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竹林七賢之一,成就和影響力名列第一,崇奉老莊之學,他是第一位全力創作五言詩的文人。


    他的詩氣象萬千,日月星辰、花草蟲魚、風霜雲氣等盡收眼底。


    被魯迅先生高度讚揚,稱他的詩慷慨激昂,詩意隱而不顯,他便是阮籍。


    “阮籍的父親阮瑀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丞相椽,也是建安七子之一,聞名於當世。”


    “阮籍三歲喪父,早年與寡母相依為命,其文思早熟,八歲已能屬文。”


    “阮籍年少時期就酷愛讀書,曾立誌以儒家思想,建立一番功業。”


    “阮籍雖然性格不羈,但是從不將喜怒之情在臉上表露。”


    “他常常連續數月閉門不出,在家裏讀書。”


    “有時又外出登高,在山林江河之間流連忘返。”


    “阮籍博覽群書,喜歡研讀《莊子》《老子》。”


    “此外,阮籍喜好飲酒,常常長嘯,且擅長彈琴。”


    “每到得知之時,常常就飄然忘我,全然不顧世俗的禮節。”


    “當時許多人都說阮籍癲狂,族兄阮文業卻對阮籍讚許有加,認為他的才華在自己之上。”


    “因此,世人轉而也去稱頌阮籍的奇特。”


    “黃初七年,阮籍曾經追隨自己的叔父到東郡。”


    “兗州刺史王昶請求阮籍與他見麵,但是阮籍見了對方卻不發一言,王昶因此認為阮籍其人難以揣摩。”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宗室曹爽與老臣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氏與司馬氏為了爭權,形成兩大集團,相互傾軋。”


    “在這種波雲詭譎的政治環境下,阮籍對少年時代的求官明誌,實踐儒家政治理想已不抱希望。”


    “他對曹氏與司馬氏兩大集團請他做官,都婉轉地表示拒絕。”


    “正始前期,何晏、王弼援道入儒,主張名教與自然結合,掀起一陣研究玄學的風氣。”


    “隱居鄉裏的阮籍也追隨這一思潮的發展,寫下了自己的玄學作品《通易論》和《通老論》。”


    “正始三年,在政治上傾向於司馬氏的太尉蔣濟聽說阮籍才名出眾,便準備征辟他擔任自己的屬官。”


    “阮籍聽說後,寫了一封《奏記》,自稱才疏學淺、德行粗陋,婉言謝絕了,並親自將這封《奏記》送到洛陽城外的都亭。”


    杜甫: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詩氣勢慷慨激昂,詩意隱而不顯。


    阮籍生活的時代,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實行陰暗恐怖的高壓政策。


    文壇中,建安文學的那種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詩風蕩然無存。


    因此,文人們不再盡情展現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更多的是委宛抒情,表達含蓄。


    其中阮籍是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他的詩能夠代表同時代文人的心境與思想。


    玄學影響著阮籍詩歌創作,其詩中的內容或多或少與玄學存在內在聯係。


    他提出崇自然的玄學口號,是在殘酷的現實背景下應運而生。


    他對玄學似乎是堅定的,或者是充滿自信。


    但實際上,是因為作為文人無法扭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所表現出來的彷徨與憂患意識,悲壯任放,是內心上的一種解脫罷了。


