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皇帝史上,皇帝愛江山更愛美人的例子實在太多。


    可偏偏順治帝就有點異類了,他與董鄂妃的愛情堪稱是曆史上難得一見的真愛故事。


    順治帝在遇到董鄂妃之前,生活可以說是有性無愛。


    雖然身為帝王,但他的內心卻一直空虛寂寞冷。


    直到董鄂妃的出現,順治帝才真正體驗到了什麽叫做愛情的力量。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走了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


    董鄂妃,這位順治帝的真愛。


    雖然在曆史的長河中名字不詳,但她的故事卻留給後人無盡的欷歔與感歎。


    她的一生,像極了一幅淡雅的畫像。


    雖美麗動人,卻終究籠罩著一層無法驅散的憂鬱與哀傷。


    或許,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裏,董鄂妃的命運早已注定。


    無論她如何賢良淑德,如何受到順治帝的寵愛,也終究難逃紅顏薄命的結局。


    而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愛情,也隻能在曆史的長河中化作一抹淡淡的哀愁,永遠留存在後人的記憶裏。


    “董鄂氏是滿洲正白旗人,她的父親鄂碩是正白旗的軍官。”


    “順治二年以後,鄂碩隨軍南征。”


    “此後的五六年間,都在蘇州、杭州一帶駐紮。”


    “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漢族文化的影響和熏染,對孩子們的一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有一種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


    “董鄂氏的才學在當時入關之初的滿洲世家女中,可謂是寥寥無幾。”


    “順治十三年,董鄂氏被冊封為賢妃。”


    “僅一月有餘,順治以聰慧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


    “這樣的升遷速度,清代曆史上十分罕見。”


    “順治帝還為董鄂氏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更為董鄂氏頒詔大赦天下。”


    “大清近300年的曆史上,因為冊立皇後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按常規,皇帝隻有在冊立皇後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詔書公告天下。”


    “董鄂氏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


    “順治歡喜至極,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


    “舉行頒布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對這個孩子出生後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後更是大赦天下。”


    “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


    “這已經是超越祖製了,喪葬規格逾製,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


    “董鄂氏身為八旗名門閨秀,受家庭教育的影響。”


    “根據史料記載,她從小穎慧過人,有一個特別的天賦就是讀史書過目不忘。”


    “董鄂氏天性慈愛,有見識,識大體,她的作為好像隻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釋。”


    “每次順治看奏折時,有重要的內容,草草看過後,就隨手扔在一邊了。”


    “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能忽視。”


    “每當順治要和她同閱奏章時,她又連忙拜謝,並解釋說後宮不能幹政。”


    “每當順治下朝後,她總是親自安排飲食,斟酒勸飯,問寒問暖。”


    “每當順治批閱奏章至夜分,她總是毫無例外地為其研磨,侍奉湯茶。”


    曹雪芹:董鄂妃,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寵妃。


    拋開董鄂妃從妃到皇貴妃僅一月有餘的晉升速度,拋開順治皇帝對董鄂妃近乎偏執的專寵。


    單就董鄂妃薨逝後,順治皇帝表現出來的種種超常規行為,就足以說明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用情至深。


