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士子特別是那些以才華自許的才子,多少都有進士情結。


    除了像李白這種特立獨行的狂放之士外,都希望通過科舉之路進入仕途。


    越是名門望族出身,越要在科舉考試中證明自己的能力才華。


    雖然少不了當權政要的援引推舉,但舉進士畢竟是通過科考真刀真槍地博取功名。


    憑此進入官場也腰杆硬身板正,值得自豪榮耀。


    有些人即便做到宰相,終究因沒有功名加持,多少會有些遺憾。


    跨越天寶大曆的唐朝詩人盧綸,就是這麽一個有誌科舉卻始終未能如願的大才子。


    “盧綸的詩,多數為詩歌唱和增答之作。”


    “由於他的從軍生涯,讓他所寫的邊塞詩成就頗高,至今為後人傳頌。”


    “隻可惜,這樣一位聲名遠播的唐朝詩人,多次名落孫山。”


    “人生與仕途的不順,讓盧倫的詩作富有生活氣息。”


    “他的作品承接盛唐氣象,引領邊塞昂揚詩風,奠定了中唐邊塞詩的蒼涼沉鬱基調,具有濃厚的時代色采。”


    “這位唐朝詩人邊塞詩風的形成,與其生活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


    “盧綸出生於開元27年,範陽盧氏雖為唐代五大姓之一。”


    “然而盧綸並非名門望族出身,他的祖父任職於濟州司馬,他的父親僅是一位臨黃尉。”


    “因此,盧綸曾在自述身世的詩中自稱稟命孤且賤,所以說明他的家族早已經衰落。”


    “更何況在他出生的前三年,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正在逐漸落下帷幕。”


    “這個盛世並沒有帶給幼年的盧倫任何的美好迴憶,因為他隻記得天寶年間四方遂有兵的混亂局勢。”


    “安史之亂發生的這一年,盧綸僅有8歲,戰爭早已給他的幼年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天寶末年,盧綸參加科考,卻因安史之亂而沒能中舉。”


    “隨後他隻能前往鄱陽避難,在這裏結識了十曆大才子中的吉中孚,兩人結為好友。”


    “隻是自從戰亂之後,盧倫隻能與他相顛沛流離,蹉跎歲月多年,依然功名未就。”


    “他自感悲痛,在逃難途中,寫下了多首行旅詩,用來表達羈旅漂泊之感。”


    “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五言律詩《夜泊金陵》、七言絕句《渡浙江》等詩。”


    “在這些詩作中,無論有感於自己人生的不幸遭遇,又抒發了對於國事的憂慮之情,作品貼近當時社會風氣,引人注目。”


    “這些詩作雖然篇幅短小,但是作品內容簡潔明了,對仗工整,語言流暢自然,並沒有引用過多浮躁典故,與往昔的唐詩風格大有不同。”


    “這一時期的盧倫作品,多以個人漂泊、家業毀滅、社會動蕩有關。”


    “遠離家鄉的悲苦之情,他親眼所見的戰亂景色,都為他的行旅詩增添了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情感。”


    “同時他豪邁雄放的詩風,正在逐步顯露出來。”


    “安史之亂終得平定,在南方漂泊多年的盧綸,也終於能夠北歸迴鄉。”


    “他的這種悲喜交集的心情,在這一句獨悲無舊業,其喜出時艱中表達的淋漓盡致。”


    “大曆初年,盧綸奔赴長安參加科舉,隻可惜他屢屢落第,未曾中舉,這樣的結果令盧綸相當苦悶。”


    蘇軾:唐朝中期詩壇名家,盧綸十首詩,彰顯不同心境,細品之後迴味無窮。


    盧綸出生在玄宗時期,眾所周知那時期是李唐盛世,物質豐裕。


    但好景不長,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太平盛世急轉直下,七零八落。


    另外,安史之亂摧毀的不僅是大唐帝國疆土,更是摧垮整個時代精神。


    尤其文人思想境界,從浪漫理想的豪邁氣概,瞬間化為烏有,替換的是悲鳴與消沉,盧綸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科舉之路,盧綸是失敗的,他無法用詩求得仕途之路,也無法用才華實現政治理想。