    在阮籍82首《詠懷詩》中,又27首涉及遊仙方麵的內容,又16首表現出自己對神仙的羨慕之情。


    他在詩中憧憬、幻想、期盼等,又清醒地認識到,成仙的渺茫與達到仙境的困難,因此在詩中渴望超越世俗與痛苦。


    另外,阮籍還會引用玄學詞語或者典故入詩,在抒情中雜糅理思,呈現出玄言思辨的色彩。


    再有,阮籍內心是崇尚自然,反對禮教,對虛偽的禮法之士做出犀利的嘲諷與抨擊。


    這實質上是對當下社會的抗爭行為,因而側麵反映出詩人對理想的追求。


    這種玄學思想與詩歌融為一體的創作方式,彰顯出竹林七賢的曆史地位,也讓其成為竹林七賢成就最高的詩人。


    再從詩歌內容方麵來看,阮籍的詩曲折委婉,抒發時代下的孤獨與焦慮,生命難保,處境險惡,未來彷徨。


    但又不甘心屈居於黑暗勢力之下,這種矛盾心理在其詩中體現得很是明顯。


    在充滿玄學的矛盾心態之下,讓其內心趨於平和。


    詩歌表達也采用平和的方式,詩文彰顯清峻的意境,及孤獨幽憤的情思。


    在詩歌創作技巧方麵,阮籍擅長運用反諷的手法,在表明自己態度的情況下。


    針對司馬氏的背叛舊主,詩文中蘊含著以古諷今之意。


    但寓意並不明顯,需要發散思維去聯想,才能真正了解作者本意。


    在阮籍的詩中,山水景物隨處可見。


    他借用山水景物,渲染氣氛,斥責司馬氏對曹魏的侵權奪勢。


    他借用山水景物,表達自己孤獨寂寥的內心,同時流露出自己追求隱居的願望與誌向。


    他借用山水景物,表達自己的雄壯豪情,體現其廣闊的胸襟與開闊的視野。


    這類詩好似侵吞山河,是其藝術魅力最佳的作品。


    花草樹木意象,在阮籍的詩中也隨處可見。


    花草樹木是生命的象征,比如,喬木代表著不屈不撓和剛正不阿。


    香花幽草,代表著清新芬芳、溫馨優雅,呈現出其生活的另一麵。


    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在阮籍的筆下出現的頻率也很多。


    尤其茫茫宇宙、閃閃星光,是最可以讓讀者遐想的意象。


    另外,阮籍喜歡用鳥,彰顯孤獨的本意,暗示黑暗現實下文人的傷感情緒。


    阮籍在魏晉時期,是一位大詩人,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成就最大的詩人。


    “蔣濟原本擔心阮籍不會應辟,後來得知他已經到了都亭,便誤以為《奏記》中的推辭不過是阮籍自謙的話。”


    “蔣濟於是高興地派人前去迎接,沒想到阮籍已經迴去了。”


    “蔣濟大怒,鄉人紛紛前去勸告阮籍,阮籍這才勉強就任,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托病返鄉了。”


    “之後,阮籍還接受詔命做過尚書郎,但是沒過多久還是再次稱病辭官。”


    “大將軍曹爽輔佐朝政時,曾將阮籍召為參軍。”


    “但是阮籍一直稱病不仕,隱居於鄉間,並在這一年開始寫作《達莊論》。”


    “正始年末,曹氏與司馬氏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


    “大將軍曹爽專擅朝政,排斥司馬氏。”


    “司馬氏伺則機反攻,發動高平陵之變。”


    “誅殺了曹爽,給予了曹氏集團沉重的打擊。”


    “並基本上控製政局,並對曹氏黨羽進行了血腥鎮壓。”


    “阮籍因為沒有依附曹爽,政治傾向不明顯而免於災禍,但卻不得不應召做了太傅司馬懿的從事中郎。””


    “阮籍早年雖有匡扶社稷,拯救世人的誌向。”


    “但他知道在魏晉兩朝交替的亂世,天下名士沒有幾個能夠保全自己。”


    “於是索性不問世事,對政治采取迴避態度。”


    “並在嘉平年間,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鹹諸位士人於並居於河內郡山陽縣。”


    “時常約定相聚,一同飲酒、清談,進行思想辯論。”


    “共為竹林之遊,史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阮籍的思想成熟多在此時,他的代表性著作也大多完成於這一時期。”


    “嘉平四年,司馬師在司馬懿死後,繼任父職擔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阮籍在竹林七賢中聲望很高,加上他曾經拒絕曹爽征辟一事,司馬師對他有意拉攏。”


