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的目光有時候是帶有選擇性的。


    對於駱賓王,人們更多記得他人生中的那些高光時刻,並把各種標簽貼到他的身上。


    比如唐朝憤青,比如最莽詩人,比如少年奇才。


    卻忽略了把時間的尺度拉長,去迴顧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駱賓王出生於唐高宗武德二年,在浙江義烏的烏傷城外駱家塘村。”


    “駱姓是義烏古烏傷的望族,祖父和父親都是讀書人。”


    “小賓王兒時父親在山東博縣做縣令,他和母親留在老家跟著祖父生活。”


    “祖父親自教年幼的賓王讀詩作賦,他從小就聰慧過人,幾歲就能吟誦多首詩文,還能吟句聯文。”


    “在小賓王七歲那年,有一天,祖父的一位好友來訪。”


    “席間祖父談起小孫子讀書的靈動悟性,不由得有點小得意,客人聽著禮貌地點頭,心中並不相信。”


    “飯後,祖父帶著小賓王陪客人在自家的園子裏散步。”


    “當走到一方池塘邊時,幾隻雪白的大鵝悠然地戲水。”


    “客人看到這個場景,心中一動,就拉著小賓王的手,指著池塘的景色。”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四句詩一出口,客人驚得半天合不上下巴。”


    “從這以後,這位客人走到哪兒,都繪聲繪色地講小賓王即興作詩的神奇。”


    “這首《詠鵝》一下子就在鄉間流傳開來,駱賓王也成了聞名遐邇的神童。”


    “在小賓王十歲那一年,他跟著母親來到父親做官的地方。”


    “父親將它他送進博昌縣學館,接受正規教育。”


    “同時廣泛接觸當地的文化名流,以提高學識和名氣。”


    “這幾年小賓王在父母身邊,一邊苦讀詩書,積累學識。”


    “一邊享受著嚴父慈母的平靜生活,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可這樣的日子很短暫,父親因積勞成疾,在縣令的任上撒手人寰。”


    “這時駱賓王十七、八歲的樣子,他就要擔起家庭的重擔了。”


    “父親隻是一個兩袖清風的小縣令,職位低收入少,家中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


    “父親離世,全家就陷入了困頓之中。”


    “幸虧父親很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大家伸出援手幫助他安葬了父親。”


    “轉眼三年期滿,為了生活和仕途,他決定參加科考,謀取功名,給母親和弟弟提供一個溫飽的生活。”


    “這一年的秋天小駱22歲,他將全家遷到兗州的瑕丘縣,投靠父親的生前好友韋明府,安頓好全家後就直奔長安。”


    “放榜時他名落孫山了,以他神童和齊魯才子的實力,怎麽也不相信這是真的。”


    “但現實就是這麽殘酷,想憑借自己的才華報效國家的理想,被社會的不公擊的粉粹,寒門學子依靠苦學出人頭地有多難。”


    “小駱落榜後,他沒有杜甫那樣的家庭經濟支撐能夠去各地遊曆。”


    “輾轉反側幾天,隻好決定迴家繼續苦讀,準備下次的科舉考試。”


    蘇軾:唐詩《在獄詠蟬》,天才詩人駱賓王的人生轉折。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應該來說還是很有激勵作用的,出身微寒的駱賓王寫出了這般觀察細致的詠鵝詩,怎能不讓人心生佩服。


    然而駱賓王的命運並不好,身處唐高宗武後時期,作為當時極富才名大才子,一生起起落落,最終成為政治的陪葬品。


    駱賓王一生未做過什麽大官,就好像是和中央的官職犯衝般,從王府幕僚出來當從九品的奉禮郎。


    再到弘文館的詳正學士,卻不知是犯了什麽事,得罪了什麽人,直接被貶到西域,長期守衛邊疆去了。


    終於好不容易在年過半百迴到長安入朝成為侍禦史,卻因為多次諷刺武則天當政而被下獄治罪。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


    首聯寫作者身陷囹圄,聽到深秋時節牢房外的蟬鳴聲,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愁思當中。


