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模棱宰相蘇味道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作者:酷酷的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味道,是唐朝的一位官員與詩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三蘇的先祖。
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奇怪的是,他三任宰相後都被罷免了。
因為是武後時期宮庭詩人,官職高居宰相。
因為處事圓滑,模棱兩可,人稱蘇模棱。
他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人品備受指責,他便是蘇味道。
他與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字守真,出生於唐貞觀二十二年,是趙州欒城人。”
“他從小聰穎過人,9歲就能作詩文,與另一個河北老鄉李嶠以文辭齊名被稱為蘇李。”
“後又與李嶠、杜審言、崔融並稱為文章四友。”
“由於勤奮好學,蘇味道在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他進入官場的第一份官職是鹹陽縣尉。”
“當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極為欣賞蘇味道的才華。”
“在奉命征伐突厥時,就向朝廷推薦蘇味道,讓他隨軍擔任秘書。”
“由於蘇味道文章寫得棒,又有在邊境磨煉的經曆。”
“所以女皇武則天上台後,對蘇味道進行了提拔重用。”
“短短幾年下來,蘇味道升遷迅速,曆任中書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694年,年僅46歲的蘇味道被提拔為鳳閣舍人、檢校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他初次升任宰相,完全是憑著歌頌、奉迎女皇及其皇族成員的詩文出色,才被信任與重用的。”
“如在光宅元年,蘇味道在侍禦史任上,為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二次任左金吾衛將軍寫謝表。”
“他提筆成文,辭理精密,盛傳於當代。”
“又如垂拱四年十二月,蘇味道隨武則天拜洛受圖,作應製詩《奉和受圖溫洛應製》,受到女皇稱讚。”
“可是,在蘇味道當上宰相後的第二年,他就因站錯隊:附會反對武則天執政的內史李昭德。”
“從而得罪了女皇,與另一位宰相張錫雙雙被革除官職,關在監獄裏。”
“武則天派人到監獄裏觀察他們。隻見張錫表現得從容自如,完全沒有階下囚的感覺。”
蘇軾:蘇味道是河北人,一生活躍在高宗和武後時期。
因為依靠武則天做了宰相,是武後近臣。
因為改葬父親和阿諛奉承張易之兄弟事件,被普遍認為人品低下。
又因為處理事情采用模棱兩端的態度,被世人譏笑。
蘇味道的仕途之路並不順暢,他曾三度被貶,為官之道決定其政治鬥爭的保守性。
不過,蘇味道在政治上也有突出表現。
尤其慧眼識才方麵,他做過比較高的成就。
比如,他提攜宋璟,後者成為一代名相,是開元盛世奠基者。
在軍事方麵,他知曉軍事,巡查邊防。
早年跟隨裴行儉有過從軍經曆,後又參加過兩次軍事行動。
在政理事方麵,蘇味道識大體,並非一無是處。
再有,蘇味道不徇私情,體現出為人大涵養和大肚量,這一點實屬不易。
除了政治以外,蘇味道的文學成相比更高一些。
不過,他現存詩作並不多,但僅存的十餘首詩中。
從朝廷身份來分析,他是朝廷重臣,經常陪王伴駕,所以會寫一些奉和應製詩。
當然,這些應製詩是有歌功頌德之嫌,但文字中能夠體現出詩人大學問與寫作技巧。
這類詩,莊嚴典雅,文字中流露出大唐帝國升平景象與鼎盛氣氛。
另外,他的詩對仗工整,平仄繼承傳統,在技法上非常嫻熟。
再有,他的應製詩還與自然山水相結合,有著美好寓意在其中,尤為唯美。
蘇味道曾經與裴行儉行軍,他曾寫過關於邊塞的詩。
他的邊塞詩有所突破,用輕快、灑脫筆觸,描寫景物與軍事行動、軍旅生活,對唐朝抗擊匈奴戰爭有著積極的態度。
