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子百家中,陰陽家的創始人是鄒子。


    陰陽家存在時間雖短,但其學說貫穿整個中華曆史。


    鄒子總結春秋戰國之前的五行說和陰陽說,將二者融合一起,形成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陰陽五行思想。


    漢代以後,陰陽家作為一個學術流派逐漸消失。


    但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卻被儒家與道家進一步發展吸收。


    陰陽五行學說,以如今現代人的價值觀來看,自有其糟粕迷信的一麵。


    不過,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古代中國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


    “他是戰國時代的超級偶像,列國爭相追捧。”


    “他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目光放眼世界。”


    “鄒衍,戰國末期齊國人。”


    “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為談天衍,又稱鄒子。”


    “鄒衍將前人的經驗總結起來並發揚光大,提倡陰陽五行學說,成為陰陽家學派的創始人。”


    “鄒衍曾遊學稷下學宮,以學問揚名於齊。”


    “到魏國,受到魏惠王出城迎接的尊敬。”


    “到趙國,平原君待之以賓主之禮。”


    “到燕國,燕昭王親自為他在前麵掃塵,聽他講學,執弟子禮。”


    “與孔子周遊列國處處碰壁、風餐露宿的待遇相比,鄒衍堪稱戰國時代的超級偶像。”


    “而其創立的陰陽家,不僅被司馬遷稱為稷下學派諸子百家之首。”


    “而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談六家要旨》中也把陰陽家放在了首位。”


    “由此可見,陰陽家的地位和影響力。”


    “不僅於此,日本風靡一時的陰陽師也是起源於先秦的陰陽家學派。”


    “日本在唐朝時期向中國派遣遣唐使,將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學習而去,陰陽師開始逐漸流行於日本。”


    “不僅日本百姓從陰陽師那裏獲得艱苦生活的安慰,而日本天皇也從陰陽師那裏獲得精神上的安寧和社稷上的保障。”


    “在日本蒙昧時期,陰陽師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精神支柱。”


    “所以陰陽家不僅在中國,也在日本具有極高的影響力,並流傳至今。”


    “而以鄒衍為首的陰陽家學派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思想核心就是依靠陰陽五行為核心的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


    莊子:巧言善辯並非長久之事,公孫龍就是一個例證,終究是被鄒衍斷了生計。


    巧言善辯能夠逞一時之能,背後卻讓人唾棄和反感。


    那些一味靠巧言善辯為進身之計的人,終究逃脫不了被冷落的命運。


    公孫龍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本來屬於平原君豢養的門客。


    因為公孫龍善於作白馬非馬的辯論考證,平原君尊他為座上賓。


    因此公孫龍自然認為自己要高出他人一頭,於是就開始利用自己巧言善辯來施展自己的才華。


    鄒衍途徑趙國,平原君請他與公孫龍就白馬非馬這一觀點展開辯論。


    這本來也是一個荒謬的辯題,鄒衍立即拒絕與公孫龍辯論,並闡述了自己觀點。


    鄒衍認為,所謂辯論,應該區別不同類型,不相侵害。


    排列不同概念,不相混淆。


    抒發自己的思想和一般概念,表明自己的觀點,讓別人理解,而不是困惑迷惘。


    如此,辯論的勝者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不勝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這樣的辯論是可以進行的。


    如果用繁文縟節來作為憑據,用巧言善辯來互相詆毀,用華麗詞藻來偷換概念,吸引別人使之不得要領,就會妨害學問的根本道理。


    那種糾纏不休,咄咄逼人,總要別人認輸才肯住口的作法,有害君子風度,他鄒衍是絕不參加的。


    鄒衍一席話贏得了在座人齊聲叫好,公孫龍從這以後就被平原君貶退了。


    公孫龍的人品被鄒衍徹底揭穿,他單純倚仗的巧言善辯站不住腳了。


    因為公孫龍的巧言善辯是一種不分是非的辯論,是荒謬的行為,導致別人不願與之為伍,受到冷落也就成為必然了。


    “所謂的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行。”


    “所謂的終始,指五德的周而複始的循環運轉。”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


    “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


    “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克。”


    “鄒衍最早把陰陽和五行概念結合起來,在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係統的陰陽五行生克學說。”


    “黃帝之時是土德,因為木生土,所以代替黃帝所建的朝代夏朝就是木德。”


    “因為金生木,所以代替夏朝的商朝就是金德。”


    “因為火生金,所以代替商朝的周朝就是火德。”


    “因為水生火,所以代替周朝的秦朝就是水德。”


    “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曆史變遷、王朝興衰做解釋。”


    “在那個諸侯相互討伐的戰國時代,鄒衍的這一學說受到各國諸侯的承認和歡迎。”


    “這種曆史觀把曆史看作常變的,把新王朝的興起看作五行相生的必然結果,適應了建立新的統一王朝的政治需要。”


