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繁華有三分,二分落落在揚州。
揚州,位在大唐淮南道,是隋唐大運河南北相接的中樞所在。
其城池雄偉、水路通達,四時商貿不絕,在整個大唐裏,都是一等一的繁盛富饒之地。
此時,揚州城裏。
趙寒牽著馬、叼著根草,悠閑地走著。
大道上,行人來來往往,各種車馬店鋪,絡繹不絕。
一架雇來的馬車就跟在後麵,馬車裏坐的是方念鶯。
先前眾人商量好,先把方夫人安全送迴家裏去,再辦自己的事。
洛羽兒和年輕道姑魚青花一邊走,一邊四處看著,時不時從小攤裏拿起朵珠花來:
“魚師姐,你們道觀裏,準你們帶這些嗎?”
“不準。”
魚青花笑道:
“可你魚師姐我要戴,誰管得了?來,幫師姐戴上。”
洛羽兒很高興,把珠花戴在魚青花的發髻上:
“瞧,這多美啊。”
“那是,“魚青花甜甜笑著,“怎麽說你師姐我也是少女一個,再戴這珠花,還不是美出天際了麽?
嗬嗬嗬嗬……”
她掩著嘴咯咯笑著,好像對自己“少女”的樣子,很滿意。
“少女?”
薑無懼插了個腦袋進來:
“我說魚師姐,您今年少說也二十好幾了吧?這‘少女’的說法……”
“我今年十八。”
魚青花的笑容,瞬間消失了:
“明年十八、後年十八,你魚師姐我年年都是十八。”
她鳳眼冷冷一看薑無懼。
這表情,薑無懼頓時想起了鐵匠鋪裏,被斷了手的那兩位。
“大膽你也真是的……”
趙寒走過來,一拍薑無懼的肩膀:
“淨說些實在話,魚師姐她怎麽可能十八呢?”
“你說什麽?”魚青花看向了趙寒,那眼神像要“殺人”。
“明明十七。”趙寒很認真。
魚青花一愕。
“你啊你啊……”
她玉手一指趙寒,忽然又咯咯地笑了,對薑無懼道:
“瞧瞧人家,學著點吧,大肥膘。”
她輕輕一拍薑無懼的大肚子,那肌膚接觸的感覺軟軟的,好舒服。
可薑無懼隻覺得肚子裏一陣翻滾,強忍著,才沒吐出來:
“咳……寒老弟,嘴這麽甜你喝了蜜啦?
你從前不這樣的啊?“
“那得看對誰了。”
趙寒笑道:
“魚師姐多親切啊,不像有的人、那麽''兇殘'',我可就沒那麽好說話咯。”
趙寒朝旁邊的洛羽兒眨了眨眼。
洛羽兒可愛的小嘴一嘟,正想“迴敬”這家夥幾句。
鐺……
一聲鑼響。
前方道旁有個高台,台下圍了一大群人。
一個青年公子垂頭喪氣地,從台上走了下來,旁邊的人們一片歎息:
“又敗了啊。
我就說嘛,這壺擺成這個樣子,怎麽可能投得進去?
我看這鬼丫頭,是來騙錢財的吧?”
“瞧人家那排場,她還用騙?”
“也是啊。哎,難道就沒人過得了她這關,拿到那份大禮啦?”