同時展望自己戍守邊疆的願望,情緒樂觀,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其存世15首詩中,還包含寫景詩,他用白描手法,描繪景色。
給人自然、幽美、輕靈的感覺,格調明快,沒有粉飾。
另外,他的寫景詩,景象闊達,清新流暢,講求聲律和諧,對仗極其工整,給人唯美享受。
在寫景詩創作理念上,他承襲謝靈運,下啟盛唐山水詩。
總體來講,雖然蘇味道存詩並不多,但能夠彰顯出他的卓越才華。
而他的詩中對仗、平仄、用韻等方麵嚴格要求,形式整齊華美,聲調和諧悅耳,內容凝練,格調非常之高。
尤其一首《正月十五夜》,是寫中秋節最具藝術價值的詩,而且對後世影響非常大。
拋開曆史對蘇味道的評價,單純從詩歌角度去評價蘇味道。
他是一位才華卓越的詩人,技藝嫻熟,能夠彰顯出超高文筆。
“而蘇味道因是第一次坐牢,表現得忐忑不安、極其懺悔的樣子,連飯都吃不下。”
“於是,武則天便將張錫流放到嶺南去,將蘇味道貶為集州刺史。”
“不久複召為天官侍郎,迴到朝廷任職了。”
“第一次的罷相打擊,讓蘇味道改變了人生的態度。”
“為了接受教訓,重新入官場的他開始變得消極起來,他不看重做出什麽成就。”
“而是想方設法去阿諛奉承皇上與其寵臣,努力做個好好先生。”
“有一迴,蘇味道振振有詞地對別人說做事情千萬不要決斷得明明白白。”
“那樣的話,一旦有什麽差錯,就給人留下了指責的把柄。”
“所以隻要模棱兩可,持含混態度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蘇味道的這一改變起到了好的效果,聖曆元年九月,努力與女皇及大臣們處好關係的蘇味道。”
“再次被拜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第二次登上了宰相之位。”
“雖然蘇味道二登相位後,小心翼翼、繼續發揮他阿諛奉承的特長。”
“但是由於他在其位不謀其職,擔任宰相期間毫無成就,受到了不少同僚與言官地譴責與彈劾。”
“結果,在不到三年的大足元年三月,蘇味道又被罷相,且打入刑獄。”
“由於蘇味道平時注意迎合女皇,又與其家族成員及親信關係良好。”
“所以,他第二次被罷相的次年,就很快被武則天釋放出獄,先被充按察幽、平等州兵馬使。”
“後於長安二年十月,蘇味道又三拜宰相。”
辛棄疾:蘇味道是唐朝人,武則天時期官至相位。
與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的前半生是部爽劇,後半生卻有些落魄。
二十歲出頭的蘇味道,與同鄉李嶠同以文辭知名,當時人們稱之為蘇李。
蘇味道剛考上公務員,就得到吏部侍郎裴行儉青睞,幾乎一直帶在身邊提攜。
後來,裴行儉實在太喜歡這個年輕人了,便把一個女兒嫁給他為妻,另一個女兒則嫁於王勮。
於是,蘇味道不僅成了河東裴氏的女婿,還成為王氏的連襟。
蘇味道的老丈人裴行儉,位高權重,負責官員升遷、替補、人事調動。
蘇味道,跟隨老丈人征討突厥,做管書記,可以說文武雙全。
後來又經過二十年的曆練,於46歲時拜相。
蘇味道因為觸犯刑律被關押,他神態頹喪,好像大禍降臨一樣,一副可憐相。
開飯了,也懶得站起來,就坐在地上吃喝。
武則天聽說後一笑,讓蘇味道降職留用,去集州任刺史,武則天不喜歡性格堅強的人。
蘇味道的怯懦膽小,使武則天看了雖然好笑,但用著放心。
沒多久,蘇味道被召迴,又第二次拜相。
蘇味道做宰相,其實是空有其名,什麽事也不插手,全部沿用舊例,沒有什麽政績可言。
隻會寫奏章,在遣詞造句、琢磨文字上下功夫。
蘇味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處事十分圓滑,一點也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模棱兩可就是蘇味道的創造。
說實在的,如果蘇味道在當時不模棱兩可,可能也沒有蘇東坡了。
蘇味道在給父母重修墳塋時,毀壞別人家的墳,侵占鄰裏的田,激起了民憤,他又被貶到坊州任刺史。
不久,唐中宗李顯發動政變,複位,殺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
蘇味道以前拍過二張的馬屁,因此再貶眉州刺史。
以後又調任益州長史,尚未動身,就去世了,終年57歲。