    “後來秦始皇把五德終始說,作為秦王朝吞並諸侯國統一天下的理論依據。”


    “董仲舒將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與儒學相結合,開漢代儒學陰陽五行化的先河。”


    “這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且幾乎滲透到了中國人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而由於其消極負麵的影響,陰陽學說助長了迷信思想的盛行,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從此自稱奉天承運皇帝。”


    “甚至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也是含有五行說而形成的中醫體係。”


    嬴政:朕為了禁止異端思想,曾下令焚燒百家書籍,但鄒衍的五德終始說不在其中。


    秦朝以法立國,以法強國,從而一統天下。


    焚燒百家書籍時,然而並不是所有非法家的思想理論都受其排斥。


    有一種非法家的政治理論,就被他采納實踐了。


    這種理論,便是陰陽學派思想家鄒衍創造的五德終始說。


    鄒衍之所以要創造五德終始說,本意是應合時代發展要求,為新生王朝提供改朝換代的理論支持。


    自周王室東遷後,王權衰落,諸侯崛起。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推行擴張兼並政策,蠶食弱小,不斷壯大。


    如此趨勢發展下去,必然導致周王朝滅亡,催生新王朝。


    周王朝正式被他秦國滅亡,使得中國頓時陷入天下無主的狀態。


    曆史的趨勢非常明顯,未來必將出現一個全新的王朝,取代滅亡了的周王朝統治天下。


    鄒衍的人生,恰巧活動在這個分久必合的時代。


    鄒衍強烈預感到,未來的新生王朝,急需一種新型的理論,用以解釋周王朝的滅亡和自己的興起。


    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鄒衍糅合了五行知識和陰陽思想,創造發明出五德終始理論。


    實際上,改朝換代的理論,並非鄒衍一派獨有。


    傳統的儒家理論,也支持朝代更替。


    孟子和荀子,將商紂王斥為獨夫,認為他罪當其死。


    這些言論,代表儒家對通過暴力手段改朝換代的認可。


    但儒家的學說暴露出兩個缺點,導致比不上鄒衍的學說。


    一是隻解釋了一個時代改朝換代的問題,沒有對有史以來的王朝進行完整解釋,不成體係。


    二是語言太過直白了,會刺痛統治者的心靈。


    今天罵別人獨夫,明天會罵我獨夫。


    周武王伐商勝利後,蹂躪商紂王屍身的血腥場景。


    曆經千年,猶然曆曆在目,令人難以釋懷。


    相較而言,五德終始論展現出它的優勢。


    它不但對有史以來所有王朝的更迭替代做了全麵解釋,而且不需用獨夫等激烈語言進行論證,刺激不到統治者的敏感神經。


    五德終始承認了改朝換代是符合天命的,是必須的。


    而且確認了,每個新生王朝都有不可置疑的合法性。


    這對於他這樣的統治者而言,具有莫大的誘惑性。


    可能鄒衍創造這個理論的原本意願,並不是為秦朝服務,而是更希望自己的齊國承擔起統一大業的責任。


    但齊國不堪大用,幾番折騰,幾乎導致國家滅亡。


    自此以後,齊國君王就變得胸無大誌,安靜等待滅亡命運的降臨。


    隨著秦國統一中原步伐的加速,他招攬五湖四海的士人,鄒衍的弟子們也來到秦國。


    他對百家流派的學說嗤之以鼻,唯獨對鄒衍的五德終始論情有獨鍾。


    他發現,它不但認可改朝換代行為的正當性,而且確認秦朝取代周朝統治天下合乎天命規律。


    雖然他迷信武力,但改朝換代畢竟是天崩地裂的大事。


    自己用兵多年,殺人無數,難免落人口實。


    擁有這樣與法家製度並不衝突的完美理論進行粉飾,讓百般挑剔的士人們無可置疑,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他在統一全國的那一年,用五德終始的邏輯向全天下闡釋了改朝換代的事實。


    周朝為火德,水克火。


    所以秦朝為水德,這是天命流轉的必然。


    而周王室東遷時代,秦文公出獵,於渭水之畔捕獲黑龍,被視為預示秦朝必將取代周朝的最重要祥瑞。


    不過較為尷尬的是,他自信秦朝要傳至千秋萬世,與五德終始論存在內在矛盾。


    他隻看到五德終始確認了秦朝開始的合理性,沒有看到它也確認秦朝終結的合理性。


    五德相代,沒有一個王朝能永世長存,秦朝也不例外。


    他夢想實現一世、二世直至萬世的統治,最終被現實殘酷擊敗。


    “古人片麵認為地球為方形的,我們位於中央,邊緣都是海,分為東南西北四海。”


    “以方位定位東海、南海、西海、北海至全國各地。”


    “不僅可以用來泛指全世界各地,還指四鄰各族的居住區域。”


    “鄒岩卻不這麽認為,他以陰陽五行說為理論基礎。”


