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先之人未嚐近前,便已出聲招引道:“異鄉淹留之客時時望歸,唯見日月昭昭不知歸途何在。今日想來必是盛世寶船重開,則致有鄉黨蒞臨而歸鄉有望,叫人不勝其喜。”
言畢翹首遙望若有所待,然終見二女並立再無伴行,來者不免有些驚異,臉上喜色漸漸消散,目中神采亦隨之黯淡。初陽見之不由得心弦一動,別有酸澀在心頭,當下與英娘一同上前見禮道:“吉州江氏初陽與姊姊遊曆至此,驚悉神州猶有後裔遺存,故而貿然造訪,還請諸位叔伯勿要見怪。”
“原來非是神州遣使複來。”一聲輕歎,若有若無,聞之惘然。
“神州早已將我等忘卻,何來此等奢望。”一聲低怨,不勝悵然。
獨有為首之人強自歡笑道:“我等雖是未曾得見桑梓之地,然得見故鄉來客亦覺分外親近,怎有嗔怪之心?餘某忝為族長,正要款待一二,聊表寸心。”
初陽欲辭不能,唯有相隨而去。繞過街角有一宗祠別具一格,匾額上書:共祖祠,想來非是一家一姓之用。見初陽注視此匾若有所思,餘氏於旁釋疑道:“昔日遠祖數十人皆為異姓,約為兄弟共守不去以待寶船複歸。然久無音訊、年歲漸高而子孫漸長,不得已以神州為共祖而行祭祀之禮,此處正是因而得名。”
餘氏言語中多有對先祖的敬仰之色,初陽亦不免感同身受。一行人緩步進內,更聽得書聲朗朗,童聲清脆,細細聽來卻是千字文,初陽更是動容道:“寶船傾覆之時猶有書籍殘存?怪道處處鄉音不絕,時時鄉情不斷。”
“寶船傾沒,其中事物盡皆無存,豈有書籍獨獨留存之理?此間所讀之書,乃是汪氏先祖以樹枝兔毫為筆,以褚色汁液為墨,逐字逐句誦而記之,而後又一字一句勘驗校對而成。”餘氏笑而作答,深以為傲。
“原來如此。我欲往書院一觀,可有不便之處?”初陽駐足不前,多有向往之色。
“如何不可。先祖曾言,所記必有錯失疏漏,所書難入大家法眼,乃是一時權宜之計,他日若能重歸故裏當盡數焚化以為祭告。奈何我等淹留此地久不能償其願,今日初陽前來,正好指正一二,亦算稍安其心。”餘氏右轉而行,殊無異色;而隨行他人或是暗自蹙眉,或是漠然相對,盡皆無語。
見初陽幾人悄然入室,先生並無驚詫怪異之色,孩童們亦不過好奇略略張望便自安心誦讀。莎紙微黃,其上字跡隻可稱得上工整,確是無有出彩之處,可見書寫之人於此道並不擅長,隻是此時誰人又能出言嘲諷?誰又能出言指摘?若無此等書籍,神州一脈即或能長存此地,亦將漸漸為異族所同化。
餘氏引領眾人又往書院藏書閣而去,其中所藏之書亦非在少,除卻常用之三百千、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詩詞歌賦各有成冊,雜記小品也有若幹,更有前朝科考之文流傳,由筆跡可知俱是一人所撰寫。更有族譜一本,其中詳記各家各姓之籍貫由來,子孫之代代相傳,更有血脈連綿不絕之歎息。
繞過此處,其後卻多有異族書籍,文字各異,或以羊皮紙記之,或以牛皮紙記事,其旁多有注釋譯本,頗得信達雅之真諦,更與神州流傳多有不同,讓人大開眼界。由此可見神州寬容之胸懷不會因時因地而有所差異,神州好學之本性亦不會因時因地而有所變化。
書閣居中之處,卻是一副山河地理圖,由上可知大食、波斯、韃靼等國何在,亦可查知太陽部族之所在,然而大宛、大月、大夏之地標注卻有些混雜,似乎並未厘清。初陽不由出聲歎道:“世叔想必籌謀已久,方能得此等輿圖。如若將西域諸國所處之方位探明,隻怕舉族迴遷之日就在眼前。”
餘氏立於圖前,細細描摹其中一筆一劃,神色頗為複雜,終是出聲說道:“即便神州將我等忘卻,然我等卻一日不敢少忘祖先遺訓,不敢稍忘故土何在。數百年來,我族以商旅為業,四處求索,方能成此圖。惜乎大食人欲要專斷神州與大秦等地之往來,百般隱瞞,故而大宛大夏一處猶未探明。”
“大宛與大夏皆已臨近神州,若是世叔不棄,他年歸去與我等同行如何?”初陽兀然提議,倒叫眾人俱是一驚。
“同行?若你等弱女子可能護得諸人周全?大食人非是善類,安息人亦非善族。”其後有一人似有異議。
“舉族迴遷乃是族中大事,雖有先祖遺訓,亦要從長計議,莽撞行事隻怕多有不妥。”有人頗為猶豫,便似這般建議道。
也有人驚喜萬分,急急趨前問道:“此言可是當真?非是戲言?有生之日我能親眼一睹故鄉樣貌,雖死又有何憾?”
