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帝評分


    漢光武帝——劉秀:9.8


    漢明帝——劉莊:9.2


    漢章帝——劉炟:8.6


    漢和帝——劉肇:8.5


    漢殤帝——劉隆:3.4


    漢安帝——劉祜:3.1


    漢順帝——劉保:3.7


    漢衝帝——劉炳:3.2


    漢質帝——劉纘:3.6


    漢桓帝——劉誌:3.3


    漢靈帝——劉宏:2.5


    漢獻帝——劉協:7.5】


    《天選之子光武帝,光複漢室美千秋,漢朝第二超巨,劉布朗》


    《劉秀不光是能力強,運氣好,政治手段過硬,文采也是一等一的,我們熟知的很多成語都出自他》


    《向世家妥協扣一分》


    《最強穿越者終究沒有幹過位麵之子》


    《一個遺憾很少的皇帝,最大的平庸是每一方麵都不平庸》


    《劉秀的事業愛情雙豐收,說好的失敗始終貫穿人生的呢?》


    《毫無疑問,漢明帝劉莊是東漢top級皇帝,勤政愛民,還能拓土,在文治上個人認為超越其父光武帝》


    《劉莊妥妥的大漢五賢帝之一,劉邦,劉徹,劉詢,劉秀,劉莊》


    《劉莊絕對值得五星,輸在了知名度,可惜啊》


    《漢章帝劉炟對竇家過於放縱,要不是他兒子有本事,漢末可能要提前》


    《明帝察察,章帝長者,相比於他父親漢明帝,他對宗室、世家過於仁厚,太過於放縱自己皇後竇氏一族,政治上延續了漢明帝的政治措施,使得東漢國力穩步發展,最重要的是編寫《白虎通》將儒家思想法典化,進一步推行以孝治天下,總體來說是兩漢不錯的守成帝王》


    《漢和帝劉肇屬於天賦型選手,天生玩弄平衡權術的帝王》


    《雖然是庶出,但9歲繼位,14歲開始奪權,一手創造永元之隆,一手打壓外戚,讓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可惜的是過於英年早逝》


    《神通皇帝打造漢朝極盛永元之隆,能力一級棒,隻可惜死太早了,而且沒有直係後代,連廟號都被除了》


    《漢殤帝劉隆是東漢幼兒園的學生,這能怎麽評價呢?就一個小孩,除非他是神通》


    《劉隆可惜了,滿百天登基,中國曆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曆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


    《漢安帝劉祜是東漢衰敗的起點,自己也昏庸》


    《和帝不和,安帝不安,但劉祜也隻能算是個倒黴蛋》


    《漢順帝劉保前期勤理國政,有中興之誌,後期提拔外戚埋下隱患》


    《總的來說,劉保就是一個庸君,他十一歲親政,對外強盛,對內改革,妥妥一個中興之主,可惜後期昏頭了》


    《漢衝帝劉炳,2歲就死了,沒什麽好評價的》


    《東漢幼兒園的又一名成員,這很難評,隻能說可憐》


    《漢質帝劉纘可憐的娃,年紀太小了,他就不能長大再弄跋扈將軍嗎?有點骨氣,但是沒有能力》


    《劉纘不懂得藏精蓄銳,但也不能要求一個小孩子能做啥,但他是個皇帝,以皇帝的標準,他不夠格》


    《漢桓帝劉誌是個做得不夠好的皇帝,但不是很差的皇帝》


    《眼看著改變不了就開始擺爛了,大漢的嘉靖》


    《劉誌比漢靈帝強多了,有心改變,但王朝末期很難起死迴生了》


    《諸葛亮:未嚐歎息痛恨於恆靈也》


    《漢靈帝劉宏發明開襠褲,商人皇帝》


    《劉宏身為皇帝還賣官,漢朝最昏庸的皇帝沒有之一,靈這個惡諡就是對他的最好形容》


    《靈都是抬舉他了,靈的意思是亂而不損,就應該給他一個惡的諡號》


    《漢獻帝劉協就退位以後還繼續做醫生救治百姓這點沒得黑》


    《但凡劉協他爺爺跳過他爹,直接生下他,大漢都不會亡的這麽快》


    《漢朝覆滅,非獻帝之過》


    《應該是封建末代皇帝最好的一個了吧》


    《漢朝滅亡跟他沒關係,兩次殺曹操沒有成功,也能看出他有骨氣,實在是沒有操作空間》


    光武帝劉秀:不是朕向世家妥協,而是為了天下安定,朕不能動世家大族。


    他當然知道世家做大對國家的危害,也想削弱世家的影響力,甚至把世家大族連根拔起,徹底解決世家的隱患。


    可他更加明白,一旦他對世家動手,好不容易太平的天下立馬烽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全國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王莽新朝是怎麽滅亡的,慘痛的教訓曆曆在目,他不能不謹記在心。


