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歌妓,類似於今天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


    古代歌妓的地位非常的低,她們表演才藝的舞台多數是宮中的教坊司以及民間的青樓。


    這些歌妓不僅姿色迷人,而且有些人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的才女。


    在唐朝中期就有這麽一位才情與美貌並存的歌妓,她叫關盼盼。


    “關盼盼於唐德宗貞元三年,出身於書香門第。”


    “她精通詩文,更兼有一副清麗動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


    “她能一口氣唱出白居易的長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馳名徐泗一帶。”


    “再配上她美豔絕倫的容貌,輕盈婀娜的體態,讓無數世家公子望眼欲穿。”


    “後來,關家家道中落,出於無奈,關盼盼被徐州守帥張愔重禮娶迴為妾。”


    “唐憲宗元和年間出守徐州,雖是一介武官,卻性喜儒雅,頗通文墨,對關盼盼的詩文十分讚賞。”


    “而關盼盼的輕歌曼舞,更使這位身為封疆大臣的顯官如癡如醉。”


    “大詩人白居易當時官居校書郎,一次遠遊來到徐州。”


    “夙來敬慕白居易詩才的張愔邀他到府中,設盛宴殷勤款待。”


    “關盼盼對這位大詩人也心儀已久,對白居易的到來十分歡喜,宴席上頻頻執壺為他敬酒。”


    “酒酣時,張愔讓關盼盼為客人表演歌舞,想借機展露一番自己愛妾的才藝。”


    “關盼盼欣然領命,十分賣力地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長恨歌和霓裳羽衣舞。”


    “借著幾分酒力,關盼盼的表演十分成功,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白居易見了大為讚歎,仿佛當年能歌善舞的傾國美人楊玉環又展現在眼前,因而當即寫下一首讚美關盼盼的詩。”


    “詩中有這樣的句子,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關盼盼的嬌豔情態無與倫比,隻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與她媲美。”


    “這樣的盛讚,又是出自白居易這樣一位頗具影響的大詩人之口,使關盼盼的豔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兩年之後,張愔病逝徐州,葬於洛陽北邙山。”


    “張愔死後,張府中的姬妾很快風流雲散,各奔前程而去。”


    “隻有年輕貌美的關盼盼無法忘記夫妻的情誼,矢誌為張愔守節。”


    “張府易主後,她隻身移居到徐州城郊雲龍山麓的燕子樓,隻有一位年邁的仆人相從。”


    “主仆二人在燕子樓中,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燕子樓地處徐州西郊,依山麵水,風景絕佳,是張愔生前特地為關盼盼興建的一處別墅。”


    “樓前有一灣清流,沿溪植滿如煙的垂柳,雅致宜人。”


    “昔日關盼盼與張愔在燕子樓上看夕陽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緩緩漫步。”


    “如今卻是風光依舊,人事全非。”


    李清照:唐代著名藝妓關盼盼,被白居易寫詩逼死,卻被蘇軾夢裏惦記。


    關盼盼出身書香之家,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容貌姣好,歌喉舞技一流。


    所以在徐州地區很有名氣,許多富家公子都對她望眼欲穿。


    後來關盼盼家道漸漸衰敗,淪落到青樓賣藝。


    後深得徐州守衛張愔歡心,被他重金贖身,委身為小妾。


    張愔雖然是個武官,但是頗通文墨,愛好風雅之事。


    他對於關盼盼的感情,不隻是男人對美女的迷戀,更有一份欣賞。


    所以他把關盼盼娶迴家後,對她疼愛有加。


    關盼盼也頗感欣慰,對丈夫也日漸依戀。


    張愔知道,關盼盼非常仰慕大文學家白居易。


    有一次白居易遠遊到徐州,張愔便邀請白居易到家中做客,這讓關盼盼興奮不已。


    宴席中,關盼盼即興起舞,還唱起了白居易的《長恨歌》。


    白居易對關盼盼的舞技大為讚歎,說是猶如楊玉環在世。


    隻可惜的是兩年後,關盼盼的丈夫張愔不幸病逝,被埋葬在洛陽的北邙山。


    張愔死後很多妻妾都走了,隻有關盼盼依然在為張愔守婦節,獨居徐州私人別墅燕子樓數十餘載。


    後與白居易和詩三首,白詩中暗示關隨夫殉情。


    關盼盼心灰意冷,遂絕食而亡。


    白居易知道這件事後,非常內疚,而這件事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個汙點。


    後來到了宋代,蘇軾在徐州任知州時,曾入住著名的燕子樓。


    期間想起這個故事,竟在夜裏夢見了關盼盼。


    醒來後十分感慨,寫下了一首別具意境的佳作《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蘇軾任徐州知州,憑吊陳跡,發抒感慨作《永遇樂》詞。


