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春日將過,夏日當為炎熱之屬。


    然則,於易水之地,卻是不自覺的平添三分酷寒。


    秦國上將軍王翦陳列重兵於此,數月來如舊,楊端和率領十萬軍屯駐巨鹿之地,李信、辛勝、馬興等為之跟隨,九原大營蒙恬為之率軍掠過雲中、雁門之地。


    同易水重兵遙相唿應,以期擇日行入燕國。


    “上將軍,根據薊城內的斥候來報,連日來,燕王與燕國太子丹正在調動國內兵馬,隱秘的開向武陽之城,兵力多達十萬。”


    “加上原有駐紮在武陽之城的五萬兵,不出六日,武陽之地可匯聚燕國十五萬兵力,其心昭彰。”


    身披銀色重甲,腰腹鐵血長劍,鷹盔束發,拱手一禮,看著麵前的河穀柳林,李信緩緩說著,數月來,秦國陳兵如此,一直都沒有懈怠。


    所為……便是鹹陽那邊的消息。


    “燕國為八百年根基大周嫡係諸侯國,其傲慢矜持諸夏聞名,以末將之見,絕對不可能真正臣服於秦國,先前使者入鹹陽,所謀不過邦交斡旋。”


    “應不可當真,末將覺得,大軍出動時日不久也。”


    旁側,亦是有著一位軍將,身披紅色重甲,手持一根粗重戈矛,微微一禮,說道己身所謀,反正於自己看來,燕國絕對沒有真正投降秦國的心思。


    “哦,辛勝,你覺得大軍出動不久?”


    王翦聞聲,那因久居軍旅而略有蒼老的麵上淺淺一笑,對著那紅甲軍將看了一眼,二人之言,都是聽在心中的,數月來,自己也是一直在等待鹹陽那邊的消息。


    身邊兩位軍將之言,也是有著那個意思。


    “以趙國之強力抗秦,以趙國之屏障山東,燕國尚不記趙恩,屢屢背後發難。如此昏政廟堂,何能臣服於己身自傲嫡係大周諸侯眼中之蠻夷秦國也?”


    “貧弱而驕矜,昏昧而瘋癡,燕人為政之風也!”


    辛勝甚為不屑的迴應著,近月來,越發了解、接觸燕國的訊息,越是對燕國瞧不上眼,都是八百年的諸侯國了,國政之混亂,國力之弱小,連先前的三晉之國都比不上。


    如此,哪裏有勇氣對抗秦國。


    實在是可笑至極。


    欲要以邦交斡旋存國,秦國中樞之內,可不會吃那一套。


    “是否攻伐燕國,鹹陽那邊自有文書,暫時輪不到我等提前語定。”


    “數日前,大王攻燕之戰,隨時待命之文書,軍中諸將都已經了解,你二人可有所悟?”


    無論是李信,還是辛勝,還是軍中其餘少壯軍將,王翦都很是欣賞,值大秦一天下之際,秦國出現這麽多可用之人,實在是昊天的垂青。


    昊天待秦國不薄,秦國豈能辜負昊天。


    區區一個燕國,自然不會被王翦放在眼中,以燕國目下的國力,根本不可能攔住秦國的腳步,哪怕是邦交斡旋,也僅僅是苟延殘喘罷了。


    然……為今糾結著,則是落在另外一處,心有所感,看向身側二人,他們在如今諸國少壯軍將中,堪為悟性甚高的將才。


    將來皆是有可能成為獨自率領大軍的上將軍的。


    “攻燕之戰,隨時待命。”


    “李信以為,鹹陽之內,若然大王決意以懷柔之策,令燕國臣服,則沒有理由下達那般文書。”


    “大王應也是明了燕國欲要以邦交斡旋之法拖延,以求圖存,畢竟目下之戰,與昭襄王歲月不同,昭襄王年間,大爭之世,一切以殲滅之戰、攻城之戰為主。”


    “如今,所需要考慮的甚多,終究,今日之燕國,明日秦國之郡縣也。”


    李信與辛勝相視一眼,均各有思忖,是否攻打燕國,二人心中都有所得,以近月來燕國薊城傳來的消息,燕國已然是自尋死路。


    鹹陽那邊的情況雖不了解,不外如是。


    數息之後,李信近前一步,敘說自身所思。


    “辛勝認同李信將軍所言,目下秦國之一天下,同昭襄王歲月司馬錯將軍、武安君不同,大爭之世,攻城掠地之戰。”


