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成功的人,也有很多失敗覺得落魄者的人。


    但更多的是行走在成功與失敗之間,那坎坎坷坷平凡的人。


    你此時成功風光了,也不要驕傲。


    甚至自覺高人一等,瞧不起那些平凡的人。


    你此時失敗落魄了,也不要氣餒,更不要感覺低人一等,喪失對未來的希望。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未來不可預測,可能現階段成功的是他,可能下一刻成功的就是其他人。


    那些有能力可暫時落魄的人,更是如此。


    “晚唐時期的詩人杜荀鶴曾寫下《小鬆》一詩,鼓舞了眾多後人。”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普通人麵對困境時的無力感和無助感,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告訴我們。”


    “在低穀時期,我們更應堅持自我,積極麵對生活的挑戰。”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這首《小鬆》寫鬆樹,但更是用鬆來比喻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鬆樹小的時候太不起眼了,藏在深深的草叢裏,到了後來才漸漸的越長越高、超出蓬蒿。”


    “當時人看不出它是淩雲之木,直到它高聳入雲霄才說它高。”


    “這首詩透露出普通人渴望得到承認與尊重的情感,仿佛是他們的心聲。”


    “詩中的小鬆,逐漸從土壤中生長,形象地代表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困境與命運。”


    “它所生長的環境,被雜草與其他樹木所包圍,阻擋了陽光和雨露,這正如普通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壓抑與困境。”


    “作者杜荀鶴以小鬆為喻,實則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狀態與遭遇。”


    “杜荀鶴與當今眾多普通人一樣,出身於平凡家庭,用小鬆樹比喻自己,實在貼切。”


    “關於他的身世,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有人說他是杜牧的兒子。”


    “理由是大概在會昌末年杜牧曾經調到池州去當刺史,這個時候他的妾已經懷孕了。”


    “這個小妾後來被嫁給了另一個姓杜的人,杜筠,生下了杜荀鶴。”


    “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孩子,杜荀鶴的這一生、過得都是夠坎坷的。”


    “他生活的時代是晚唐向五代過渡的時期,盛唐有多燦爛,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黑暗。”


    “老百姓生活很苦、出生在這個時期的文人也很慘了,往往一生蹉跎。”


    “從小有誌向的杜荀鶴,在少年時期就勤學苦讀。”


    “為了實現理想,他在九華山、廬山等地都學習過。”


    “學成之後他躊躇滿誌的參加科考,滿心希望走上仕途、光耀門楣。”


    “可是夢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蘇軾:一首小詩短短四句,富含人生哲理,激勵了無數處於低穀中的人。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這首詩隻有28個字,卻充滿了無限的人生哲理,讀懂了讓我們受益終身。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鬆樹在剛剛破土而出的時候,長得非常微小,以至於被埋沒在深草之中。


    但它從不低頭服輸,一個勁地向上筆直生長,現在它的個頭已經超過了蓬蒿的高度了。


    前兩句描寫鬆樹的生長艱苦環境,以及其成長的習性。


    刺頭的刺,鉤勒出小鬆外形特點的同時,也準確地表達出它那堅強不屈的性格、銳不可當的精神。


    正是有這種精神和性格,所以才會出蓬蒿。


    這是必然的結果,也是未來淩雲的征兆。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世人不知道它其實是淩雲木,直到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才開始誇獎他的高大,承認它的偉岸。


    後兩句詩人連用兩個淩雲,後一個自然是指大鬆。


    大鬆已然淩雲,這個時候再來稱讚它高大,其實也毫無意義。


    隻有在淩雲木尚小之時,加以愛護和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


    他寫鬆,寫小鬆,其實都是在寫自己。


    他生於寒門,以小鬆沒於荒草自比,可謂恰如其分。


    關於杜荀鶴的出身,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


    據說會昌末年杜牧調任池州刺史時,他的妾已懷孕,後出嫁給長林縣鄉正杜筠,生下了杜荀鶴。


    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私生子,杜荀鶴的一生,都過得比較坎坷。


    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晚唐向五代的過渡期,盛唐有多麽燦爛,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麽的黑暗,出生在這個時期的詩人自然相當悲慘。