    董鄂妃之所以能獨得順治帝的恩寵,隻因有三大優點是任何一個男人都抵擋不住的。


    其一,身為兒媳,侍母至孝。


    以孝治天下的清朝統治階層,向來以孝道為衡量後妃德行的基本依據。


    董鄂妃的侍母至孝,順治皇帝就予以了至高評價。


    順治皇帝對於董鄂妃的孝道評價並非虛言,有兩件具體事例可以明確說明。


    順治十四年冬,正居於南苑的孝莊太後身體有恙。


    董鄂妃不顧自己身體虛弱,朝夕侍奉,廢寢忘食,並親赴天地壇為其祈福。


    董鄂妃病重之際,孝莊太後曾數次親臨探望並在其薨逝後,表示哀之甚。


    要知道,孝莊太後並不喜歡這個奪得順治皇帝專寵的兒媳。


    如果不是被其孝心感動,又怎麽會真情流露。


    獨得皇帝專寵的董鄂妃,非但沒有驕橫跋扈,反倒在孝莊太後跟前孝順侍奉。


    怎能不讓順治皇帝傾心,怎能不令天下男子歎服。


    其二,身為賢內助,董鄂妃無可挑剔。


    董鄂氏生前雖然未被封為皇後,但其身居皇貴妃高位,又得順治皇帝專寵。


    於後宮的實權一直和孝惠章皇後並存,甚至遠勝於孝惠章皇後。


    但擁有如此恩寵和權勢的董鄂妃,並沒有恃寵而驕,更沒有囂張跋扈。


    順治皇帝還專門列舉了董鄂妃對待孝惠章皇後的兩件事例,予以說明這位賢內助於後宮之中無可挑剔的表現。


    順治十四年,孝莊太後身體有恙時,孝惠章皇後無動於衷。


    惹得順治皇帝大怒,打算以孝道有虧為由,將其廢黜。


    皇後被廢,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時任皇貴妃的董鄂妃。


    但其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數次為皇後求情。


    順治十五年,孝惠章皇後身染重病,董鄂妃更是侍奉左右。


    得皇帝專寵,且能始終保持謙卑恭敬的處事方式。


    對待皇後、對待妃嬪乃至對待宮女下人,都能友愛有加。


    為忙於前朝政事的順治皇帝,創造了一片寧靜祥和的後宮環境。


    如此賢內助,怎能不讓順治皇帝專寵,又怎會不令天下男子向往。


    其三,身為妻子,董鄂妃將順治帝視為唯一。


    真正令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用情至深的原因,來自於董鄂妃對待順治皇帝的方式。


    那就是身為妻子的董鄂妃將順治皇帝視為自己的唯一,絕對無可替代。


    日常生活中,董鄂妃對順治皇帝關懷備至。


    無數個批閱奏折的夜晚,董鄂妃都默默的陪伴於側。


    董鄂妃姿容絕代,但其並沒有紅顏禍國。


    而是經常婉言善勸順治要勤於政務,愛惜臣民,對刑獄尤要慎重。


    父親病逝,董鄂妃唯恐順治皇帝擔心,而不敢過度悲傷。


    兄長病逝,董鄂妃慶幸他未曾惹下大禍,給順治皇帝惹麻煩。


    甚至在自己臨終,董鄂妃依然規勸順治皇帝不要哀傷。


    在董鄂妃的心中,順治皇帝就是唯一,就是生命的全部。


    由此來看,順治皇帝在其病逝後萬念俱灰也就情有可原了。


    “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官員們講課結束後,迴到寢宮時,她一定會打聽講課的內容。”


    “順治也會再給她講一遍,每次講給她聽的時候,她都非常高興。”


    “他們的真摯感情,並非普通的小夫妻,而在於理性的相互促進。”


    “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


    “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董鄂妃也往往為他們說情。”


    “董鄂妃向來不信佛教,順治有時用一些禪宗經典來告訴她,而且為她解釋《心經》的深層含義。”


    “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寶,專心研習禪學。”


    “自從皇後去世後,內政事務堆積,都等著皇帝來處理。”


    “每次做事就更加懷念皇後,悲傷不能自已。”


    “又感歎皇帝和她伉儷之緣,卻不能一起走完人生,隻有順治帝一個人撫今追昔。”


    “雖然順治帝說不出心中悲傷,悲痛卻常常來襲。”


    “宮中庶務以前都是皇貴妃董鄂氏來處理的,盡心檢查審核,沒有不恰當的。”


    “董鄂妃雖然位在皇後之下,但是卻盡到了皇後的職責了。”


    “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後在,所以董鄂氏才沒有做到皇後的中宮桂冠。”


    “董鄂妃自已嚴謹恪守,熱心地輔助內務,各項事務都非常勤勉努力。”


    “董鄂妃大約病了三年,雖然身體虛弱,仍然時而勉勵安慰順治。”


    “禮數上也沒有任何懈怠,董鄂妃都是始終如一。”


    “侍奉孝惠章皇後更恪盡謙和,像母親一樣對待她,孝惠章皇後更是把她當作姐姐。”


    “順治十四年冬,順治帝去南苑,孝莊皇太後身體不適。”


    “董鄂妃都朝夕侍奉,廢寢忘食,在天帝壇為孝莊皇太後祈禱。”