    “阮籍在這種政治壓力之下,隻能出仕成為司馬師的從事中郎。”


    李白:人到中年,再看阮籍,理解了他,不得不低頭。


    阮籍的出身門第,其實要比嵇康高多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寵遇,又是因為阮瑀是曹魏時期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早年拜著名大文豪蔡邕為師,文章當然是文采粲然的。


    曹操害頭痛病,正好阮瑀的文章呈上來了,曹操看了就不頭痛了。


    阮瑀這麽大的才氣,當然也有文人的狂傲脾氣。


    江湖上流傳阮瑀出道的故事是,先是曹洪看上他的才氣,要他出來給自己做文秘,阮瑀不幹,曹操請他才來。


    但阮瑀出山以後,對曹操仍是傲慢無禮。


    曹操很生氣,正好趕上召開攻克長安慶功大會。


    曹操故意侮辱阮瑀,把他安排到了歌舞伎的席位上,讓他奏樂。


    阮瑀善音樂,一邊彈琴一邊唱。


    士為知己者死啊,女為悅己者容。


    君臣恩德如果暢達,誰又能夠離間得了呐?


    詞、曲俱絕,滿場歎為觀止,曹操大悅。


    仔細玩味這段詞曲的意味,柔中帶剛,剛中帶柔,但畢竟是妥協了。


    這段曲子的意味,已經為日後阮籍行為藝術中的分寸感定下了調子。


    作為竹林七賢裏的兩大精神支柱之一,阮籍比嵇康大14歲。


    當然也是一樣的高大英俊,也一身英雄氣。


    氣質也好,學問也好,也是一樣的愛耍酷。


    還有一點與嵇康一樣,據說阮籍也是本有政治抱負的。


    阮籍曾經去看楚漢戰爭的現場,感歎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但是考慮到時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存者。


    所以刻意以醉酒佯狂,逃避遁世,以老莊為精神寄托。


    連劉項都不放在眼裏,阮籍這個氣勢,真是要日破天了。


    曆朝曆代,所有的大政治家,哪個不是經曆九死一生?


    真性情的人,麵對自己的所好,是不怕死的,不計較個人安危的。


    所以,不論是嵇康還是阮籍。


    本性上並不是從政的樂之者、安之者,而隻是好之者而已。


    其真正的興趣點,安頓之處,本來就不在政治上。


    “嘉平六年,司馬氏廢齊王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此後司馬師為籠絡人心,大肆封官晉爵,阮籍也被賜為關內侯。”


    “但是阮籍在政治上對司馬氏一直抱著消極的態度。”


    “正元二年,司馬師在討伐母丘儉、文欽時,突發目病,在同年二月還都許昌後病死。”


    “此後其弟司馬昭繼任大將軍、錄尚書事。”


    “期間,阮籍提出自己喜愛東平郡的風俗地裏,希望能調到那裏任職。”


    “司馬昭也應允,而後拜他為東平相。”


    “阮籍到任之後便拆毀了衙府和居所之間的屏障,讓內外一望可見。”


    “同時,阮籍還精簡了當地的法令。”


    “但是僅僅過去十天後,阮籍就迴鄉了。”


    “阮籍從東平返迴京師洛陽後,又繼續擔任司馬昭的從事中郎。”


    “正元三年,阮籍為了擺脫司馬氏與曹氏的政權之爭,借兵營擅長釀酒之名,請求出任步兵校尉。”


    “但是上任之後,阮籍隻是棄事務於不顧,經常遊樂於大將軍的府內,醉心於朝堂宴會。”


    “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起初想讓自己的兒子司馬炎與阮籍聯姻,結為親家。”


    “阮籍卻為此連續飲酒,大醉六十日。”


    “司馬昭因為始終沒有開口的機會,隻能作罷。”


