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你若精采,天自安排。


    一個女人想要吸引優秀的異性,首先自己要足夠優秀與強大。


    因為隻有氣場相同、頻次相同的人,才能夠相互吸引。


    陰麗華自身優秀出眾,從而吸引到了劉秀。


    令劉秀從此奮發向上,立誌要娶陰麗華為妻。


    因而才有了那一句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言,娶妻當得陰麗華。


    “公元5年,陰麗華出生於河南南陽新野,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美人。”


    “陰麗華祖上是輔佐齊桓公的管仲一脈,管仲的第七代管修以醫術聞名。”


    “後來管修從齊國遷到楚國,被封為陰大夫,從此後代就改為陰姓。”


    “陰麗華比劉秀小近十歲,當她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就以美貌與孝順聞名新野一地。”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長沙王劉發的後代。”


    “但由於王莽對劉氏室包括劉發這一支的無情打擊,到劉秀這一代就已經沒落了。”


    “劉秀姐弟一共五人,父親去世後,兩姐姐跟母親生活,他和兩個哥哥隨叔父劉良生活。”


    “劉秀性情溫和、與世無爭,對種田感興趣。”


    “哥哥性格相反,對遊俠好勇感興趣,還嘲笑劉秀沒出息。”


    “公元8年,王莽建新朝,奪去劉氏宗裔特權與財富。”


    “劉秀一家生活陷入困境,哥哥發誓重振大漢王朝,劉秀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劉秀去長安學習拜在名師門下,後來返迴家鄉,並在新野姐夫家住宿。”


    “這個時候,他見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陰麗華。”


    “看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劉秀一見到陰麗華,心動不已,立即定下人生目標,娶妻當得陰麗華。”


    “有了事業與愛情的人生目標,劉秀就開始付諸實施了。”


    “當時王莽統治下的新朝動蕩不安,民不聊生。”


    “劉秀與哥哥加入王匡綠林軍反莽覆流,最終推翻了王莽政權,此過程中劉秀功勞最大。”


    “但更始皇帝劉玄卻殺害了威望高的哥哥,在外殺敵的劉秀隻得忍痛迴到宛城謝罪。”


    “就在這時,陰麗華家人認為劉秀將來必前途不可限量,把陰麗華嫁給了劉秀。”


    “劉秀此時已有了娶陰麗華的資本,終於與傾慕多年的心儀女子成婚,完成了多年夙願。”


    “劉秀與陰麗華,可說是雙向奔赴。”


    “這一年,劉秀29歲,陰麗華19歲。”


    “劉秀與陰麗華成婚時,劉秀因哥哥之死強顏歡笑。”


    “為不讓劉玄猜忌,婚後他終日花天酒地,打造紈絝子弟人設,讓劉玄放鬆警惕。”


    “陰麗華雖是婦道人家,對當時的局勢卻洞若觀火。”


    “她認為劉玄氣量太窄,不必跟隨,勸丈夫去河北發展,等待機會獨樹一幟。”


    “劉秀一聽,很有道理,按陰麗華說的辦。”


    “恰好劉玄派劉秀去北地招降勢力,這正合劉秀意。”


    “他將陰麗華送迴娘家,自己帶數百人去河北發展勢力。”


    “最終羸得民心,勢力不斷越大。”


    “沒想到,後來殺出一個程咬金。”


    “河北真定王劉揚手握十萬兵馬,就是不肯歸附劉秀。”


    “除非娶他的外甥女郭聖通,還隻能做正室。”


    “這讓劉秀十分為難,一是沒有一個女人可淩駕於陰麗華之上。”


    “二是如果不同意結親,就會來一場殊死大血戰。”


    “最終,劉秀妥協了,與郭聖通舉行了婚禮。”


