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裏坐滿了人。


    柳四娘好不容易才跟著二哥擠進茶館,然後被安置在一個小小的套間裏。


    片刻之後,柳二郎偷偷送來了熱茶,還有一隻小泥爐,柳家小廝將柿子、栗子和幾顆小紅果一同擺上了桌。


    柳四娘常會跟著二哥出門,不過第一次來如此熱鬧的地方。


    “別出去,”柳二郎道,“等我那邊忙完了,就來帶你一起迴家。”


    柳四娘點頭。


    套間門關好,還是能聽到外麵熱鬧的聲音。


    大名府突然多了一個叫小報的東西,讀書人不必說,直接買一份來看,不識字的人就聽賣水的人街頭巷尾的傳。


    那些賣水的人,走一段說一段,很快屁股後就跟了一群半大的孩子,甚至為了聽小報上寫的那些話本,主動幫忙賣水。


    “最有意思的是,我看著幾個孩子在前麵推車,賣水的漢子在後麵拿著小報邊看邊讀,他肯定有許多字不認識,幹脆就糊弄過去。”


    “那些孩子卻不肯放過,一直跟著讓他講完。”


    “這也就是順通水鋪發的小報,不然哪裏能賣這麽痛快。”


    “這點說的對,這小報都已經被帶出大名府了。”


    “怎麽說?快講一講。”


    “就是那些挑洗麵湯賣的人,將小報賣給了來往的客、商。”


    這邊講的正高興,那邊喊夥計。


    “加幾塊佛炭來。”


    夥計跑來跑去,還被人拉住詢問:“是不是順通水鋪的佛炭?”


    “是,”夥計笑道,“除了他家,大名府也沒第二家賣藕炭……佛炭的。”


    “這小報上的文章寫得有些意思。”


    柳四娘聽著外麵那桌人說話,桌上的都是二哥的好友,一桌七八人,有六人都在府學讀書。


    “聽說柳二郎早就知曉這樁事?”


    柳二郎笑著道:“之前在童兄那裏看到了,隻覺得這主意好,也幫著看了幾篇文章,不過沒幫上什麽忙。”


    “天覺兄太自謙了,小報出來之前,咱們一點風聲都沒聽到,童兄卻能將天覺兄請過去幫忙,可見認同天覺兄大才。”


    童子虛是什麽人,才高八鬥,人又孤傲,寧願縮在那裏教一群孩童,也不肯被人舉薦入仕。就衝他能出入王府,這一點就是旁人所不能及。


    “天覺兄,你再說說,這報頭是誰人寫的?”


    柳二郎連連搖手:“這我可不知,都是童兄拿來的。”


    眾人一瞬間安靜,幾個人互相看看。


    摸不清什麽情形的人終於開口問:“你們在打什麽啞謎?”


    柳二郎搖手:“弄不清楚的事還是不要說,咱們喝茶,喝茶。”有些人,有些事不能輕易牽扯,而且他也覺得,一份小報而已,童子虛應該沒有那麽大的麵子,請來王晏親筆題字。


    說話間,茶樓裏的說書人來了,這次不說別的,他手裏拿著的就是今日發的小報。


    大家聚在這裏,就是要聽說書人講這個。


    自己看是一迴事,經人講出來又是另一番感覺,還有那些沒有看全小報的人,正好也聚在這裏,一並聽個明白。


    那邊說書人講了一陣。


    柳二郎這一桌又開始低語:“那雇工的消息你們看了嗎?”


    “一日一百文。”


    “就衝這個,咱們也得去寶德寺瞧一瞧,寶德寺拿出佛炭的法子,當得起大名府第一寶刹。”


    柳二郎也跟著點頭:“這樁事還得感謝謝大娘子,寶德寺大殿失了火,眼見沒有銀錢重建,謝大娘子才將佛炭之事公布於眾。”


    桌上一人不禁問道:“這是好事,為何寶德寺的方丈不願意說出來呢?”


    柳二郎伸手在桌子上畫了個圈。


    一開始眾人不懂,不過仔細看了看,又互相交換了眼神,有人無聲地說了一個字:地。


    這幾年道觀、寺廟圈地極多。


    特別是有名的古刹,年年擴張,那些僧人的腰也跟著越來越粗。


    “原來如此。”


    “謝大娘子勸說方丈,賣後山的碎石炭,一來能讓百姓賺些工錢,二來也能養活寺中僧人,若是銀錢不夠,僧人還能去礦場勞作。”


    “寺裏有幾十個流民,如今就在做這樁事,隻要肯賣力氣,都給銀錢。”


    有人聽到這裏道:“妙哉,這不就是範文正公說過的:召民為役,因而賑濟。道觀、寺廟都能這般,當是一樁大功德了。”


    “誰說不是。”


    “我們明日過去寺中送香火錢,也能再買些佛炭。”


    “香火錢可以,佛炭……不一定能買得到,”柳二郎伸手向外指了指,“今日順通水鋪外麵擠滿了人,都是買佛炭的。”


    小報一出來,從前沒在意藕炭的人,聽說這個叫佛炭,都要買來看看。


    這一看不要緊。


    人越聚越多。


    誰也沒料到,正旦前兩日,大名府賣的最好的居然是佛炭。


    “佛炭這價錢……”


    “一斤三文。”


    “還是一斤三文?”有人不禁感歎,“這謝大娘子真乃女中豪傑。”


    這位大娘子經曆也不一般。


    若非她是女眷,他們定然要將她請出來,好好認識認識這個人物。


    桌子角落裏,一個衣服洗的發舊的措大,不由地歎了口氣。


    “尚英兄,何故歎氣?”


    左尚英家境貧寒,比眾人更早知曉那佛炭。


    “不瞞諸位,若非今年有人賣藕炭,我恐怕都撐不過這個冬日,”左尚英道,“當時有人兜售藕炭的時候,我也是走投無路,才想著買迴來試試,城中的木炭著實太貴,家中秸稈和柴禾已經快燒沒了。”


    “都說碎石炭有毒,我也管不了那麽多了。沒想到這藕炭果然好用,也是靠著這藕炭,我才能繼續讀書、寫字。”


    柳二郎道:“既然藕炭有這般好處,如今人人都用,尚英兄卻怎麽反倒憂心忡忡?是怕那藕炭漲價不成?”


    左尚英搖頭:“我是怕……一樣東西太好了,就會被人惦記上。謝大娘子為了藕炭想得周全,可未必是那些人的對手。”


    左尚英說著咳嗽兩聲,大家談論小報,聽著佛炭大名,看到的都是好處,卻不知道前陣子楊家和謝家爭買石炭礦鬧出了案子。


    大名府那些商賈、富紳真的能不插手進來?


    這話讓眾人一陣靜默。


    柳二郎皺起眉頭道:“應當不會。”


    左尚英道:“我也希望如此。”


    剛好說書人又講到精彩之處,正是小報上的《法師取經記》。


    柳四娘坐迴椅子上,抿了一口茶。方才那人說的沒錯,恐怕這“經”沒那麽好取。


    ……


    巡檢衙門。


    陳舉焦急地看著屋子裏的賀檀和王鶴春。


    “兩位大人快想想法子吧,明日一早縣衙的人就會將公文送去永安坊。”


    “說是為了大名府的百姓,這就是明著搶人家的買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如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霓並收藏四合如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