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威震江東張遼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作者:酷酷的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遼字文遠,雁門郡馬邑人,祖先為提出馬邑之謀的聶壹,其家族為了避禍改姓為張。
張遼年輕時擔任過郡吏,東漢末年時,並州刺史丁原因為張遼勇武過人,召他擔任從事,此後派他率兵前往京都。
大將軍何進派他到河北招募士兵,張遼率領一千多人返迴,正趕上何進被殺,張遼就帶著士兵歸附於太師董卓。
“董卓被刺殺後,張遼又率軍歸附溫侯呂布,升任騎都尉。”
“呂布被董卓殘部李傕擊敗後,張遼跟隨呂布逃往徐州,擔任魯國國相,當時他隻有二十八歲。”
“建安三年呂布派人前往河內郡購買馬匹,徐州牧劉備的士兵將這些馬匹搶走。”
“同年四月,呂布派遣張遼同中郎將高順攻擊劉備,曹操派遣將領夏侯惇支援,張遼、高順二人將夏侯惇擊敗,並於同年九月攻破沛城,俘獲劉備的妻子兒女。”
“同年十二月,曹操在下邳擊敗呂布,張遼率部眾歸降曹操,曹操任命他為中郎將,並賜與他關內侯的爵位。”
“建安五年白馬之戰中,張遼同關羽一起對戰太尉袁紹大將顏良,並將其擊敗。”
“張遼在這之後又數次立下戰功,升任裨將軍。”
“袁紹被打敗後,張遼奉命討伐魯國下屬諸縣。”
“建安六年九月,張遼和夏侯淵將泰山賊昌豨包圍在東海郡,圍困了幾個月,軍中糧食即將吃完,將領們都商議返迴。”
“張遼向夏侯淵表示,昌豨現在處於猶豫的狀態,自己打算親自勸降他。”
“隨後張遼派人前往傳話,假稱曹操有命令讓張遼宣布。”
“昌豨聽到後從城上下來會見張遼,張遼向他表示先歸附曹操的人有大賞,昌豨表示自己願意投降。”
“隨後張遼孤身登上三公山,前往昌豨的家中,拜見其妻子兒女。”
“昌豨見狀非常高興,便隨張遼一起去見曹操。”
“曹操讓昌豨先迴去,待昌豨走後,曹操責備張遼的行為,認為大將不應該做出這種行為。”
“張遼表示謝罪,表示自己假借曹操的威信,昌豨一定不會加害自己。”
“建安七年,張遼在黎陽討伐袁譚、袁尚有功,曹操任命其為中堅將軍。”
“此後張遼跟隨曹操攻擊據守鄴城的袁尚,久攻不下。”
“曹操率軍返迴許昌,張遼同將領樂進奉命討伐陰安,攻克陰安後,張遼將當地民眾遷徙到黃河以南地區。”
“建安九年,張遼再次跟隨曹操攻打鄴縣,攻破鄴縣後。”
“張遼單獨被派往趙國、常山一帶,招降太行山賊寇以及黑山軍的孫輕等人。”
“次年張遼隨曹操攻打袁譚,擊敗袁譚後,張遼奉命前往海濱,擊敗遼東公孫度委任的營州刺史柳毅,此後又聯合廣平太守何夔平定了矣平的從錢等人。”
“建安十一年,張遼返迴鄴城時,曹操親自出來迎接他,並同他一起坐車而迴,此後任命張遼為蕩寇將軍。”
“同年,張遼跟隨曹操攻擊荊州,張遼先後平定江夏諸縣,迴軍駐紮在臨潁,被封為都亭侯。”
李白:建安十二年曹操打算征討柳城,張遼向曹操進言。
曹操率軍北伐,許都空虛,如果荊州牧劉表派遣劉備率軍攻擊許都,那事情就危險了。
曹操向張遼表示,劉表不能任用劉備,遂率軍出征。
同年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遭遇烏桓人。
當時軍隊大多都在後方,而在曹操身旁的人很少,眾人都為此感到驚慌。
張遼勸曹操出擊,曹操將自己手持的麾旗交給他。
之後張遼率軍出擊,斬殺烏桓單於蹋頓,並降服二十多萬人。
建安十三年六月,當時荊州還沒有平定,張遼奉命前往長社駐紮,快出發的時候,軍中有謀反的人,在夜晚放火唿叫,軍營因此被擾亂。
張遼讓身邊的衛士別動,表示不是全營造反,隻是部分叛亂的人,打算製造混亂而已。
