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夫人聽了李某這一問,也是長歎一聲,這才說了起來。


    原來之前,夫人坐船北上禮佛之時。


    一天夜裏,她正在船上歇息,突然聽到船外傳來一聲慘叫。


    夫人還沒來得及反應,整條船就翻了,她落入水中、慌亂中抓住了一塊木板,然後就暈厥了過去。


    醒來後,夫人發現,自己被一幫船夫打扮的人救了。


    而這些人,正是李某派去攔截太子的那位“假鐵匠”,和他的手下。


    原來那晚,他們正好乘船從山陽瀆北上,準備到那個小鎮去準備一切。


    半路上,他們看到一個女子躺在一塊木板上,在江麵飄浮著。


    那“假鐵匠”是見過夫人的,他一眼就認出來了,連忙就把人救了起來。


    正是因此,夫人才萬幸逃過了一劫。


    本來,那假鐵匠是想要先送夫人迴去的。


    可當時太子馬上就要到了,他們分不出人手來,所以就想先把夫人帶在身邊,等辦完了“那件事”之後,再護送夫人迴揚州。


    夫人大難不死,也是萬分慶幸。


    她對“假鐵匠”他們會突然在山陽瀆出現,也是有些好奇,就隨口問了一句。


    假鐵匠就說,他們是奉了李某的號令,來辦一件重要的公務,還請夫人保密。


    夫人是個非常懂事理的人,她不再多問,立即答應了。


    後來,假鐵匠他們就到了鐵匠鋪裏,等待太子殿下。


    而夫人則一個人待在地窖裏,等待事成之後,一起迴揚州。


    可沒想到,假鐵匠錯認了趙法師您,事情失敗了。後來,您還發現了地窖,找到了藏身在裏麵的夫人。


    夫人想起了之前對假鐵匠的承諾,隻好當場編了一套說辭,說是被水賊劫持了,才到的那裏。


    再後來的事,趙法師您就全都知道了。


    “所以,”李希愚道,“夫人她對法師您說的話,除了水賊那一段之外,其他都是真的。


    她之所以這麽說,也都是為了替李某保密,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夫人她是‘女鬼沉江案’的受害者,差點就隨著那條沉船,命喪大江了。


    趙法師,李某可以向您保證,她絕不可能是那個陰險毒辣、害人無數的,白衣女鬼。


    請法師明鑒。”


    李希愚說完,對趙寒又是深深一個鞠躬。


    李希愚的話,趙寒當然全部都聽明白了,他想了想就道:


    “所以,夫人對於大人您要攔截太子殿下的計劃,事先毫不知情。


    她隻是恰巧碰上那些人,才被救了?”


    “正是,”李希愚道,“雖然那次計劃失敗了,可卻救了夫人一命,那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趙寒好像在思考著什麽。


    過了半晌,他又問道:


    “那假鐵匠雖然要捉太子,可他並不認識太子本人,隻能依靠那條蹀躞玉帶來辨認。


    而恰好太子又把玉帶送給了無懼,所以他們才認錯了人。


    大人,我這個推斷對麽?”


    這問題,好像和方夫人的事無關。


    可李希愚也不介意,就答道:


    “不錯。之前太子一直遠在長安,而且還是大唐皇儲,除了高官大員之外,平日很少有人可以見到他的真容。


    李某的那位好友,當然也不認識。


    所以,李某就讓他根據太子的那條玉帶,去認人。”


    趙寒道:“那您怎麽知道,太子這次來揚州,會佩帶那條玉帶?”


    李希愚說,這是長安城裏的那位,在密信裏告訴他的。


    說完,他就走進書房內室,從暗角裏拿出了個小匣來,從裏麵抽出一封保存完好的信,遞給了趙寒。


    本來像這種信,那是絕對的機密,輕易不可能示人的。


    可李希愚毫不猶豫,就給了趙寒看,可見他對趙寒的信任。


    趙寒把信打了開來。


    那是一張尋常的紙張,沒有任何的署名落款,隻是簡簡單單地寫了幾行字。


    那些字,一個個筆正體圓的,像是刻出來的一樣。


    顯然,這是為了避免筆跡被人認出來,專門找人代寫的。


    那裏麵的內容,就跟李希愚說的一樣。


    就是告知他,長安有某位“重要”的人物,將於何時何日從京城出發,經過什麽道路,大概何時將會抵達揚州。


    末尾的空白處,還另外寫了一行小字,說的正是識別那位“人物”的方法——就是那條蹀躞玉帶。


    趙寒仔細端詳了那封信一陣,道:


    “李大人,這封信除了在下之外,您有沒有出示給別人看過?”


    李希愚搖頭道,“自從拿到此信看過之後,李某就把它藏了起來,直到今日才再取出。


    不知法師為何會有此一問?”


    “大人您有沒有覺得,這封信的最後這一行字,有些奇怪?”


    趙寒指著信上的那些字,道:


    “您看,這信前麵寫的字,都是那位‘重要’人物的行程消息,非常的完整,自成一體。


    看行文的筆墨,到這裏就應該結束了才對。


    可在這後麵,突然又多出了這行小字來,專門寫如何辨認太子的方法。


    這字體、這行文,您看,像不像是臨時加上去的?”


    對於趙寒的這個發現,李希愚好似並不奇怪。


    他說:“李某明白趙法師您的意思,您是說,這封信,是否可能是被人偽造的。


    其實這一點,當初李某剛看到信的時候,也注意到了。


    這最後的一行字,確實像是後來才加上去。


    隻是您也知道,這封密信是何等的緊急,當時肯定是一知道了消息、馬上就臨時寫就,發了出來。


    行文倉促之下,臨時加點什麽字句,也並不奇怪。


    而且為了保密,李某與長安城那邊一向都有約定,會在來信的信箋上,做上旁人不知道的隱秘標記,以防假冒。


    這封信的信箋上,就有那個標記。


    所以李某想,這信應該是真的,不是偽造。”


    趙寒又看了眼那信,點點頭,就還給了李希愚。


    李希愚說,此信牽涉機密太多,本來他早就想毀掉的。隻是,後來因為沉船案的事、又被抓入獄等等,所以沒有來得及做。


    今日,既然法師您已經看過了,那就沒必要再留著它了。


    他就把信放在了燭火上,轉眼,就燒成了灰燼。


    趙寒看著那些飄落的黑灰,似乎若有所思。


    “大人,”他說,“關於夫人的事,在下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而這一問,可能會牽涉到大人您的私事,不知可否冒昧一問?”


    李希愚道,“李某深信,夫人她是無辜的,所以無論什麽問題,李某都可以迴答。


    趙法師,您請問吧。”


    “多謝大人。”


    趙寒做了一禮,就道:


    “在下看,大人您和夫人之間,年齡上似乎有著一些差距。


    不知當初,您二位是何時何地、如何相識的,後來又是如何成的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第一神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澄雲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澄雲生並收藏大唐第一神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