長久縈懷之想霎時便要成真,餘氏亦不免失態,呆立半晌方才出聲道:“初陽姊妹跨海而來必非常人,若能同行自是求之不得。隻是族中猶有數隻商隊在外未歸,先祖屍骨不可獨留此處,而歸遷途中所需食宿坐騎亦要一一備齊,可否多容留一些時日以為準備?”
“無妨。我等方要於炙熱之地停留些時日,世叔盡可慢慢將所需之物備齊再行上路。況且我稍通法術略知醫道,雖不能誇口其他,想來欲要安然保全一族性命應可從容。”初陽不急不躁,緩緩說來,語調讓人聽來莫名地安心。
餘氏亦非優柔寡斷之人,聽聞此言如何不肯,當即相約一年之後舉族東歸。合族之人得聞此訊,無不欣喜如狂,想來故園之思必是深深烙印於眾人心間。異族衣衫雖久著於身,異族言語雖久聞於耳,然血脈不息、學識不斷,神州之想便是四海一同。
當日宴開長街,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盡皆同慶,歡聲雷動,初陽英娘俱不能免俗。
言畢翹首遙望若有所待,然終見二女並立再無伴行,來者不免有些驚異,臉上喜色漸漸消散,目中神采亦隨之黯淡。初陽見之不由得心弦一動,別有酸澀在心頭,當下與英娘一同上前見禮道:“吉州江氏初陽與姊姊遊曆至此,驚悉神州猶有後裔遺存,故而貿然造訪,還請諸位叔伯勿要見怪。”
“原來非是神州遣使複來。”一聲輕歎,若有若無,聞之惘然。
“神州早已將我等忘卻,何來此等奢望。”一聲低怨,不勝悵然。
獨有為首之人強自歡笑道:“我等雖是未曾得見桑梓之地,然得見故鄉來客亦覺分外親近,怎有嗔怪之心?餘某忝為族長,正要款待一二,聊表寸心。”
初陽欲辭不能,唯有相隨而去。繞過街角有一宗祠別具一格,匾額上書:共祖祠,想來非是一家一姓之用。見初陽注視此匾若有所思,餘氏於旁釋疑道:“昔日遠祖數十人皆為異姓,約為兄弟共守不去以待寶船複歸。然久無音訊、年歲漸高而子孫漸長,不得已以神州為共祖而行祭祀之禮,此處正是因而得名。”
餘氏言語中多有對先祖的敬仰之色,初陽亦不免感同身受。一行人緩步進內,更聽得書聲朗朗,童聲清脆,細細聽來卻是千字文,初陽更是動容道:“寶船傾覆之時猶有書籍殘存?怪道處處鄉音不絕,時時鄉情不斷。”
“寶船傾沒,其中事物盡皆無存,豈有書籍獨獨留存之理?此間所讀之書,乃是汪氏先祖以樹枝兔毫為筆,以褚色汁液為墨,逐字逐句誦而記之,而後又一字一句勘驗校對而成。”餘氏笑而作答,深以為傲。
“原來如此。我欲往書院一觀,可有不便之處?”初陽駐足不前,多有向往之色。
“如何不可。先祖曾言,所記必有錯失疏漏,所書難入大家法眼,乃是一時權宜之計,他日若能重歸故裏當盡數焚化以為祭告。奈何我等淹留此地久不能償其願,今日初陽前來,正好指正一二,亦算稍安其心。”餘氏右轉而行,殊無異色;而隨行他人或是暗自蹙眉,或是漠然相對,盡皆無語。
見初陽幾人悄然入室,先生並無驚詫怪異之色,孩童們亦不過好奇略略張望便自安心誦讀。莎紙微黃,其上字跡隻可稱得上工整,確是無有出彩之處,可見書寫之人於此道並不擅長,隻是此時誰人又能出言嘲諷?誰又能出言指摘?若無此等書籍,神州一脈即或能長存此地,亦將漸漸為異族所同化。
