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路旁,竹蔭遮了天光。
二師兄和三師兄一人拿著三封文書查看,一人用棍子在地上畫著純由路上商旅行人描述和想象構建出來的路線圖,林覺盤坐在旁邊看著。
小師妹離得遠些,生了堆火,正烤著她和彩狸扶搖從竹林中捉來的竹蟲。
大熱天生火,熱得直冒汗,一邊烤一邊抬手擦汗。
不見狐狸蹤影,隻見地上一個洞。
洞裏不斷往外冒著土。
“秦州就是京城所在的地方,師父留下的幾間道觀廟宇中,最遠的一間道觀就在京城之外百裏。”三師兄指著地上最上方的一個小點,“這間道觀肯定是放在最後才去了,去它之前,進了秦州,倒是可以去那青岩縣走一趟,師弟肯定想去那裏,見識一下那‘瑤華娘娘’。”
“沒錯。”
林覺在旁邊點頭。
“到時候再看吧,我也可以陪著你去。”三師兄說道,“然後咱倆再陪著最後一個師兄弟,一路繞到京城去,正好見識一番京城繁華。”
“同意。”
“現在離得最近的就是明霞縣了,估摸著我們今晚就走得到,說那明霞縣也很繁華。”三師兄看向旁邊,“這道觀在明霞縣哪裏來著?”
“城南二裏。”二師兄答道。
“那你們三個看看誰留下。”三師兄說完,指著地上最後一個點,大概在中間些的位置“之後我們再問問路,往這間琅峰縣的道觀走,走得快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在京城過年。”
二師兄便與七師兄互相對視。
剩下一個人專心烤著竹蟲。
這年頭隻要山間長了竹子,是一點不缺竹蟲的。這種東西用火一烤,吃著很香,在這年頭除了少數王公貴族,估計沒有人沒有吃過。
師妹很快遞了幾串過來。
彩狸翹著尾巴,從竹林中走出,嘴上又銜著兩隻竹蟲。
本是走向小師妹的,奈何從那洞前經過,洞裏不斷飛出土來,在它身上打了一捧又一捧,它本能的一抖又一抖,又忍不住探頭看去。
裏頭是一隻瘋狂刨洞的狐狸。
“趁著今天天色還早,再坐會兒,咱們就一鼓作氣走到明霞去吧。”林覺說道,“若能直接找到那間道觀,自然最好,若是找不到,咱們正好也在明霞城裏住一晚,看看這座城如何,兩位師兄心中也好有決定,看誰想留下來。”
“有理。”
“聽說前麵有地在鬧饑荒,咱們帶的米麵吃得差不多了,也好在明霞城裏再買一些。”
眾人吃著竹蟲,商量著道。
林覺將狐狸也叫了出來看著它滿手的泥,無奈搖頭。又把竹蟲遞給它吃,畢竟它也辛苦抓了一通。
沒有多久,繼續啟程。
夏末秋初時候,天氣仍然燥熱,不過走在山中也還涼快,實在悶熱時,也可請些清風來助。
加上少了三位師兄,少了三位師兄的行囊,雖說帶了最多行囊的二師兄和七師兄仍然在隊伍中,卻也空出了不少位置,至少林覺已經把自己的書笈放在了馬兒拉的板車上,走起來輕快多了。
因為是座不小的城,找起來自然比那石門山容易得多,也都是大路,一路問兩句,黃昏時候便接近了明霞縣城。
不過那道觀也得問問路。
眾人正從南方來,四下環顧,並未見到什麽道觀,恰巧路邊有行人。
是一位麵容滄桑的中年人,拄著一根竹子當做拐棍,衣服很舊,鞋子也略微有些破了,身上沒有看見行囊,像是個本地人。
“這位善信,可否問個路呢?”
“嗯?哦?幾位道長?”中年人有些恍惚,反應好幾下,隨即才說,“道長要問什麽路?”
“善信可知這明霞城外有間道觀,叫清逸觀?”
“道長們要去清逸觀?”