    “孝惠章皇後卻無一句話詢問,也沒有派人來問安。”


    “順治十五年正月,順治帝以孝惠章皇後有違孝道,讓群臣廷議廢處孝惠章皇後之位,改立董鄂氏為皇後。”


    “董鄂妃原先不知道順治帝要廢孝惠章皇後,知道後長跪在順治帝麵前,磕頭請辭後位,求順治帝不可廢孝惠章皇後之位,因孝莊的阻止和董鄂氏的勸阻廢後事未成。”


    賽金花:順治去世的時候年僅23歲,而且一生癡情董鄂妃,卻留下了14個孩子。


    順治帝一生獨寵董鄂妃,董鄂妃天資聰穎,而且和順治誌趣相投。


    順治曾經為了董鄂妃大赦天下,並且入宮不久封皇貴妃。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程度是絕無僅有的,可謂是情深意長,至死不渝。


    順治帝如此寵愛董鄂妃,在董鄂妃去世後也得了天花病逝,結束了23歲的生命。


    然而順治對董鄂妃如此專情,也並沒耽誤他和別的嬪妃生孩子。


    對於身在帝王之家的順治來說,這點很正常。


    第一,皇家最講究開枝散葉。


    對於生在皇家的順治來說,一直被灌輸的思想是為皇室開枝散葉。


    才能有利於社稷穩固,以免江山後繼無人。


    就算自己獨寵董鄂妃,可也做不到不和別的女人生孩子。


    畢竟他不是普通人,作為皇帝這是他的義務和責任。


    第二,早婚早育。


    雖然順治英年早逝,可是順治13歲的時候就已經大婚,迎娶了皇後,還有很多嬪妃入宮。


    其中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就是在順治大婚後的第二年入宮為庶妃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順治的第三子玄燁。


    在玄燁出生前,當時的福晉生了皇長子,另一位董鄂氏生下了皇次子。


    可見順治從15歲的時候,就已經有3個兒子了,而這時候董鄂妃還沒有進宮。


    董鄂妃是在1656年入宮的,也就是說比康熙生母佟佳氏晚了3年。


    董鄂妃沒進宮前,順治還沒遇見自己的真愛。


    不過順治當時是處於青少年,精力充沛,對後宮佳麗還算寵愛有加。


    在美女如雲的後宮,順治每日翻其他後宮佳麗的牌子,孩子陸續出生很正常。


    第三,董鄂妃賢惠大度。


    董鄂妃是個心存仁愛,以及賢惠大度的妃子。


    雖然和順治帝生下一個孩子,可是過早夭折,自己不能再次生育。


    董鄂妃即使知道順治專寵於她,可是也非常清楚自己身體並不好,因此不會邀寵獨霸皇帝。


    董鄂妃經常勸說順治皇帝要雨露均沾,體現了她的賢惠大度,當然還因為作為後宮女子必須懂得掌握分寸。


    因為她如果獨霸順治隻寵她一人的話,不僅會引起嬪妃的不滿,孝莊太後也會出麵訓斥的。


    自古後宮母憑子貴,後宮的嬪妃也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一心想留下自己的孩子。


    因此即使順治偶爾去一次後宮,在董鄂妃入宮到順治去世的5年時間裏,順治帝還是完成了後代延續之事。


    因此,順治帝有14個孩子,並不足為奇,在皇家是很正常的。


    對於順治帝來說,愛情對他來說是奢侈的,他更有為皇家開枝散葉的使命感和責任。


    “順治十五年,孝惠章皇後因停用中宮箋表事件大病了一場。”


    “孝獻皇後親自照顧她,時而為她誦讀史書,或者談些家常來解悶。”


    “順治帝先後冊立兩位皇後,一位是他母親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後降為側妃。”


    “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帝王雖然後宮佳麗無數,但是真正讓順治視為紅顏知己還是董鄂妃。”


    “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逝,這種打擊使得她一病不起。”


    “順治十七年,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


    “順治哀痛至極,他以皇後禮葬來表達對董鄂妃的哀悼。”


    “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董鄂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為其罷朝四個月。”


    “按照禮製,皇貴妃去世罷朝時間也僅僅是五天。”


