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孝岩道:“兩邊都不能放。王大人您是漕運使,水道是您的專長。
如今北門告急,我身為城防統領,決不能坐視不管。
這樣,我把城防主力軍一分為二,其中一部我帶著,立即去北門增援。
另外一部留下,歸王大人您統領,繼續嚴守東水門。
我們兩邊同時著手,如果有任何的變故,立即放號箭給對方,隨時互相馳援。”
““這東水門……交給我來統領?”
王弘恩好像有點猶豫,“感謝參軍的信任,可我隻是做過漕運,懂點水路上的事而已。
這帶兵打仗和水軍的事,不是下官的所長。
這萬一要是……”
“王大人,”柳孝岩道,“既然李大人和趙法師能選了您,來和柳某一起把守東水門,這就足夠說明您的能力了。
東水門交給您把守,我放心。
而且,我也會立即命人去城裏的大營,把情況稟報給李趙兩位主帥,他們也一定會過來坐鎮指揮的。
大人您就放心吧。
戰事緊急,就這麽辦了!”
柳孝岩說完,立即就吩咐了人,飛馬去城裏給李趙兩人報信。
然後,他又把手下的那名副將叫到了一邊,表情神秘地吩咐了幾句話,然後就讓副將帶著一部分軍隊留下,聽王弘恩指揮。
柳孝岩自己就衝下了城樓,騎上戰馬,帶著一大部的城防主力軍,往北門飛馳而去了。
城頭上,王弘恩望著那支軍隊消失在黑沉沉的街巷裏,又轉頭望了眼,東水門外的城牆下方。
北門的方向,喊殺聲和驚叫聲越來越烈,有種就要崩潰的勢頭。
而東水門外,濃霧中的那片曠野,卻安靜得像個死獄一樣。
北門戰事吃緊,去增援確實沒錯。
可為什麽柳參軍的態度,總覺得有那麽點古怪,對調走軍隊去北門這件事,他為什麽好像非常的執著呢?
要是迴頭,這東水門真的出了什麽事,那可如何是好?
王弘恩好像在思考著,臉色漸漸憂愁了起來。
就在這時候,天上的烏雲裏,好像有什麽東西掉了下來。
是雨。
不知不覺的,這雨忽然就開始下了起來。
它淅淅瀝瀝地打在了城頭的磚牆,和每個守軍兵將的身上,一陣夜風,也跟著緩緩吹了起來。
這個三月的揚州春夜,好像突然迴了冬,變得有點昏暗和陰冷了起來。
王弘恩的手,忍不住握緊了腰間兵刃的柄。
夜空下,城外的濃霧曠野之中。
洶湧的水聲,不斷從那條大水道上傳出來,可就是看不到有任何的船隻人影。
整條水道蜿蜒延伸著,遠遠看不到盡頭,就像一條匍匐在大地上的,褐色巨蛇。
……
……
“大人!!”
黑夜,揚州城內,州府府兵的陸軍大營裏。
一名兵卒飛跑到了大帳的前麵,單膝一跪道:“大營那邊,有飛馬快令來了!!”
小雨中,他手裏捧著一封信,好像有半邊都濕透了。
大帳的帳簾一開,揚州州府別駕、裴敬仁走了出來。
他還是那個文官打扮、滿麵虯須的模樣,從兵卒的手裏接過那封信,又走了進去。
大帳裏,點了幾盞油燈。
房遺直腰掛著長劍,站在長案的前麵,案上放著一副揚州的堪輿地圖。
這還是頭一迴,在他的案頭上出現了地圖。
“大人,”裴敬仁道,“大營的號令來了,您看……”
“念。”房遺直冷冷道。
“是。”
裴敬仁把信打開,就念了出來。
原來,這是李希愚發過來的號令。
號令裏說,杜鬆雲的三萬大軍已經抵達揚州城外,開始對北門實施強攻。
北門的防守力量不足,正在危險之中。
李希愚以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城防軍主帥的名義,命令揚州刺史兼州府府兵統軍、房遺直,立即帶領其麾下的州府府兵路軍,按照原定計劃,前往北門支援。
見令立行,不得有一絲懈怠。
這封信裏,李希愚的口吻非常的直接和嚴厲,儼然就是一位戰場統帥的風範。
這和平時,他那種淡然儒雅、平易近人的態度,截然不同了。
裴敬仁道:“大人,下官就說了,北邊的那些聲音,肯定是敵軍開始攻城了,果不其然。
我州府的府兵,本來就是作為後備軍,隨時對各處城門進行支援的。
不到緊要關頭,李大人是不會隨意動用我們的。
可如今,大人他讓我們立即開拔,這就說明北門的戰事,非常吃緊了。
房大人,事不宜遲,立即出兵吧!”