元宵節,蘇味道揮筆寫下了生命中最後一首千古傳頌的詩句。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然而,好景並不長,長安四年三月。”
“蘇味道因爭個人私利,在父親改葬時,將鄰居鄉親的墓田毀掉了不少。”
“還請了很多人來幫忙,超過了規格,引來了禦史的彈劾,武則天第三次革除了他的宰相職務。”
“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起了著名的神龍之變。”
“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將武則天寵臣張易之誅殺於集仙殿。”
“事後,武則天將皇帝寶座還給李顯,即為唐中宗。”
“唐中宗在清除張易之殘餘勢力時,將蘇味道當作張易之的餘黨,將他貶為眉州長史,隨後遷為益州長史。”
“蘇味道在離開眉州前往益州就任的途中,因為年老力衰,舟車勞頓。”
“病逝於路上,享年58歲,結束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唐朝官員與詩人蘇味道,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是他三任宰相後都被罷免了。”
“一是蘇味道擔任宰相時,采取了模棱兩可的錯誤人生態度。”
“他隻會在皇帝和大臣之間阿諛奉承,做個好好先生而已,遇事總不肯表示明確的態度。”
““因此,在宰相這個關鍵崗位上,他一直沒有卓著的政績。”
“既沒有給國家作出貢獻,又給自己的官宦生涯埋下了隱患。”
“其次,是他毫無原則的交友方式:不應該結交朝廷權臣,對武則天的橫征暴斂、皇帝寵臣的亂政,從不加以勸諫與製止。”
“另外,自己道德修養欠缺,當了高官後,唯利是圖,因爭奪個人私利而損害民眾利益。”
“針對蘇味道模棱兩可的為官之道,在其位不謀其職的錯誤行為,應該引以為戒。”
“因為,在大是大非麵前,如果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
“表麵看起來很公平,實際上是庇護了錯誤的意見,支持了錯誤的行動。”
“壓製了正確的意見,打擊了正義的行動,對事業是極其有害的。”
張居正:蘇味道武後聖曆初拜相,後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中宗複位貶為眉州刺史。
少時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
今存詩十六首,多為五律。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上,長安城裏都要大放花燈。
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引來文士數百人賦詩紀事,當時蘇味道創作了這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描寫了長安城裏元宵之夜的景象。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寫燈火輝煌之夜,燈光連成一片好像樹上銀白的花朵,到處都是璀璨的光芒,一盞盞明燈如同嬌豔的花朵。
燈影照耀,城河望去猶如天上的星河。
城門的鐵鎖也都打開了,京城之內四處都可以通行。
一個合字,說明燈火之繁富,就像要向人們圍攏過來一樣。
頷聯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寫街上人流如潮,馬蹄所過之處塵土飛揚,皎潔的月光灑滿了角落。
人們一抬頭便可看見那輪明月,似乎在追逐行人。
頸聯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寫夜遊之樂,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歌妓們濃妝豔抹、花枝招展。
一麵舞動著婀娜的身姿,一邊高唱著《梅花落》的曲調。
尾聯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京都的禁軍們今天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壺不要催促天明。
