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民族英雄,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人物便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人物,一個人兼具狀元、宰相、忠臣、烈士,四種身份。


    為了國家的存亡抵禦外敵,兵敗被俘後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宋理宗端平三年,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


    “文天祥是家裏的長子,六歲之時,文父便開始教其讀書寫字,七歲時入私塾讀書。”


    “通過了童試後,文天祥在家自學了一年。”


    “第二年到了白鷺洲書院求學,拜歐陽守道為師。”


    “歐陽守道師承江萬裏,對文天祥的思想影響很大。”


    “師生情誼深厚,在歐陽守道去世後,文天祥親自為其撰寫祭文。”


    “也是在這裏,文天祥認識了歐陽守道的侄女歐陽浚,後娶為妻。”


    “同年,20歲的文天祥順利通過了鄉試,與父文儀、弟文璧一同赴臨安參加會試。”


    “父子三人於宋理宗寶祐四年正月達到臨安,參加考試。”


    “二月初一禮部放榜,文天祥、文璧得進士。”


    “五月初八,兄弟倆一起前往集英殿參加殿試對策。”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思想為出發點,先闡述完自己的哲學觀和世界觀,然後針對宋理宗提出的幾個問題逐一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


    “國家治理方麵,要改革政治,以息民怨。”


    “不準外戚宦官參與朝政,強化宰相的權利。”


    “人材教育方麵,要培養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軍事國防方麵,要節用財力,富國強兵,加強海防,以禦敵寇。”


    “最後,他不打一字草稿,一氣嗬成,寫下萬餘字的《禦試策》,被宋理宗親自擢拔為狀元。”


    “文天祥高中狀元後,其父文儀卻病情加劇,於五月二十八日在臨安病逝了。”


    “按製度,文天祥須丁憂三年,然後才能安排官職上任。”


    “文天祥與弟文璧於六月初一扶靈柩離開臨安,七月二十四日才迴到江西老家廬陵。”


    “宋理宗開慶元年,文天祥結束三年服喪期,開始了為官生涯。”


    “九月,忽必烈率蒙軍圍攻鄂州,內侍董宋臣勸說宋理宗遷都。”


    “此時,身在臨安但尚未就職的文天祥聽說此事後,堅決反對遷都。”


    “隨即寫了萬言書《己未上皇帝書》,乞求理宗皇帝斬殺董宋臣,以安民心,但均未收到官方的迴應。”


    “內心失望的文天祥沒有去赴任,而是自請免職,直接迴到了江西老家。”


    “次年二月,文天祥被改任簽書鎮南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但他拒絕上任,主動要求去做宮觀的祠祿。”


    “又過一年,宋理宗下詔任命文天祥為秘書省正字。”


    “而他以沒有做過地方官為由,再次拒絕就職。”


    “宋理宗景定三年,文天祥接受朝廷的安排,到任供職秘書省正字,開始了自己第一個正式的官職。”


    “不久後,朝廷又讓他兼任景獻府太子教授,負責給太子上課,講授四書五經。”


    “宋理宗對太子的學習成果很滿意,還賞賜了一隻金碗給文天祥。”


    “理宗景定四年,文天祥出任瑞州知州,首次擔任地方官。”


    “在瑞州一年多,文天祥因政績突出,又被召迴臨安。”


    張居正:文天祥原名孫雲文,是宋理宗保佑四年的狀元。


    宋理宗見到他,說此天之祥宋之瑞也。


    文天祥對皇上的讚賞深表感激,於是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文天祥。


    至此,文天祥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致仕之後,由於看不慣宋禮宗身邊的大太監董宋臣以及在朝中一手遮天著名的奸臣賈似道。


    與二人不和從而遭到兩人的忌恨與排擠,因此被貶職了一陣子。


    而南宋隻不過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在強大的蒙古帝國看來,弱小的南宋不過是一塊唾手可得的肥肉。


    蒙古在北部建立了元朝,不久便揮兵南下,意圖消滅南宋。


    元朝的軍隊攻勢越來越兇猛,南宋即將支撐不住。


    在這種情況下,文天祥臨危受命,出任右丞相兼樞密使。


    縱然有文天祥這樣文武雙全的天才出任要職,也依舊改變不了南宋在戰場上的頹勢。


    南宋臨安陷落,南宋太皇太後謝道清,帶著年幼的宋恭帝出城投降。


    南宋在法理上滅亡,直至文天祥被處死,南宋的曆史才徹底止步。


    宋恭帝投降後,宋恭帝的哥哥跟弟弟卻僥幸逃出了城外。


    文天祥在福州,擁立宋恭帝的哥哥趙昰為新一任南宋皇帝。


    後來在元軍的窮追不舍之下,不得已繼續南逃,到達廣東雷州。


    此時的趙昰由於受不了路上的顛簸而去世,文天祥等人又擁立另一個小皇帝趙炳並撤往崖山。


    元軍猛攻崖山,陸秀夫不敵。


    便轉身對著小皇帝趙炳說事已至此,陛下隻好以身殉國了。


    於是背著小皇帝和南宋皇室800餘人,跳海殉國。


    “文天祥的官場之路並不順利,就在禮部郎官一職還未正式上任就收到了改任江西提刑的詔令。”


