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很多人都記憶猶新,但其作者元稹大家可能不熟悉。


    元稹除了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政治家,可他被後人稱為大渣男。


    因為他在為原配亡妻韋叢寫詩時,正在和別人如膠似漆的談戀愛,但元稹的感情史還遠不於此!


    “唐朝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繁華盛世,萬國來朝伏惟天子之威。”


    “作為中華大地上最鼎盛的時代,也湧出了一大批能人誌士,風流才子。”


    “諸多風流人物中卻有一個另類,元稹出身北魏宗室,乃是昭成帝拓跋氏的十九世孫。”


    “其身負才學,此後屢次升遷,官拜宰相之位。”


    “與當時文豪白居易並稱元白,可謂是當時的頂流人物。”


    “這樣的元稹卻有一個慘淡的童年,雖然出身貴族。”


    “但在元稹八歲時,父親元寬便撒手人寰,徒留下幼子元稹和母親鄭氏。”


    “家中貧困,又沒有祖業在身,母子兩人相依為命過得十分艱難。”


    “出身書香門第的鄭氏卻深知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毅然決然的承擔起了照顧幼子的責任。”


    “在母親鄭氏的培養下,元稹很快的長大了。”


    “為了改變家中貧苦的境遇,元稹將眼光投向了考取功名的道路,於是他便著手研讀明經科。”


    “十五歲時,元稹憑借著過人的天賦,在朝廷舉辦的官方考試中成功中舉,一舉獲得官身。”


    “科考及第的元稹卻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冷遇,因為當時朝廷之中冗員情況嚴重。”


    “元稹一直處於無官狀態,隻能在家中靜候,已經成功邁入仕途的元稹並沒有灰心。”


    “即便是待在家中,他也沒有絲毫的懈怠,家中眾多的藏書成為了他的心靈慰藉。”


    “他開始研讀各種書籍,在京城這個文化政治高度繁榮的地方,元稹看到了新的世界。”


    “二十一歲時,唐王朝的吏部係統終於記起了這位年輕的左拾遺。”


    “元稹赴任河中府,不久之後駐軍騷亂。”


    “為了保護家人安危,元稹隻好再次遠離官場。”


    “不甘平庸的元稹不願就此放棄,三年後,他再次參加朝廷科試。”


    “榜單揭曉之日,他成功進入了秘書省任校書郎。”


    “與此同時,元稹結識了他此生的至交好友白居易。”


    “俗話說成家立業,此時的元稹已是該婚娶的年紀了。”


    “雖然元稹出身名門,但其家族沒落,想要娶一個頗有身份地位的家族之女卻是十分困難的。”


    “但這樣的情況在他入仕為官之後,便不是問題了。”


    李清照: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一生多情,一生為情所困。


    唐代詩人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與白居易並稱為元白。


    他的很多情詩,流傳千年,傳唱至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首詩是悼念亡妻韋叢的,寫的情意綿綿,深情款款。


    然而他並不專情,韋叢生病最後一年,他異地為官。


    當時已經跟一位漂亮的女詩人在搞曖昧,妻子韋叢離世後也沒有迴去奔喪,真是對這首詩莫大的諷刺。


    他處處留情,見一個愛一個,是一位位多情且濫情的浪子。


    一生談過6次戀愛,結過三次婚。


    三段婚姻,皆屬於高攀,有點靠婚姻上位的意圖。


    女方的家庭全是位高權重,屬於當地的名門望族,對他的仕途有著莫大的幫助,屬於政治聯姻。


    然而,那些沒有強大官職家庭背景的女朋友,最後都慘遭拋棄。


    其中當時的唐代四大女詩人中的兩位都被她禍害了,一位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詩人。


    女校書薛濤,能歌善舞,雖年過四十,比元稹大十幾歲,但依然美貌。


    兩人一見如故,誌趣相投,很快墜入愛河。


    好景不長,短短三個月的恩愛,元稹因工作原因被調離蜀地離開了她。


    慢慢兩人失去了聯係,元稹去了異地轉身愛上別人。


    彼時的薛濤脫掉一席紅袍換上道袍,從此參禪悟道,不問世間事。


    唐代的另外一位女詞人兼藝人劉彩春,不僅美貌,而且有迷人的歌喉。


    當時劉彩春有丈夫,元稹當時做官被貶至此。


    他非常傾慕劉彩春的美貌與歌喉,並且作詩一首贈劉彩春,劉彩春被眼前這位才子吸引。


    於是,背叛了自己的丈夫,與元稹在一起同居7年,此時的元稹是有妻子的。


    後來官職升遷,被調遷,元稹頭也不迴的離開了劉彩春,從此再無消息。


    劉彩春為情終日鬱鬱寡歡,最後跳河自盡。


    元稹的初戀崔雙文,是位富家小姐,有才情,喜歡寫詩。


    生的貌美如花,與元稹也是兩情相悅。


    但最終,元稹考慮到崔的家庭背景並不會給與自己的仕途帶來任何的幫助,轉身迎娶了高官韋夏卿之女韋叢。


    元稹這位情種,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聰明絕頂。


    其詩作流芳百世,千古絕唱,但人品卻臭名遠揚。


    有才無德的典型代表,專門禍害那些有才華的美人,玩膩了再無情的將她們棄之。


    “貞元十九年,元稹在他人的撮合下,與韋叢結為夫妻,不久後便被擢升為秘書省侍中。”


