曲》舞蹈者戴兇惡威嚴的麵具。”


    “身穿刺繡紅袍,腰係透雕金帶,手中執鞭,翩翩起舞。”


    “此曲是悲壯激昂之作,得到一致好評。”


    “此役之後,武成帝封賞蘭陵王高長恭為尚書令。”


    “此後蘭陵王高長恭又曆任司州牧、青州刺史、瀛洲刺史。”


    “河清四年齊武成帝高湛傳位於太子高緯,改年號為天統,群臣尊稱武成帝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全部向其奏報。”


    “天統四年十二月初十,齊武成帝逝世,天統五年後主高緯改元武平。”


    “後主武平二年,蘭陵王高長恭被任命為太尉,與段韶一起參加了周齊汾北之戰,征討柏穀,又攻定陽。”


    “依段韶之計指揮齊車攻克定陽,擒周將楊敷。”


    “並在段韶病後總領全軍,武平三年,封大司馬,武平四年,封太保。”


    “前後以戰功封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北齊後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餘,殘暴稍次之,但殺起自己的親人來,毫不手軟。”


    “在定陽時,高長恭的幕僚相願發現其有斂財行徑,推測其因為恐懼功高震主,用貪汙這種事來降低自己的名聲,高長恭承認如此。”


    “相願卻表示,朝廷若是已經猜忌高長恭,那麽就會因貪汙的事為借口處罰他。”


    “這樣做不是求福反而卻更是在招禍患。高長恭驚恐啼哭,跪下求相願給想辦法。”


    “相願建議,因為其功勳卓著,威名太盛,最好裝病在家,不要理會政務。”


    “高長恭決定采用,到了江淮有盜寇作亂的時候,害怕再被任命出征。”


    “遺憾自己去年麵目腫脹的病不複發,因此開始生病故意不治療。”


    “武平四年五月,後主高瑋讓徐之範為蘭陵王高長恭帶來了毒酒。”


    “高長恭疑惑自己對皇上忠心耿耿,為什麽皇上卻辜負自己,賜予毒酒。”


    “蘭陵王妃認為可以去找皇上問清楚,但高長恭認為皇上不是是那麽容易見到的。”


    “於是喝下毒酒身亡,這時蘭陵王年僅三十餘歲。”


    “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即使得到一瓜數果,也必會同將士分享,所以深受將士愛戴。”


    “作為混亂時期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沒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十分難得。”


    “同時他為人寬宏大量,不計前嫌。”


    “因其任瀛洲刺史之時,隨行參軍陽士深上表檢舉其貪汙之事,令長恭免官。”


    “後征討定陽之時,陽士深也在軍中,害怕受到報複,長恭為避免其過於憂慮。”


    “於是找了個小借口,杖責其一十軍棍使之安心。”


    “一次上朝歸來之時,仆從僅剩一人,其餘不知所蹤,長恭一人獨歸府邸,對擅自離開的仆人未加懲罰。”


    “武成帝讚賞其戰功,命賈護為其買妾二十人,蘭陵王卻隻接受其中一人。”


    “在其臨死之前,他將所持的大量債券都付之一炬。”


    “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蘭陵王高長恭也做到了寬厚以待,對待下人,也寬厚仁慈。”


    白居易:北周赴突厥之約發兵二十萬攻打北齊,洛陽危急,北齊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和大將軍斛律光救援洛陽。


    但北周兵力太盛,高長恭和斛律光也不敢直接與北周軍對上,於是高湛又召並州刺史段韶馳援洛陽。


    等段韶到達洛陽,觀察北周軍形勢,領左軍與蘭陵王的中軍和斛律光的右軍對上北周軍。


    不得不說,這三人一聯合,真的可抵千軍萬馬。


    北齊軍且戰且退誘敵深入,蘭陵王高長恭領五百騎兵衝出北周軍的包圍圈,到了金墉城下。


    當時,金墉城上的將士不認識甲胄在身的高長恭,自然不會響應高長恭。


    於是高長恭脫下甲胄露出自己的麵孔,城上的人才知道是蘭陵王來了。


    於是派了弓箭手配合高長恭,金墉城得以解圍。


    這一戰,北周軍慘敗,北齊大勝,武成帝高湛親自到洛陽犒勞將士。


    而蘭陵王高長恭也在這一戰中一戰成名,將士們甚至為高長恭專門作《蘭陵王入陣曲》。


    高長恭是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之子,所以對於高長恭來說,北齊的國事就是自己的家事,而對於自己的家事,不管危險不危險,不用想,直接上。


    彼時的高長恭熱血沸騰,在國難麵前,滿心赤誠的他不懼危險,迎難而上。


    相信兩人在有這一段對話時,彼此都是赤城的,高緯對高長恭很關心和擔憂,甚至可能還有崇拜。


    而高長恭對這個年輕的太子也是謙恭的、忠心的,他願意對未來的皇帝盡忠,是那種不會權衡利弊的盡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