這番盛景讓人流連忘返,盼望如此美好的時光慢些走,不要讓這一夜匆匆而過。
全詩生活氣息濃厚,寫出了向往的一種國泰民安的生活情景。
在藝術上,律精對切,對仗工整又不失自然天工。
情景交融,結構嚴整,詩韻悠長。
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奇怪的是,他三任宰相後都被罷免了。
因為是武後時期宮庭詩人,官職高居宰相。
因為處事圓滑,模棱兩可,人稱蘇模棱。
他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人品備受指責,他便是蘇味道。
他與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字守真,出生於唐貞觀二十二年,是趙州欒城人。”
“他從小聰穎過人,9歲就能作詩文,與另一個河北老鄉李嶠以文辭齊名被稱為蘇李。”
“後又與李嶠、杜審言、崔融並稱為文章四友。”
“由於勤奮好學,蘇味道在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他進入官場的第一份官職是鹹陽縣尉。”
“當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極為欣賞蘇味道的才華。”
“在奉命征伐突厥時,就向朝廷推薦蘇味道,讓他隨軍擔任秘書。”
“由於蘇味道文章寫得棒,又有在邊境磨煉的經曆。”
“所以女皇武則天上台後,對蘇味道進行了提拔重用。”
“短短幾年下來,蘇味道升遷迅速,曆任中書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694年,年僅46歲的蘇味道被提拔為鳳閣舍人、檢校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他初次升任宰相,完全是憑著歌頌、奉迎女皇及其皇族成員的詩文出色,才被信任與重用的。”
“如在光宅元年,蘇味道在侍禦史任上,為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二次任左金吾衛將軍寫謝表。”
“他提筆成文,辭理精密,盛傳於當代。”
“又如垂拱四年十二月,蘇味道隨武則天拜洛受圖,作應製詩《奉和受圖溫洛應製》,受到女皇稱讚。”
“可是,在蘇味道當上宰相後的第二年,他就因站錯隊:附會反對武則天執政的內史李昭德。”
“從而得罪了女皇,與另一位宰相張錫雙雙被革除官職,關在監獄裏。”
“武則天派人到監獄裏觀察他們。隻見張錫表現得從容自如,完全沒有階下囚的感覺。”
蘇軾:蘇味道是河北人,一生活躍在高宗和武後時期。
因為依靠武則天做了宰相,是武後近臣。
因為改葬父親和阿諛奉承張易之兄弟事件,被普遍認為人品低下。
又因為處理事情采用模棱兩端的態度,被世人譏笑。
蘇味道的仕途之路並不順暢,他曾三度被貶,為官之道決定其政治鬥爭的保守性。
不過,蘇味道在政治上也有突出表現。
尤其慧眼識才方麵,他做過比較高的成就。
比如,他提攜宋璟,後者成為一代名相,是開元盛世奠基者。
在軍事方麵,他知曉軍事,巡查邊防。
早年跟隨裴行儉有過從軍經曆,後又參加過兩次軍事行動。
在政理事方麵,蘇味道識大體,並非一無是處。
再有,蘇味道不徇私情,體現出為人大涵養和大肚量,這一點實屬不易。
除了政治以外,蘇味道的文學成相比更高一些。
不過,他現存詩作並不多,但僅存的十餘首詩中。
從朝廷身份來分析,他是朝廷重臣,經常陪王伴駕,所以會寫一些奉和應製詩。
當然,這些應製詩是有歌功頌德之嫌,但文字中能夠體現出詩人大學問與寫作技巧。
這類詩,莊嚴典雅,文字中流露出大唐帝國升平景象與鼎盛氣氛。
另外,他的詩對仗工整,平仄繼承傳統,在技法上非常嫻熟。
再有,他的應製詩還與自然山水相結合,有著美好寓意在其中,尤為唯美。
蘇味道曾經與裴行儉行軍,他曾寫過關於邊塞的詩。
他的邊塞詩有所突破,用輕快、灑脫筆觸,描寫景物與軍事行動、軍旅生活,對唐朝抗擊匈奴戰爭有著積極的態度。
同時展望自己戍守邊疆的願望,情緒樂觀,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其存世15首詩中,還包含寫景詩,他用白描手法,描繪景色。
給人自然、幽美、輕靈的感覺,格調明快,沒有粉飾。