    少有才名的杜荀鶴腹有壯誌,為了實現夢想,在九華山、廬山等地勤學苦讀,長達十年左右。


    學成之後躊躇滿誌地參加科舉,期望一舉成名天下知。


    晚唐時代的腐敗早已滲透到科場,選拔人才的科舉早已演變為公然賄賂,你上麵有人,自然可以及第。


    無人賞識,更無親族在朝中的杜荀鶴,在科舉的路上。


    雖常有拜謁高官,但仍是被人看不起,導致屢屢落第。


    考了幾次,又趕上了黃巢起義,不得已他隻能從長安迴到老家,過著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


    世道不公,心中自然不平,於是在這樣遭遇之下寫了這首《小鬆》。


    借物言誌,表達他遲早會出人頭地,讓人刮目先看的自信。


    而鬆雖小,但仍高潔,雄健,遲早有頂天立地的時候,這也是要對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所說的話。


    當時藩鎮割據,晚唐的詩人文士想求聞達,還可以到各個藩鎮中尋求機會。


    黃巢之亂結束後,杜荀鶴跑到大梁,冒著生命危險,幹謁權勢熏天的梁王朱溫。


    這次總算時來運轉了,受到了梁王的器重。


    梁王因此派人把杜荀鶴的名字報給主管科舉的禮部。


    有了朱溫的推薦,杜荀鶴果然以第八名的位次進士及第,當時杜荀鶴已經46歲了。


    可惜他被朱溫推薦到朝中做了翰林學士,沒幾天就一命嗚唿了。


    雖說杜荀鶴被人調侃為五日翰林,但這也是他苦讀幾十年換來的收獲,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


    迴過頭再看這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詠物詩,真是充滿了人生哲理,有一種樂觀向上的力量,在激勵著我們奮進。


    如果此時人生落魄,身處低穀,更要積極樂觀。


    因為這並不是失敗,隻要相信自己,困難都隻是暫時的。


    山有穀峰,人有起落,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成不變的。


    永遠不要小瞧自己,也不要小看別人。


    “晚唐時代的腐敗已經滲透到科場了,按理說考試的目的就是選拔人才、英雄不問出處,然而很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科舉考試往往變成交易了。”


    “有人公然賄賂、有人找人、打招唿說情,反正當時有不少這些事兒。”


    “杜荀鶴沒錢通天,也沒有親戚朋友在朝廷當官。”


    “在科舉這條路上走的很艱難,考了幾次都沒什麽結果。”


    “他也去拜謁過官員、想盡早出人頭地,可是也沒什麽效果。”


    “後來又趕上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得已杜荀鶴隻能迴老家了,過起了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


    “世道不公,他內心很難平靜。”


    “在這樣的心情之下他寫了這首詩《小鬆》,借物言誌。”


    “表達他遲早會出人頭地,讓人刮目相看的理想。”


    “杜荀鶴描述小鬆盡管幼小,但仍保持其高潔和堅韌的特質,深信它終將茁壯成長。”


    “他的這番話中,既有自我鼓勵的意味,也隱含著對那些輕視他的人的迴應。”


    “盡管經曆挫折,杜荀鶴仍未放棄仕途的夢想。”


    “由於當時藩鎮力量強大,眾多晚唐文人隻能前往各藩鎮試圖謀求一番事業。”


    “黃巢之亂後,杜荀鶴決然前往大梁,期望得到當時權勢顯赫的梁王朱溫的接納。”


    “得幸,他成功獲得梁王的接見。”


    “並因梁王的推薦在公元891年獲得進士及第,時年已46歲。”


    “盡管晚來的榮譽,但至少證明了他的堅持並非徒勞。”


    “然而,遺憾的是,杜荀鶴在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後不久便去世。”


    “這樣充滿波折的人生,仿佛預言了許多普通人可能會遭遇的命運。”


    “了解他的人生軌跡後,再次審視這首簡練而深入人心的詠物詩,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豐富人生哲理。”


