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丞相職位和魏王爵位,開始進一步的大權獨攬。


    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於洛陽稱帝,建立了大魏王朝。


    稱帝後的曹丕吸取了漢朝衰落的教訓,認為隻有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穩定朝廷勢力均衡才能使魏王朝的統治更加鞏固。


    於是曹丕大肆推行九品中正製選拔官員,而高層的掌權者曹丕大量啟用曹氏親族和曹丕自己的親信。


    一時間曹魏政權相比於蜀漢和東吳,更加穩定,也更加強大。


    “曹丕於東漢靈帝中平四年生於沛國譙縣,父親是曹操,母親是曹操側室卞夫人。”


    “時值天下紛亂,曹操親自教授曹丕騎射之術。”


    “除騎射教育外,曹丕的文化教育也深受曹操影響。”


    “曹丕在青少年時代常跟隨曹操出征。”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荊州,在宛城遭遇張繡降而複叛。”


    “曹操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其長子曹昂與侄子曹安民遇害。”


    “十歲的曹丕當時也隨行軍中,依賴平素的軍事訓練,幸免於難。”


    “曹昂死後,丁夫人責怪曹操並與之離異,卞夫人成為曹操正室,曹丕隨之成為曹操的嫡長子。”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丕隨行。”


    “建安九年,曹軍攻占鄴城,曹丕隨軍入城,強納了袁熙之妻甄氏。”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荊州並與孫權、劉備聯軍戰於赤壁,曹丕均隨從在側。”


    “建安十三年,曹操廢除東漢的三公製度,自任丞相。”


    “建安十六年,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將,置官署,為丞相之副。”


    “同年,曹操西征馬超,留曹丕鎮守鄴城。”


    “河間地區位於幽州與冀州之間,河間之叛震動兩州,曹丕有意親自率軍出征鎮壓。”


    “後曹操派遣曹仁都督七軍討伐田銀、蘇伯,曹丕也派遣將軍賈信參與戰事。”


    “河間之亂平定後,曹丕欲按軍法慣例,將處於賈信控製下的千餘名投降者集體誅殺,被謀士程昱勸阻。”


    “程昱建議曹丕盡可能不動用曹操賦與的專命之權,曹丕遂轉而向曹操匯報並請求指示。”


    “曹操讚譽程昱善處人父子之間,認為他很擅長調節父子間的權力關係。”


    “建安十七年,曹操南征孫權,曹丕再次隨行。”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魏王。”


    “作為父親的副手,曹丕此一時期在政治上沒有獨立施展的空間。”


    “曹丕與曹植是同母兄弟,曹丕為長兄,曹植小曹丕五歲。”


    “曹植十餘歲時,已能誦讀《詩經》《論語》及辭賦數十萬字,且擅長撰文。”


    “其才華令曹操驚異,一度將之列為繼承人候選。”


    “建安十九年曹操出征孫權時,特意留曹植而非曹丕鎮守鄴城。”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在儲嗣之爭中勝出。”


    “曹操戴有十二條玉串的王冕,坐金根車,駕六馬,並冊立曹丕為魏王太子。”


    杜甫:都說曹丕手足相殘,可實際上,曹丕比曹植去世還要早。


    曹丕作為曹家的二公子,從小就受到哥哥曹昂的寵愛和曹氏家族眾星捧月般的待遇。


    曹家家境富貴,曾祖父曹騰,祖父曹嵩,父親曹操都是朝廷重臣。


    後天優秀的教育環境加上曹丕自身天資聰慧,和父親曹操嚴厲教導之下。


    曹丕少年時代就通讀了四書五經,《史記》等著作,深得曹操喜愛。


    震驚朝野的宛城事變中,曹操最鍾愛的接班人,長子曹昂犧牲了,曹操便把曹丕當作接班人來培養。


    但是幼子曹衝的降世,讓曹操開始對曹丕轉變了態度。


    這讓曹丕有些驚慌,但又不能做什麽。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曹衝年僅13歲就因病去世了。