另外,他的寫景詩,景象闊達,清新流暢,講求聲律和諧,對仗極其工整,給人唯美享受。
在寫景詩創作理念上,他承襲謝靈運,下啟盛唐山水詩。
總體來講,雖然蘇味道存詩並不多,但能夠彰顯出他的卓越才華。
而他的詩中對仗、平仄、用韻等方麵嚴格要求,形式整齊華美,聲調和諧悅耳,內容凝練,格調非常之高。
尤其一首《正月十五夜》,是寫中秋節最具藝術價值的詩,而且對後世影響非常大。
拋開曆史對蘇味道的評價,單純從詩歌角度去評價蘇味道。
他是一位才華卓越的詩人,技藝嫻熟,能夠彰顯出超高文筆。
“而蘇味道因是第一次坐牢,表現得忐忑不安、極其懺悔的樣子,連飯都吃不下。”
“於是,武則天便將張錫流放到嶺南去,將蘇味道貶為集州刺史。”
“不久複召為天官侍郎,迴到朝廷任職了。”
“第一次的罷相打擊,讓蘇味道改變了人生的態度。”
“為了接受教訓,重新入官場的他開始變得消極起來,他不看重做出什麽成就。”
“而是想方設法去阿諛奉承皇上與其寵臣,努力做個好好先生。”
“有一迴,蘇味道振振有詞地對別人說做事情千萬不要決斷得明明白白。”
“那樣的話,一旦有什麽差錯,就給人留下了指責的把柄。”
“所以隻要模棱兩可,持含混態度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蘇味道的這一改變起到了好的效果,聖曆元年九月,努力與女皇及大臣們處好關係的蘇味道。”
“再次被拜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第二次登上了宰相之位。”
“雖然蘇味道二登相位後,小心翼翼、繼續發揮他阿諛奉承的特長。”
“但是由於他在其位不謀其職,擔任宰相期間毫無成就,受到了不少同僚與言官地譴責與彈劾。”
“結果,在不到三年的大足元年三月,蘇味道又被罷相,且打入刑獄。”
“由於蘇味道平時注意迎合女皇,又與其家族成員及親信關係良好。”
“所以,他第二次被罷相的次年,就很快被武則天釋放出獄,先被充按察幽、平等州兵馬使。”
“後於長安二年十月,蘇味道又三拜宰相。”
辛棄疾:蘇味道是唐朝人,武則天時期官至相位。
與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的前半生是部爽劇,後半生卻有些落魄。
二十歲出頭的蘇味道,與同鄉李嶠同以文辭知名,當時人們稱之為蘇李。
蘇味道剛考上公務員,就得到吏部侍郎裴行儉青睞,幾乎一直帶在身邊提攜。
後來,裴行儉實在太喜歡這個年輕人了,便把一個女兒嫁給他為妻,另一個女兒則嫁於王勮。
於是,蘇味道不僅成了河東裴氏的女婿,還成為王氏的連襟。
蘇味道的老丈人裴行儉,位高權重,負責官員升遷、替補、人事調動。
蘇味道,跟隨老丈人征討突厥,做管書記,可以說文武雙全。
後來又經過二十年的曆練,於46歲時拜相。
蘇味道因為觸犯刑律被關押,他神態頹喪,好像大禍降臨一樣,一副可憐相。
開飯了,也懶得站起來,就坐在地上吃喝。
武則天聽說後一笑,讓蘇味道降職留用,去集州任刺史,武則天不喜歡性格堅強的人。
蘇味道的怯懦膽小,使武則天看了雖然好笑,但用著放心。
沒多久,蘇味道被召迴,又第二次拜相。
蘇味道做宰相,其實是空有其名,什麽事也不插手,全部沿用舊例,沒有什麽政績可言。
隻會寫奏章,在遣詞造句、琢磨文字上下功夫。
蘇味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處事十分圓滑,一點也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模棱兩可就是蘇味道的創造。
說實在的,如果蘇味道在當時不模棱兩可,可能也沒有蘇東坡了。
蘇味道在給父母重修墳塋時,毀壞別人家的墳,侵占鄰裏的田,激起了民憤,他又被貶到坊州任刺史。
不久,唐中宗李顯發動政變,複位,殺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
蘇味道以前拍過二張的馬屁,因此再貶眉州刺史。
以後又調任益州長史,尚未動身,就去世了,終年57歲。
元宵節,蘇味道揮筆寫下了生命中最後一首千古傳頌的詩句。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然而,好景並不長,長安四年三月。”
“蘇味道因爭個人私利,在父親改葬時,將鄰居鄉親的墓田毀掉了不少。”