“正是。”
林覺幾人都看向他,聽這口氣,他是知道這間道觀的。
“清逸觀就在前方不遠,隻是須得走一裏的小路,爬幾步坡。”中年人說道,“想來幾位道長也是聽人說了去那裏借宿的,正好小人也是,幾位道長便跟著小人一起走吧。”
“那便再好不過了。”
幾人又對視一眼,跟隨著他往前。
中年人走得不快,連帶著道人們也要走得慢些,隻是聽說就在前方不遠,他們便也沒有催促或是讓他指明方向自己前去。
“那清逸觀經常有人去借宿嗎?”七師兄問了句。
“這自然了,不要錢嘛,不過也是膽大的才敢去借宿。”
中年人邊走邊說,同時歎氣:
“以前那間道觀的香火也還旺盛,因為明霞本也不是個小城。逢到新春或是廟會都有很多人來,小人年輕些的時候也會去那裏上香。隻是後來鬧了些事情,道觀就沒人了。現在也隻有像小人這樣的、要去城裏有事情做又實在連茅店雞毛店的錢都出不起的,才會去那道觀裏將就一晚,好歹有個遮風避雨之處。”
“原來是這樣。”七師兄關切道,“據說那裏曾經鬧過邪神?”
“道長們也聽說過?”
“聽說過。”
“便是那青苗神了。”
“青苗神?”
這間道觀也是一位師叔幫忙找到的。
這類事也不奇怪。
像是學醫術的五師兄這樣的,才剛下山,流雲縣的廟宇還未去住,翠微縣就又給他起了一間新道觀,一個人哪住得過來?過個幾十年,說不定他也會選定一間乃至幾間道觀,與城中縣官約好,又遞信迴浮丘峰。
等大師兄的徒弟們下山之後,便有了暫且安身之處,也好護佑一方百姓。
隻是師叔的書信中隻說這間道觀鬧了邪神,被他驅離,留下道觀,卻並沒有詳細講述,大概也隻是個尋常小神。
便聽中年人說道:
“就是以前我們這兒自己供奉的一位田神,就管田裏的青苗生長,後來因為香火很盛,就把它搬到了道觀裏,和土地爺爺住在一起。
“然而時間一長,這青苗神便不對了,不僅索要更多的香火祭祀,還讓很多人辛辛苦苦種下的青苗長不大就枯了,當時也在這兒鬧起了災荒。
“聽說是有個神仙路過,不知把它打跑還是打死了,反正留下這間道觀。裏頭原先的道士也在災荒中餓死了,沒人再敢來這裏。就隻有一些膽大不怕死的人路過,會去觀裏住宿。”
說著話時,正巧走到岔路口。
旁邊一條小路,沒有多長,伸向一座長滿竹林與大樹的小山,山下隱約可見一間道觀。
“幾位道長不怕?”
“當然不怕。”
幾人將板車停在了這裏。
那中年人雖然體弱,卻也熱心,甚至幫著他們卸了下板車上的東西,又站在旁邊等他們,等他們將行囊都扛上,這才帶著他們往前方走。
果真是一段小路,又爬幾步小坡,離官道和城池有一點距離,但也都不遠。等到太陽落山之時,天邊滿是紅霞之際,眾人便已上了小坡,帶著行囊來到了這間山下道觀麵前。
中年人氣喘籲籲,卻又不禁轉頭,見到幾名道人都臉不紅氣不喘,不禁意外。
又見那隻白狐,心裏有所猜想。
這群道人怕是有修行的。
不過這與他無關,他隻踩著院牆旁邊堆出的一堆石頭,翻上院牆,迴頭看向他們:“這道觀雖然空了,卻鎖著門,道長們須得翻牆進入。然而來往的前人進出都已搭出了石堆,也好爬。”
幾名道人四下打量。
這間道觀稍顯老舊,不過從外觀看不算破敗,身處竹林之中,配上若有若無的泉水潺潺聲,也算幽靜。
他們本想走正門進去,不過卻見門上貼了兩張飽經風雨的封條。
封條雖然破舊,卻也並未完全損壞,眾人對視一眼,覺得最好還是明日再拿著地契文書去城中請官府來揭,正好也報備。
於是幾名道人要麽背著書笈,要麽扛著行囊,還有的拿著木偶、有的抱著沉重的煉丹爐,卻都隻是在石堆上一踩,便輕鬆的翻上了院牆。
倒讓那中年人看得一愣。
沒來得及驚異這群道人,低頭一看,見那狐狸更是令他驚奇,竟然踩著牆壁往上行走,仿佛妖怪一般,將他嚇了一跳。
連著幾聲輕響,幾人先後落地。
林覺四下打量,細細思索。
畢竟地處城外,這間道觀比六師兄那間養心觀要稍大些。也是三進式的院落,進門儀門,裏頭大殿院落,左右是偏殿,後方還有兩三間袇房。
客堂也有兩三間。
裏頭有些雜亂,堆滿枯枝落葉。
這地方倒是清淨,又離市井不遠,不過相對於二師兄還是更適合七師兄些。
二師兄喜靜,煉丹需要清靜,這地方離官道太近,若是開門,會有不少香客與求宿的商旅行人,而他練一爐丹少則數日,多則十天半月,期間雖說不見得要時刻盯著丹爐,卻也不會出門。
這地方的清靜還不夠。
而對於七師兄來說,也沒得選了,後方還有兩間道觀,卻都更偏僻清淨,更不適合他。
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討論起來。
“二師兄覺得如何?”