    王莽新政要把天下的土地收歸國有,得罪全天下世家的利益,這才使得全國各地起義不斷,全天下的世家大族紛紛舉兵討伐王莽。


    而他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種地老百姓,因為祖上的緣故,得到了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手中才迅速聚攏一支人馬。


    正是憑借著這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他才得以推翻王莽新朝,恢複漢室,建立東漢王朝。


    可以說,他能得天下江山,全靠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現在讓他去對付世家大族,這不是讓他自掘墳墓嗎?


    天下剛剛安定下來,百姓不用遭受戰亂之苦,他這個東漢皇帝還沒有坐穩龍椅,就讓他對曾經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族開刀,這不是純傻逼嗎?


    可以這麽說,一旦他對世家大族動手,這些世家大族立馬反他,而他就是下一個王莽。


    再說了,他推翻王莽新朝的兵馬將領可都是各大世家的人。


    他要是用這些兵馬對世家動手,這些軍官將領馬上嘩變。


    他從一個種地的平民百姓一步步成長為開國皇帝,擁護他的力量全都來源那些世家大族。


    因此,讓他對世家動手,他不能做,也不可以做。


    盡管不能鏟除世家大族,但他可以慢慢的削弱世家大族的影響。


    原本按照他的構想,在他這一任皇帝,他要做的就是一邊培養屬於朝廷的力量,一邊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削弱世家的影響力。


    等經過他這一代人,國力強大後,朝廷的力量得到壯大,相對應的世家大族的力量就會得到減弱。


    然後他把皇位傳給兒子,在兒子這一代,就可以憑借朝廷強大的實力開始打壓世家大族。


    經過兒子這一代把世家大族打壓下去,到了孫子這一代,就可以開始一個一個拔除世家,徹底把世家大族壓製得死死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經過三代人的努力,應該是可以做到朝廷完全壓製世家的現狀。


    這是他一開始的構想。


    可如今看來,他的構想太過理想。


    直到東漢滅亡,世家大族不僅沒有被壓製到苟延殘喘,反而已經做大到覆滅漢朝的地步。


    看著後代皇帝越來越低的評分,他不禁感慨萬千,還是他太理想化了,後麵的走向根本就不是他能控製的。


    不過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兒子、孫子、曾孫這些後輩幹得都很不錯,沒有丟他的臉。


    兒子能得到9.2高分,這說明他選擇的繼承人沒有辜負大漢臣民的期望。


    漢明帝劉莊:大漢五賢帝之一?實在是太抬舉朕了,朕的功績何德何能可以和高祖並列。


    他雖然自認為自己這個皇帝當得很稱職,文治武功都有所建樹,但也沒有優秀到和高祖、武帝、宣帝、父皇並列的地步。


    至於他的知名度在後世很低,他倒是不在意這個。


    隻要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他這個皇帝就是成功的,後世人知不知道他就無所謂了。


    不過後世人所說的他兒子劉炟對世家太過放縱這一點,立馬引起了他的警覺。


    看來,私下裏要好好教育一下兒子,讓他深刻明白世家做大的危害,不能讓他對世家過於仁厚。


    漢章帝劉炟:太子劉肇9歲繼位?完了,豈不是說朕還有5年可活?