    在憂傷與低迷情緒之下,他隻能用詩寄托內心憤懣與哀愁。


    當然,盧綸做過幾年官,他成為元載、王瑨門下士,算是勉強進入仕途。


    經曆幾年悠閑台閣生活,後來元載被賜死,他也受到牽連,慘遭入獄。


    最終失官,遠離京都,這對其打擊頗大。


    死裏逃生足以喜悅,不堪迴首的仕途往事灼傷其內心。


    除了詩可以撫慰其心靈外,還有友人可以對其安撫。


    他與大曆十才子其他人都是好友,尤其與司空矚關係最近。


    二人還是表兄弟,經常相聚,也有詩歌往來,互相袒露心聲。


    李端也是盧綸一位重要友人,他們經曆相同,因而能夠成為摯友。


    在盧綸存世詩中,有專門紀念李端的詩,情感真切,讓人感動。


    縱覽盧綸所有詩,可以看出詩人心態變化。


    因為經曆安史之亂的桑桑變遷,盧綸內心迷茫,不得不根據社會現實重新審視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盧綸的內心會產生失意人生的哀歎。


    隨著年齡增長,身心衰老爬上心頭,失去理想的精神支柱崩塌。


    無奈之感,酸楚之痛,油然而生,一聲長歎之下,讓詩歌極其沉重。


    在盧綸存世300餘首詩中,送別詩占據三成以上。


    他所處時代是李唐王朝戰爭最頻繁時期,因而士人生活流動性較為頻繁。


    人與人離別之際,未來何時相見難料,一次次分別也許今生再也難相聚。


    送別者與行者不免會對前途擔憂,離別之苦溢於言表。


    送別詩流露出盧綸淒涼傷感心境,也有對友人勸勉安慰之意,情感波瀾,意境廣闊深遠,具有生活底蘊與人生哲學觀。


    安史之亂,士子紛紛逃往長江以南,在烽煙之下,詩人們四處漂泊,跋山涉水。


    在途中隻有文人們才能有心情去欣賞山川美景,同時也可以觸發詩人脆弱情感,盧綸自然如此。


    他把山水草木作為入詩題材,寄情於山水,傾訴心聲,抒發羈旅漂泊的滄桑感,同時伴有思鄉之情。


    隨著時間推移,詩人價值觀難免發生轉變,盧綸一些詩中。


    可以清晰發現其由儒轉佛道意向,當然這是因為官場上失敗導致其產生歸隱之心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盧綸寫過一些邊塞詩,因為他有較長時間從軍佐幕經曆,對軍旅生活有著深刻體驗。


    他的邊塞詩具有真情實感,個性十足,深悟其中能夠打動人心。


    他還善於運用意象,彰顯出勝利壯舉,傳達唐軍赫赫戰功,具有曆史意義。


    他的邊塞詩雄渾剛毅,虎虎生威,也有邊塞生活之悲,沉痛的社會現實滲入詩中,盡顯蒼涼之感。


    總體來看,盧綸的詩就是其一生寫照,也能看出詩人的心路曆程。


    起初,他對仕途渴望,希望建功立業,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這種儒家思想特別鮮明。


    但是,科舉之路屢戰屢敗,即便最後為官,也是比較低微職位,懷才不遇情感和悲涼經曆凸顯。


    因為安史之亂爆發,他不得不漂泊四海,觸景生情後,淒慘與思鄉之情濃烈。


    到了晚年,佛道思想占據其思想重要位置,彰顯隱逸情懷。


    總之,盧綸是中唐時期一位不可或缺的詩人。


    他的詩就是曆史寫照,也是其心態寫照,極具曆史意義。


    “大曆五年,依舊名落孫山的盧綸,住在了長安城的郊外,繼續等待著踏入仕途的機會。”


    “時隔兩年,盧綸經元載引薦,終於得到了闕鄉尉一直。”


    “隻是這個官職對於盧綸而言,並沒有讓他感到歡喜,反而讓他充滿惆悵。”


    “元載引薦他,並不隻是欣賞他的才華,而是為了給自己籠絡文人集團。”