“我無所謂,師弟你問小師妹吧。”
“師妹呢?可要留在這裏?”
“我不要!”
“那就隻好我留下了,正巧這裏離城也就二裏,一小會兒的路。”七師兄說道,“進城瀟灑也方便,晚上飲酒夜醉,早晨還能走迴來睡覺。”
身後的中年人卻聽得癡傻:
“道長這是……這是……難道道長們是原先這間清逸觀的傳人?”
“非也非也,我們是黟山浮丘觀來的,當年在此驅離邪神的乃是我家師叔,因為這間道觀空了,所以讓我們來此住修。”
“原來是這樣,那小人以後……”中年人悄悄瞄著他,“怕是不便再來這裏借宿了。”
“哪裏有不便的呢?貧道正喜歡熱鬧一些啊!”七師兄說道,“今後善信再路過此地,盡管前來借宿,分文不收,若能與貧道談笑幾句,那貧道不僅不收善信銀錢,荷包充裕之時,還可為善信管頓酒飯。”
“怎、怎敢打擾!”
“哪是打擾!反正貧道孤身一人,在此無聊,哪怕選間客堂,修個通鋪,專門給來往的商旅行人借宿,每日留宿五人,也不是不可以。”
七師兄隨意說道。
幾個師兄弟已開始收拾起來了。
……
最後一天,求臨期雙倍月票!
二師兄和三師兄一人拿著三封文書查看,一人用棍子在地上畫著純由路上商旅行人描述和想象構建出來的路線圖,林覺盤坐在旁邊看著。
小師妹離得遠些,生了堆火,正烤著她和彩狸扶搖從竹林中捉來的竹蟲。
大熱天生火,熱得直冒汗,一邊烤一邊抬手擦汗。
不見狐狸蹤影,隻見地上一個洞。
洞裏不斷往外冒著土。
“秦州就是京城所在的地方,師父留下的幾間道觀廟宇中,最遠的一間道觀就在京城之外百裏。”三師兄指著地上最上方的一個小點,“這間道觀肯定是放在最後才去了,去它之前,進了秦州,倒是可以去那青岩縣走一趟,師弟肯定想去那裏,見識一下那‘瑤華娘娘’。”
“沒錯。”
林覺在旁邊點頭。
“到時候再看吧,我也可以陪著你去。”三師兄說道,“然後咱倆再陪著最後一個師兄弟,一路繞到京城去,正好見識一番京城繁華。”
“同意。”
“現在離得最近的就是明霞縣了,估摸著我們今晚就走得到,說那明霞縣也很繁華。”三師兄看向旁邊,“這道觀在明霞縣哪裏來著?”
