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片刻,楊過還是忍住了,未必信不過老和尚也就是這位渡亨禪師,但他既然提出先等幾天情勢明朗再說,甚至不急著見紅葉方丈,那隻好聽其言,靜觀其變。
並且,此刻南少林寺似乎分做了訴求不一致的不同派係,也不知道這渡貞禪師是南少林寺裏的哪個派別。
他可能心地善良慈悲為懷,不想要遠道而來和林遠圖向關的但他亦可能是空祥一派,要光大南少林寺一統南方武林。
人品和立場並不衝突,任何陣營都有好人也有壞人。
所以…還是觀望,楊過想。
好在目前沒有披露太多細節,在南少林寺裏麵,他和曲非煙隻是這位渡亨禪師的貴賓,安全是決計有保障的。
楊過說道:“禪師,我自然信得過您。我聽您的,先在你們這裏客房住下,等您什麽時候說方便了,我再來請見紅葉方丈,求辦我的事情。
好在你們這房間幹淨,飯菜可口,我們住著極為舒適,別說小住幾日——一年半載也無妨,甚至想賴著長住不走了!”
談話間,楊過跟蹤的知客僧圓安已消失在他們視野裏。但楊過跟蹤他本就為了找到“老和尚”渡亨禪師,所以也不以為意。
渡亨禪師點點頭,似乎不知道楊過剛才後麵那句話是在說笑,一本正經的應道:
“楊施主若要長住,自然最好不過,住多少天都行。我們南少林寺雖然貧瘠,卻還招待的起你們。”
一邊說著,渡亨禪師緩緩移步,朝前走去。
楊過於是跟著他,一同在南少林寺外、“城”內漫步。
渡亨禪師長年參禪,心性平和,麵相也極慈祥。
但此時他眉間隱帶憂愁,看著周邊景象人物,默然無語。
楊過被他情緒影響,生出些蒼涼感,忽然覺得這座深處周邊山峰夾縫之中的城池份外難得:外麵都是欲望,這城裏,多了些寧靜。
渡亨禪師在前,緩緩——像是在和楊過傾訴又像是自言自語——說道:
“是二十幾年前吧,有一隊兵士來我們南少林寺裏,說是北方戰火中的逃兵,走了幾千幾萬裏路來到莆田,求我們收留。
這是很有骨氣的一夥人,沿途沒有傷害過任何平民,隻是走遍了天下,都沒有人肯收容他們。
紅葉方丈讓他們留下了,他們自願出家為僧,守衛我們南少林寺。”
楊過認真聽著渡亨禪師的話,此時道:“他們便是南少林寺收下的第一批外人?當時還沒有這座城吧?”
渡亨禪師道:“嗯,自此,許多外人都慕名而來我們寺,有的專程來剃度出家,有的隻是默默在南少林寺旁開墾荒地、建造房子。
我師傅、紅葉方丈人極好,真心向佛的人他固然接收,而隻是想托庇於我們南少林寺避禍安生的,數也不在少,他也由著他們在旁定居。”
楊過聽他說起南少林寺外這座小城的由來,生出些滄海桑田的的觀感,亦不禁感觸頗深。
渡亨禪師續道:“開始隻是零零散散幾人,開墾出小片地,種地養活自己,後來漸漸人多了,但我們也沒放在心裏。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突然發現,我們平靜了千年的南少林寺旁,竟聚起了這麽多人。”
楊過則想的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許許多多人自發來這裏聚集,會發生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會形成重大衝突。
渡亨禪師又說道:“各人有各人的本事,我們南少林寺裏原來大家都一心參佛,也看不出什麽來。
可寺外聚的人多了,我們寺裏一些高僧的才幹就顯現出來了…
他們先是整編了寺內武僧,以那一隊逃兵為底子,用兵隊操練的法子訓練身懷武功的僧人,養出了一批精銳僧兵。
有了這些僧兵作為後盾,其餘的事情便容易多了。
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外麵的田地都是我們的,那些人開墾了荒地,反而要交錢給我們,種了糧食,要先把其中五成給我們…
紅葉方丈本來不想要這些世俗東西,我們出家人,有飯吃有衣穿就夠了,哪需要這許多?