    頜聯作者對著秋蟬顧影自憐,惋惜自己在這玄鬢盛年的大好時光,卻要獨自在牢獄中吟誦白頭吟這樣哀怨的詩。


    頸聯作者通過描述深秋時節露水打濕秋蟬薄薄的翅翼,使得秋蟬想飛而不能飛,秋風多且聲響大。


    夏日刺耳的蟬鳴在此刻顯得低沉的景象,以此來比喻自己目前的處境。


    尾聯作者憤情衝天,沒有人願意相信我的清廉高潔,有誰能夠為我表白清白的心腸。


    駱賓王在次年遇赦被釋放,被貶為臨海縣丞後棄官遊曆廣陵。


    在此結識徐敬業,成為徐敬業的謀士。


    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時,駱賓王撰寫了著名的檄文。


    這篇連武則天看了都不禁惜才的檄文,這也許算是駱賓王人生的頂點。


    有理由相信,駱賓王在獄中時便已經對被門閥士族把控的朝堂失去希望。


    而他作為一個下級官吏受地位所限,看不懂為什麽李治會把武則天推出來共理朝政。


    反而受男尊女卑思想的誤導成為門閥士族的工具,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麵。


    而在他身陷囹圄時他發現朝堂上的大人物沒有誰為他這樣的芝麻小官申訴而徹底失望,最終和徐敬業等一批被貶官者走上造反之路。


    “幾年後,小駱終於去長安謀了一職。”


    “這是小駱第一次進入職場,他那剛直不阿的性格,開始讓他吃苦頭了。”


    “僅幾年就遭人排擠被免職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家中的生計,使小駱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中。”


    “正在這時候,一位貴人出手相助,推薦他去道王李元慶的府中任職。”


    “李元慶是唐太宗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封為道王,此時任豫州刺史,他很賞識駱賓王的才華。”


    “駱賓王幹滿三年後,道王特意下了一道手諭,讓他寫一篇文章自敘才能。”


    “而駱賓王自己卻認為這是自我吹噓,靠這種做法得到提拔,寧可不做,他迴絕了道王。”


    “這一次是駱賓王自己以他剛正不阿的性格,自斷升遷之路。”


    “不久,他就離開了道王府。”


    “兩次謀職混跡幕府,都被迫辭職,對駱賓王打擊也不小。”


    “此時的駱賓王已不是小駱,他已人到中年,對謀事已厭惡了。”


    “他決定返迴兗州,過他向往的隱居耕讀的生活。”


    “這一次隱居前後有12年時間,這期間詩人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是詩人創作的高峰期,也奠定了詩人初唐四傑的地位。”


    “閑居兗州的後期,由於生活經濟拮據,實在過不下去了。”


    “出於無奈,駱賓王決定複出,於是他給劉祥道等朝廷大員寫信請求引薦。”


    “駱賓王在文壇上的名聲還是夠響,不久就被舉薦入朝參加對策考試。”


    “闊別長安十八年,當年風華正茂的小駱,已然是那個麵帶滄桑的中年男子。”


    “經過考試,駱賓王被錄用,負責朝會、祭禮時的擺設和禮儀。”


    “僅三年光景,噩運又來光顧駱賓王,遭小人的排擠陷害,又丟了官職。”


    “在人生失意之際,駱賓王依然懷有一腔愛國之情。”


    “此時國家邊關吃緊,吐蕃大舉犯邊,朝廷派薛仁貴為大將軍進軍西域討伐吐蕃。”


    “駱賓王以五旬年齡,上書朝廷申請從軍奔赴前線,以自證自己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心。”


    “很快得到批準,於當年7月踏上漫漫征途。”


    “駱賓王參軍時已五十出頭,以這樣的年齡上戰場,足可以顯示出他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壯誌。”


    “可是,天不從人願,駱賓王隨軍西征,並沒有實現他邊疆立功的心願。”


    “薛仁貴將軍出師不利,短時間內不能班師迴朝。”


    “駱賓王在西域塞外的軍旅生涯,使他成為唐朝邊塞詩的先聲。”


    “不久,駱賓王隨軍入川,參加境內的平叛戰鬥。”


    “叛亂很快被平息,駱賓王隨將軍迴長安述職,並與家人團聚。”????王安石:駱賓王7歲便能出口成章,敢於寫文罵武則天,一生充滿坎坷。


    隋朝末期,駱賓王的祖父為了躲避戰亂,選擇辭官迴家。


    但是出生於小村莊的駱賓王祖上始終是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曾經在隋朝的時候擔任官職,而父親也是有名的大才子。