    這首詞是借詠盼盼事來抒寫古今如夢的感慨,從本體的空無來叩問執著人生的意義。


    詞的上下兩片皆用逆挽法,不僅有助於意旨的表達,而且營造出跌宕峭拔的藝術效果。


    上闋寫清幽夢境及夢醒後的悵然若失之感。


    下闋寫自身的慨歎,直抒胸臆,徹悟人生,議論紛陳而筆端含情。


    由客死他鄉的盼盼,觸動了作者自身的輾轉奔波而不得誌的身世感慨。


    以此心境,對此景象,自然愁思無盡。


    從憶念盼盼到顧盼自身,又由自身漂泊轉為憐惜盼盼,古今失意之人頓時心意相通。


    既述盼盼生前死後的境遇,且凝注了一腔追懷之情。


    撫今追夕,不禁讓人頓生人生如夢的感歎。


    古今以下,既是對自身傷感的諷勸。


    更是在解悟傷感無益後,對人世悲歡的解脫超越。


    而又在悲慨之中有達觀,超脫之中含惆悵。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


    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盼盼本是名妓,但蘇軾的追懷絲毫不及於豔情。


    盼盼的主要事跡是守節,蘇軾的追懷也未止於名教。


    不僅未流於浮靡,也未流於迂腐。


    而從往事的流逝中,生發出人生的解悟。


    將摯情與哲理融為一體,體現出深沉的滄桑之感和時空意識。


    “關盼盼不再歌舞,也懶於梳洗理妝,度過了十年。”


    “關盼盼的這種忠於舊情、守節不移的精神,贏得了遠近許多人的憐惜和讚歎。”


    “元和十四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員外郎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


    “他對關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並且深為盼盼的重情而感動。”


    “因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傾慕白居易的詩才。”


    “所以張仲素這次帶了關盼盼所寫的燕子樓新詠詩三首,讓白居易觀閱。”


    “詩中展示了關盼盼在燕子樓中淒清孤苦、相思無望、萬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


    “白居易讀後,迴憶起在徐州受到關盼盼與張愔熱情相待的情景。”


    “那時夫妻恩愛相隨,這時卻隻留下一個美麗的少妻獨守空樓,怎不是人世間的一大憾事!”


    “白居易不由得為關盼盼黯然神傷,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淚。”


    “捧著詩箋,大詩人愛不釋手地反複吟詠。”


    “張愔已經逝去十年,尚有愛姬為他守節,著實令人羨慕。”


    “即使如此情深義重,難舍難分。”


    “為何不追隨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歎的淒美韻事。”


    “於是在這種意念的驅使下,白居易十分肅穆地依韻和詩三首。”


    “白居易設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樓上,秋來西風送寒,月明如水。”


    “更顯得淒冷與孤寂,獨居樓上的關盼盼想必受盡了相思的煎熬。”


    “張愔離去後,她脂粉不施,往日的舞衣也疊放箱中,根本再也沒有機會穿戴上身了。”


    “忽然筆鋒一轉,說到張愔墓上白楊已可作柱,而生前寵愛的佳人還孤孤單單地獨守空幃。”


    “倘若真的情真義摯,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


    “白居易對關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這並不是他有心要傷害關盼盼。”


    “隻因為按當時人們的道德標準來看,能以死殉夫,實是女人的一種崇高無上的美德。”


    “白居易認為既然關盼盼能為張愔獨守空房,為什麽不再往前一步,從而留下貞節烈婦的好名聲。”


    “在詩人的心目中,堅信節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


    “他以為勸關盼盼殉情,並不是逼她走上絕路,而是為她指明一條陽光大道。”