    “好在不久之後,盧綸又受到了宰相王縉的賞識,此人乃王維之弟。”


    “他之所以禮待盧綸,並非是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團,他隻是單純出於對盧綸才華的欣賞。”


    “大曆十二年,盧綸的又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轉折。”


    “這一年,曾經提拔過他的兩位宰相得罪,盧綸也受到了牽連。”


    “雖說他很快就被無罪釋放,可是他被朝廷罷官閑置,這讓他空有功名而無實權。”


    “其實大曆時期的盧綸,詩作水平並不高。”


    “自從他於永泰元年到達長安以後,往昔行旅詩的風格不再,對於他當時的生活背景有關。”


    “長安城裏生活著的盧綸,沒有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個時候的他,整日以文會友,每日宴會賦詩,於達官貴人門下寫下了不少應酬之作。”


    “未曾踏入仕途之前,盧綸的詩主要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傷心情。”


    “得到賞識以後,寫的是一些形式主義,較為嚴重的應酬之中。”


    “獲罪牽連之時,則是表達自己心中的悲憤之情。”


    “所以,盧綸在長安的這些日子,所寫的詩缺乏感情和境界,隻是為了迎合當下的一種形式之詩。”


    “建中三年,他被貶為撫州長史,盧綸的從軍生涯由此開始。”


    “此後他親眼目睹了藩鎮叛亂的現實,他不再是那個困在長安城,困在文人狹小天地裏的盧綸。”


    “他從原來的世界走了出來,開始接觸到壯氣豪邁的軍隊生活。”


    “這段人生經曆,開闊了他的視野,也激起了他從軍報國的壯誌,盧綸的詩風、詩作內容由此發生變化。”


    “盧綸的詩,終於從以前的形式詩開始向軍旅詩轉變。”


    “從軍途中的盧綸,所寫之詩都以軍隊生活,還有軍人豪情為主。”


    “以前行旅詩中雄健高昂的風格又一次迴歸,他的組詩《和張仆射塞下曲》,是最有代表性的詩作。”


    “這一組七絕詩,描寫了張仆射的將軍雄姿。”


    “他超強的武藝,帶領軍隊勝利時的豪情,立下的赫赫戰功。”


    “還有立誌報國的精神,都在盧綸的詩中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


    “這樣的詩作對於唐朝而言,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當時的唐朝,早已經不是昔日的盛唐,整個王朝國力衰微,正在遭受外族侵辱。”


    辛棄疾:範陽盧氏曾是名門望族,但到了他這一代已完全凋零敗落。


    他父親過世得早,他自己曾說少孤為客早,因而生活比較貧困。


    好在他母親家族還算強大,所以他常在舅舅家寄住。


    但即使得到舅舅的關照,他也有寄人籬下之感。


    而且他自小體弱多病,又遇世事動蕩,故而少年時的生活並不美好。


    正是因為生活漂泊,身體虛弱,盧綸自小就刻苦讀書,希望通過科考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天寶末年,盧綸就開始參加進士考試,可惜未能如願,心情很是落寞。


    接下來,盧綸屢次參加應試皆名落孫山,後遇到了安史之亂,隻好舉家南遷避難,又蹉跎了很多年。


    大曆年間,盧綸繼續鍥而不舍地參加過幾次考試,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至此,他終於醒悟,此路於己不通,雖然不舍,也隻好無奈地放棄。