可那些人說,收了錢糧,我們不是自己拿著,是要養著僧兵隊伍,維持城內的安寧,讓城裏這些在外麵被人欺負的人,能安居樂業。
似乎沒什麽不對的。每個人都誇我們是聖僧活佛,救了城內這許多人的性命。紅葉方丈也就由著這些有才幹的人發揮他們的才幹。
我們當時都沒想過,南少林寺裏這些人的這方麵的才幹未必是好事,我們在保護一些人的時候,會傷害到其他一些人,甚至到最後,uu看書 .uukahu 似乎所有的一切可能變得更加糟糕…”
渡亨禪師悠悠說了好長的一段話。
楊過靜靜聽著,了解了腳下的這座城由許多無助、勤勞的人建立起來,在南少林寺一些聰明的僧人治理之下日子越來越殷實,卻也埋下了某種隱患。
這隱患一直都在。隻不過在時機不成熟時埋在人的心裏,當它孕育出來後,將毀壞所有人辛勤創造出來的一切。
楊過作為多知道千年曆史的人,知道這類事情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並且永遠無法避免。
他說道:“禪師,我不懂禪理,隻是總聽人說順其自然。按我們俗人的說法來說,盡人事聽天命,您卻不用太過操心。”
楊過也不知道接些什麽話好,此時見這老和尚滿臉落寞,便勸導幾句。
渡亨禪師笑了笑,柔聲道:“是和尚我太執著了,我們佛家講五蘊皆空,沒想到倒要楊施主教我放下。”
楊過忙道:“不敢。小子胡言亂語,讓大師見笑了。”
渡亨禪師轉過頭去,看一眼城裏忙碌著、又笑著的居民,雙手合十,麵向西方,虔誠念道:“我佛慈悲,大慈大悲。”
楊過見他說話時極其虔誠、有若佛陀顯聖,忍不住受其感染,想到:要是南北混戰,天下真亂了,又要民不聊生了。
但這種大格局的事情向來是絕世的大俠們要考慮的事情,隻在他腦海了一閃而過。
楊過現在隻是這座江湖裏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對現在的他來說,最迫切的是如何好好的活下去、照顧好自己在乎的人。
並且,此刻南少林寺似乎分做了訴求不一致的不同派係,也不知道這渡貞禪師是南少林寺裏的哪個派別。
他可能心地善良慈悲為懷,不想要遠道而來和林遠圖向關的但他亦可能是空祥一派,要光大南少林寺一統南方武林。
人品和立場並不衝突,任何陣營都有好人也有壞人。
所以…還是觀望,楊過想。
好在目前沒有披露太多細節,在南少林寺裏麵,他和曲非煙隻是這位渡亨禪師的貴賓,安全是決計有保障的。
楊過說道:“禪師,我自然信得過您。我聽您的,先在你們這裏客房住下,等您什麽時候說方便了,我再來請見紅葉方丈,求辦我的事情。
好在你們這房間幹淨,飯菜可口,我們住著極為舒適,別說小住幾日——一年半載也無妨,甚至想賴著長住不走了!”
談話間,楊過跟蹤的知客僧圓安已消失在他們視野裏。但楊過跟蹤他本就為了找到“老和尚”渡亨禪師,所以也不以為意。
渡亨禪師點點頭,似乎不知道楊過剛才後麵那句話是在說笑,一本正經的應道:
“楊施主若要長住,自然最好不過,住多少天都行。我們南少林寺雖然貧瘠,卻還招待的起你們。”
一邊說著,渡亨禪師緩緩移步,朝前走去。
楊過於是跟著他,一同在南少林寺外、“城”內漫步。
渡亨禪師長年參禪,心性平和,麵相也極慈祥。
但此時他眉間隱帶憂愁,看著周邊景象人物,默然無語。
楊過被他情緒影響,生出些蒼涼感,忽然覺得這座深處周邊山峰夾縫之中的城池份外難得:外麵都是欲望,這城裏,多了些寧靜。
渡亨禪師在前,緩緩——像是在和楊過傾訴又像是自言自語——說道:
“是二十幾年前吧,有一隊兵士來我們南少林寺裏,說是北方戰火中的逃兵,走了幾千幾萬裏路來到莆田,求我們收留。
這是很有骨氣的一夥人,沿途沒有傷害過任何平民,隻是走遍了天下,都沒有人肯收容他們。
紅葉方丈讓他們留下了,他們自願出家為僧,守衛我們南少林寺。”
楊過認真聽著渡亨禪師的話,此時道:“他們便是南少林寺收下的第一批外人?當時還沒有這座城吧?”