    “開頭這句自小刺頭深草裏描寫小鬆樹剛長出來的那種狀態、真是小的可憐。”


    “路邊的野草都比它高,它被淹沒在深深的草叢裏。”


    “有時候它感到沮喪、感到失落,它看看那些高大的樹木,曾經有一瞬羨慕他們。”


    “它們長得多高大挺拔啊,它們的枝條,自由自在的伸展、接受著陽光雨露。”


    辛棄疾:杜甫、杜牧、杜荀鶴都是大唐姓杜的大詩人,據傳杜牧和杜荀鶴是父子關係。


    曆史上有個傳說,說杜荀鶴是大詩人杜牧的出妾之子,出妾之子是個委婉的說法。


    意思這個妾被婆家休了,孩子是離開婆家之後生的,言外之意就是杜荀鶴是個私生子。


    晚唐的社會環境非常動蕩,黃巢起義動搖了唐朝的根基。


    雖然沒有直接滅掉唐朝,但卻間接的幫朱溫拿下了天下。


    對黃巢起義的評價多為負麵,濫殺無辜,民怨極大。


    他見黃巢攻入長安時亂象橫生,毅然而然的背主棄黃,主動降唐。


    唐僖宗像是撈到救命稻草一樣,朝廷賜朱溫名全忠。


    朱溫利用朝廷對他的依賴,一天天坐大,直逼皇權。


    逼著皇帝遷都洛陽,設計殺了唐昭宗李曄,立十二歲的李柷為帝。


    三年後接受唐哀帝的禪位,即皇帝位,更名朱晃,國號大梁,五代後梁。


    杜荀鶴與朱溫有一段不清不楚的關葛,當朱溫掌握大唐的大權後。


    杜荀鶴寫了十首《時世行》,讓朱溫省徭役,薄賦斂,但朱溫都沒有采納。


    杜荀鶴又不甘心,又寫了三十首《頌德詩》去討好朱溫,朱溫也不置可否。


    杜荀鶴就在大梁國都洛陽一住就是幾個月,進退兩難。


    杜荀鶴一生寫詩為樂,詩的題材較多,可分三類。


    一類寫隱居山林,追求孤寂,有賈島之風。


    二類,現實主義詩,體恤百姓疾苦,諷刺官場作為。


    三類,寫豔情宮闈,僅一首《春宮怨》足矣。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整首詩前四句開篇寫宮怨,嬋娟指容貌美好,宮女因長得好看,被選入宮。


    入宮以後伴隨她是孤枕寂寞,本想著梳妝打扮,一想到美貌誤人,又遲遲猶豫,懶於動手。


    後四句結尾寫景寫春,時下流行一句諺語,杜詞三百首,唯在一聯中。


    這一聯就是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風暖對日高,鳥聲碎對應花影重,詞詞流水,句句對仗。


    宮女百無聊賴的打開窗戶一看,外麵春風日暖,鳥聲輕碎,麗日高照,花影重疊。


    不由想起自己還沒入宮前每年在家鄉若耶溪采蓮的歡樂情景。


    寫宮怨詩的有很多,能把春與宮怨嚴縫無間連接在一起的詩僅《春宮怨》也。


    “可是再看看自己、它低下了頭,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普通、太渺小了、什麽也不是。”


    “它感到彷徨、自卑,它憑著一份生存的本能努力活著。”


    “在一堆雜草從中長呀長,有時候它感到快窒息了,不知道自己還能挺多久,隻是努力生長。”


    “突然有一天,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它感覺到陽光那麽溫暖的灑在身上。”


    “看看周圍,才發現曾經鋪天蓋地的雜草都已經在腳下,他長大了。”


    “世人哪裏知道這棵小鬆樹其實是淩雲之木?它小的時候沒有人正眼看過它,直到它長成參天大樹。”


    “人們經過的時候才開始在樹下休息、乘涼、才開始感慨,說它真是一顆偉岸的樹、一顆高大的樹。”


    “這幾句詩,讀來真是感慨,這是鬆的成長、更是人的成長。”