台下,一片鬧哄哄的。
台上,左側豎著根圓木柱子,柱頂有個小台,放著個翠瓷鑲金貫耳壺。
右側很遠的地方,擺著一張貴重的雕花木椅。
木椅前放著一個銀壺,壺裏,放著三支精光閃閃的箭。兩個侍女分別在木椅背後,低頭而立。
高台的後方,還有一張大檀木椅。
椅上,坐著一個美貌的胡族少女。
她高鼻深目,俏美無雙的容顏裏,有著明顯的異邦風情,臉龐白皙微圓,帶著一種萌萌的美態。
少女兩條長腿交疊著,自顧自地把玩著,手裏的一把胡刀。
椅旁,站著一個卷須胡帽的中年胡商,淡然而笑。
兩人身後,還有一大排胡人奴仆漢子,腰間都掛著胡刀。
這台上所有的人,都穿著一身胡服、掛著種種胡族飾物,那樣式、料子和做工,一看就是上等貴品。
台下的人,一番議論解釋。
原來,這台上的主子,聽說是某個突厥來的大胡商。
如今,雖然大唐與西突厥在邊境時有摩擦,可畢竟並未全麵開戰,在表麵上還是互通往來的。
而突厥的東部,更是已經掌握在了大唐的手裏。
大唐之風,向來豪爽好客。
異邦商人自四麵八方而來,前來唐地貿易買賣,是常有的事。這揚州是南北交連、五州通衢之地,就更是胡商遍地了。
而有些胡商,就跟中原人士街頭賣藝擺賭局似的,也喜歡在街頭設“局”,人人都能來玩。
贏的得利,輸的賠錢。
而這個胡商今日在這裏設的,是一個“比試獲禮之局”。
這一局,設了三個關口。
前兩關,分別是“投壺”和“射覆”。
這是大唐常有的遊戲,大家都知道。
“投壺”,就是把箭投到遠處的壺裏,投中不掉出者,為勝。
“射覆”,就是把個東西蓋在碗的下麵,出個謎語做提示,誰猜中那東西是什麽,就算贏。
可以說,投壺考的是“武”,射覆考的是“文”。
至於這第三關是什麽,這胡商倒是沒說。
因為這都擺了好幾天了,連第一關,都還沒有人能闖過。
平常這“投壺”,那壺都是銅或木做的、放在地上,也沒隔多遠,投個五六次,也就能進了。
可這胡商的局呢?
壺是瓷做的,放在高高的圓柱上,還隔了大老遠。
別說投進去了,就是要打中都不容易。
隻要一不小心投歪了,又或者大力了一點,就會把那壺給打翻下來。
那可是個名貴東西,雖然人家沒說讓賠,可誰心裏沒個思量呢。
再一看,後麵站著的那一排帶刀的胡人奴仆,很多人的心裏,就七上八下了。
那些沒能耐、想碰運氣的,都不敢來了。
可就是這樣,還是有許多人躍躍欲試。
因為首先,人家鼓勵任何人來參與,要投不進,分文不用賠。
可要是投進了、過了第一關,馬上就有大禮。
那禮就擺在台上,是揚州“綰縱軒”裏的和田白玉名馬鞍,那價錢,比金子還貴重。
要過了第二關文試,“大禮”就是一幅東晉書法大家王獻之的真跡,《洛神賦十三行》。
這可是,天下多少文人雅士,千金而不可得的。
第三關的禮,倒是也沒說。
可看這前兩關的禮,就能明白,那肯定又是個天大的寶貝。
不用賠錢、還有大禮,許多人忍不住都上了台。
那些人有文有武、有官有民,都是很有本事的,可全都敗下了陣來。
那投的瓷壺摔爛了不知多少個,這胡商一點也不心疼,不停地換新,就像不用花錢似的。
這個個上台個個敗,漸漸的,就沒什麽人再敢上去,丟人現眼了。
“搞什麽呀……”
台上,那胡族少女名叫蘇雨童。
這顯然是個,她自己另起的漢人名字。
少女的手裏,胡刀在修長的玉指間飛快轉動著,就像個小玩物。
一般胡人說唐話,都會帶些口音。
可這蘇雨童的唐話說得非常正宗,言辭間,還帶了許多中原的文人風味:
“那隋煬帝有詩雲:
‘舳艫千裏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
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本想著,從前隋到這大唐,這揚州,都是這中原大地上一等一的地界。
在此地設個局,好試試這大唐,是不是真像世傳的那樣,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可現在看來……”
她望了眼台下那一大片的人群,紅唇一抿道:
“大唐才子,浪得虛名呢。”
揚州,位在大唐淮南道,是隋唐大運河南北相接的中樞所在。
其城池雄偉、水路通達,四時商貿不絕,在整個大唐裏,都是一等一的繁盛富饒之地。
此時,揚州城裏。
趙寒牽著馬、叼著根草,悠閑地走著。
大道上,行人來來往往,各種車馬店鋪,絡繹不絕。
一架雇來的馬車就跟在後麵,馬車裏坐的是方念鶯。
先前眾人商量好,先把方夫人安全送迴家裏去,再辦自己的事。
洛羽兒和年輕道姑魚青花一邊走,一邊四處看著,時不時從小攤裏拿起朵珠花來:
“魚師姐,你們道觀裏,準你們帶這些嗎?”