    “為了更明朗地表達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補上一首七言絕句。”


    “張仲素迴到徐州,把白居易為關盼盼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她。”


    柳如是:麵對相思,女人與男人相比,又多了幾多纏綿,幾絲無奈。


    唐朝有一個名伎關盼盼,他是當朝尚書張愔用重金買來的妾室。


    白居易曾經在張府做客時,對她有一麵之緣。


    而她在曆史上最出名的是,曾經寫過一首詩。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此時,張愔已經過世多年。


    她一個人獨守空房,夜不能寐,念舊愛而情動。


    感慨難過間,落筆寫下了這首內心的悲涼。


    窗外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樓上的殘燈,微弱的光芒,顯得房間裏如此空曠。


    想起曾經身邊的那個人,惟有淚千行。


    心有千千結,而能解開的那個人,卻陰陽兩隔。


    她徹夜難眠,相思一夜情,心裏的思念。


    哪怕用天涯海角來比擬,都覺得不夠長。


    可見,女人思念一個人的樣子,是多麽讓人心酸和苦楚。


    愛一個人的時候,每一刻,相處都仿佛吃了蜜糖一般。


    但思念,卻是一個人靜靜地坐著。


    內心的傷感,無從舒展。


    看天邊雲卷雲舒,隻能將一腔癡情都賦予眼眸裏。


    女人外表看著再堅強,若想念一個人,也會變得柔軟起來。


    她想念你,即便她不會明明白白地向你表白。


    但是卻會在一言一語,一動一行裏,讓你感受到她內心的煎熬。


    女人多半是抱著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心,想要和一人廝守到老。


    但若她的無盡付出,最後都如東流水。


    那麽多半,她的思念,就是一場悲劇。


    不管曾經愛得多麽刻骨銘心,但若當下你為了那個人夜夜不安穩,每晚魂牽夢繞。


    可他若早已忘記了你們之間的海誓山盟,那你這份思念,就是一場惡夢。


    思念一個人,應該是開心的事。


    但,女人思念到極致,就會少了許多快樂。


    就好比關盼盼,一個在人間,一個在天上。


    這一輩子,再也不能相見。


    如蘇東坡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關盼盼,在張愔過世後,十餘年都未曾再嫁,一個人孤苦一生。


    女人愛一個人,是纏綿,是想和你日夜黏在一起。


    她愛得深刻,離開分秒,都會因為你不在她身旁,丟了快樂。


    所以,若是思念是一場痛,那不妨讓自己走出來。


    畢竟,每個人的一生,隻有這一輩子,別讓自己的人生都陷入一場無盡的悲傷裏。


    思念,應該是有一種小別勝新婚般,方是恰到好處。


    而不是愁苦,更不是讓自己的人生再也找不到快樂。


    所以,若相思是讓你感覺自己還是幸福著,是每當想起那個人,覺得很快樂,那才是真正地看透。


    或許,喜歡一個人,是從此他人再也入不了眼中。


    而思念一個人,會更甚於此,是眼中,心中。


    無論做任何事,都會聯想到那個人。


    但塵世裏,許多愛戀,就是百轉千迴,滄海桑田。


    就是讓人說摸不透,仿佛被命運擺弄。


    所以,女人活得純粹,不是把自己的人生拴在男人身上。


    而是即便相思,也要讓自己收放自如,方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愛,要愛得痛快,思念,也要點到為止。


    畢竟,人活著,本身就有許多的不如意。


    而愛情,隻是我們人生眾多事情的一部分。


    千萬別在愛情裏,讓自己淪陷一輩子。


    不要去做那癡男怨女,相思隻有恰到好處,才能見真章。


    那些為了一個人鬱鬱寡歡,抑或悲痛難眠,都是傷身的行為。


    人活一世,應當拿出自己拿得起,放得下的氣勢。


    方能讓曾經的愛戀,有始有終,也才能在將來遇到能和你日夜相守的人。


    “關盼盼接到詩箋,先是有一絲欣慰,認為能得到大詩人的關注及柔筆題詩,是一種難得的殊榮。”


    “待她展開細細品讀,領會出詩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強烈的震撼。”


    “心想詩中寓意也太過於逼人,用語尖刻,實欠公平。”