隨後張遼傳令軍中,讓不想造反的士兵安心靜坐。
張遼親自率領幾十名親兵,佇立在軍營中間。
不久後,就抓獲了製造混亂的人,張遼將他殺死。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袁術殘部陳蘭、梅成煽動氐六縣的民眾叛變,曹操派於禁、臧霸等領兵征討梅成,命張遼督率張郃、牛蓋等人征討陳蘭。
梅成假裝投降於禁,等於禁撤軍後,梅成就跑去陳蘭會兵,一起遁入灊山。
灊山有一座天柱山,高二十裏,山勢險峻,道路狹窄艱險,寬度僅容一人通過,陳蘭等人在上麵築起營壘據守。
張遼打算進軍,眾將以路途險阻為由勸他,張遼則表示誰勇敢誰就能搶占先機。
隨後張遼前往山下安營,之後率軍攻擊,斬殺陳蘭、梅成二人,盡數俘虜他們的部眾。
曹操嘉獎張遼在此戰中的功勞,增加了他的食邑,並授予他假節。
建安十九年五月,孫權率軍攻擊皖城,張遼從合肥率軍馳援,到硤石聽聞城池被攻破,便在硤石以南修築堡壘,稱之為南硤戍。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討孫權返迴後,張遼同樂進、李典等人率七千多士兵駐紮在合肥。
之後曹操征討漢中張魯的時候,留下一封信給護軍薛悌,並寫上“賊至乃發”四個字。
同年八月,孫權率領十餘萬軍隊圍攻合肥,眾人打開信件,曹操在信中命令,張遼、李典出擊迎戰孫權,樂進守城,薛悌不得參戰。
眾人都感到疑惑,張遼向眾人表示,曹操的意思是趁敵人立足未穩的時候,出擊挫敗他的氣勢,穩定軍心,這樣才能更好防守。
隨後張遼連夜募集敢死之士,前後召到800人,張遼殺牛犒勞士兵,並打算明天出戰。
“天剛亮,張遼就率先攻入敵陣,斬殺兩名將領,十餘名士兵,此後又大聲唿喊自己的姓名,衝入孫權的營壘當中,一直到孫權的帥旗下。”
“孫權及其部下向高處撤退,後見張遼所帶士兵較少又將其包圍,張遼兩度突出重圍,戰鬥從早上直至中午,吳軍士氣喪失殆盡,退守修築防禦工事。”
“合肥城內見吳軍退走心才安定了下來,眾將都十分佩服張遼。”
“此後孫權又圍攻合肥十多天,眼見不能攻破,便率領軍隊返迴。”
“當時孫權身處逍遙津北,張遼率領軍隊奇襲,吳軍將領甘寧、呂蒙、淩統迎戰。”
“見孫權已經逃走,張遼也就率領軍隊返迴。”
“曹操欽佩張遼的勇武,授予他征東將軍的職務。”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次討伐孫權,到合肥觀摩張遼同孫權交戰處,感歎良久,增加張遼手下的士兵,此後張遼前往居巢防守。”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關羽圍攻駐守在樊城的曹仁,當時孫權向曹操自稱藩屬,曹操召集張遼等人率軍馳援曹仁。”
“張遼還沒趕到,徐晃就已經擊敗關羽,解除了對樊城的包圍。”
“張遼同曹操在摩陂會合,張遼趕到時,曹操親自乘車慰問他,張遼率軍返迴陳郡駐紮。”
“曹丕即位魏王後,張遼被封為前將軍,賞賜他帛千匹,穀萬斛,他的哥哥張汎和一個兒子被封為列侯。”
“孫權叛變後,曹丕升張遼爵位為都鄉侯,派他前往合肥駐紮。”
“賜予張遼母親輿車,並派遣兵馬護送張遼家屬前往合肥。”
“張母到達的時候,又派遣使者出迎,命令麾下的將領和官吏在道路兩旁下拜,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榮耀的事。”
“曹丕稱帝後,張遼被封為晉陽侯,並增加一千戶食邑,這時張遼共二千六百戶食邑。”
“黃初二年,張遼前往洛陽宮朝拜,曹丕在建始殿會見張遼,詢問他擊敗吳國的情況。”
“文帝聽了以後,將張遼比作是周代的召虎。”
“黃初三年孫權再次向魏國稱藩,張遼奉命前往雍丘屯駐。”