    武則天:劉秀發妻陰麗華的兩次讓,勘透婚姻大道理。


    第一讓,將皇後的位置,讓給郭聖通。


    其實,在劉秀心中,對待陰麗華的感情,自然要比他對郭聖通多,因為陰麗華是劉秀的初戀情人。


    劉秀尚且蟄伏之時,便得知了陰麗華的賢德。


    去拜會陰麗華家時,看見了傳聞中的這個女孩,而且一見鍾情。


    陰麗華對這個關注自己的人,充滿好奇和好感,但是兩人相差盡十歲。


    而且,還未達到適婚歲數的陰麗華,是與劉秀擦不出什麽火花的。


    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劉秀對她的單戀。


    而兩人間命運的轉機,來自劉秀哥哥被殺。


    在劉秀忍辱負重,以保住劉家軍後。


    他獲得了陰麗華兄長的欽佩,於是將陰麗華許配給了劉秀。


    到了陰麗華19歲時,兩人才結為夫妻。


    新婚三月,劉秀就因為戰事,不得不與陰麗華分離。


    於是,劉秀為了籠絡劉揚,獲得他手中的十萬大軍,便娶了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


    至於,再次重逢的劉秀與陰麗華的場景,真可謂是物是人非了。


    麵對與自己有情意的結發之妻,和給自己事業帶來極大貢獻的郭氏,劉秀犯了兩難。


    所以,他寧願都冊封二人為貴人,卻不願輕易做出決定。


    直到郭氏的舅公劉揚叛變,劉秀才主張用這一罪狀捧陰麗華上台,但是遭到了陰麗華的拒絕。


    劉秀感佩,繼而越加愛護陰麗華,也對她心生歉疚。


    陰麗華不單是一個寬宏大量,氣度不凡的女子,她更是一個聰慧而明智的女人。


    她的這一讓,讓出了更多恩寵和真情,表麵上她失去了皇後的位置。


    但是,她卻贏得了劉秀心上的一席之地。


    她的處處為劉秀著想,除了她對劉秀的愛,更多的是源自她的聰慧。


    她明白與其讓自己的丈夫陷入兩難,無論他做哪一個決定,都會深深傷害另一個女子,那麽自己主動去付出吧。


    這樣的姿態,既寬宏,也得體,更聰明。


    反而讓劉秀對她心生更多的歉疚,讓他心中的天秤,更傾向於自己的一方。


    沒有人不喜歡善解人意,何況是後宮這樣往往斤斤計較的地方。


    主動爭了是小氣,主動放棄才是大氣。


    而這樣的大氣舉止,本就比爭權奪利的鉤心鬥角,要高貴得多!


    有時候,不爭不搶,才是以退為進!


    第二讓,劉秀欲立陰氏兄弟為侯爵,被陰麗華再次拒絕。


    劉秀欲以立陰氏兄弟為侯爵,作為對陰麗華的彌補,但是遭到了陰麗華的拒絕。


    她認為自己如今的身份隻是妾,自己的兄弟們沒有封為侯爵的資格。


    這樣的安分守己,這樣的知情知理,讓劉秀再次對她心生好感和感動。


    她時時刻刻都是想著他的利益,她的拒絕,恰恰是維護後宮和平和幸福的方式。


    所以勘透這一點,劉秀自然能夠對結發妻子多了份敬佩,也有了更多傾心。


    與之相比的郭皇後,她隻會對劉秀抱怨指責,卻無法為他分擔一點憂愁。


    所以,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的劉秀,最終廢黜了她。


    這一次的讓,敬佩陰麗華的心胸。


    她不是那種逢迎的女子,心中自然多了一份家國情懷。


    所以,寧願忍氣吞聲,都不讓後宮出現不和之氣。


    陰麗華的讓,雖然看似失去了眼前的榮華富貴。


    但是從長遠考慮,她的讓帶著生活的哲理,也充滿智慧和眼光。


    她不急於一時的榮辱,反而要的是皇帝長長久久的愛慕和尊重。


    她不是不求,而是不願為了一時之力,而失了皇帝心上的位置。


    所以,她對榮譽和地位看得很淡,對金錢的誘惑格外鎮定。


    她與郭皇後的唯一區別是郭皇後要一時的榮譽,而忽略了長久的競爭力。


    但陰麗華要的是獨一無二的感情,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蟄伏後,才能獲得的迴饋。


    所以,懷抱著兩種不同信念的女子,最終擁有了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


    陰麗華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女子,她不趨炎附勢,也不妄自菲薄。


    她聰慧而沉穩,看似不動聲色,但其實早已看透全局。


    所以,她不爭不搶。


    但最後這些爭搶,最終都會落入她的手中。


    可見,她的聰慧和智謀。


    “由於經常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一見到風情萬種的郭聖通後。”