    “文天祥到任後不久,又遭到台臣黃萬石彈劾,隨後被罷去了提刑官一職。”


    “在給友人的書信中,文天祥迴想了近十年來在官場上經曆的事情,本是剛正不阿。”


    “卻被人看成是自取滅亡,甚至遭人構陷,排擠打壓。”


    “宋度宗鹹淳三年,文天祥再次被朝廷召迴,被任命為尚書左司郎官。”


    “再次被彈劾,罷黜所有官職後,文天祥返迴廬陵同年冬至。”


    “朝廷再次任命他為福建提刑,還沒來得及上任,又被禦史陳懋欽奏免。”


    “如此反複被任用、罷免,一直到宋度宗鹹淳七年,共計被罷官五次。”


    “宋度宗鹹淳十年,忽必烈命伯顏率軍20萬,兵分水、陸兩路,目標直指臨安。”


    “太皇太後謝道清見元軍已經兵臨臨安城下,情況危急。”


    “於是下了一道《哀痛詔》,唿籲大臣軍士們一起抵抗外敵,拯救宋室。”


    “文天祥收到詔書的時,已經是宋恭帝德祐元年正月。”


    “除了《哀痛詔》,還有一道下達給他本人的詔書,命令他疾速起發勤王義士。”


    “文天祥捧詔涕泣,三日後便開始招募義士,響應者眾多。”


    “文天祥命陳繼周在贛州招募勤王義軍,一支幾萬人的新軍在文天祥的號召下迅速組織起來了。”


    “文天祥讓有經驗的軍士積極訓練新兵,並變賣了所有家產用作軍資。”


    “八月,文天祥率勤王之師抵達臨安,駐紮在西湖邊上。”


    “這時,元軍統帥伯顏已經率軍從金陵攻打到常州。”


    “文天祥派手下重要將領等3000人歸張全節製,共同支援常州。”


    “然而,張全不顧尹玉等義軍在前方奮戰,竟潰逃而去。”


    “終因寡不敵眾,援軍戰敗,元軍攻破常州。”


    “常州被攻占後,獨鬆關告急,宋廷調身處平江的文天祥前往增援。”


    “但援軍尚未到達,獨鬆關已被攻破,平江亦被元軍占領,文天祥奉命退守餘杭。”


    “恭帝德佑二年,伯顏率軍進駐皋亭山,距臨安僅三十裏,文天祥剛任臨安知府。”


    “十九日,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次日便被派往元營議降。”


    “文天祥與伯顏在皋亭山爭論,伯顏一怒之下將文天祥扣留在元營。”


    “行至鎮江後,文天祥與杜滸等十二人,趁著防禦鬆懈,於夜間逃入真州。”


    “真州知州苗再成出城相迎,並提出了一個可以興複宋朝的計劃。”


    “即分三路同日攻打楊子橋、灣頭、鎮江,元軍顧此失彼難以相救,宋軍便可趁機攻下瓜洲。”


    “再以東麵的軍隊入攻京口,西麵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脅浙江的後退之路,如此便可生擒元軍大帥。”


    “文天祥對此大加讚揚,隨即寫信送兩個製置使,派遣使者四麵聯絡。”


    王陽明: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後歲月


    張世傑則率領僅存的南宋戰船與元軍展開激戰,海麵上突然卷起颶風,將南宋朝僅存的部隊連人帶船一同卷到了海底。


    而文天祥則是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不久後他也兵敗被俘。


    此時的元朝剛剛建立,急缺人才。


    而一代梟雄忽必烈對於文天祥極為看重。


    不僅是欣賞他的才能,更是佩服他的毅力與決心。


    前前後後派過許多人前來勸降,包括元朝的宰相,宋朝的宰相,文天祥的親屬,甚至還派出了當年宋朝的皇帝宋恭帝。


    而文天祥見到宋恭帝,行禮之後隻說了聖駕請迴。


    年僅10歲的宋恭帝也是默然,心裏惆悵萬千,一言不發便迴去了。


    見此情形,忽必烈親自參與到勸降行動中來,軟硬兼施。


    不僅讓他的女兒柳娘給他寫信,訴說獄中之苦,用以威逼。


    而且許諾他投降之後會得到元朝丞相的職位,用以利誘。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天祥依然不為所動。