    自從曹衝死後,能和曹丕爭奪接班人地位的隻有曹植和曹彰兩個人了。


    曹操很認真的考慮過這三個人,但很快就把曹彰給掉了。


    有一次,曹操在家庭聚會上問他的兒子們將來打算幹什麽。


    兒子們的迴答大致相同,都是希望能夠治理超綱,上報君王社稷,下安黎民百姓。


    剩下對曹丕繼承人人選存在威脅的就是曹植了。


    但曹丕曾捫心自問過,雖然曹丕自幼聰慧,文學造詣相當的高,但是和弟弟曹植相比還是查了一截。


    這讓曹丕很是擔心,於是問他一位叫吳質的幕僚怎麽辦。


    父子之間最重要的是真情,隻要曹丕能讓魏王感到世子的真情實意,這事情就好辦了。


    有一次曹操遠征,眾臣們和曹操的兒子們都出城給曹操送行。


    曹植寫給了曹操一篇文章,寫的是慷慨激昂,眾人都覺得曹植的文章寫的太好了。


    輪到曹丕的時候,曹丕什麽話也沒說,隻是一直看著曹操,不多一會竟然哭了起來。


    此時曹操也被曹丕的真情所感動,於是父子兩抱頭痛哭。


    周圍的人也被這父子真情所感染,紛紛落淚。


    至此之後,曹操內心的接班人就是曹丕了。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大軍征討劉備,曹丕以魏王太子身份留守鄴城。”


    “該年九月,相國西曹掾魏諷趁曹操大軍滯留漢中,暗中糾集了一批擁護漢朝的同道,與長樂衛尉陳禕合謀襲取鄴城。”


    “陳禕心生畏懼,中途退出向曹丕告密。”


    “曹丕遂捕殺魏諷並在鄴城做大規模搜查同黨,眾多與魏諷有往來者被殺。”


    “王粲因文學才能與曹丕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去世時曹丕曾親自參加葬禮。”


    “王粲的兩個兒子在事件中為魏諷所引,皆被曹丕誅殺,王粲因之絕後。”


    “曹操在漢中聽聞消息後,感歎若是自己來處理魏諷案,不會讓王粲沒有後人。”


    “劉廙之弟劉偉為諷所引,曹丕本欲連坐劉廙,將其與劉偉一並誅殺。”


    “陳群向曹操求情,曹操親自出麵幹預,劉廙才保住性命。”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故於洛陽。”


    “病重之際,曹操曾召在長安領軍的次子曹彰來洛陽,曹彰趕到洛陽時曹操已去世。”


    “曹彰認為曹操召喚自己是要立曹植為嗣,故在洛陽向負責主持喪事的賈逵索要魏王璽綬,被賈逵以太子在鄴城為由拒絕。”


    “曹植則以袁紹父子為反麵案例,向曹彰表示自己無意與曹丕爭奪儲位。”


    “同月,曹丕在鄴城自任丞相,繼位魏王,領冀州牧。”


    “曹丕繼位魏王後,出台了一係列爭取人心、鞏固統治的措施。”


    “如頒布《薄稅令》,將關津、池苑之稅降低至十稅一。”


    “厚賞諸侯王與將相,派使者循行地方郡國,懲治有暴虐行為的地方官員。”


    “頒布《廣詢令》,鼓勵百官多向自己做規勸和進諫。”


    “采納尚書陳群的建議,製定九品中正製來選拔人才,讓士族有進入統治階層的常規渠道。”


    “曹丕還誅殺了親曹植的丁儀、丁廙兄弟,並殺害了二人家中所有男丁。”


    “同時勒令包括曹植在內的諸侯離開中樞,前往封地。”


    “與此同時,曹丕還製造了黃龍現於譙縣等祥瑞事件,為改朝換代做輿論準備。”