    “新婚燕爾的元稹此時可謂是春風得意,在嶽父留任洛陽之際,屢次上遷,元稹於妻子的感情也愈發深厚。”


    “而韋叢也深愛自己的丈夫,不僅關愛自己的丈夫還孝敬父母。”


    “韋叢的福氣卻沒有享受太久,元和四年,時任監察禦史的元稹因不畏強權,大力彈劾不法官吏遭到了朝廷中舊官僚勢力的打擊。”


    “其仕途受挫之際,年僅二十七歲的韋叢盛年而逝。”


    “本是感情深厚的夫妻卻沒在一起相處太久,韋叢的死給了元稹沉重的打擊。”


    “為了緬懷逝去的妻子,元稹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句,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亡妻的深愛。”


    “元稹用詩句來表達自己對深愛之人的感情,但有句話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這句話用在他身上也是再合適不過的。”


    “元稹與妻子的婚姻,並非是感情占據的主導地位。”


    “而是看中了時任京兆尹的韋夏卿的勢力,渴望通過迎娶她的女兒來達到被嶽丈扶持快速入仕的目的。”


    “他的婚姻目的十分不單純,在與韋叢相識之前,元稹還與一名崔姓少女頗有私情。”


    “在其所書的《鶯鶯傳》中,便隱晦的將自己和崔姓少女的故事寫在其中。”


    “崔鶯鶯雖出於大戶之家,卻在朝廷之中毫無實力。”


    “對自己而言,是毫無幫助的。”


    “於是在權衡得失之下,元稹便果斷拋棄了崔鶯鶯轉投韋叢的懷抱。”


    “元稹的這種行為可謂是少走幾十年彎路的捷徑超車了,婚後與韋叢雖然恩愛有加。”


    “但其婚姻目的的不單純,婚前與其他異性不軌,都成為了其身上的汙點。”


    “元稹的異性緣還不止於此,時任監察禦史的元稹。”


    “因為敢於批評朝中的貪官汙吏,且本身又頗負詩才,無論是在朝中清流還是詩壇文人圈子中都很有名聲。”


    “時值元稹奉命出使地方,來到蜀地後想到了頗有盛名的才女薛濤。”


    “於是便相邀約請於梓州相見,初一見麵,薛濤便被這個年輕俊秀腹有詩書的男人所吸引。”


    “兩人在這之後經常談論經史,感情日漸濃厚。”


    “不久之後元稹調任,兩人隻好分開。”


    “可多情的元稹卻不願就此將這份感情消散,於是便頻頻寄出詩信。”


    蘇軾:官至宰相的詩壇情種元稹,一生剛正敢與貪官鬥爭。


    唐朝分為四個階段,初唐時期貞觀之治,威名遠播。


    盛唐時期國泰民安,一派盛世。


    中唐時期在安史之亂之後,這個時候大多向往重現當年的風采。


    晚唐時期開始江河日下,憂思多愁。


    這四個時期,分別有那個時期的代表詩人。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中唐時期的元稹和白居易,以及晚唐時期的李商隱。