    對於一個熱情寄望科考的人而言,自行斷絕這條艱辛卻又唯一的飛騰之路,需要的勇氣和決心可想而知。


    相比於盧綸實在難堪的考試運,他的詩名卻廣為傳揚。


    而且他交友的能力實在是超級強大,才華文章得到許多政要的認可。


    那些考上進士身在朝廷的士子也未必就能接觸這麽多宰相要員,而盧綸既無功名又無背景,僅憑區區詩名就在政場中如魚得水,背後應有超人見識與才幹。


    宰相元載和王縉對他尤為欣賞,並給予了他許多實質性的幫助。


    首先推薦盧綸進入仕途的是宰相元載,他將盧綸的詩上呈給皇上,皇上大加讚賞,補其為閿鄉尉。


    後來的宰相王縉又力薦他為集賢殿學士、監察禦史,並出任陝州戶曹、河南密縣令。


    哪怕是一個科班出身的士子,也未必就能在政場走得這麽順利。


    所以盧綸雖考運不佳,官運總體還是很不錯的。


    元載和王縉都先後獲罪受懲,盧綸自然也受到牽連,甚至還因此身陷囹圄。


    直到德宗繼位後,盧綸才又被任命為昭應縣令。


    朱泚之亂爆發後,鹹寧郡王渾瑊出鎮河中,召盧綸為元帥府判官。


    盧綸能得到這種名將青睞,在其幕府中為官,也很能體現盧綸的才能和智慧。


    而且那時盧綸的舅父韋渠牟正得寵於德宗,高居宰相之位,上表稱揚他的才能。


    德宗本是個文學愛好者,也好吟詩作賦,於是傳令召見盧綸,並對他很是欣賞。


    德宗有時寫詩,常令盧綸相和,還提拔他為檢校戶部郎中。


    因為有了皇帝的賞識,又得到強勢幕主渾瑊的相助,盧綸在仕途上有了飛躍,政治上的春天即將來臨。


    可惜的是,盧綸恰在此時生病去世了。


    如果盧綸能多活個十幾年,一定能在仕途上走得更遠。


    看他交往的當朝政要,對他都讚賞有加,連皇帝也對他刮目相看。


    可惜壽年不永,在官運正好的時候,溘然長逝,是有命焉。


    然盧綸以一介落第士子竟能驚動聖上,廣結豪友,遊走於宦海,左右逢源。


    不能不說,他不僅是個文章才子,更是一個政場智者。


    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非但文人士子喜歡盧綸的詩,幾任皇帝都很喜歡盧綸的詩。


    唐德宗喜歡跟他唱和,憲宗曾令中書舍人張仲素訪求收集他的遺文,文宗更是派中人到盧家仔細檢索書箱。


    盧綸一生的遺憾就是未能進士及第,但在他的兒子身上卻實現了報複性的反彈。


    四個兒子全部中第,一家四進士,而且都在朝廷中樞機構工作,可謂進士專戶,官宦豪門。


    “盧綸詩中所體現的奮發向上的將士精神,既鼓舞了邊疆將士的事情,又給當時的詩壇帶去了生氣。”


    “這種突出的成就,是其他的詩人都不具備的。”


    “他晚期的詩,是盧綸一生創作中的一個高潮,詩歌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


    “他的詩又引領唐詩進入了一個新的思想高度,這才是他為何能夠在大曆十大才子中奪得冠冕之位的重要原因。”


    “盧綸的成就之高,就在於他的邊塞詩賦予了他光芒。”


    “中唐時期,如人所處的政治、社會、軍事背景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場安史之亂,引發了唐朝空前的政治危機,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更是趁著此次機會入侵大唐。”


    “所以眾多文人的邊塞詩作品中,廣泛彌漫著一股衰弱和悲涼之之氣。”


    “這與盛唐時期的邊塞詩風格天差地別,以前的唐王朝軍事勢力雄厚。”


    “那些棄武從文的詩人,詩文中所表達的自己想要建功立業的豪邁氣魄,他們對於戰爭永遠是一種樂觀態度。”


    “鼎盛的國力,強大的軍事,讓他們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


    “然而隨著國事的衰敗,人們開始對戰爭有了一種悲觀厭棄之情。”


    “勝利對於當時的大唐而言,對於當時的從軍者而言,是渺無希望的。”


    “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中,從文人世界走出來的盧綸,他的邊塞詩風格,又一次令整個大唐文壇感到驚訝。”


    “這充滿雄健剛強力量的詩,在所有大曆詩人的詩作中脫穎而出。”


    “猶如盛唐之句的詩,又一次引領了中唐邊塞詩的風氣。”


    “他所寫的邊塞詩,讓人們看到了邊關將士的英勇,邊塞戰場的艱苦,也透露出了自己作為男兒應當舍身報國的決心。”