房遺直沒有答話。
他冷冷地看著案上的地圖,那張年輕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
那地圖上,有好幾個地方都用筆做了個奇怪的特殊標記,其中就包括了北門。
“裴敬仁。”房遺直道。
“下官在。”裴敬仁道。
房遺直道:“我以揚州府兵統軍主帥之名,命你為州府臨陣副統軍,即時生效。
你立即到大營裏,對所有的帶兵副將,發布我的號令——我州府府兵陸軍,立即全軍離營開拔,跟隨本帥出戰。
兵鋒所指,揚州東水門。”
裴敬仁正想答應。
可一聽到進軍的目的地,他就一愣道:“房大人,敵軍進攻的是北門,您怎麽讓大軍去東水門?”
房遺直道,“你是統軍,還是我是統軍?”
“自然是大人您了,”裴敬仁道,“可是……”
“那你還不聽命行事?”房遺直道。
裴敬仁道,“可是大人,敵軍明明在北門,李大人的號令也是讓咱們去北門支援的。
您這可是,抗命不遵啊。”
房遺直沒有解釋。
他緩緩抬起頭來,冷冷道:“裴敬仁,如今抗命不遵的,是你。而你應該知道,按我大唐軍規,臨陣不聽主帥號令者,當斬。”
房遺直的手,忽然按住了腰間長劍的劍柄。
他的樣子就像換了個人,從那個年輕斯文的官員,突然變成了一位冷酷無情的大將。
裴敬仁還是不明白。
可房遺直說的沒錯,大唐軍中,講得就是絕對服從。這大戰臨頭,他身為下官,對房遺直的號令不能有任何的質疑。
裴敬仁隻好應了聲是,又道:“房大人,陸軍去東水門了,那水軍呢?
之前,您派常公甫常大人去城外調動水軍。
如今敵軍都攻過來了,可我州府的水軍卻還在趕過來的路上,沒有入城。
我們派去聯絡的人,也沒有音信,想來是被敵軍截住了。
這杜鬆雲的軍勢浩大,如果我州府水軍在城外和他們遇上了,勢單力孤,勢必難以抵敵。
所以大人,咱們必須想辦法,和城外的常大人聯絡上。
要把眼下揚州的戰況告訴他,讓他帶著水軍,先避開敵軍鋒芒、不要貿然出擊,等待時機和我城內的陸軍配合,再一起裏外夾攻敵軍。
如此,才是上策啊。”
如今北門告急,我身為城防統領,決不能坐視不管。
這樣,我把城防主力軍一分為二,其中一部我帶著,立即去北門增援。
另外一部留下,歸王大人您統領,繼續嚴守東水門。
我們兩邊同時著手,如果有任何的變故,立即放號箭給對方,隨時互相馳援。”
““這東水門……交給我來統領?”
王弘恩好像有點猶豫,“感謝參軍的信任,可我隻是做過漕運,懂點水路上的事而已。
這帶兵打仗和水軍的事,不是下官的所長。
這萬一要是……”
“王大人,”柳孝岩道,“既然李大人和趙法師能選了您,來和柳某一起把守東水門,這就足夠說明您的能力了。
東水門交給您把守,我放心。
而且,我也會立即命人去城裏的大營,把情況稟報給李趙兩位主帥,他們也一定會過來坐鎮指揮的。
大人您就放心吧。
戰事緊急,就這麽辦了!”
柳孝岩說完,立即就吩咐了人,飛馬去城裏給李趙兩人報信。
然後,他又把手下的那名副將叫到了一邊,表情神秘地吩咐了幾句話,然後就讓副將帶著一部分軍隊留下,聽王弘恩指揮。
柳孝岩自己就衝下了城樓,騎上戰馬,帶著一大部的城防主力軍,往北門飛馳而去了。
城頭上,王弘恩望著那支軍隊消失在黑沉沉的街巷裏,又轉頭望了眼,東水門外的城牆下方。
北門的方向,喊殺聲和驚叫聲越來越烈,有種就要崩潰的勢頭。
而東水門外,濃霧中的那片曠野,卻安靜得像個死獄一樣。
北門戰事吃緊,去增援確實沒錯。
可為什麽柳參軍的態度,總覺得有那麽點古怪,對調走軍隊去北門這件事,他為什麽好像非常的執著呢?
要是迴頭,這東水門真的出了什麽事,那可如何是好?