“在雍丘張遼得了疾病,曹丕派侍中劉曄前往診治,此後又賜予張遼禦衣、禦食,病情稍有好轉,張遼就再次返迴雍丘。”
“孫權叛變,曹丕和張遼一同乘船到海陵。”
“孫權對此十分忌憚,對部下表示,張遼雖然病了,但還是銳不可當,還是謹慎些好。”
“同年張遼率軍打敗孫權部將呂範,此後張遼病情加重,死於江都縣。”
“曹丕為之痛哭流涕,追諡他為剛侯,並讓他的兒子張虎繼承他的爵位。”
“黃初六年,曹丕懷念張遼合肥的戰功,賜張遼食邑各一百戶,並賜他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正始四年,張遼從祀於曹操廟庭。”
蘇軾: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據說張遼本姓聶,是聶壹的後人,但因為馬邑之謀失敗後,聶氏後人全都隱姓埋名,其家族為了避怨也改姓張。
張遼出生時,塞外的胡人在檀石槐的統治下變得逐漸強勢。
因此,張遼所在的雁門郡經常遭受胡人的燒殺搶掠。張遼也就在這長期的邊塞戰亂中長大。
擔任雁門郡吏期間,張遼被丁原看中,帶迴了京城。
入京後,張遼先後從事於丁原、何進、董卓和呂布。
後續李傕郭汜進侵長,擊敗呂布,張遼又開始跟隨呂布向東奔逃。
建安元年,呂布奪取徐州,張遼也被任職為魯國國相,時年二十八歲。
之後呂布部下奉命購買軍馬,但在途中金銀被劉備軍隊劫掠了。
張遼雖與同鄉關羽交好,但仍然奉命與高順一齊攻打劉備軍隊。
被逼無奈下劉備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幫助,結果張遼高順先後擊敗夏侯惇和劉備。
此時的曹操正在征討張繡,但得知劉備被擊潰的消息後,掉頭轉而攻打呂布。
呂布閉城不出,但被手下綁縛陳宮開門投降。
呂布失敗後,張遼作為降將歸順曹操,也算正式揭開了張遼的政治生涯。
此後官渡之戰爆發,張遼和關羽作為前鋒,擊敗顏良軍隊。
雖然此戰張遼風頭被關羽蓋過了,但張遼在官渡之戰中,仍數有戰功。
袁紹去世後,其子袁譚與袁尚內鬥,張遼趁袁尚攻打袁譚之際,攻打鄴城。
在曹軍和袁譚的前後夾擊下,袁尚敗逃。
張遼招安當地部從後,跟從曹操進攻袁譚。
張遼擊敗袁譚後,順勢攻破了公孫度的部下。
建安十二年,曹操欲征討袁尚、袁熙與烏桓,在張遼的進諫下決心攻伐。
也是在這場白狼山之戰力,張遼與張郃、曹純等人成功斬殺了烏桓單於蹋頓,並將烏桓整個部落殺降殆盡。
白狼山之戰也是漢人擊敗胡虜的重要一戰,張遼也因此名聲卓著。
如果說白狼山之戰使得張遼名聲大噪,那麽真正使張遼名震天下的戰役就不得不提逍遙津之戰了。
當時曹操帶走大批軍隊想要西征,合肥一帶隻留下了張遼、樂進和李典等少量將領與部從,這空虛的戰力必然會引得孫權的進攻,於是張遼便提前做好了準備。
張遼在孫權進攻時的當夜便集結精銳將士八百人,天色剛亮便夜襲孫權營壘。
當時張遼及其部下在吳軍陣營裏橫衝直撞,攻破重重包圍,甚至破圍後再次殺入解救未突破將士。
這一站張遼以八百大勝孫權十萬人馬,打得吳軍士氣全失,東吳猛將陳武也在此戰戰死。
此戰之後張遼使得魏軍士氣大增,並且獲得征東將軍的賜封,曹魏時期獲此封號的外姓將軍也僅張遼一人。
甚至此役之後,若江東小兒啼哭不止,父母也會以張遼來了作為嚇唬語氣,孩童也會不敢再哭泣。
之後幾年孫權多次向曹魏稱臣,每每進犯,都派張遼囤守。
直到後續張遼生病,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遣張遼與王淩去抵禦呂範的東吳水軍,依舊大破,繳獲了大量舟船。
可惜張遼後續病情越發嚴重,直至去世,其子張虎繼承他的爵位。
張遼也憑借他的英勇戰績,讓曹丕一生敬仰,讓孫權一生畏懼,並獲得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