“還請了很多人來幫忙,超過了規格,引來了禦史的彈劾,武則天第三次革除了他的宰相職務。”
“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起了著名的神龍之變。”
“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將武則天寵臣張易之誅殺於集仙殿。”
“事後,武則天將皇帝寶座還給李顯,即為唐中宗。”
“唐中宗在清除張易之殘餘勢力時,將蘇味道當作張易之的餘黨,將他貶為眉州長史,隨後遷為益州長史。”
“蘇味道在離開眉州前往益州就任的途中,因為年老力衰,舟車勞頓。”
“病逝於路上,享年58歲,結束了他宦海沉浮的一生。”
“唐朝官員與詩人蘇味道,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是他三任宰相後都被罷免了。”
“一是蘇味道擔任宰相時,采取了模棱兩可的錯誤人生態度。”
“他隻會在皇帝和大臣之間阿諛奉承,做個好好先生而已,遇事總不肯表示明確的態度。”
““因此,在宰相這個關鍵崗位上,他一直沒有卓著的政績。”
“既沒有給國家作出貢獻,又給自己的官宦生涯埋下了隱患。”
“其次,是他毫無原則的交友方式:不應該結交朝廷權臣,對武則天的橫征暴斂、皇帝寵臣的亂政,從不加以勸諫與製止。”
“另外,自己道德修養欠缺,當了高官後,唯利是圖,因爭奪個人私利而損害民眾利益。”
“針對蘇味道模棱兩可的為官之道,在其位不謀其職的錯誤行為,應該引以為戒。”
“因為,在大是大非麵前,如果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
“表麵看起來很公平,實際上是庇護了錯誤的意見,支持了錯誤的行動。”
“壓製了正確的意見,打擊了正義的行動,對事業是極其有害的。”
張居正:蘇味道武後聖曆初拜相,後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中宗複位貶為眉州刺史。
少時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
今存詩十六首,多為五律。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上,長安城裏都要大放花燈。
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引來文士數百人賦詩紀事,當時蘇味道創作了這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描寫了長安城裏元宵之夜的景象。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寫燈火輝煌之夜,燈光連成一片好像樹上銀白的花朵,到處都是璀璨的光芒,一盞盞明燈如同嬌豔的花朵。
燈影照耀,城河望去猶如天上的星河。
城門的鐵鎖也都打開了,京城之內四處都可以通行。
一個合字,說明燈火之繁富,就像要向人們圍攏過來一樣。
頷聯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寫街上人流如潮,馬蹄所過之處塵土飛揚,皎潔的月光灑滿了角落。
人們一抬頭便可看見那輪明月,似乎在追逐行人。
頸聯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寫夜遊之樂,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歌妓們濃妝豔抹、花枝招展。
一麵舞動著婀娜的身姿,一邊高唱著《梅花落》的曲調。
尾聯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京都的禁軍們今天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壺不要催促天明。
這番盛景讓人流連忘返,盼望如此美好的時光慢些走,不要讓這一夜匆匆而過。
全詩生活氣息濃厚,寫出了向往的一種國泰民安的生活情景。
在藝術上,律精對切,對仗工整又不失自然天工。
情景交融,結構嚴整,詩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