“不準。”
魚青花笑道:
“可你魚師姐我要戴,誰管得了?來,幫師姐戴上。”
洛羽兒很高興,把珠花戴在魚青花的發髻上:
“瞧,這多美啊。”
“那是,“魚青花甜甜笑著,“怎麽說你師姐我也是少女一個,再戴這珠花,還不是美出天際了麽?
嗬嗬嗬嗬……”
她掩著嘴咯咯笑著,好像對自己“少女”的樣子,很滿意。
“少女?”
薑無懼插了個腦袋進來:
“我說魚師姐,您今年少說也二十好幾了吧?這‘少女’的說法……”
“我今年十八。”
魚青花的笑容,瞬間消失了:
“明年十八、後年十八,你魚師姐我年年都是十八。”
她鳳眼冷冷一看薑無懼。
這表情,薑無懼頓時想起了鐵匠鋪裏,被斷了手的那兩位。
“大膽你也真是的……”
趙寒走過來,一拍薑無懼的肩膀:
“淨說些實在話,魚師姐她怎麽可能十八呢?”
“你說什麽?”魚青花看向了趙寒,那眼神像要“殺人”。
“明明十七。”趙寒很認真。
魚青花一愕。
“你啊你啊……”
她玉手一指趙寒,忽然又咯咯地笑了,對薑無懼道:
“瞧瞧人家,學著點吧,大肥膘。”
她輕輕一拍薑無懼的大肚子,那肌膚接觸的感覺軟軟的,好舒服。
可薑無懼隻覺得肚子裏一陣翻滾,強忍著,才沒吐出來:
“咳……寒老弟,嘴這麽甜你喝了蜜啦?
你從前不這樣的啊?“
“那得看對誰了。”
趙寒笑道:
“魚師姐多親切啊,不像有的人、那麽''兇殘'',我可就沒那麽好說話咯。”
趙寒朝旁邊的洛羽兒眨了眨眼。
洛羽兒可愛的小嘴一嘟,正想“迴敬”這家夥幾句。
鐺……
一聲鑼響。
前方道旁有個高台,台下圍了一大群人。
一個青年公子垂頭喪氣地,從台上走了下來,旁邊的人們一片歎息:
“又敗了啊。
我就說嘛,這壺擺成這個樣子,怎麽可能投得進去?
我看這鬼丫頭,是來騙錢財的吧?”
“瞧人家那排場,她還用騙?”
“也是啊。哎,難道就沒人過得了她這關,拿到那份大禮啦?”