    所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駱賓王很難不被文化薰陶,後期沒有做官完全是因為時代原因。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在駱賓王出生之後,他們的家道就開始中落。


    不過家風始終沒有出現任何改觀,他的家人對他寄予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光宗耀祖,成為一名官員去輔佐君王。


    不過駱賓王的運氣並不好,他的父親在其10歲左右就已去世,於是駱賓王就過上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17歲那年他終於有機會進京趕考,22歲的時候進入京城考試。


    一路過關斬將,他的才情愈發明顯,不過在等待狀元之際卻發現自己已然落榜。


    由於他性格比較高傲,又年輕自負,所以不喜歡走被其他官員推薦的道路。


    幾年之後他在長安當了一個小官,但由於他為人清高剛正不阿,又不玩官場那一套。


    所以就被同僚排擠,最終選擇離職。


    駱賓王在自敘狀當中寫的話顯示他是一個非常清高和耿直的人,所以這樣的性格在需要圓滑的環境當中根本無法生存下去,他的人生經曆證明他不適合走仕途。


    在沒有高中的時候他頻繁地跳槽,年近花甲的時候才迴到長安,但是卻因為經常上書諷刺而被判入獄。


    之後碰上李治大赦天下,他出獄之後才跑到其他地方擔任縣官,但最後還是因為沒法適應官場而四處遊曆去了。


    武則天正式廢掉李顯改立李旦為太子,使得武則天權勢滔天。


    所以朝中官員十分不滿,反對者都開始謀劃著造反。


    駱賓王對於武則天非常不滿,直接給叛軍寫下了非常有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檄檄》。


    文中大罵武則天,但不想武則天看完之後絲毫沒生氣。


    甚至還多念了幾遍,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而且還怪罪宰相當時沒有把駱賓王籠絡到自己的麾下。


    但是當初帶頭起兵造反的徐敬業,因為準備得不夠充分,所以後期直接被武則天給鎮壓了。


    駱賓王跟隨徐敬業叛亂,在徐敬業失敗之後,他的去向也成了一個謎。


    不管怎麽說駱賓王這一生實在是太過坎坷:考試前段非常順利,到了後半部分關鍵時刻卻始終沒有過關。


    他自己又較為清高,看不上那些走後門的,所以才導致自己一直沒能出人頭地。


    從小受到的教育以及環境熏陶使得他無法向人低頭,因此他也沒有辦法和官場上的那些人沆瀣一氣,故而成為了屢次遭到同事排擠的人。


    況且他說話也不太好聽,因此一直都沒有被同事們喜歡過。


    雖然耿直無錯,但是在大環境之下還是理應做出一些改變。


    假如他當年能夠明察秋毫了解局勢,看到武則天欣賞自己的才華就應該直接投奔而去,或許結局也就不會那麽蒼涼了。


    “蜀中的山水曆來被文人墨客所青睞,駱賓王在此停留的兩年時間裏,成為他詩歌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期。”


    “56歲那年,結束了軍旅生涯,他迴到長安,吏部授予了一個九品芝麻官。”


    “曆經西域西征、蜀中平叛,經過長年的軍中漂泊,落得這樣的結果,駱賓王心中的懊惱可想而知。”


    “唐高宗上元三年,駱賓王從武功縣主簿調任明堂縣主簿。”


    “這一年的年底,母親病故,駱賓王離職丁憂。”


    “守孝期滿後,駱賓王被補授長安縣主簿。”


    “不久,突然被提拔為禦史台禦史,這是駱賓王一生官場中擔任的最高職位。”


    “可是好景不長,不到半年,駱賓王的牢獄之災就降臨了,他被人誣陷貪贓罪。”


    “以他那剛正不阿、不同流合汙、嫉惡如仇的秉性,被小人誣陷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被投入了監獄,這一年他已經60多歲了,在監獄中他受了不少折磨,卻無處申冤。”


    “遭受了近兩年的獄中磨難,恰遇唐高宗立英王為太子大赦天下,駱賓王才得以脫離牢籠。”


    “但並沒有官複原職,等到第二年,他被貶到臨海做一名縣丞。”


    “駱賓王本想到達臨海後,找個借口辭掉官職,離開渾濁的官場,去過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


    “到了臨海後,他卻被臨海美麗的山水景色吸引住了。”


    “每天處理完公務,就和一批文人學士飲酒賦詩、往來唱和,過得倒也悠哉。”