他的傳奇經曆也被曆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配享武廟。
張遼年輕時擔任過郡吏,東漢末年時,並州刺史丁原因為張遼勇武過人,召他擔任從事,此後派他率兵前往京都。
大將軍何進派他到河北招募士兵,張遼率領一千多人返迴,正趕上何進被殺,張遼就帶著士兵歸附於太師董卓。
“董卓被刺殺後,張遼又率軍歸附溫侯呂布,升任騎都尉。”
“呂布被董卓殘部李傕擊敗後,張遼跟隨呂布逃往徐州,擔任魯國國相,當時他隻有二十八歲。”
“建安三年呂布派人前往河內郡購買馬匹,徐州牧劉備的士兵將這些馬匹搶走。”
“同年四月,呂布派遣張遼同中郎將高順攻擊劉備,曹操派遣將領夏侯惇支援,張遼、高順二人將夏侯惇擊敗,並於同年九月攻破沛城,俘獲劉備的妻子兒女。”
“同年十二月,曹操在下邳擊敗呂布,張遼率部眾歸降曹操,曹操任命他為中郎將,並賜與他關內侯的爵位。”
“建安五年白馬之戰中,張遼同關羽一起對戰太尉袁紹大將顏良,並將其擊敗。”
“張遼在這之後又數次立下戰功,升任裨將軍。”
“袁紹被打敗後,張遼奉命討伐魯國下屬諸縣。”
“建安六年九月,張遼和夏侯淵將泰山賊昌豨包圍在東海郡,圍困了幾個月,軍中糧食即將吃完,將領們都商議返迴。”
“張遼向夏侯淵表示,昌豨現在處於猶豫的狀態,自己打算親自勸降他。”
“隨後張遼派人前往傳話,假稱曹操有命令讓張遼宣布。”
“昌豨聽到後從城上下來會見張遼,張遼向他表示先歸附曹操的人有大賞,昌豨表示自己願意投降。”
“隨後張遼孤身登上三公山,前往昌豨的家中,拜見其妻子兒女。”
“昌豨見狀非常高興,便隨張遼一起去見曹操。”
“曹操讓昌豨先迴去,待昌豨走後,曹操責備張遼的行為,認為大將不應該做出這種行為。”
“張遼表示謝罪,表示自己假借曹操的威信,昌豨一定不會加害自己。”
“建安七年,張遼在黎陽討伐袁譚、袁尚有功,曹操任命其為中堅將軍。”
“此後張遼跟隨曹操攻擊據守鄴城的袁尚,久攻不下。”
“曹操率軍返迴許昌,張遼同將領樂進奉命討伐陰安,攻克陰安後,張遼將當地民眾遷徙到黃河以南地區。”
“建安九年,張遼再次跟隨曹操攻打鄴縣,攻破鄴縣後。”
“張遼單獨被派往趙國、常山一帶,招降太行山賊寇以及黑山軍的孫輕等人。”
“次年張遼隨曹操攻打袁譚,擊敗袁譚後,張遼奉命前往海濱,擊敗遼東公孫度委任的營州刺史柳毅,此後又聯合廣平太守何夔平定了矣平的從錢等人。”
“建安十一年,張遼返迴鄴城時,曹操親自出來迎接他,並同他一起坐車而迴,此後任命張遼為蕩寇將軍。”
“同年,張遼跟隨曹操攻擊荊州,張遼先後平定江夏諸縣,迴軍駐紮在臨潁,被封為都亭侯。”
李白:建安十二年曹操打算征討柳城,張遼向曹操進言。
曹操率軍北伐,許都空虛,如果荊州牧劉表派遣劉備率軍攻擊許都,那事情就危險了。
曹操向張遼表示,劉表不能任用劉備,遂率軍出征。
同年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遭遇烏桓人。
當時軍隊大多都在後方,而在曹操身旁的人很少,眾人都為此感到驚慌。
張遼勸曹操出擊,曹操將自己手持的麾旗交給他。
之後張遼率軍出擊,斬殺烏桓單於蹋頓,並降服二十多萬人。
建安十三年六月,當時荊州還沒有平定,張遼奉命前往長社駐紮,快出發的時候,軍中有謀反的人,在夜晚放火唿叫,軍營因此被擾亂。
張遼讓身邊的衛士別動,表示不是全營造反,隻是部分叛亂的人,打算製造混亂而已。
隨後張遼傳令軍中,讓不想造反的士兵安心靜坐。
張遼親自率領幾十名親兵,佇立在軍營中間。
不久後,就抓獲了製造混亂的人,張遼將他殺死。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袁術殘部陳蘭、梅成煽動氐六縣的民眾叛變,曹操派於禁、臧霸等領兵征討梅成,命張遼督率張郃、牛蓋等人征討陳蘭。