    “劉秀不由自主地掉入了溫柔鄉,此後又覺得愧對陰麗華。”


    “這場政治聯姻的結果是,劉秀不但避免了一場血戰。”


    “還得到了劉揚的十幾萬大軍,勢力大漲。”


    “不久,劉秀在千秋亭稱帝,定都洛陽。”


    “就派人去接陰麗華,這時難題來了。”


    “到底立誰為後呢?發妻還是繼妻呢?”


    “如果立郭聖通,他又覺得愧對陰麗華。”


    “如果立陰麗華,那郭聖通不僅生了兒子,還有舅舅劉揚的十幾萬大軍。”


    “一時難以解決,劉秀就立兩人都為貴人。”


    “後來,事情出現一個契機。”


    “郭聖通舅舅劉揚見劉秀打下天下,就想坐享其成,趁機叛亂奪權,誰知很快被劉秀平叛。”


    “如此郭聖通靠山倒了,劉秀趁機立陰麗華為後,不料陰麗華卻拒絕了。”


    “理由是困厄之情不可忘,況且郭貴人已生子。”


    “陰麗華沒有趁人之危登上皇後寶座,這是避免讓丈夫陷於不義之境,同時避免了後宮之爭。”


    “如此在陰麗華堅持下,郭聖通成為了東漢的第一位皇後,兒子劉疆被立為第一任太子。”


    “陰麗華沒當上皇後,劉秀很愧疚,想法設法彌補她。”


    “如盡量多陪她,帶兵打仗也帶上她,同時盡量避免她與郭聖通單獨相處。”


    “此後十年裏,劉秀勵精圖治,十分勤勉。”


    “為此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劉秀一直對陰麗華很寵愛,陰麗華陸續生下劉莊等五個兒子,還有好些女兒。”


    “而在陰麗華的高情商之下,郭聖通也沒被劉秀冷落,又為劉秀生下五子。”


    “後來陰麗華母親與弟弟被盜賊殺害,劉秀十分愧疚。”


    “由於陰麗華謙讓,沒對陰家封爵,因而沒有守衛導致災禍。”


    “劉秀下詔書,說明了當年陰麗華讓皇後位之事。”


    “這讓郭聖通內心五味雜陳,對劉秀心生怨恨。”


    “恰好這時太子劉疆十分頑劣,被劉秀斥責,讓他向弟弟劉莊學習。”


    “為此讓郭聖通有了很大危機感,開始找陰麗華麻煩。”


    “陰麗華隻得躲讓,不與她產生衝突,後來幹脆搬出洛陽。”


    “郭聖通找不到發泄對象,就拿宮女等人撒氣,後宮人人自危。”


    “郭聖通此舉無異於自掘墳墓,在三人的感情中,她是多餘的那一個。”


    “而在這種情況下,她還不懂得明哲保身,就太不明智了。”


    “公元41年,劉秀頒下廢後詔書,改立陰麗華為後。”


    “陰麗華沒有再推辭,雖然貴為皇後,卻依然像以前一樣寬厚仁慈。”


    “對上恭敬柔順,對下態度和順,被天下人稱為賢後。”


    “其實,陰麗華的謙讓自抑還不僅體現於此。”


    “當年陰麗華哥哥隨劉秀打仗時屢立軍功,劉秀就打算破格封賞他們,不料被陰麗華拒絕。”


    “天下初定,將帥有功者多,不能托外戚關係,對天下以示不公。”