    “軍旅題材的詩歌,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於邊塞環境的描寫,壯美悲涼的邊塞風光,才能夠震撼人心。”


    “他筆下的邊塞之景,是大漠雪山的蒼涼,是白草黃雲的蕭瑟,更是血雨腥風的兇險。”


    “他詩中的邊塞意象算不上新奇,但是這些尋常之景,卻在他的筆下展示出了足以震顫人心的力量。”


    “這些壯美悲涼之景,並不是為了訴說戰爭之苦,而是盧綸想要通過景色來抒發自己心中的豪邁之情。”


    “在盧綸的邊塞詩中,既能夠讀到邊疆戰士的英勇,也能夠讀出邊塞降臨的不易。”


    “盡管邊塞詩中不乏豪情,但是盧綸也並沒有迴避戰爭所帶來的殘酷。”


    “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戰死沙場,有人僥幸保命,有人晚景慘淡。”


    “這才是真正的戰爭,也是最值得世人迴味和深思之處。”


    李清照:大曆雖然接續天寶,中間卻經曆了安史之亂。


    故社會情形與人心思緒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詩歌風格也頓然迥異。


    大曆時期的詩人氣象再也沒有李白杜甫等人的雄渾豪邁,開闊自信,更多的是惆悵感傷,心情落寞。


    繁華落盡,豪情消磨,國家衰敗,個人自然也就難以雄強,生不逢時,徒留無奈與歎息。


    作為大曆十大才子之冠冕,盧綸的詩當然也具有大曆詩人的普遍風格特征。


    特別是他的一些送別羈旅之作,都深深帶上了大曆印記。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詩中憂歎於自己的飄零身世,國家的動蕩時局,想起未來的相見無期,不禁悲從中來,難以自已。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詩中滿是厭戰,傷老,思歸之情。


    詩風淡雅蘊藉,流暢自然,意味無窮。


    盧綸因為少孤,逢亂,落第,飄零。


    特別是經曆了安史之亂前後不同的繁華與淒冷生活,難免慨歎世運,抒懷人生。


    他的情感抒發往往與時勢之變相結合,與亂後景境相結合,顯得真切自然,令人動容。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詩人感時傷亂,思家望歸,眼中之景固然很是荒涼,心中之情亦十分哀傷。


    國家衰敗的背景下,一個時代的滄桑感在盧綸的詩中展現得真切而充分,令人千載之下仍不免沉重歎息。


    盧綸的詩歌帶有強烈的身世感時代感,所以情感哀傷憂愁,景物意境都連著心情。


    隻有極少數的寫景詩輕鬆閑適,沒有傷愁。


    移舟試望家,漾漾似天涯。


    日暮滿潭雪,白鷗和柳花。


    在這首詩中,透出的是自然景色之美,心無牽掛之閑,讀來很是清新舒暢,一改其慣有之憂鬱風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詩歌描寫邊塞將士的一次謹慎夜巡,人物生動,氣勢雄壯,一個英勇神武的將軍形象躍然紙上。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月黑雁叫,大雪紛飛,敵將戰敗後倉皇逃跑,將軍引弓舞刀,縱馬追趕。


    一幅寂靜的畫麵,透著緊張的氛圍,顯示勝利的豪邁,生死決鬥的殘酷中,不乏縱橫馳騁的浪漫。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裏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寫一個戰爭中負傷的軍人,返迴家鄉途中傷病發作,人窮身困的悲慘遭遇,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恨情緒和對將士們的深深同情。


    盧綸詩共遺留300多篇,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唱和抒懷之作多真實生動,感慨深長。


    邊塞詩則格調雄渾,情緒慷慨。


    其詩無論是風格特征還是內容情感,都是盛唐到中唐的過度。


    因而有些詩如邊塞詩有明顯的盛唐氣象,更多的詩則帶有大曆詩風的感傷情緒。


    總的來說,後人對他的詩歌評價還是很高的。


    盧綸雖有一身抱負,可惜生不逢時,空有一身才華,難以暢快施展,詩歌倒是有所成就。


    但也因遭遇亂世,詩風中不免落下時代創傷,終究難與盛唐諸賢並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