台下,一片鬧哄哄的。
台上,左側豎著根圓木柱子,柱頂有個小台,放著個翠瓷鑲金貫耳壺。
右側很遠的地方,擺著一張貴重的雕花木椅。
木椅前放著一個銀壺,壺裏,放著三支精光閃閃的箭。兩個侍女分別在木椅背後,低頭而立。
高台的後方,還有一張大檀木椅。
椅上,坐著一個美貌的胡族少女。
她高鼻深目,俏美無雙的容顏裏,有著明顯的異邦風情,臉龐白皙微圓,帶著一種萌萌的美態。
少女兩條長腿交疊著,自顧自地把玩著,手裏的一把胡刀。
椅旁,站著一個卷須胡帽的中年胡商,淡然而笑。
兩人身後,還有一大排胡人奴仆漢子,腰間都掛著胡刀。
這台上所有的人,都穿著一身胡服、掛著種種胡族飾物,那樣式、料子和做工,一看就是上等貴品。
台下的人,一番議論解釋。
原來,這台上的主子,聽說是某個突厥來的大胡商。
如今,雖然大唐與西突厥在邊境時有摩擦,可畢竟並未全麵開戰,在表麵上還是互通往來的。
而突厥的東部,更是已經掌握在了大唐的手裏。
大唐之風,向來豪爽好客。
異邦商人自四麵八方而來,前來唐地貿易買賣,是常有的事。這揚州是南北交連、五州通衢之地,就更是胡商遍地了。
而有些胡商,就跟中原人士街頭賣藝擺賭局似的,也喜歡在街頭設“局”,人人都能來玩。
贏的得利,輸的賠錢。
而這個胡商今日在這裏設的,是一個“比試獲禮之局”。
這一局,設了三個關口。
前兩關,分別是“投壺”和“射覆”。
這是大唐常有的遊戲,大家都知道。
“投壺”,就是把箭投到遠處的壺裏,投中不掉出者,為勝。
“射覆”,就是把個東西蓋在碗的下麵,出個謎語做提示,誰猜中那東西是什麽,就算贏。
可以說,投壺考的是“武”,射覆考的是“文”。
至於這第三關是什麽,這胡商倒是沒說。
因為這都擺了好幾天了,連第一關,都還沒有人能闖過。
平常這“投壺”,那壺都是銅或木做的、放在地上,也沒隔多遠,投個五六次,也就能進了。
可這胡商的局呢?
壺是瓷做的,放在高高的圓柱上,還隔了大老遠。
別說投進去了,就是要打中都不容易。
隻要一不小心投歪了,又或者大力了一點,就會把那壺給打翻下來。
那可是個名貴東西,雖然人家沒說讓賠,可誰心裏沒個思量呢。
再一看,後麵站著的那一排帶刀的胡人奴仆,很多人的心裏,就七上八下了。
那些沒能耐、想碰運氣的,都不敢來了。
可就是這樣,還是有許多人躍躍欲試。
因為首先,人家鼓勵任何人來參與,要投不進,分文不用賠。
可要是投進了、過了第一關,馬上就有大禮。
那禮就擺在台上,是揚州“綰縱軒”裏的和田白玉名馬鞍,那價錢,比金子還貴重。
要過了第二關文試,“大禮”就是一幅東晉書法大家王獻之的真跡,《洛神賦十三行》。
這可是,天下多少文人雅士,千金而不可得的。
第三關的禮,倒是也沒說。
可看這前兩關的禮,就能明白,那肯定又是個天大的寶貝。
不用賠錢、還有大禮,許多人忍不住都上了台。
那些人有文有武、有官有民,都是很有本事的,可全都敗下了陣來。
那投的瓷壺摔爛了不知多少個,這胡商一點也不心疼,不停地換新,就像不用花錢似的。
這個個上台個個敗,漸漸的,就沒什麽人再敢上去,丟人現眼了。
“搞什麽呀……”
台上,那胡族少女名叫蘇雨童。
這顯然是個,她自己另起的漢人名字。
少女的手裏,胡刀在修長的玉指間飛快轉動著,就像個小玩物。
一般胡人說唐話,都會帶些口音。
可這蘇雨童的唐話說得非常正宗,言辭間,還帶了許多中原的文人風味:
“那隋煬帝有詩雲:
‘舳艫千裏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
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本想著,從前隋到這大唐,這揚州,都是這中原大地上一等一的地界。
在此地設個局,好試試這大唐,是不是真像世傳的那樣,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可現在看來……”
她望了眼台下那一大片的人群,紅唇一抿道:
“大唐才子,浪得虛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