    “同年六月,曹丕以南征為名整軍,中郎將霍性以創基未久不宜起兵為由勸阻,被曹丕誅殺。”


    “八月,曹丕在譙縣大饗六軍及當地百姓。”????“十一月,曹丕下令收葬征伐以來死亡的士兵並撫恤其家屬,由地方官府主持祭奠。”


    李白:曹丕短命的3個預言和詛咒,相師的提醒、不十為丕、妹妹的詛咒。


    曹丕不光文采出眾,曹丕是曆史上第一個寫七言詩的人,他的著作《典論》傳著於世。


    他同父親曹操,弟弟曹植在文學界統稱三曹。


    可見在文學界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且曹丕的武藝也出眾。


    有一次曹丕和一位叫鄧展的將軍談論劍術,說到興起的時候,曹丕指出了鄧展的言論裏的某些不足之處。


    鄧展是武人,常年在戰場廝殺,性子較急,不顧曹丕的身份要求和曹丕比試劍術。


    曹丕也沒生氣,答應了鄧展的請求。


    兩人比試劍術的時候,沒想到曹丕三招就把鄧展打敗了。


    鄧展可是朝廷出名的猛將,曹丕能輕易的打敗鄧展,可見曹丕的武藝非比尋常。


    稱帝後的曹丕為了鞏固中央政權,開始大規模任用曹氏親族為高層官員。


    民生方麵,對內鼓勵工農商,發展經濟農業,進一步減輕了對百姓的賦稅徭役。


    對外,曾多次南征東吳,禦強敵於國門之外。


    這使曹魏遠遠強於蜀漢東吳兩國,這也是曹魏政權最為強盛的七年。


    政治上改革官製,大肆推行九品中正製。


    高層官員大多啟用曹操遺留下來的重臣和曹氏夏侯氏的親族。


    同時嚴令婦人不得幹政,以免走了漢王朝衰落的老路。


    同時曹丕還整肅官風,大舉抓捕,懲治貪官汙吏。


    一時間朝野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力越來越強大了起來。


    文化上曹丕下令恢複太學,創辦學校,鼓勵平民讀書,修補前朝留下來的文學著作。


    軍事上則主動出擊,曾命夏侯尚,徐晃等人誘降上庸郡的孟達。


    大破劉備義子劉封,收複了咽喉要地上庸三郡。


    同時在位期間多次征討東吳,迫使孫權向曹魏稱臣。


    “延康元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稱帝,建國號為魏,定都洛陽。”


    “奉漢獻帝為山陽公,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同年十二月,曹丕至洛陽,開始營建洛陽宮。”


    “曹丕在受禪過程中,以祥瑞與五行讖緯之學廣造輿論。”


    “期間,漢獻帝一再下詔禪位,群臣數十次上表勸進,曹丕則一再謙讓拒絕。”


    “漢獻帝在第三次禪位詔書裏哀求曹丕順應天意效仿舜和禹接受禪讓。”


    “曹丕稱帝執政期間,對內致力於鞏固集權並恢複經濟。”


    “核心舉措包括:廢除丞相恢複三公製度;恩賜重臣及其子嗣。”


    “打擊異己、削弱宗藩勢力,禁止諸侯進入洛陽以防政變。”


    “頒布《禁母後預政詔》等禁止外戚宦官幹政。”


    “減輕百姓的稅賦與勞役負擔,頒布《輕刑詔》、派使者深入地方州郡調查民生疾苦,讓民間得以休養生息。”


    “複興儒學,重建太學和地方官學。”


    “製定九品中正製,恢複舉孝廉等人才選拔製度。”


    “對外,曹丕將征伐的重心放在吳國,先後三次興兵伐吳。”


    “孫權攻取關羽據守的荊州後,為對抗劉備的報複,選擇與曹魏修好。”


    “遣使表示臣服,曹丕遣太常邢貞前往江東冊封孫權為吳王。”