梅成假裝投降於禁,等於禁撤軍後,梅成就跑去陳蘭會兵,一起遁入灊山。
灊山有一座天柱山,高二十裏,山勢險峻,道路狹窄艱險,寬度僅容一人通過,陳蘭等人在上麵築起營壘據守。
張遼打算進軍,眾將以路途險阻為由勸他,張遼則表示誰勇敢誰就能搶占先機。
隨後張遼前往山下安營,之後率軍攻擊,斬殺陳蘭、梅成二人,盡數俘虜他們的部眾。
曹操嘉獎張遼在此戰中的功勞,增加了他的食邑,並授予他假節。
建安十九年五月,孫權率軍攻擊皖城,張遼從合肥率軍馳援,到硤石聽聞城池被攻破,便在硤石以南修築堡壘,稱之為南硤戍。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討孫權返迴後,張遼同樂進、李典等人率七千多士兵駐紮在合肥。
之後曹操征討漢中張魯的時候,留下一封信給護軍薛悌,並寫上“賊至乃發”四個字。
同年八月,孫權率領十餘萬軍隊圍攻合肥,眾人打開信件,曹操在信中命令,張遼、李典出擊迎戰孫權,樂進守城,薛悌不得參戰。
眾人都感到疑惑,張遼向眾人表示,曹操的意思是趁敵人立足未穩的時候,出擊挫敗他的氣勢,穩定軍心,這樣才能更好防守。
隨後張遼連夜募集敢死之士,前後召到800人,張遼殺牛犒勞士兵,並打算明天出戰。
“天剛亮,張遼就率先攻入敵陣,斬殺兩名將領,十餘名士兵,此後又大聲唿喊自己的姓名,衝入孫權的營壘當中,一直到孫權的帥旗下。”
“孫權及其部下向高處撤退,後見張遼所帶士兵較少又將其包圍,張遼兩度突出重圍,戰鬥從早上直至中午,吳軍士氣喪失殆盡,退守修築防禦工事。”
“合肥城內見吳軍退走心才安定了下來,眾將都十分佩服張遼。”
“此後孫權又圍攻合肥十多天,眼見不能攻破,便率領軍隊返迴。”
“當時孫權身處逍遙津北,張遼率領軍隊奇襲,吳軍將領甘寧、呂蒙、淩統迎戰。”
“見孫權已經逃走,張遼也就率領軍隊返迴。”
“曹操欽佩張遼的勇武,授予他征東將軍的職務。”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次討伐孫權,到合肥觀摩張遼同孫權交戰處,感歎良久,增加張遼手下的士兵,此後張遼前往居巢防守。”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關羽圍攻駐守在樊城的曹仁,當時孫權向曹操自稱藩屬,曹操召集張遼等人率軍馳援曹仁。”
“張遼還沒趕到,徐晃就已經擊敗關羽,解除了對樊城的包圍。”
“張遼同曹操在摩陂會合,張遼趕到時,曹操親自乘車慰問他,張遼率軍返迴陳郡駐紮。”
“曹丕即位魏王後,張遼被封為前將軍,賞賜他帛千匹,穀萬斛,他的哥哥張汎和一個兒子被封為列侯。”
“孫權叛變後,曹丕升張遼爵位為都鄉侯,派他前往合肥駐紮。”
“賜予張遼母親輿車,並派遣兵馬護送張遼家屬前往合肥。”
“張母到達的時候,又派遣使者出迎,命令麾下的將領和官吏在道路兩旁下拜,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榮耀的事。”
“曹丕稱帝後,張遼被封為晉陽侯,並增加一千戶食邑,這時張遼共二千六百戶食邑。”
“黃初二年,張遼前往洛陽宮朝拜,曹丕在建始殿會見張遼,詢問他擊敗吳國的情況。”
“文帝聽了以後,將張遼比作是周代的召虎。”
“黃初三年孫權再次向魏國稱藩,張遼奉命前往雍丘屯駐。”
“在雍丘張遼得了疾病,曹丕派侍中劉曄前往診治,此後又賜予張遼禦衣、禦食,病情稍有好轉,張遼就再次返迴雍丘。”
“孫權叛變,曹丕和張遼一同乘船到海陵。”
“孫權對此十分忌憚,對部下表示,張遼雖然病了,但還是銳不可當,還是謹慎些好。”
“同年張遼率軍打敗孫權部將呂範,此後張遼病情加重,死於江都縣。”