    “她不可遏製地放聲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


    “張仲素見狀,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著她暗暗落淚。”


    “哭了不知多長時間,關盼盼似乎已從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頭緒。”


    “於是強忍著悲痛,在淚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詩韻奉和七言絕句一首。”


    “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態,在她花開時捧讚她,當她即將凋落時,竟還雪上加霜。”


    “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無生趣。”


    “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節,她也別無選擇了。”


    “張仲素離開燕子樓以後,關盼盼就開始尋死。”


    “隨身的老仆含淚苦苦相勸,徐州一帶知情的文人也紛紛以詩勸解,終不能挽迴關盼盼已定的決心。”


    “十天之後,這位能歌善舞的一代麗人,終於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上。”


    “淒苦獨居了十年的關盼盼,對於生死其實已經看得很淡。”


    “以死全節對她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傷心之事。”


    “但她恨隻恨自己的一片癡心,卻不被白居易理解。”


    “以為自己不願為張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個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絕路。”


    “在關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這時已成了一個幼稚的兒童,那裏能識得她冰清玉潔的貞情呢!”


    “她以自己高貴的死,迴敬了大詩人白居易。”


    “關盼盼的死訊傳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驚,明白了關盼盼確實是一位癡情重義的貞烈女子。”


    “繼而,他想到了關盼盼的死與自己寫的詩有著直接的關係,心情由敬佩轉成了深深的內疚。”


    “於是,他托多方相助,使關盼盼的遺體安葬到張愔的墓側。”


    “算是他對關盼盼的一點補償,也借以解脫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


    “但這一點關照,對於含悲而死的關盼盼來說,仍是徒增虛名罷了!”


    “白居易六十六歲以後,隱居在洛陽香山。”


    “自知來日不多,讓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與小蠻離開自己,各奔前程。”


    “以免自己百年之後,兩位妙齡佳人重演關盼盼的悲劇。”


    “從他的這一行動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經為逼死關盼盼而深深內疚了。”


    李師師:逼死關盼盼,白居易也有兇殘的另一麵。


    關盼盼本是色藝俱佳的徐州名伎,被徐州節度使張愔買為妾侍。


    才不過兩年,張愔就病逝了。


    關盼盼感念張愔這兩年對她的善待,並沒有琵琶別抱。


    而是獨自居住在徐州城郊張家的一處燕子樓中,過著與世隔絕的淒苦生活。


    大好青春白白消耗,一眨眼就過去了十幾年。


    張愔的老部下張仲素,很同情關盼盼,感慨地寫了《燕子樓》詩三首。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是符離人,白居易少年時長期生活在符離,所以他倆很熟識。


    張仲素就拿出了自己做的詩,介紹了關盼盼的情況,唏噓了一番。


    白居易在任校書郎期間,張愔設了宴招待他,並且還讓自己的愛妾關盼盼出來歌舞助興。


    關盼盼也很賣力,為了討好這個貴客,還專門演唱了白居易創作的《長恨歌》。


    白居易看得哈喇子流三尺,誇讚關盼盼,一副饞涎欲滴的樣子。


    聽完張仲素的介紹,沒想到白居易竟然冷血也寫了首詩。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關盼盼看到這首詩,心念俱灰,弱弱地辯白了一句。


    早就想一死相隨了,隻是為了夫君的名聲,怕別人議論他貪色殘忍,讓愛妾生殉,才苟活的。


    然後盼盼就絕食了,十天之後,就撒手人寰。


    守節這種事,是禮教提倡的。


    但不是強製的,更不是普遍現象。


    一來畢竟違背人性,二來守節是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的。


    關盼盼守節十幾年,已是非常不容易,在當時是得到了普遍讚譽和同情的。


    關盼盼在正值瀲灩的大好年華,嫁給一個行將就木的老頭子做妾。


    在她可以重獲自由的時候,她卻放棄了重迴紅塵的機會,選擇了離群索居。


    人情薄如紙,人心狠似狼。


    這件事上,白居易不折不扣是頭豺狼。


    一個無所依傍的柔弱女子,終究沒能扛得過去。


    她成了唐朝的藍潔瑛,成了豺狼們餐盤裏的炸子雞,最終被吞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