    李清照:劉秀為何一生隻愛陰麗華一人?智慧與格局很重要。


    對於女人來說,婚姻就是她們生命的全部,是她們一生的依靠。


    但男人不一樣,婚姻隻占男人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


    而且甚至不是獨立的一部分,是政治生活的一個附庸。


    所以,郭聖通作為一個政治交換品,很沒尊嚴地嫁給了劉秀。


    郭聖通嫁給劉秀的時候,感情是非常複雜的。


    嫁給一位英雄豪傑,內心當然非常高興。


    但是英雄豪傑已經成了別人的夫君,和別人有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剛剛嫁給劉秀的郭聖通,是相當低調的。


    她甚至認為,她的人生,可能從此就會進入了灰暗時刻。


    但是讓郭聖通沒有想到的是,劉秀對她竟然非常好,似乎根本就沒有陰麗華這個人存在。


    劉秀一門心思都在她身上,對她好,對她的家人好,對和她生的兒子好。


    反而對曾是夢中情人和患難夫妻的陰麗華,劉秀並不重視。


    那一瞬間,郭聖通覺得,她幾乎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女人。


    他不但找到了一位英雄,這位英雄還那樣愛他。


    所以,那一段時間的郭聖通是心滿意足的,甚至是驕傲得意的。


    郭聖通沒有發現,劉秀在那段時間之所以對她那麽好。


    並不是因為劉秀已經忘記了陰麗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她身上。


    而是因為劉秀需要極力拉攏郭聖通的娘家人,讓郭聖通的娘家人為他打仗。


    劉秀需要的還是一種政治,而他對郭聖通的好,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就相當於當年她的舅舅劉揚把她嫁給了劉秀,是一種政治工具一樣,郭聖通其實是第二次成了政治工具。


    郭聖通真正醒悟過來,是在劉秀奪得了江山以後。


    劉秀當了皇帝,就把陰麗華迎迴來,立為貴人。


    而且對陰麗華特別好,每天下朝後,都會去陰麗華那裏。


    有什麽心裏話,也隻喜歡和陰麗華說。


    劉秀對郭聖通之前的那些寵愛,那些關心,幾乎已經不存在了。


    不但如此,劉秀還做出了一個極為過分的事情,他試圖把陰麗華立為皇後。


    郭聖通發現,劉秀對她所做的一切,原來全都是假的。


    也就在那時候,郭聖通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她自然要說一些瘋言瘋語的話。


    郭聖通雖然說了一些瘋言瘋語的話,但是她還沒有發瘋。


    真正讓她發瘋的,是劉秀和陰麗華反複不斷的秀恩愛。


    這種行為,簡直讓郭聖通的精神到了幾乎崩潰的邊緣。


    而這個時候,郭聖通的娘家人真定王劉揚。


    不但沒能幫助郭聖通,反而給她幫倒忙。


    這時候,劉揚張狂起來了,覺得要沒有他,也就沒有劉秀的今天。


    劉揚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擁兵自重。


    劉秀哪能容忍他這種行為,所以最終把劉揚給殺掉了。


    劉秀把劉揚殺掉後,卻反而把郭聖通立為皇後。


    但是,他依然不願意到郭聖通那裏去,依然天天往陰麗華的後宮跑。


    這讓郭聖通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她發現這個皇後之位,隨時隨地都可能沒了。


    她兒子的太子之位,也可能隨時隨地都沒了。


    對於郭聖通來說,唯一能夠救她的,就是手上有點實權。


    隻有手上有點實權,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然而郭聖通這樣做,一下就讓劉秀找到了廢除她的理由。


    所以理直氣壯地把郭聖通的皇後之位給拿掉,把陰麗華扶起來。


    同時把郭聖通的兒子給廢掉,把陰麗華的兒子扶起來當太子。


    劉秀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為陰麗華順理成章當上皇後掃清一切障礙,尤其是輿論場的障礙。


    總之,郭聖通再一次成為了政治工具。


    先前,她已經兩次成為政治工具了,這是第三次。


    而這第三次,竟然是劉秀和陰麗華通過秀恩愛的方式完成的。


    郭聖通最後去當王太後的時候,她才知道真正的灰暗時刻來了。


    “陰麗華另一個兄弟時任黃門侍郎,每次劉秀出門他都拿一個小蓋傘為他遮風擋雨,劉秀要升他當侍中。”