    “現在為一統諸夏之戰,更為長策也,若然燕國真的臣服,絕對是上佳之事,可燕國絕對不會自願臣服於秦國的。”


    “三晉之地中,韓國與趙國先後曆經兵戈之戰,才納入秦國之內,辛勝以為,燕國也為如此,其餘諸侯國也是如此。”


    李信如是道,少年之時,先入鹹陽宮為衛尉,對於鹹陽宮內的諸般政策有所了解,更是了解諸夏局勢之不同,否則,以秦國之力,何至於中樞定策數年。


    個中緣由,便是爭霸天下與統一天下的區別,爭霸天下的時候,秦國可以無需顧慮太多,隻消兵多將廣,後續輜重足夠。


    一統天下,不僅僅需要前者的一切,更是需要考量對於其餘諸侯國的統轄,對於日後諸夏的統轄,追朔上古數千年,典籍之上,並沒有留下任何可用之策。


    是故……秦國上下不得不慎重。


    “你等……甚佳,所言甚是不錯。”


    “大王所謀便在於此,我等隻需要等待便可,昔者司馬錯將軍與武安君東出,多攻城下地,且盡可能的損滅他國之力。”


    “如司馬錯將軍破六國合縱,焚毀諸夏第一糧倉敖倉,武安君攻伐楚國,火燒彝陵,樂毅滅齊,盡掠齊國財貨……凡此等等,皆大爭之世兵家之典型也。”


    聽二人之言,王翦麵上為之歡喜,不愧是大王極為看重的將才,這份眼光已然是獨到。


    隨二人先前之語,王翦也是說著目下局勢之謀。


    大爭之世的兵家之爭,打起仗來,顧忌少,得利明顯,在同樣條件下好打許多,以如今秦國的國力若然碰到數十年前的趙國,絕對無需那般戰法,可以直接將趙國擊潰。


    而李信剛才有一言說的很好,今日之燕國,明日之秦國郡縣也。


    易水陳兵數十萬,將要攻打燕國,他日,燕國為秦國之郡縣,他們的財貨、土地、兵卒、民力……都將是秦國的。


    自然不能夠無所顧忌的部毀掉。


    是所以,春秋以來,戰國烽火,沒有任何借鑒,中樞之內不得不慎重至極。


    “上將軍所言甚是!”


    李信二人又是一禮。


    身前之上將軍,如今堪為諸夏頂級將帥之人也,甚至於還要超越武安君,盡管上將軍征戰以來,也有敗績,可大戰之時,從無敗績。


    尤其是統帥數十萬之兵的爭鋒,先前滅趙種種,便是上將軍王翦所謀,待滅趙結束,秦軍損傷甚小,均為上將軍之功。


    而大王與中樞決意令上將軍為東出大軍統帥,對於上將軍更為信任。


    “大王與鹹陽重臣欲以懷柔之意滅國,並無不妥。”


    “……燕國諸般之謀,自毀也。”


    正是因為爭霸與一天下不同,王翦連月來陳兵於此,一直等待。


    中樞之謀,懷柔諸夏,燕國不經兵戈而臣服。


    給諸夏一個垂範警示——隻要各國能如燕國這般臣服,便可保留部分封地,以邦國的形式存留社稷!


    策略並無不妥,中樞重臣之謀,王翦自認弗如,且大王並未調走他們,果然燕國有詐,直接攻伐便是,連月來,由著燕國斥候的秘密文書。


    令王翦覺得,懷柔怕是不成了,對燕,終究一戰。


    “果然接下來對戰燕國,於上將軍來說,怕又是一個難題。”


    李信聞聲笑語,爭霸諸夏與一統天下固然不同,難度絕對大上太多太對,若如樂毅伐齊,他們根本無需過多謀略,直接橫推便是。


    而他日燕國也要為秦國之郡縣,期時,攻滅燕國所有的兵卒,殺伐其民,那可就是自損秦國之力了,上將軍統籌燕國戰事,責任頗重。


    起碼李信覺得,自己現在並沒有上佳之策,可以避免太多的傷亡。


    最新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小說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偶米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偶米粉並收藏秦時小說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