    “景元四年五月,司馬昭被晉封位晉公,位相國,加九錫。”


    “這也是司馬昭正式實施其篡權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奐下詔加封晉爵,司馬氏謙讓一番,然後再由公卿大臣勸進。”


    “公卿們都上表勸進,由於阮籍文采斐然,司空鄭衝就讓阮籍寫勸進文。”


    “阮籍不得已,隻能在催促之下,於酒後寫下了《為鄭衝勸晉王箋》。”


    “因文章一蹴而就,文辭清麗豪壯,為當時人們所讚賞。”


    “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終年五十四歲。”


    白居易:阮籍直言可以殺父,聽聞喪母淡定下棋。


    阮籍也寫了很多東西,留下來的東西一個是詠懷詩82首,另一個是一篇文章《大人先生傳》。


    至於《大人先生傳》,實際上是以莊子的一個寓言為基點,嘲諷以名教為行為規範的士人們。


    骨子裏追求的不過都是功名利祿而已,虛偽得很。


    但是阮籍的這段文字,點明阮籍較勁的主戰場,恰恰與名教偽君子們開戰。


    雖然做不了劉項一樣的蓋世英雄,但是做個開創一個時代之風氣的行為藝術家,卻完全足夠了。


    嵇康屬於內斂的冷傲,基本不在社會上遊走。


    而阮籍則是外放的冷傲,專門在社會上遊走。


    這就使得,阮籍的行為藝術成就比嵇康大多了,因為阮籍的舞台大。


    阮籍的行為藝術,可以歸結為兩類,官場行為藝術和社會生活行為藝術。


    阮籍早年跟著他爹混的時候,遇到一個官員,兗州刺史。


    人家看他好奇,就想和他套近乎聊聊,阮籍始終不發一言。


    讓人莫測高深,於是名氣一下子打出去了。


    太尉聽說他的名望,欣賞他,想讓他出仕,結果阮籍遲遲不予迴複。


    正在太尉失望之際,阮籍又寫了一篇才氣橫溢的迴信,然後跑到太尉官府門前交付了。


    太尉讀了大喜,以為這表示阮籍答應出山了,趕緊派人去門外迎接,結果又被阮籍放了鴿子。


    後來經親友好生勸說,阮籍也怕玩兒太大了真的被玩兒死,隻好答應出山,胡亂幹了兩下子,又辭職了。


    另外,曹爽、何晏、夏侯玄等人得誌的時候,也請過阮籍,阮籍沒搭理。


    高平陵之變之後,阮籍被司馬懿征聘上來,做了個從事中郎。


    司馬懿死掉了,司馬師又聘他做從事中郎,後來又加封關內侯。


    司馬師死掉以後,司馬昭又晉用他。


    在司馬昭手下,阮籍的行為藝術達到了高潮,司馬昭成為阮籍行為藝術最好的捧哏。


    作為政治家,司馬昭當然也有政治家的狠。


    但是相比於他爹和他哥哥,司馬昭的性格又要來得更溫婉。


    所以,司馬昭比較能欣賞得來阮籍的文人狂傲。


    阮籍又聽說步兵倉庫裏有好酒,表露了意思。


    司馬昭又大喜,馬上給阮籍封了個步兵司徒校尉的官兒。


    但是阮籍去了還是啥事兒都不幹,就是拉上劉伶一頭栽到酒庫裏喝酒。


    阮籍常在司馬昭府上遊走,司馬昭召開宴會的時候,阮籍每餐必到。


    去了就是旁若無人,箕踞而坐,大吃大喝。


    百官都很看不慣,甚至痛恨,但是司馬昭總是從中迴護。


    最過分的是,阮籍居然在守喪期間,仍然在朝宴上大吃大喝,旁若無人。


    朝臣們紛紛到司馬昭麵前告狀,要求治罪。


    司馬昭卻說,阮籍對母親有真情,因為喪母,沒人樣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