“城南二裏。”二師兄答道。
“那你們三個看看誰留下。”三師兄說完,指著地上最後一個點,大概在中間些的位置“之後我們再問問路,往這間琅峰縣的道觀走,走得快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在京城過年。”
二師兄便與七師兄互相對視。
剩下一個人專心烤著竹蟲。
這年頭隻要山間長了竹子,是一點不缺竹蟲的。這種東西用火一烤,吃著很香,在這年頭除了少數王公貴族,估計沒有人沒有吃過。
師妹很快遞了幾串過來。
彩狸翹著尾巴,從竹林中走出,嘴上又銜著兩隻竹蟲。
本是走向小師妹的,奈何從那洞前經過,洞裏不斷飛出土來,在它身上打了一捧又一捧,它本能的一抖又一抖,又忍不住探頭看去。
裏頭是一隻瘋狂刨洞的狐狸。
“趁著今天天色還早,再坐會兒,咱們就一鼓作氣走到明霞去吧。”林覺說道,“若能直接找到那間道觀,自然最好,若是找不到,咱們正好也在明霞城裏住一晚,看看這座城如何,兩位師兄心中也好有決定,看誰想留下來。”
“有理。”
“聽說前麵有地在鬧饑荒,咱們帶的米麵吃得差不多了,也好在明霞城裏再買一些。”
眾人吃著竹蟲,商量著道。
林覺將狐狸也叫了出來看著它滿手的泥,無奈搖頭。又把竹蟲遞給它吃,畢竟它也辛苦抓了一通。
沒有多久,繼續啟程。
夏末秋初時候,天氣仍然燥熱,不過走在山中也還涼快,實在悶熱時,也可請些清風來助。
加上少了三位師兄,少了三位師兄的行囊,雖說帶了最多行囊的二師兄和七師兄仍然在隊伍中,卻也空出了不少位置,至少林覺已經把自己的書笈放在了馬兒拉的板車上,走起來輕快多了。
因為是座不小的城,找起來自然比那石門山容易得多,也都是大路,一路問兩句,黃昏時候便接近了明霞縣城。
不過那道觀也得問問路。
眾人正從南方來,四下環顧,並未見到什麽道觀,恰巧路邊有行人。
是一位麵容滄桑的中年人,拄著一根竹子當做拐棍,衣服很舊,鞋子也略微有些破了,身上沒有看見行囊,像是個本地人。
“這位善信,可否問個路呢?”
“嗯?哦?幾位道長?”中年人有些恍惚,反應好幾下,隨即才說,“道長要問什麽路?”
“善信可知這明霞城外有間道觀,叫清逸觀?”
“道長們要去清逸觀?”
“正是。”
林覺幾人都看向他,聽這口氣,他是知道這間道觀的。
“清逸觀就在前方不遠,隻是須得走一裏的小路,爬幾步坡。”中年人說道,“想來幾位道長也是聽人說了去那裏借宿的,正好小人也是,幾位道長便跟著小人一起走吧。”
“那便再好不過了。”
幾人又對視一眼,跟隨著他往前。
中年人走得不快,連帶著道人們也要走得慢些,隻是聽說就在前方不遠,他們便也沒有催促或是讓他指明方向自己前去。
“那清逸觀經常有人去借宿嗎?”七師兄問了句。
“這自然了,不要錢嘛,不過也是膽大的才敢去借宿。”
中年人邊走邊說,同時歎氣:
“以前那間道觀的香火也還旺盛,因為明霞本也不是個小城。逢到新春或是廟會都有很多人來,小人年輕些的時候也會去那裏上香。隻是後來鬧了些事情,道觀就沒人了。現在也隻有像小人這樣的、要去城裏有事情做又實在連茅店雞毛店的錢都出不起的,才會去那道觀裏將就一晚,好歹有個遮風避雨之處。”
“原來是這樣。”七師兄關切道,“據說那裏曾經鬧過邪神?”
“道長們也聽說過?”
“聽說過。”
“便是那青苗神了。”
“青苗神?”
這間道觀也是一位師叔幫忙找到的。
這類事也不奇怪。
像是學醫術的五師兄這樣的,才剛下山,流雲縣的廟宇還未去住,翠微縣就又給他起了一間新道觀,一個人哪住得過來?過個幾十年,說不定他也會選定一間乃至幾間道觀,與城中縣官約好,又遞信迴浮丘峰。
等大師兄的徒弟們下山之後,便有了暫且安身之處,也好護佑一方百姓。
隻是師叔的書信中隻說這間道觀鬧了邪神,被他驅離,留下道觀,卻並沒有詳細講述,大概也隻是個尋常小神。
便聽中年人說道:
“就是以前我們這兒自己供奉的一位田神,就管田裏的青苗生長,後來因為香火很盛,就把它搬到了道觀裏,和土地爺爺住在一起。
“然而時間一長,這青苗神便不對了,不僅索要更多的香火祭祀,還讓很多人辛辛苦苦種下的青苗長不大就枯了,當時也在這兒鬧起了災荒。
“聽說是有個神仙路過,不知把它打跑還是打死了,反正留下這間道觀。裏頭原先的道士也在災荒中餓死了,沒人再敢來這裏。就隻有一些膽大不怕死的人路過,會去觀裏住宿。”
說著話時,正巧走到岔路口。
旁邊一條小路,沒有多長,伸向一座長滿竹林與大樹的小山,山下隱約可見一間道觀。
“幾位道長不怕?”
