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的黑雲又出來了,遮住了血月。


    大地上,斷壁殘垣等等一切都消失了,隻剩了一片焦土,茫茫看不到邊。


    陰陽二氣盡消,形神諸魄皆滅。


    廢墟之間,淩若睜開了眼。


    她的臉色有些蒼白,讓那張絕美的臉看起來,好像剛從冰山裏走出來似的。


    她緩緩站起,身上的清光漸漸褪去。


    眼前,古木匣子躺在地上,四周的焦土都退了開去,好像很害怕那匣子似的。


    前方遠處,那片黑色怒海不見了,地上陷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坑,坑裏是層層的焦土。


    淩若把匣子拾了起來。


    匣身上,無名靈禽的左翅上,現出了一條裂痕。裂痕處,隱隱有些光芒想要跳脫而出。


    淩若輕輕撫摸了一下那裏,光芒隱去。


    她正想把匣子掛迴腰間。


    噗。


    一聲異響。


    前方,巨坑的底部,焦土動了一動。


    好像有什麽東西,要出來。


    淩若手裏匣子一舉,渾身清光再度流動而出。


    又是一聲異響,許多焦土噴出。


    一個人的身軀,從坑底的中央冒了出來。


    那臉上和身上都是焦土,隱隱有些血跡和傷痕。


    披落的長發間,依稀可見一張塵土滿麵的、少女的臉,那雙晶瑩的大眼睛,有些疲憊和漠然。


    是洛羽兒。


    她拖著把斷刀,一步步艱難地,從坑底往上走著。


    是她?


    淩若目光一凝,看向了洛羽兒的背後。


    洛羽兒的背上,還背著另一個人。


    那是個少年,灰頭土臉的,身上的衣裳都沒了,隻裹了一塊爛布似的東西。


    他閉著眼,好像睡著了一樣。


    他的頭搭著少女的肩膀,隨著步履,一點一點的。


    他的臉上身上,所有看得見的皮膚都是鮮嫩嫩的,好像嬰兒的一樣。


    是趙寒。


    是他?


    淩若有些愣住,身上的清光又退去了。


    遠處,盤膝而坐的袁沐風,也睜開了眼。


    他身上的銀甲全碎裂了,地上插著的那把霜花斧,也缺了一個角。


    巨坑裏,洛羽兒背著熟睡的趙寒,終於爬了上來。


    她一抬頭,就看見了對麵的白衣少女淩若。


    淩若也望著她。


    清風拂麵而來,吹起了兩個少女的長發,隨風輕揚。


    洛羽兒好像突然感到了什麽,抬起了頭來。


    淩若似乎也感到了,也抬起了頭。


    後方,袁沐風也望了上去。


    天際、黑雲的中央,一道光芒隱隱透了出來,照向了大地。


    那不是血月的光。


    是晨曦。


    黑夜終於去盡,黎明,終於來了。


    沙……沙……


    雨。


    漫天的雨點,帶著曦光從天上落了下來,落在了城池裏,落在人間。


    幹涸的土地、肆虐的熱浪,一遇到了那些雨水,瞬間互相交融,化作了一片清爽。


    陰陽交泰,萬物平勻。


    大地上,一片溫潤光明。


    洛羽兒就這麽抬頭望著,任由那雨、那光,灑在她那張清澈的少女臉龐上。


    她的背上,少年趙寒還是那麽睡著,就像這紛亂塵世上,一個熟睡的嬰兒。


    洛羽兒笑了。


    笑得那麽的清澈、純真,宛如這個黑暗世間裏的,一道微光。


    ……


    ……


    天大明。


    大雨過後,天空像海一樣的藍,晨光普照大地,一片溫暖。


    城池裏,大火都被雨水澆滅了,一片清涼。


    街巷間,到處是唐軍的旌旗,一隊隊大唐兵馬,來迴巡邏駐守著。


    糧倉前,唐軍將士們紛紛下馬,把糧食裝進百姓們的布袋裏。


    受傷的百姓也得到了醫治,無家可歸的人們,也被安置到了臨時的營寨中。


    還有許多戰敗被擒的胡兵,雙手被綁、耷拉著腦袋,被唐軍驅趕著,往城外走去。


    百姓們看著這一切,看著這座終於有了雨水甘露的古城,都不禁抱頭擁肩,流下了熱淚。


    上縣衙,正堂上,兩排甲兵矗立如山。


    高石遠渾身戎甲,深深一躬道:


    “曾大人,請受我一拜!”