    “不料被他堅決辭讓,說一家人受爵賞,會令天下人失望。”


    “這是陰麗華的熏陶,有其姐必有其弟。”


    “對郭聖通,陰麗華也十分寬厚。”


    “古代廢後結局大多很慘,要麽被打入冷宮,生不如死。”


    “要麽被賜自盡,香消玉殞。”


    “但廢後郭聖通,卻是史上最大的例外。”


    “陰麗華向劉秀建議,劉疆依然是太子,還要封賞郭聖通家族,封郭聖通為中山王太後。”


    “因此郭聖通是史上唯一沒被打入冷宮的皇後,反而因此得到尊崇。”


    “娘家人也被大封,兒子也還是太子,這完全是皇太後的待遇。”


    “沒想到,陰麗華與劉秀的百般安撫,反倒讓劉疆內心不安。”


    “母親被廢後,他就終日活在憂鬱中,後來在他人的勸說下決定讓出太子位給陰麗華的長子劉莊。”


    “劉秀與陰麗華認為大人的糾葛不應該連累到孩子,因此就沒有同意。”


    “後來,劉疆多次提到自己想做藩王的心願。”


    “劉秀與陰麗華見事已至此,隻得同意劉疆,封他為東海王。”


    “其實,這是劉疆的聰明之舉,他後來也是善終了的。”


    “陰麗華對此十分不安,於是向劉秀請求,再次擴大劉疆封國領土。”


    “為此劉疆的封地被擴大到了兩倍,足足有29個縣之多。”


    “當然,即便對郭聖通母子諸多彌補,也有些影響。”


    “公元52年,郭聖通去世,終年46歲。”


    “她的過早離世,多少與廢後相關。”


    “娶妻當娶賢,嫁夫當嫁能。”


    “陰麗華一直是後世女德的典範,她一生智慧賢德,有大格局。”


    “寬厚仁慈,誠以待人,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


    “不僅自己以身作則,還有效約束家人。”


    “劉秀正因有了這樣一位賢後,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政事中。”


    “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東漢出現了繁榮的光武中興時代。”


    “公元56年,光武帝劉秀去世,終年62歲。”


    “陰麗華兒子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


    “陰麗華被尊為皇太後,仍然十分仁厚,讓兒子要善待郭聖通家族。”


    “公元64年,陰麗華去世,終年62歲。”


    “陰麗華與劉秀的千古和諧愛情,羨煞後世人。”


    “在大多朝代的後宮,都難免出現後宮爭寵等情況。”


    “然而在劉秀的後宮卻幾乎沒有此類事件的發生,這都與陰麗華的大智慧與大格局分不開的。”


    “在丈夫事業上,她會指點迷津。”


    “在立皇後立太子上,她會從大局出發主動謙讓。”


    “在特權方麵,她則以身作則,從不逾矩等。”


    “家有賢妻,男人不遭橫事。”


    “國有賢後,君王不亡其國。”


    “陰麗華是史上一代賢後,她身上的很多優點與智慧都值得後世學習。”


    “她的不爭不寵,從容智慧,令人深受啟發。”


    “從另一方麵看,不爭就是爭,爭就是不爭。”


    “通過陰麗華的一生不難看出,她的人生大智慧堪稱上善若水,因而她能夫妻美滿幸福。”


    太平公主:陰麗華算得上是和劉秀破鏡重圓的原配夫妻,她這個前妻的人生,真是取得了巨大成功。


    陰麗華這個前妻,最後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


    陰麗華是劉秀的初戀,這一點,郭聖通是比不了的。


    在所有的戀愛中,初戀的感覺是最美的。


    而絕望的初戀,又是所有戀愛中感覺最強烈的。


    陰麗華正好是劉秀的初戀,而且是一種絕望的初戀。


    到劉秀那一代的時候,家族早已沒落了。


    劉秀是靠勤學苦練,最後被推薦到國子監裏去讀書的。


    雖說讀上了國子監,但他隻是一個窮學生,什麽也沒有。


    如果劉秀後來沒有遇到西漢末年的亂世,他想要有所作為,是很難的。


    而當時的陰麗華,不但長得非常漂亮,而且還是出生於名門貴族的大家閨秀。


    劉秀想要娶陰麗華,簡直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所以說陰麗華不但是劉秀的初戀,而且是刻骨銘心的絕望的初戀。