    他原本還挺滿意自己8.6的高分,可看到後世人說劉肇9歲繼位,他整個人跌入了穀底,臉色繼位陰沉。


    太子劉肇現在才不過4歲而已,要是9歲繼位,也就意味著5年後他就駕崩了。


    一想到這個,他一臉惶恐,不知所措。


    任誰知道自己的死期,都不可能淡定的。


    過了片刻,他才慢慢平複下焦躁的心,最終深深歎了口氣,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


    既然已經這樣了,那他就要早做打算,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外戚問題。


    後世人說得很明白,因為他對竇氏一族太過放縱,這才導致太子劉肇9歲繼位,一直到14歲才開始掌權。


    既然如此,那他必須要打壓竇氏一族,讓太子能夠順利接管皇權。


    漢和帝劉肇:英年早逝?沒有後代?廟號被廢?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讓東漢國力達到巔峰的他居然英年早逝。


    他到底是怎麽死的?是被人害死的嗎?還是死於疾病?


    要是被人害死,他平時還可以小心點,多派一些人手保護。


    可要是病逝,那就隻能找太醫,看太醫能不能想辦法應對。


    當即他就下令去叫太醫,讓太醫給他診斷一下情況。


    性命之事也隻能這樣安排,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萬一最終還是英年早逝,那他要早做打算。


    後世人說他沒有子嗣導致廟號被廢,既然如此,那就多選幾個妃子,給他生幾個兒子。


    隨即他就下令讓人安排選秀事宜,從民間多招幾個美嬌娘。


    漢順帝劉保:這麽低的評分是因為後期重用外戚導致的嗎?


    他皺著眉頭低頭深思,經過他的一係列改革,東漢有中興的勢頭,可現在看來後期昏頭導致中興勢頭被撲滅。


    還好他才剛剛開始重用外戚,一切還有迴旋的餘地。


    隻要不提拔外戚,應該就可以改變原先曆史了吧!


    他越想越覺得可能,隻要後期時刻謹記這一點,就應該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即便是不能扭轉東漢王朝的頹勢,但也可以為東漢王朝多延續一些年。


    漢桓帝劉誌:隻有3.3分嗎?好吧,朕就知道這麽低,不是朕不想有所作為,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大漢局勢日漸萎靡,他是急在心裏,為此也想了很多辦法,製定了很多政策。


    可無奈的是,任憑他如何力挽狂瀾,依舊改變不了大漢局勢越發頹廢。


    他也想讓大漢王朝起死迴生,可奈何有心無力,他也隻能看著幹著急。


    大漢王朝傳到他手上的時候,就已經是日落西山了,不是他能拯救得了的。


    既然無論怎麽都改變不了局勢,那他還不如選擇擺爛。


    漢靈帝劉宏默默無言的看著天幕,一臉尷尬的神情。


    說他是漢朝最昏庸的皇帝,後世人說話不要太惡毒。


    這個天幕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看到,當著全天下百姓的麵羞辱他,他不要麵子的嗎?


    大漢王朝到了他的手上就已經不行了,他能怎麽辦,他也很無奈啊!


    讓他重振大漢王朝,他沒有那個能力,那就隻能抓緊剩下的時光好好享受了。


    漢獻帝劉協:最後退位了嗎?朕早就猜到是這個結果了,大漢王朝在朕的手上滅亡,朕對不起列祖列宗。


    他長長歎了一口氣,深感無力,一臉悲傷。


    他說是皇帝,可就是一個傀儡而已,手上根本就沒有絲毫權力。


    他也想把權力從董卓手上拿迴來,可他手上沒有兵馬,根本就不是董卓的對手,隻能受董卓的挾製。


    好不容易董卓自尋死路,倒行逆施引發天下大亂,招來天下諸侯勢力討伐董卓。


    最後董卓之亂結束,他還以為權力可以迴到自己手中。


    結果朝廷又爆發內亂,他不得不逃亡洛陽。


    哪知他剛逃出狼窟,又入了虎穴。


    他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朝廷的權力也被曹操掌控。


    自始至終,他就是一個受人挾製的傀儡皇帝,親眼看著東漢王朝一步一步走向滅亡而無能為力。


    為了奪迴政權,他兩次設計暗殺曹操。


    可天命不在他這邊,都被曹操逃脫了。


    現在得知自己以後被逼退位,他也沒有多少意外,早就猜到會有這麽一天到來。


    這一刻,他鬆了一口氣。


    直到此時,他完全解脫了,可以不用背負壓得喘不過氣的重擔。


    他已經盡力,可東漢王朝還是走向滅亡,他也沒有什麽好遺憾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