渡亨禪師道:“嗯,自此,許多外人都慕名而來我們寺,有的專程來剃度出家,有的隻是默默在南少林寺旁開墾荒地、建造房子。
我師傅、紅葉方丈人極好,真心向佛的人他固然接收,而隻是想托庇於我們南少林寺避禍安生的,數也不在少,他也由著他們在旁定居。”
楊過聽他說起南少林寺外這座小城的由來,生出些滄海桑田的的觀感,亦不禁感觸頗深。
渡亨禪師續道:“開始隻是零零散散幾人,開墾出小片地,種地養活自己,後來漸漸人多了,但我們也沒放在心裏。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突然發現,我們平靜了千年的南少林寺旁,竟聚起了這麽多人。”
楊過則想的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許許多多人自發來這裏聚集,會發生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會形成重大衝突。
渡亨禪師又說道:“各人有各人的本事,我們南少林寺裏原來大家都一心參佛,也看不出什麽來。
可寺外聚的人多了,我們寺裏一些高僧的才幹就顯現出來了…
他們先是整編了寺內武僧,以那一隊逃兵為底子,用兵隊操練的法子訓練身懷武功的僧人,養出了一批精銳僧兵。
有了這些僧兵作為後盾,其餘的事情便容易多了。
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外麵的田地都是我們的,那些人開墾了荒地,反而要交錢給我們,種了糧食,要先把其中五成給我們…
紅葉方丈本來不想要這些世俗東西,我們出家人,有飯吃有衣穿就夠了,哪需要這許多?
可那些人說,收了錢糧,我們不是自己拿著,是要養著僧兵隊伍,維持城內的安寧,讓城裏這些在外麵被人欺負的人,能安居樂業。
似乎沒什麽不對的。每個人都誇我們是聖僧活佛,救了城內這許多人的性命。紅葉方丈也就由著這些有才幹的人發揮他們的才幹。
我們當時都沒想過,南少林寺裏這些人的這方麵的才幹未必是好事,我們在保護一些人的時候,會傷害到其他一些人,甚至到最後,uu看書 .uukahu 似乎所有的一切可能變得更加糟糕…”
渡亨禪師悠悠說了好長的一段話。
楊過靜靜聽著,了解了腳下的這座城由許多無助、勤勞的人建立起來,在南少林寺一些聰明的僧人治理之下日子越來越殷實,卻也埋下了某種隱患。
這隱患一直都在。隻不過在時機不成熟時埋在人的心裏,當它孕育出來後,將毀壞所有人辛勤創造出來的一切。
楊過作為多知道千年曆史的人,知道這類事情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並且永遠無法避免。
他說道:“禪師,我不懂禪理,隻是總聽人說順其自然。按我們俗人的說法來說,盡人事聽天命,您卻不用太過操心。”
楊過也不知道接些什麽話好,此時見這老和尚滿臉落寞,便勸導幾句。
渡亨禪師笑了笑,柔聲道:“是和尚我太執著了,我們佛家講五蘊皆空,沒想到倒要楊施主教我放下。”
楊過忙道:“不敢。小子胡言亂語,讓大師見笑了。”
渡亨禪師轉過頭去,看一眼城裏忙碌著、又笑著的居民,雙手合十,麵向西方,虔誠念道:“我佛慈悲,大慈大悲。”
楊過見他說話時極其虔誠、有若佛陀顯聖,忍不住受其感染,想到:要是南北混戰,天下真亂了,又要民不聊生了。
但這種大格局的事情向來是絕世的大俠們要考慮的事情,隻在他腦海了一閃而過。
楊過現在隻是這座江湖裏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對現在的他來說,最迫切的是如何好好的活下去、照顧好自己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