    劉秀後來造反,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他是處在人生最低穀的時候,娶陰麗華的。


    劉秀雖然跟著劉玄造反,並且在昆陽之戰中,取得了赫赫戰功。


    在皇帝劉玄殺掉劉秀的哥哥後,劉秀的處境就十分微妙。


    畢竟劉玄對於劉秀來說,有殺兄之仇,而且劉秀又戰功赫赫。


    所以劉玄同樣忌憚劉秀,也對劉秀起了殺心。


    當時,劉秀強忍悲痛,不和哥哥的部下來往,也不表現出悲傷的樣子。


    還積極地向劉玄表忠心,這樣才躲過了劉玄的繼續追殺。


    不過劉玄雖然沒有殺劉秀,但是解除了劉秀的兵權等一切權力,讓他當一個閑人。


    劉秀也就在這個時候,迴到了家鄉南陽,迎娶了陰麗華。


    可以說,劉秀迎娶陰麗華的時候,是處在人生最低穀的時候。


    陰麗華對劉秀可以稱得上是雪中送炭,並不是說陰麗華給予了劉秀多大的軍事支持。


    更重要的是,陰麗華在精神上給予了劉秀極大的撫慰,給予了劉秀極大的信心。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初見,人生更美好的又是雪中送炭。


    陰麗華給予劉秀的,全是美好的東西。


    劉秀離開陰麗華娶了郭聖通以後,陰麗華並沒有因此就另嫁他人。


    盡管她可以說已經被劉秀休棄了,也得不到劉秀的消息。


    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就另嫁他人,而是一直為劉秀守住了自己。


    這種忠誠,也是女子最美的品德之一。


    除了忠誠的美德,陰麗華還有謙讓的美德。


    對於後妃來說,謙讓就是她們最好的美德之一。


    劉秀在確立皇後的時候,認為陰麗華是原配,應該由她來當皇後。


    但是陰麗華卻認為,她沒有為劉秀的江山立過什麽大的功勞,再加上當時她又還沒有兒子。


    所以她謙讓了,並且極力推薦郭聖通。


    陰麗華的謙讓,再一次增加了劉秀對她的好感。


    讓劉秀發現了她身上的美德非常多,因此更加堅定了要立她為皇後的決心。


    不過,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真定王劉楊造反了。


    劉揚造反,可以說打亂了劉秀的部署。


    當他平定了劉揚造反以後,本來他打算立陰麗華為皇後。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改變主意,立郭聖通為皇後。


    因為他要通過這個辦法,安撫郭聖通的娘家人。


    畢竟劉秀剛剛建國,國家不定,朝廷不穩。


    如果對郭聖通的娘家人打擊得太厲害了,必然會引起社會巨大的動蕩。


    所以劉秀違背自己的想法,選擇確立郭聖通為皇後。


    不過他選郭聖通為皇後以後,心裏對陰麗華的愧疚和疼愛,又增加了一層。


    最後當郭聖通看不慣劉秀和陰麗華秀恩愛的時候,就開始鬧脾氣。


    劉秀本來就不想立郭聖通為皇後,幹脆以這個為借口,廢掉了郭聖通。


    並且為了保持江山的穩定,也同時廢掉了郭聖通的兒子,把陰麗華的兒子扶起來立為太子。


    總之,雖然陰麗華是前妻。


    但是由於她是劉秀的初戀,刻骨銘心的初戀。


    又在劉秀最艱難的時候和劉秀走到一起,再加上她身上有著忠貞和謙讓的美好品德。


    因此,她這個前妻得以重新成為現妻,並且實現了人生最大的成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