    “為董鄂妃去世而這樣的罷朝時間,在整個清朝曆史上都是無法被超越的。”


    “順治十七年,給孝獻皇後董鄂氏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後喪事中也未見過。”


    “孝獻皇後董鄂氏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順治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請108名僧人誦經祈福超度亡魂。”


    “清製中平時皇帝批奏章用朱筆,遇有皇帝或者太後去世時改用藍筆,過27天後再用朱筆。”


    “而孝獻皇後董鄂氏之喪,順治帝用藍筆批奏章,竟長達4個月之久。”


    “為了彰顯孝獻皇後董鄂氏的賢德,順治命大學士撰寫《孝獻皇後傳》。”


    “順治對董鄂氏的喪禮大操大辦也明知違背她的意願,但他無法自製,似乎隻有如此表示對董鄂氏生前沒有晉升皇後的深深遺憾和懷念。”


    “在孝獻皇後董鄂氏薨逝後僅半年,順治帝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


    “當時正值元旦,無論宮中與民間都張燈結彩準備歡度新年。”


    “就在這時皇帝病重的消息從宮中傳出,朝廷頒布大赦令,可惜並無收效。”


    袁世凱:相比於順治出家為僧,最大的死因就是天花。


    順治皇帝24歲駕崩,清史可以說是一筆帶過,尤其對死因一律迴避。


    對於順治的死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第一,因為愛妃董鄂妃病死,順治出家為僧。


    董鄂妃死後,年輕癡情的順治受到很大打擊,一蹶不振。


    最終,順治選擇放棄江山,出家為僧,偷偷離開了紫禁城。


    順治5歲登基後,在12歲親政。


    掌握國家大權後,順治開始熱衷於佛教,同很多高僧來往。


    順治在很多場合表示,自己將來會考慮出家修行。


    順治對董鄂妃的寵愛達到了一個非常誇張的地步,在董鄂妃去世後。


    本來就一心向佛的順治因此心灰意冷,選擇離開皇宮出家,似乎也說得通。


    但是,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時的皇宮製度下,皇帝無論到任何地方,都有大批太監、宮女、侍衛跟著。


    根本就不存在,皇帝可能獨自活動的情況。


    另外,順治雖然鍾情於董鄂妃,也不代表他真的就是情癡。


    順治的女人是很多的,後妃至少超過32人。


    順治有這麽多女人,又同這些女人生了這麽多孩子。


    說他對董鄂妃多麽專一,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順治是感染天花而死,也是最有可能的死亡原因。


    滿清八旗兵之前生活的東北氣候寒冷,病毒活躍性較低。


    加上同關內的聯絡不密切,傳染病相對較少。


    八旗兵入關以後,相比於烏合之眾的南明軍隊,最頭疼的就是各種傳染病。


    八旗兵之前從沒有患過這些傳染病,體內並沒有抗體,一旦感染就極為危險。


    以天花為例,關內的漢族兒童感染後,死亡率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其中未滿周歲的兒童死亡率更大。


    因為關內到處都是天花病毒,絕大部分漢人都在兒童最多是少年時期,就已經感染過了。


    沒抵抗住的孩子死了,抵抗住的孩子活下來,從此對天花病毒免疫。


    所以漢族的成年人無論男女,基本都不畏懼天花病毒,因為年幼時已經走過鬼門關了。


    八旗兵就不同,即便是五六十歲的八旗男人,也從沒有感染過天花病毒,一旦傳染就會出現嚴重的死亡。


    雖然成年人的抵抗力較強,死亡率沒有兒童那麽高,也是非常驚人的。


    努爾哈赤長子代善的3個兒子,都是因感染天花而亡。


    當時沒有什麽好的治療方法,唯一有效的就是隔離。


    如果疫情不是非常嚴重,皇帝就會盡量減少同外界的接觸,連親生兒女也不見,更別說妻子。


    如果京城疫情嚴重了,皇帝就會跑到位於承德地區的避暑山莊隔離。


    避暑山莊附近廣大地區,不允許平民居住和進入,更適合隔離。


    即便如此,這種隔離也並不可靠。


    滿清的隔離方法,隻能減少感染概率而已。


    順治感染了天花,病情惡化迅速,最終死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