    其中的元稹,成長在中唐,一生致力於恢複盛唐光彩。


    可惜這一生命途多舛,宦海浮沉。


    也曾官拜宰相,也曾遭人貶謫。


    一生看盡高出的花,也成為別人踐踏的草。


    一生起落無常,讓元稹寄情風月。


    元稹出身官宦世家,可是父親在元稹八歲那年去世,自此由母親撫養元稹長大。


    也是這樣的背景,讓本是男兒身的元稹,有著如女子一般的多情和愁緒。


    十五歲的元稹登科及第,而後又一第一名的成績高中吏部選取官員的榜首。


    一帆風順的元稹,一直秉持著自己的底線。


    可是中唐時期宦官當政,元稹的堅持,讓元稹被人忌恨。


    自此,元稹開始長達了十年間的貶謫之路。


    這十年間,是懷才不遇的十年,也是風月多情的十年。


    20歲的元稹,因為一場英雄救美,見到了17歲的遠房表妹崔雙文。


    兩個人年紀相仿,男子玉樹臨風,女子溫婉脫俗。


    元稹開始追求未出閣的表妹,一首西施顏色今何在,但看春風百草頭。


    讓崔雙文墜入愛河,兩個人開始地下戀情。


    元稹還有自己的前程,所以在離別之際,許下諾言他日高中必來迎娶。


    可惜元稹忘了自己的諾言,在日複一日的等待中,崔雙文癡情錯付,鴛鴦別抱。


    可是始作俑者,都是元稹的多情。


    離開崔雙文的元稹,得到了當時高官韋夏卿的青眼,想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元稹。


    這個韋夏卿本是二品高官,此時的元稹還因為得罪宦官,一直被貶。


    這一次的青眼,不是男女之情的升華,是眼見可以前程似錦的坦途。


    或許,在青雲之誌和男女之情之間,元稹選擇了青雲之誌,選擇了飛黃騰達。


    所以他忘了曾經許諾的崔雙文,選擇了韋夏卿的女兒韋叢。


    24歲的元稹,迎娶了20歲的韋叢。


    不管這段婚姻的結合是因為什麽,可是在成婚的多年,韋叢是一個合格的妻子,而元稹也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在元稹蟄伏的七年之間,夫妻兩個雖然貧困,卻有情飲水飽。


    直到七年之後,元稹升職,韋叢卻先一步因病去世。


    升官發財死老婆的元稹,含淚寫下流傳千古的詩文。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多情也鍾情,在七年間,給了韋叢一生的美夢。


    31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元稹,遇到了大他11歲的薛濤。


    薛濤本是才女,兩個人一見鍾情,雖然相隔著年齡,可是雙方都不在意,展開了姐弟戀。


    自此,元稹開始寫情詩,而薛濤也有了流傳後世的薛濤箋,都是絲絲情意。


    這段感情的結束,是因為元稹開始騰飛。


    元稹迴京複職,而薛濤不僅年紀大,還是樂妓。


    前程似錦的元稹,怎麽可能迎娶滿是汙點的薛濤。


    他們之間的愛情,隻限於戀愛,注定沒有結局。


    薛濤沒有糾纏,目送元稹離去,自己青燈伴古寺。


    離開薛濤的元稹,馬上迎娶了繼室安仙嬪,可惜繼室不過活了三年時間就病逝了。


    同一年,元稹再次成婚,娶的是刺史之女,大家閨秀裴淑。


    15年之後,元稹再次被貶,裴淑妃不離不棄。


    可是在這十五年之間,元稹還有一次婚外情。


    當時的名伶劉采春,已經嫁做人婦。


    可是元稹對劉采春一見鍾情,開始了強烈的追求。


    而劉采春拜服於元稹的才華,這段地下情,一直維係了七年之久。


    七年之癢,讓元稹厭棄了劉采春,可是劉采春卻一直沉浸在感情中不可自拔。


    先一步抽身的元稹,沒有看見因為這段感情選擇自盡的劉采春。


    元稹的一生多情,一生辜負。


    或許,對於崔雙文而言,幸運的是他毀了諾言。


    否則嫁給這樣的男人,痛苦的一定是女人。


    每一段感情,元稹都是真心的。


    可是每一段感情,他都是辜負的。


    一生多情的元稹,最終還是為情所困,人活一生,不過為情而已!


    “得知元稹心意的薛濤心中大為感動,將自己善用的書箋裁成小塊並染成桃粉顏色,將自己的感情都付諸箋上。”


    “但未曾想,兩人的關係很快便走到了盡頭。”


    “元稹當時三十一歲,正是人生的大好時光。”


    “而薛濤即便身負才情,但年紀卻大了元稹十一歲。”


    “更要命的是薛濤出身歌伎,於元稹的仕途而言毫無作用。”


    “在元稹的冷落下,薛濤很快便領會了他的心思。”


    “沒有爭鬧沒有尋死覓活,受了情傷的薛濤換下紅裙,自此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


    “多情的元稹除了薛濤之外,還曾與才女劉采春有過一段露水情緣。”


    “當時的元稹任越州刺史,當時正趕上劉采春的演出,於是元稹便按耐不住了自己躁動的心。”


    “欣賞了劉采春的一次演出之後,元稹便被其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並為其寫了篇聲情並茂的評論文章,極盡華麗之詞讚美劉采春的風采。”


    “留任浙江七年時間裏,元稹與劉采春也來往了七年。”


    “甚至還在一次酒後詩興大發,毫不在意旁人知曉兩人的關係。”


    “如薛濤的那段感情一樣,元稹和劉采春的感情也是無疾而終,其中原因更是相似。”


    “因為身份低賤的劉采春雖負才女盛名,卻對他的仕途毫無助益,兩人的感情結局亦是早已注定的。”