    “孫吳軍隊大破蜀軍後,孫權拒絕派遣長子孫登入魏為人質,魏吳關係急轉直下。”


    “同年十月,曹丕發動三十萬大軍,分三路討伐東吳。”


    “黃初五年,曹丕再次發動十萬人進攻吳國的廣陵。”


    “黃初六年,曹丕第三次發動大軍十萬人,進攻吳國的廣陵。”


    “這三次興兵,均未能取得明顯的戰果。”


    “但曹丕通過這幾次出軍,瓦解了以將領臧霸為代表的青徐二州的豪霸割據勢力。”


    “黃初七年,曹丕病危,冊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命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受遺詔輔佐嗣主。”


    “曹丕稱帝後,甄氏失寵,於黃初二年六月被曹丕下詔賜死。”


    “因甄氏被殺的緣故,曹丕長期有意另選繼承人。”


    “直至曹丕病重,曹叡才被倉促立為太子。”


    “五月十七日,曹丕在洛陽宮嘉福殿去世,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


    “曹丕臨終前下旨將後宮淑媛、昭儀級別以下者全部遣散出宮,送其歸家。”


    “六月九日,依照曹丕生前製定的薄葬製度,曹丕的遺體被葬入首陽陵。”


    王維:曹丕稱帝時,百官皆喜,隻有兩個人神色黯然,曹丕久久不能釋懷。


    黃初七年正月開始曹丕一病不起,同年五月,病逝於洛陽。


    托孤於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等人,共同輔佐曹叡為帝。


    曹丕的英年早逝讓很多人感到惋惜,但曹丕會病重到一病不起,這其實和他的個人飲食習慣和生活作風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飲食方麵,曹丕算是比較挑食的。


    他幾乎頓頓吃肉,無肉不歡,而且曹丕特別喜歡吃甜食。


    曹丕對於甜品糕點水果等甜物品的喜好,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曹丕就特別喜好吃葡萄,甚至專門寫了篇讚美葡萄甘甜的文章。


    曹丕不光喜好葡萄,還對甘蔗,梨,龍眼,大棗等劇甜之物大為感興趣。


    正常人都是熬不住這樣的吃法,曹丕的重病,很可能是糖尿病。


    不光是飲食方麵,曹丕的生活作風方麵也是相當過分的,甚至可以用荒淫無度四個字來形容。


    曹丕隨著父親曹操攻破了袁紹的大本營鄴城,曹丕並沒有跟著曹操在城內安撫民心。


    而是直接衝進了袁紹的兒子袁熙的府邸,因為曹丕聽說袁熙的妻子甄宓是個絕世美女。


    或許是曹丕繼承了父親曹操的好色的本性,也或許是怕甄宓被曹操看到給搶在了。


    就在曹操還沒有徹底占領鄴城的時候,曹丕強上了甄宓。


    等曹操得到消息之後,曹丕已經當麵來請求曹操納甄宓為妾了,可見其好色程度。


    有一次忙於國事,累倒了,被人抬到後宮去休息。


    他的母親卞太後得知後,連忙來後宮看望曹丕。


    但是剛進門卞太後發現不對了,伺候曹丕的這些宮女嬪妃看著很眼熟。


    仔細一看,原來這些宮女嬪妃都是曹操生前所寵愛的人。


    卞太後頓時大怒,這種事情她居然不知道,於是質問曹丕。


    曹操剛死不久曹丕就把曹操的那些宮女嬪妃接到了自己身邊了。


    卞太後聞言之後憤怒至極,父親屍骨未寒,兒子卻忙著搶父親的小老婆。


    她也顧不得問候曹丕的病情了,氣的轉身就走,離開了曹丕的後宮。


    可見曹丕的荒淫無度到了什麽程度,甚至曹丕去世,被送到陵寢下葬了。


    卞太後全程不管不問,可見卞太後對自己的這個兒子的失望透頂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