餘氏引領眾人又往書院藏書閣而去,其中所藏之書亦非在少,除卻常用之三百千、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詩詞歌賦各有成冊,雜記小品也有若幹,更有前朝科考之文流傳,由筆跡可知俱是一人所撰寫。更有族譜一本,其中詳記各家各姓之籍貫由來,子孫之代代相傳,更有血脈連綿不絕之歎息。
繞過此處,其後卻多有異族書籍,文字各異,或以羊皮紙記之,或以牛皮紙記事,其旁多有注釋譯本,頗得信達雅之真諦,更與神州流傳多有不同,讓人大開眼界。由此可見神州寬容之胸懷不會因時因地而有所差異,神州好學之本性亦不會因時因地而有所變化。
書閣居中之處,卻是一副山河地理圖,由上可知大食、波斯、韃靼等國何在,亦可查知太陽部族之所在,然而大宛、大月、大夏之地標注卻有些混雜,似乎並未厘清。初陽不由出聲歎道:“世叔想必籌謀已久,方能得此等輿圖。如若將西域諸國所處之方位探明,隻怕舉族迴遷之日就在眼前。”
餘氏立於圖前,細細描摹其中一筆一劃,神色頗為複雜,終是出聲說道:“即便神州將我等忘卻,然我等卻一日不敢少忘祖先遺訓,不敢稍忘故土何在。數百年來,我族以商旅為業,四處求索,方能成此圖。惜乎大食人欲要專斷神州與大秦等地之往來,百般隱瞞,故而大宛大夏一處猶未探明。”
“大宛與大夏皆已臨近神州,若是世叔不棄,他年歸去與我等同行如何?”初陽兀然提議,倒叫眾人俱是一驚。
“同行?若你等弱女子可能護得諸人周全?大食人非是善類,安息人亦非善族。”其後有一人似有異議。
“舉族迴遷乃是族中大事,雖有先祖遺訓,亦要從長計議,莽撞行事隻怕多有不妥。”有人頗為猶豫,便似這般建議道。
也有人驚喜萬分,急急趨前問道:“此言可是當真?非是戲言?有生之日我能親眼一睹故鄉樣貌,雖死又有何憾?”
長久縈懷之想霎時便要成真,餘氏亦不免失態,呆立半晌方才出聲道:“初陽姊妹跨海而來必非常人,若能同行自是求之不得。隻是族中猶有數隻商隊在外未歸,先祖屍骨不可獨留此處,而歸遷途中所需食宿坐騎亦要一一備齊,可否多容留一些時日以為準備?”
“無妨。我等方要於炙熱之地停留些時日,世叔盡可慢慢將所需之物備齊再行上路。況且我稍通法術略知醫道,雖不能誇口其他,想來欲要安然保全一族性命應可從容。”初陽不急不躁,緩緩說來,語調讓人聽來莫名地安心。
餘氏亦非優柔寡斷之人,聽聞此言如何不肯,當即相約一年之後舉族東歸。合族之人得聞此訊,無不欣喜如狂,想來故園之思必是深深烙印於眾人心間。異族衣衫雖久著於身,異族言語雖久聞於耳,然血脈不息、學識不斷,神州之想便是四海一同。
當日宴開長街,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盡皆同慶,歡聲雷動,初陽英娘俱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