王弘恩好像在思考著,臉色漸漸憂愁了起來。
就在這時候,天上的烏雲裏,好像有什麽東西掉了下來。
是雨。
不知不覺的,這雨忽然就開始下了起來。
它淅淅瀝瀝地打在了城頭的磚牆,和每個守軍兵將的身上,一陣夜風,也跟著緩緩吹了起來。
這個三月的揚州春夜,好像突然迴了冬,變得有點昏暗和陰冷了起來。
王弘恩的手,忍不住握緊了腰間兵刃的柄。
夜空下,城外的濃霧曠野之中。
洶湧的水聲,不斷從那條大水道上傳出來,可就是看不到有任何的船隻人影。
整條水道蜿蜒延伸著,遠遠看不到盡頭,就像一條匍匐在大地上的,褐色巨蛇。
……
……
“大人!!”
黑夜,揚州城內,州府府兵的陸軍大營裏。
一名兵卒飛跑到了大帳的前麵,單膝一跪道:“大營那邊,有飛馬快令來了!!”
小雨中,他手裏捧著一封信,好像有半邊都濕透了。
大帳的帳簾一開,揚州州府別駕、裴敬仁走了出來。
他還是那個文官打扮、滿麵虯須的模樣,從兵卒的手裏接過那封信,又走了進去。
大帳裏,點了幾盞油燈。
房遺直腰掛著長劍,站在長案的前麵,案上放著一副揚州的堪輿地圖。
這還是頭一迴,在他的案頭上出現了地圖。
“大人,”裴敬仁道,“大營的號令來了,您看……”
“念。”房遺直冷冷道。
“是。”
裴敬仁把信打開,就念了出來。
原來,這是李希愚發過來的號令。
號令裏說,杜鬆雲的三萬大軍已經抵達揚州城外,開始對北門實施強攻。
北門的防守力量不足,正在危險之中。
李希愚以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城防軍主帥的名義,命令揚州刺史兼州府府兵統軍、房遺直,立即帶領其麾下的州府府兵路軍,按照原定計劃,前往北門支援。
見令立行,不得有一絲懈怠。
這封信裏,李希愚的口吻非常的直接和嚴厲,儼然就是一位戰場統帥的風範。
這和平時,他那種淡然儒雅、平易近人的態度,截然不同了。
裴敬仁道:“大人,下官就說了,北邊的那些聲音,肯定是敵軍開始攻城了,果不其然。
我州府的府兵,本來就是作為後備軍,隨時對各處城門進行支援的。
不到緊要關頭,李大人是不會隨意動用我們的。
可如今,大人他讓我們立即開拔,這就說明北門的戰事,非常吃緊了。
房大人,事不宜遲,立即出兵吧!”
房遺直沒有答話。
他冷冷地看著案上的地圖,那張年輕的臉上,沒有一點表情。
那地圖上,有好幾個地方都用筆做了個奇怪的特殊標記,其中就包括了北門。
“裴敬仁。”房遺直道。
“下官在。”裴敬仁道。
房遺直道:“我以揚州府兵統軍主帥之名,命你為州府臨陣副統軍,即時生效。
你立即到大營裏,對所有的帶兵副將,發布我的號令——我州府府兵陸軍,立即全軍離營開拔,跟隨本帥出戰。
兵鋒所指,揚州東水門。”
裴敬仁正想答應。
可一聽到進軍的目的地,他就一愣道:“房大人,敵軍進攻的是北門,您怎麽讓大軍去東水門?”
房遺直道,“你是統軍,還是我是統軍?”
“自然是大人您了,”裴敬仁道,“可是……”
“那你還不聽命行事?”房遺直道。
裴敬仁道,“可是大人,敵軍明明在北門,李大人的號令也是讓咱們去北門支援的。
您這可是,抗命不遵啊。”
房遺直沒有解釋。
他緩緩抬起頭來,冷冷道:“裴敬仁,如今抗命不遵的,是你。而你應該知道,按我大唐軍規,臨陣不聽主帥號令者,當斬。”
房遺直的手,忽然按住了腰間長劍的劍柄。
他的樣子就像換了個人,從那個年輕斯文的官員,突然變成了一位冷酷無情的大將。
裴敬仁還是不明白。
可房遺直說的沒錯,大唐軍中,講得就是絕對服從。這大戰臨頭,他身為下官,對房遺直的號令不能有任何的質疑。
裴敬仁隻好應了聲是,又道:“房大人,陸軍去東水門了,那水軍呢?
之前,您派常公甫常大人去城外調動水軍。
如今敵軍都攻過來了,可我州府的水軍卻還在趕過來的路上,沒有入城。
我們派去聯絡的人,也沒有音信,想來是被敵軍截住了。
這杜鬆雲的軍勢浩大,如果我州府水軍在城外和他們遇上了,勢單力孤,勢必難以抵敵。
所以大人,咱們必須想辦法,和城外的常大人聯絡上。
要把眼下揚州的戰況告訴他,讓他帶著水軍,先避開敵軍鋒芒、不要貿然出擊,等待時機和我城內的陸軍配合,再一起裏外夾攻敵軍。
如此,才是上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