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就是始皇帝嬴政,秦始皇實現了前無古人的千秋功業,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修築長城抵禦外敵,他的功績確實稱得上是卓著。


    但其好大喜功,目空一切,對自己前無古人的功績驕傲自滿,自認成就蓋過三皇五帝,便自稱皇帝,並舉行了第一次有曆史記載的泰山封禪。


    秦始皇登上皇位後的第三年,就決定了要封禪於泰山,便帶領了眾多大臣前往泰山進行封禮。


    在那時,嶧山作為秦始皇的第一站,他要將他的豐功偉績記錄在石碑上並立於嶧山之上,借此來表彰自己,也以此來向齊魯大地展示秦始皇的千秋功業,也以此來告訴世人,自己封禪是當之無愧的。


    嶧山作為秦始皇的第一站,隻是一個開胃菜,重頭戲是行至泰山之巔進行封禪大典。


    在進行之前先傳召眾多齊魯的朝臣學士,對封禪的諸多事宜進行商議諫言,此時有學士上千建議道,封禪,指的是要到泰山之巔向上天祭祀,到泰山腳下祭拜地神,前者謂封,後者謂禪。


    隨後又道,為了表示皇帝對泰山的敬重之情,不得乘車至泰山頂上祭祀上天。


    即使要坐車,也要乘坐蒲草包裹輪子的車,避免壓壞泰山,這與上古時期的祭祀上天和祭拜山神如出一轍。


    這與秦始皇想要展現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的想法背道而馳,秦始皇龍顏大怒,封禪大典不允許儒生們參加,隻帶領著自己的親信大臣往泰山上去,隨著自己的意願開辟道路上山,在泰山之巔上立了碑,進行了封禪大典。】


    【第二位封禪的便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派兵北上驅除外敵匈奴,向東征服朝鮮,為漢朝的江山版圖做出了卓越功勳。


    而且鼓勵通商,派人出使西域,打通了與西方世界的聯係。


    可是劉徹暴力,狂妄自大,一人獨裁,晚年樂於戰爭,導致民生凋敝,叛亂四起。


    漢武帝封禪是在元封元年三月,他率領了大臣們向東而去,目的地泰山之巔玉皇頂。


    到了泰山之巔,他便派人在其上立碑,然後,他便向東海邊巡遊去了,次月時,漢武帝返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他在泰山腳下修建了一個九尺的封台,在向地神祭祀過後,再向地下的牒文祭拜過後,與大臣的兒子登上泰山舉行封禮。


    等到封禮結束之後,大臣們紛紛向漢武帝朝拜恭賀,漢武帝欣欣然,並且借此事修改了年號,把元鼎的年號改為元封。】


    《沒有始皇帝統一天下,後麵的皇帝都不知道幹什麽,始皇一人定華夏兩千年政治格局》


    《講道理,始皇帝的秦朝雖然隻有兩朝,但是製度卻是兩千年》


    《秦始皇:我是第一個皇帝,後麵的皇帝就算再多,可我是第一個,就憑這個就能壓死你》


    《這麽說吧,嬴政封禪泰山是泰山的榮耀,其他人封禪是他們的榮耀,宋朝老六不算》


    《秦始皇是天下第一帝王,他怎麽是亂殺的帝王呢,他奉行的法家,一切以法律為標準,不犯法是不會殺的》


    《帝王親自泰山封禪11次,其中漢武帝有6次》


    《漢武帝:唉,匈奴,我想去泰山封禪,你們配合一下》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匈奴都能橫掃歐洲,這就是漢武帝的實力》


    《漢武帝在位幾十年,打了幾十年,最後封禪泰山》


    大秦。


    再一次看到後世人誇讚自己,嬴政心裏格外的爽。


    相比於周圍群臣的阿諛奉承,他還是對後世人的誇讚更為受用。


    盡管他已經習慣了後世人對他的讚揚,但他不介意這樣的讚美多一些。


    倒不是他多麽愛慕虛榮,而是他發現自從天幕上的後世人對他誇讚過後,國內的老百姓對他的愛戴程度也在慢慢加深,不再像之前那樣反對他。


    甚至於他發現六國故地的百姓對他的接受度也在慢慢提高,不再動不動就爆發動亂反秦。


    國內局勢之所以比以前好不少,全在於後世人對他的讚揚。


    畢竟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看到天幕上的視頻,看到後世人對他功績的認可,天下百姓也慢慢意識到他這個始皇帝有多麽偉大,於是也就不再那麽強烈的反抗他的統治。


    他時常在想,要是天幕每天都能表彰他的功績,那天下百姓也就會全心全意的接納他,不再生出不該有的小心思。


    相比於天下百姓對秦始皇態度的慢慢好轉,太子扶蘇的轉變更大,他越來越理解秦始皇。


    在之前,他對秦始皇的理解是負麵大於正麵。


    他時常埋怨秦始皇對百姓太過殘暴,對待臣子也很殘酷,動不動就打殺。


    以前他也勸過秦始皇,希望秦始皇能夠仁義治國,可他的勸諫並沒有用。


    也正因為如此,他和秦始皇的關係有很深的隔閡。


    但在接受過後世人的輿論攻勢後,他才慢慢發現自己的父皇居然如此偉大,能讓後世人如此崇拜。


    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父皇,之前沒有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


    原來,他父皇所做的一切對華夏有重大的意義。


    大漢。


    劉邦;不愧是真的子孫,打得匈奴落花流水,沒有丟老劉家的臉,確實該當去泰山封禪。


    他無比羨慕的看著後世子孫去泰山封禪,天幕上在泰山之巔封禪的氣派場景令他滿臉羨慕嫉妒。


    他也很想去泰山封禪,表彰自己推翻暴秦,統一天下,建立大漢朝的卓越功績。


    可奈何他剛剛建國,實在是太窮了,窮到都湊不出四匹白馬,隻能無奈作罷。


    不過好在後世子孫替他完成了泰山封禪的心願,他的心裏這才稍微好受一點。


    劉徹:哈哈哈,果不其然,第二個去泰山封禪的帝王就是朕。


    他還是很開心能夠去泰山封禪,而且總共有6次。


    想要泰山封禪必須做出足夠大的功績,而自己能去泰山封禪6次,這就說明自己幹了匈奴6次。


    他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消滅匈奴,還大漢天下百姓一個安穩和平的環境。


    盡管早已知道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每一次被後世人說起,他還是感到無比爽快,他不介意後世人多說幾次,哪怕天天說起都沒關係。


    不過後世人說的一點讓他驚醒,讓他及時清醒過來。


    後世人批評他晚年樂於戰爭,導致民生凋敝,叛亂四起。


    直到這時,他才終於明白過來之前的困惑。


    之前天幕在介紹帝國雙壁時,還批評他晚年發生變故,差點導致他身敗名裂。


    那個時候,他還好奇晚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以至於後世人如此批評他。


    現在,他終於明白了,什麽都明白了。


    原來,他直到晚年還在發動戰爭,由於自己的窮兵黷武,這才使得天下大亂,叛亂四起,差點導致大漢朝崩潰。


    既然知道原因,那隻要避免就可以了,晚年就讓百姓休養生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