    對麵,曾謙已換了身幹淨的官服,連忙扶住高石遠道:


    “高將軍,你這……是何故啊?


    此等大禮,曾某萬萬當不起。”


    “當得起。”


    高石遠道:


    “曾大人,從前我眼瞎,以為大人您是個沒膽、沒擔當的人。


    我錯了。


    這些年來,我見了無數的地方官員,他們要麽貪腐無度,要麽就碌碌無為。


    像曾大人您這樣,能文能武、又為百姓百般著想的,我還是頭一迴見。


    我高石遠,佩服之極!”


    他又是一個大禮。


    曾謙有些不知道說什麽好。


    下了戰場,他似乎又是從前那個他了。


    身旁,賈振連忙道:


    “高將軍,您快起來。


    您說得對,曾大人他確是個好官,屬下能跟著他,也是萬幸。”


    高石遠直起了身來:


    “賈捕頭,您也是一樣,一頂一的幹才。要沒有你,那城門就開不了,鄉親們就都要遭殃了。


    曾大人、賈捕頭,你們在這上多年,兢兢業業、辛苦為民。


    這次破鬼案、賑旱災、平兵亂,大破吐穀渾和西突厥軍,拯救了城裏的萬千百姓。


    這一切,你倆都是居功至偉。


    我高石遠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那些隻懂溜須拍馬、光說不練的貨色。


    我最敬重的,就是像您二位這樣,認真做事的人。


    你們放心。


    等待會李大都督來了,我拜見了他、稟明一切之後,就會立即將你們的功績,飛馬往長安奏報。


    我會奏請吏部,讓曾大人您右遷長安朝廷為官,任吏部考功司郎中。


    賈捕頭升任上縣尉,總領全城治安。”


    大唐官製,分為三省六部。


    三省者,中書、門下、尚書,六部者,吏戶禮、兵刑工。


    吏部,乃六部之首,下轄四司。


    考功司是其中之一,掌文武百官的功過、善惡之考法及行狀。


    考功司郎中,官居當朝五品,乃一司之長官,手掌天下百官、考核賞罰升遷之大權,乃吏部四司郎中之首。


    曾謙從一個九品都不到的流外小吏,到這“考功司郎中”、當朝五品實權大員,連升了五六級都不止。


    這等升遷,整個大唐十餘年來,都難得一見。


    而賈振眼下隻是個捕頭,是個連流外官都算不上的,“賤業”。


    卻一下升任八品縣尉,掌一縣之治安,那也是大大的升遷。


    “高統軍,這……如何使得?”曾、賈兩人道。


    “有什麽使不得?


    這是您二位應得的,我隻是按照朝廷律例,往上奏報而已。


    要我說,以二位的功勞,就算再大的官也使得。


    你們放心。


    我高石遠就算拚了這條命,也要讓朝廷看到你們做的事,讓你們去到應得的位置,一展平生抱負!“


    曾謙似乎有些愣住了。


    半晌,他忽然雙手一拱,正色道:


    “曾某在此,多謝高統軍的一番美意了。


    此次上連逢大難,雖然已渡過了一劫,可這城裏城外,還是民生凋敝、滿目蒼夷。


    曾某不才,若真能以功獲賞,我願留守上,擔任縣令一職。


    為上的父老們,再盡一番力!”


    經過了城門那一戰,他好像換了個人似的,臉上有種無比的堅毅。


    賈振也是一拱:


    “屬下願追隨曾大人,留在上!”


    高石遠看著兩人的堅毅神色,真是感慨萬分,一時不知說些什麽。


    此時門口,傳來了一個聲音:


    “縣令,那就算了。


    曾大人你可知道,對高統軍來說,至少也得弄個秦州刺史給你做做,那才算配得上他的身份呢。”


    那位長須將軍李孝陽笑著,從門口走了進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第一神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澄雲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澄雲生並收藏大唐第一神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