    “其實拋開元稹的感情混亂不談,在他任職期間,卻是有過十分光輝的成就的。”


    “在擔任監察禦史期間,他大力整頓吏法,對貪官汙吏的懲處手段可謂是十分嚴厲。”


    “因為元稹為官剛正,任職期間受到了當時百姓們的擁戴,時任朝中要職的白居易更是對其大加讚賞。”


    “巡查地方的任命結束後,迴到朝廷中的元稹依舊堅守著自己的職業操守。”


    “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查證上報了多達十幾例違法案例,其中不乏官中的一些重臣和顯貴。”


    “直至後來元稹升任尚書中丞,更是秉持著心中的公義。”


    “與朝中違法亂紀的一係賊臣展開激烈交鋒,在肅清吏治一事可謂是功勳卓著。”


    “時年太和五年,五十三歲的元稹在鎮署去世。”


    “他的一生雖飽受爭議,但更多的都是因為其的感情生活過於精彩。”


    “但論及他在仕途政務上的成就,卻令人十分欽佩。”


    “出身於沒落貴族,卻能堅守本心,為民發聲,為國家肅清蛀蟲,也算是盡心盡職了。”


    文天祥:文學家元稹結過三次婚,共撩過六個女人。


    元稹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部的後裔,八歲時父親離世。


    幸有一個偉大的母親,親自教學。


    元稹20歲的時候,他到滿洲去看望遠方親戚,遇到了一個讓他一見傾心的表妹崔文雙。


    崔文雙也是博學多才,而且才17歲,後來兩人互相傾訴,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可元稹不僅風流,還厚顏無止到處炫耀自己的風流史。


    元稹把他與表妹崔文雙的事情,寫成了《鶯鶯傳》的傳奇,以來顯擺自己的高情商。


    第二年,元稹21歲迴京複考,如願及第,還被太子少保京兆尹夏卿看中。


    元稹在得知其女韋叢尚未婚配時,他便動起了歪腦筋,認為攀上這根高枝就可以平步青雲。


    而事實也是如此,在一番操作下,元稹與韋叢相戀,也同時拋棄了初戀崔文生。


    後來,24歲的元稹如願娶了韋叢。


    韋叢是一個端莊賢淑,溫柔體貼的妻子。


    婚後兩人感情非常的不錯,恩愛有加,而且還生育了五個孩子。


    但幾年後,年僅27歲的韋叢卻因病去世。


    元稹為原配妻子韋叢寫了著名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以來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感情。


    但在原配妻子韋叢下葬時,元稹卻不在現場。


    而在這個時候,他卻已經轉身掉到了女詩人薛濤的溫柔鄉。


    薛濤大元稹11歲,但薛濤待定閨中、才貌雙全,兩人直接忽略了年齡的鴻溝。


    可三個月後,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到了洛陽。


    元稹與薛濤也隻能開始了異地戀,以書信來解兩個人的相思之情。


    但好景不長,多情的元稹在異地戀的情況下竟移情別戀,看上了好友李景的表妹安仙嬪。


    33歲的元稹對她一見如故,再見傾心,自然也把詩人薛濤拋之腦後了。


    當初年齡的差距沒有把元稹和薛濤疏遠,現在卻因為遙遠的距離而分開。


    這也不得不寒了薛濤的心,以至於後來薛濤終身未嫁,以青燈古佛為伴。


    元稹在與安仙嬪交往後不久,兩人就結了婚。


    可天公不作美,在他們結婚三年後,安仙嬪病逝。


    本以為元稹不會再婚,可是元稹在第二任安仙嬪病逝後,風流的元稹並沒有閑著。


    元稹又被貶到了通州,在一次宴會上,元稹對刺史裴勳的女兒裴淑一見傾心。


    作為大家閨秀的裴淑,也是一位才女。


    在元稹猛烈的追求下,也逐漸動了心,元稹也如願以償的娶了裴淑。


    在第三次婚姻後,他們育有一個孩子叫元樊。


    但在婚姻期間,44歲的元稹調任越州,認識了二十五歲的女詩人劉彩春。


    有才的女人最惹人愛,元稹頓時難掩對劉彩春的愛慕,還為她寫下了《贈劉彩春》以示愛意。


    而劉彩春認為元稹有才有義,還十分的深情。


    所以劉彩春心甘情願的為他當起了情人,之後兩人在越州過了七年沒羞沒臊的生活。


    最後,元稹奉詔迴京,卻與劉彩春不告而別,傷心欲絕的劉彩春投河身亡。


    不得不承認,元稹的確是一個大渣男。


    雖然被稱為文學家,但是他的一生中處處留情,處處始亂終棄,對感情不專一。


    而且對每一個人都很深情,卻對每一個人都不是唯一的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