    在被囚禁的4年多的時間裏,忽必烈使出了渾身解數,取不到半點成效。


    就在他準備放棄的時候,文天祥卻說了這樣一段話。


    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


    剛聽到此話的忽必烈喜出望外,然而作為一名梟雄,他很快就發現了這段話中的端倪。


    他想要的是文天祥在元朝當官,為自己效力,將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因為文天祥一直反對投降,國內的主和勢力便對他懷恨在心,欲除之而後快。”


    “苗再成也收到了殺掉文天祥的命令,但他不忍心,於是派人把文天祥一行人護送至楊州。”


    “在揚州城門口,聽等候開城門的人說要嚴密防備文天祥。”


    “於是一行人向東而行,又遇上元軍,好在沒被發現。”


    “走至板橋,元軍又來了,杜滸、金應被擒獲,把身上的財物都給元軍後才被放迴。”


    “虞候張慶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兩度被箭射中。”


    “文天祥兩次都未被發現,得以脫身,最後一行人才坐船到了溫州。”


    “文天祥聽說益王趙昰未立,於是上表勸趙昰即帝位。”


    “文天祥所部被元軍大敗於空坑,其妻和三個子女也為元軍所俘,部下死傷慘重,所幸文天祥得以逃脫。”


    “元朝也得知了新王繼位的消息,於同年十月發兵,數路並進,意在徹底消滅南宋抗元力量。”


    “軍隊在海豐五坡嶺停下來吃午飯,遭到偽裝成村民的元軍突襲。”


    “文天祥與突然衝進帳篷的元軍千戶王惟義近身搏鬥,不敵,被製服在地。”


    “文天祥本想趁敵人不備自殺,但隻是頭暈目眩,未能如願,最終被俘。”


    “文天祥被俘後,先是被押送至潮陽,都元帥張弘範勸其投降,令其寫信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不從,還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過零丁洋》來迴複張弘範的勸降。”


    “此時文天祥正被囚於船內,親眼目睹了海戰後,二十萬同胞犧牲,宋朝徹底滅亡。”


    “張弘範取勝後再次勸降,還暗示文天祥如果能像忠於宋朝一樣忠於元朝,也可以讓他做丞相。”


    “文天祥卻含淚說國家淪亡卻不能補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


    “張弘範感其仁義不殺,遵照忽必烈的旨意,派都鎮撫石嵩率一隊人馬押送文天祥前往大都。”


    “同年十月,文天祥被押至燕京,元丞相孛羅便展開了勸降活動。”


    “先是安排了留夢炎打頭陣,誰知留剛一開口便被文天祥臭罵一通。”


    “然後孛羅又讓文天祥的舊主趙前來,文天祥北而拜號,乞迴聖駕,舊主勸降失敗。”


    “後來,元丞相孛羅親自出馬勸降,文天祥誓死不降。”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同宰相議論放了他。”


    “有人卻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為借口,結果沒有被釋放。”


    “至元十九年,忽必烈召文天祥上殿,問其是否改變心意,願意歸順元。”


    “豈料文天祥依然大義凜然地說到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十二月九日,文天祥被押往柴市刑場,向南而拜後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歲。”


    徐光啟:民族英雄文天祥忠肝義膽,在民族危亡之際,寧死不屈。


    這樣自己不僅能收獲一名得力的幫手,又可以給予那些剩下的反元勢力沉重的打擊,而非將他放走。


    以他的影響力,如果將他放走,他要是想再扯起一支反元的隊伍來易如反掌,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


    此時又有南宋降臣劉夢炎從中作梗,此人一直與文天祥不對付,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在他的挑撥攻訐之下,忽必烈明白勸說此人歸降是不太可能的了,最終決定殺了文天祥。


    長達4年的監禁文天祥,早已分不清東西南北。


    行刑那天,無數人前來送行。


    在刑場之上,文天祥問他們南在哪個方向?當即有人給他指出。


    於是他麵向南方作揖,跪拜,一套動作下來,行雲流水。


    而後對劊子手說,你可以動手了,最終從容赴死。


    忽必烈在下達了殺他的命令後不久便反悔了,想要再次下詔阻止人行刑時,卻為時已晚。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在為他收屍的時候,在衣袋裏找到了他的絕命詩。


    文天祥讀書,二十歲當了狀元,四十歲當了宰相,名滿華夷。


    但是讓他覺得對得起自己的隻有兩個字,無愧。


    隻要反躬自省,無所愧疚,不管一個人的境遇再怎麽糟糕。


    仰視蒼天,俯看大地,那必將是朗朗乾坤。


    由此可見,文天祥是一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宋朝滅亡乃大勢所趨,這並非是他一個文天祥所能抗衡的。


    最終也隻能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