“曹丕為之痛哭流涕,追諡他為剛侯,並讓他的兒子張虎繼承他的爵位。”
“黃初六年,曹丕懷念張遼合肥的戰功,賜張遼食邑各一百戶,並賜他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正始四年,張遼從祀於曹操廟庭。”
蘇軾: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據說張遼本姓聶,是聶壹的後人,但因為馬邑之謀失敗後,聶氏後人全都隱姓埋名,其家族為了避怨也改姓張。
張遼出生時,塞外的胡人在檀石槐的統治下變得逐漸強勢。
因此,張遼所在的雁門郡經常遭受胡人的燒殺搶掠。張遼也就在這長期的邊塞戰亂中長大。
擔任雁門郡吏期間,張遼被丁原看中,帶迴了京城。
入京後,張遼先後從事於丁原、何進、董卓和呂布。
後續李傕郭汜進侵長,擊敗呂布,張遼又開始跟隨呂布向東奔逃。
建安元年,呂布奪取徐州,張遼也被任職為魯國國相,時年二十八歲。
之後呂布部下奉命購買軍馬,但在途中金銀被劉備軍隊劫掠了。
張遼雖與同鄉關羽交好,但仍然奉命與高順一齊攻打劉備軍隊。
被逼無奈下劉備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幫助,結果張遼高順先後擊敗夏侯惇和劉備。
此時的曹操正在征討張繡,但得知劉備被擊潰的消息後,掉頭轉而攻打呂布。
呂布閉城不出,但被手下綁縛陳宮開門投降。
呂布失敗後,張遼作為降將歸順曹操,也算正式揭開了張遼的政治生涯。
此後官渡之戰爆發,張遼和關羽作為前鋒,擊敗顏良軍隊。
雖然此戰張遼風頭被關羽蓋過了,但張遼在官渡之戰中,仍數有戰功。
袁紹去世後,其子袁譚與袁尚內鬥,張遼趁袁尚攻打袁譚之際,攻打鄴城。
在曹軍和袁譚的前後夾擊下,袁尚敗逃。
張遼招安當地部從後,跟從曹操進攻袁譚。
張遼擊敗袁譚後,順勢攻破了公孫度的部下。
建安十二年,曹操欲征討袁尚、袁熙與烏桓,在張遼的進諫下決心攻伐。
也是在這場白狼山之戰力,張遼與張郃、曹純等人成功斬殺了烏桓單於蹋頓,並將烏桓整個部落殺降殆盡。
白狼山之戰也是漢人擊敗胡虜的重要一戰,張遼也因此名聲卓著。
如果說白狼山之戰使得張遼名聲大噪,那麽真正使張遼名震天下的戰役就不得不提逍遙津之戰了。
當時曹操帶走大批軍隊想要西征,合肥一帶隻留下了張遼、樂進和李典等少量將領與部從,這空虛的戰力必然會引得孫權的進攻,於是張遼便提前做好了準備。
張遼在孫權進攻時的當夜便集結精銳將士八百人,天色剛亮便夜襲孫權營壘。
當時張遼及其部下在吳軍陣營裏橫衝直撞,攻破重重包圍,甚至破圍後再次殺入解救未突破將士。
這一站張遼以八百大勝孫權十萬人馬,打得吳軍士氣全失,東吳猛將陳武也在此戰戰死。
此戰之後張遼使得魏軍士氣大增,並且獲得征東將軍的賜封,曹魏時期獲此封號的外姓將軍也僅張遼一人。
甚至此役之後,若江東小兒啼哭不止,父母也會以張遼來了作為嚇唬語氣,孩童也會不敢再哭泣。
之後幾年孫權多次向曹魏稱臣,每每進犯,都派張遼囤守。
直到後續張遼生病,孫權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遣張遼與王淩去抵禦呂範的東吳水軍,依舊大破,繳獲了大量舟船。
可惜張遼後續病情越發嚴重,直至去世,其子張虎繼承他的爵位。
張遼也憑借他的英勇戰績,讓曹丕一生敬仰,讓孫權一生畏懼,並獲得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
他的傳奇經曆也被曆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配享武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