    “由小推大、由近推遠,大膽而創造性的提出了大九州說。”


    “依照鄒衍的大九州說,鄒衍認為的中國其實就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


    “並且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而中國的名稱叫做赤縣神州。”


    “上古時黃帝以土德王,黃帝統轄的區域叫神州,炎帝統轄的區域叫赤縣。”


    “黃帝打敗了炎帝以後,統一起來的土地就稱作神州赤縣或赤縣神州。”


    “赤縣神州為天下九大州之一,中國之下又分小九州,稱為九州中國。”


    “九州中國也就是大禹勘定的九州,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九州。”


    “鄒衍的大九州說,在戰國時代的確是驚世駭俗的。”


    “鄒衍也是首次提出中國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可以說鄒衍是中國第一位海洋理論家,也是第一位挑戰儒者中國概念的海洋學者。”


    “雖然鄒衍從未走出過中國,也沒有讀過有關國外地理的書籍。”


    “但他的大九州說,卻與如今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基本吻合。”


    “在鄒衍生活的戰國時期,中國僅指戰國七雄及周王室分封的另外一些小諸侯國。”


    “麵積大約相當於現在中國的一半,也就是480萬平方公裏。”


    “現在的中國占世界陸地麵積的十四分之一,而陸地又占地球表麵的大約三分之一。”


    “如此推算下來,鄒衍那時的中國麵積差不多是地球總麵積的八十一分之一。”


    “大九州說之中的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的說法,和七大洲的劃分也是非常相近的。”


    “由於當時曆史所限,鄒衍沒有努力去探索了解中國之外的世界。”


    “但憑借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他依然無愧於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這一稱號。”


    徐光啟:世人都說我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其實真正的第一人是鄒子。


    鄒衍曾在齊國國都的稷下學宮講學,這裏學術氛圍自由,是當時百家爭鳴的學術中心。


    鄒衍聰明睿智,能言善辯,特別擅長由小及大得出一些不合常理的結論,因此得了談天衍的雅號。


    作為著名士人,鄒衍不僅在齊國受到尊崇,而且周遊列國得到高規格的禮遇。


    鄒衍之所以獲得諸侯們如此的禮遇,憑他的五德終始說與大九州說。


    這樣的學說,與孔子的成仁、孟子的取義大相徑庭。


    成仁取義是好,但儒家的仁政並不適合競爭激烈的戰國時代,所以儒家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雖然仍為諸侯們所認同,卻難為諸侯們所實施。


    反之,鄒衍的學說要麽解釋政治盛衰的自然奧秘,繞來繞去,令人眼花繚亂。


    要麽推論地理空間的廣闊無垠,大話連篇,使人信以為真。


    這樣的學說,對於統治者們當然就特別富有吸引力了。


    關於大九州說,在鄒衍看來,天下是由四圈海陸構成的。


    居中的大陸是第一圈,環繞這塊大陸的裨海是第二圈,裨海與大瀛海之間的八塊大陸是第三圈,最外圍的大瀛海是第四圈。


    按照鄒衍的推法,天下、海內、中國的比例關係是。


    天下九倍於海內,海內九倍於中國,中國分為九州,即儒家的大禹九州。


    大九州說促進了古代帝王的開疆拓土與古人的交通海外,在當時雖然無法進行驗證。


    但畢竟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這激發了古人探索海外的熱情與地理視野的拓展。


    自從鄒衍的大九州說出現以後,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就一直被沿用下來。


    神有不可思議的意思,而州本意為水中可居住的陸地。


    如此,神州直接翻譯過來,就是神奇的陸地之義。


    赤代表方位,指的是廣義的南方。


    到了戰國時代,鄒衍把五行觀念與陰陽八卦、四季五方以及顏色等連成一體,也就是陰陽五行說。


    在這種學說裏,南方為火,顏色為赤。


    簡而言之,赤縣就是南方的縣。


    其次,縣又代表國土,指的是天子直轄的地方。


    因此,赤縣神州的意思就是南方的國土、神奇的陸地。


    從來都自認為位居天地之中的中國,在鄒衍這裏就變成了南方的國土。


    這正是鄒衍大九州說的勇敢之處,是鄒衍對傳統說法的挑戰。


    在鄒衍所構築的宏大世界裏,沒有儒家大禹九州的位置。


    儒家的九州中國,鄒衍也不以為然,而另為中國起了一個赤縣神州的名號。


    從方位上看,鄒衍的赤縣神州位於東南,這就打破了中國居於天地之中的傳統定位。


    也就是說,鄒衍把赤縣神州放在了位於中間的那個大九州的東南,而不置於正中。


    赤縣神州位於東南的客觀定位,充分反映了鄒衍博大開放的地理觀。


    它與儒家狹隘封閉的內陸地理觀——中國位居天地之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但也因此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更為難得的是,鄒衍沒有探索中國之外的世界,能提出大九州說屬實了不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