    “公元六八三年的臘月,唐高宗駕崩,皇太子李顯尊遺詔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後。”


    “武則天在高宗時期就已掌管朝政大權,她不願意將權利交給兒子李顯。”


    “於是將中宗李顯廢為廬陵王,另立小兒子李旦為唐睿宗。”


    “武則天終於可以手握大權,一切政事由她決策,睿宗不得參與。”


    “這年春天,駱賓王因事京,正趕上武則天廢帝奪權的大戲,他心中甚是憤慨。”


    “此時,徐敬業在揚州準備起事討伐武則天。”


    “徐敬業是唐朝開國元勳徐世勳的長孫,擁有兵權。”


    “他密召駱賓王做他的藝文令,負責起草文件。”


    “駱賓王就沒有返迴臨海,而直奔揚州加入了討伐大軍。”


    “他為徐敬業寫了一篇《討武曌檄》,把武則天罵的狗血噴頭,成為曆史上檄文的精品。”


    “武則天也不愧為一代女皇,當她讀到這篇檄文時,並沒有怒不可遏,相反卻很憐惜這樣的人才沒有為朝廷所用。”


    “由於徐敬業沒有抓住時機,僅三個月討武行動即失敗,徐敬業在兵敗時被殺。”


    “駱賓王逃脫後在吳中一帶隱居,幾年後他帶著一身才華和報國無門的遺憾,離開人世。”


    辛棄疾:駱賓王是天才少年,是大罵武則天的勇士。


    駱賓王從小博覽群書,一直到18歲人生都順風順水,然而就在這一年他父親去世。


    這場變故讓他不得不迅速成長,服喪期滿後他便踏上了進京求仕的道路。


    考試前博覽群書的他信心滿滿,可誰知放榜後竟名落孫山。


    這次考試失利對駱賓王打擊很大,他憤憤不平幹脆直接擺爛,從一位三好學生變成街溜子。


    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久後這個有文化的小混混就遇到了賞識他的人。


    經人介紹他開始了自己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在河南豫州做道王李元慶的幕僚。


    三年下來,小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領導的肯定。


    道王讓他寫篇自我介紹聊聊自己的優點和特長,想給他安排升職加薪。


    駱賓王卻不願意利用資源走捷徑,不願意破壞自己內心的公平正義,這便是文人的傲骨。


    直到七年後道王薨,他才不得不自尋出路,之後駱賓王便帶著全家迴到家鄉以種田為生。


    種地十幾年的駱賓王越來越窮,一度到了沒法養家糊口的地步。


    無奈之下年近五十的駱賓王希望能重迴官場,之後他便在京城做了一份不順心的工作。


    吐蕃大規模進犯大唐邊境,那個曾經的少年並未被歲月磨平棱角,工作不順的他決定棄文從武、投筆從戎。


    雖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紀,他的心卻仍舊熱血。


    在隨軍生活中,他寫下了許多豪壯蓬勃的邊塞詩。


    兩年後駱賓王離開邊境重迴官場,任職為侍禦史,這是他為官生涯的頂峰。


    然而耿直的駱賓王並不適合險惡的官場,才幹了一年就被撤職入獄。


    一年後唐高宗改年號為調露並大赦天下,駱賓王被赦免還被遷為臨海丞,但他並沒接受這份工作。


    唐高宗李治病逝,唐中宗李顯即位,才做了55天的皇帝就因昏庸被武則天廢黜。


    李旦審時度勢主動讓出皇位,請母親武則天登基。


    此後駱賓王前往揚州拜訪徐敬業,之後跟隨決定討伐武則天的徐敬業幹了一件大事造反。


    幾個月後反叛被朝廷軍隊一舉殲滅,駱賓王不知所蹤。


    直到現在沒人能確定他究竟是死於那場兵變,還是逃離後選擇隱姓埋名。


    他這一生本就是一個傳奇,連結局也是一個謎。


    總是不願給傳奇的人一個平凡的結局,於是人們更願意相信駱賓王兵敗逃離後,隱姓埋名皈依佛門。


    他是7歲就能寫出爆款詩作的天才少年,是拒絕走捷徑的耿直青年,是老當益壯花甲之年遠赴邊塞的壯士。


    是不懼權威、痛罵武則天的勇士,是一個不知所蹤的傳奇,亦是那大唐盛世的匆匆過客。(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