“當然不怕。”
幾人將板車停在了這裏。
那中年人雖然體弱,卻也熱心,甚至幫著他們卸了下板車上的東西,又站在旁邊等他們,等他們將行囊都扛上,這才帶著他們往前方走。
果真是一段小路,又爬幾步小坡,離官道和城池有一點距離,但也都不遠。等到太陽落山之時,天邊滿是紅霞之際,眾人便已上了小坡,帶著行囊來到了這間山下道觀麵前。
中年人氣喘籲籲,卻又不禁轉頭,見到幾名道人都臉不紅氣不喘,不禁意外。
又見那隻白狐,心裏有所猜想。
這群道人怕是有修行的。
不過這與他無關,他隻踩著院牆旁邊堆出的一堆石頭,翻上院牆,迴頭看向他們:“這道觀雖然空了,卻鎖著門,道長們須得翻牆進入。然而來往的前人進出都已搭出了石堆,也好爬。”
幾名道人四下打量。
這間道觀稍顯老舊,不過從外觀看不算破敗,身處竹林之中,配上若有若無的泉水潺潺聲,也算幽靜。
他們本想走正門進去,不過卻見門上貼了兩張飽經風雨的封條。
封條雖然破舊,卻也並未完全損壞,眾人對視一眼,覺得最好還是明日再拿著地契文書去城中請官府來揭,正好也報備。
於是幾名道人要麽背著書笈,要麽扛著行囊,還有的拿著木偶、有的抱著沉重的煉丹爐,卻都隻是在石堆上一踩,便輕鬆的翻上了院牆。
倒讓那中年人看得一愣。
沒來得及驚異這群道人,低頭一看,見那狐狸更是令他驚奇,竟然踩著牆壁往上行走,仿佛妖怪一般,將他嚇了一跳。
連著幾聲輕響,幾人先後落地。
林覺四下打量,細細思索。
畢竟地處城外,這間道觀比六師兄那間養心觀要稍大些。也是三進式的院落,進門儀門,裏頭大殿院落,左右是偏殿,後方還有兩三間袇房。
客堂也有兩三間。
裏頭有些雜亂,堆滿枯枝落葉。
這地方倒是清淨,又離市井不遠,不過相對於二師兄還是更適合七師兄些。
二師兄喜靜,煉丹需要清靜,這地方離官道太近,若是開門,會有不少香客與求宿的商旅行人,而他練一爐丹少則數日,多則十天半月,期間雖說不見得要時刻盯著丹爐,卻也不會出門。
這地方的清靜還不夠。
而對於七師兄來說,也沒得選了,後方還有兩間道觀,卻都更偏僻清淨,更不適合他。
與此同時,他們也已經討論起來。
“二師兄覺得如何?”
“我無所謂,師弟你問小師妹吧。”
“師妹呢?可要留在這裏?”
“我不要!”
“那就隻好我留下了,正巧這裏離城也就二裏,一小會兒的路。”七師兄說道,“進城瀟灑也方便,晚上飲酒夜醉,早晨還能走迴來睡覺。”
身後的中年人卻聽得癡傻:
“道長這是……這是……難道道長們是原先這間清逸觀的傳人?”
“非也非也,我們是黟山浮丘觀來的,當年在此驅離邪神的乃是我家師叔,因為這間道觀空了,所以讓我們來此住修。”
“原來是這樣,那小人以後……”中年人悄悄瞄著他,“怕是不便再來這裏借宿了。”
“哪裏有不便的呢?貧道正喜歡熱鬧一些啊!”七師兄說道,“今後善信再路過此地,盡管前來借宿,分文不收,若能與貧道談笑幾句,那貧道不僅不收善信銀錢,荷包充裕之時,還可為善信管頓酒飯。”
“怎、怎敢打擾!”
“哪是打擾!反正貧道孤身一人,在此無聊,哪怕選間客堂,修個通鋪,專門給來往的商旅行人借宿,每日留宿五人,也不是不可以。”
七師兄隨意說道。
幾個師兄弟已開始收拾起來了。
……
最後一天,求臨期雙倍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