    “杜荀鶴的這句說的真好,直待淩雲始道高,成長很多時候是一件緩慢的事,在成長的過程中太多人遭受了難以承受的壓力。”


    “而且很糟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很少有人能給你點耐心、哪怕給點鼓勵也好。”


    “因為每個人都忙著過自己的日子,所以在你艱難成長的時候。”


    “就算再有多大的能耐,也很少有人能慧眼識珠發現你。”


    “因此,在艱難的時候,不要等伯樂,要自己長大、自己發光。”


    “每個人都具備獨特的潛質和優勢,然而在這些潛能得以充分展現之前,我們常常會麵臨外界的不理解、忽視和不公。”


    “在這個過程中,杜荀鶴的詩句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不應消沉抱怨,而應堅韌不拔,努力成長。”


    “人生恰似一場漫長的馬拉鬆,其終點和結果是未知的。”


    “每個人都在這場賽跑中尋找自我,展示自我,無人能預知最終的勝利者。”


    “因此,願每一小鬆都能珍惜自我、磨練自我。”


    “以積極的態度和不懈的努力,塑造出最理想的自我形象。”


    “不僅為了自我實現,也為了向世界展示其獨一無二的價值和光彩。”


    李清照:杜牧的私生子,杜荀鶴因一首詩升職,後犯眾怒。


    晚唐的政治極度腐敗,很多有才華有誌氣的文人、詩人。


    雖胸有報國之誌,身卻報國無門。


    杜荀鶴也不例外,一生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於是躺平,沉浸於作詩的快樂之中。


    他寫詩的題材較多,大概分為三類。


    一類寫隱居山林,追求孤寂。


    一類寫豔情宮闈,一類寫現實主義詩,體恤百姓疾苦。


    相對於初唐、盛唐、中唐的詩人相比,沒有了讓人激情四射的環境,也沒有了積極向上的歲月。


    杜荀鶴身處其中,卻不甚影響,他寫的現實主義詩。


    雖烈而不空,道理雖值卻有隱。


    晚唐的社會頹勢誰都可以感覺的到,社會矛盾從官場到民間,糾纏如亂麻,已經無法解開。


    杜荀鶴所處的環境又值黃巢起義,晚年的杜荀鶴,不知為何被卷入了黃巢起義。


    不僅兄妹失散,自己還無端卷入。


    黃巢起義,動搖了唐朝的根基。


    雖然沒有直接滅了大唐,卻間接替朱溫拿了天下。


    黃巢部下有一員大將叫朱溫,杜荀鶴與朱溫有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朱溫掌握大唐大權後,杜荀鶴寫了十首《時世行》,想讓朱溫省徭役,薄賦斂,但朱溫沒有采納。


    杜荀鶴心有不甘,又寫了三十首《頌德詩》去討好朱溫,朱溫也不置可否。


    杜荀鶴就在大梁國都一住幾個月,進退兩難。


    據說朱溫這個人喜怒無常,殺人如亂麻,稍一動氣,就以殺人解氣。


    如果他召見的人不在,連手下也難逃一死。


    朱溫擲骰子六枚召喚杜荀鶴,六枚盡紅,朱溫大叫一聲,苦命的秀才!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絲飛灑日輪中。


    若教陰朗長相似,爭表梁王造化功。


    這首詩過於阿諛奉承,雖贏得朱溫大賞,卻不幸錄入杜荀鶴文集中。


    成了他人生中的汙點,想抹也抹不掉。


    這一年朱溫尚為王,未即皇帝位,不過事後專門為杜荀鶴送名禮部。


    杜荀鶴得以中第,授翰林學仕,主客員外郎一職。


    杜荀鶴算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一生求學求仕不得誌。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是他對自己的剖析。


    當他被朱溫提拔發跡之後,一下子糊塗之極。


    杜荀鶴由於上升仕途之路不光彩,心虛作崇,為官之際,跟同僚之間相處不好。


    常常仗勢欺人,侮辱官員,久而久之,犯了眾怒,眾人準備殺他,但時間卻沒來得及。


    杜荀鶴得了重病,很快就死了,這一年離大唐滅亡,朱溫稱帝僅剩兩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