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見過大王!”
興樂宮內,辰時的章台宮朝會過後,少府令趙高傳語,相召自己、相邦等人前去。
近前一禮,相邦昌平君在前,諸人隨後,國尉尉繚、廷尉王綰、長史李斯均在,廳殿上首的秦王政已經換下一身常服。
對著中樞重臣點點頭,揮手一禮,諸人為之起身。
“近日來,寡人一觀我大秦藍田大營、關外大營精兵悍將,甚為歡喜,相談之間,諸將渴戰之心不絕,這一點,更是令寡人安心。”
“《司馬法》中曾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今一天下大勢未起,老秦人戰心踴躍,可為大用。”
“五年之期,也已經過去三年多,鄭國渠上連年豐收,巴蜀之地,更是如此,是故,經過這幾日抉擇,寡人有意采取當日武真君所言之策!”
府庫充盈,甲兵強盛、財貨充足、渭水魚鹽之利大通、老秦人尚武之風更盛……諸般種種,可為天時地利人和,距離秦廷中樞定下的五年之期已經不長了。
屈指一點,按照規劃,後年便要兵出函穀,以為天下大勢。
在那之前,自是要將趙將廉頗的事情給予解決,近日來,又與王弟等人商談了多次,廉頗的事情已經不僅僅是廉頗個人的事情。
更是即將波及整個諸夏的大事,若然處理好,當會使得秦國一天下過程少了甚多阻礙,若然出力不少,當會使得更多的老秦人喋血沙場。
老秦人不怕死,但能夠少流一些老秦人的鮮血自是好事。
“喏!”
諸臣相視一眼,對於這個決定,近日來,已經有所耳聞,大王如此,也在意料之中,長遠來看,卻為上佳之策。
“半個月後,長信學宮將重修功成,期時,廷尉府當帶著廉頗的棺槨前往長信學宮,寡人有大用!”
文信學宮、長信學宮將先後落成,正好借助學宮落成之機,盡可能削弱廉頗之事對於秦國軍將的影響,盡可能將大秦諸夏之心傳蕩整個諸夏。
“喏!”
廷尉府王綰近前一步,接令,此語一出,無疑已經宣布廉頗的死刑,當然,既然趙國方麵不希望廉頗繼續活著,秦國有什麽理由保下廉頗?
“三日之後,由國尉府邸下令,匯聚藍田大營、關外大營主將以上人員,半個月後,齊至長信學宮!”
秦王政頷首以對,又是一道口令落下。
“喏!”
尉繚近前一步,拱手一禮接令。
“五日之後,相邦府當下發寡人王書,相召秦國下屬各郡縣郡守,以及左庶長以上之臣,二十天後,匯聚文信學宮所在。”
秦王政將目光看向昌平君熊啟。
“喏!”
昌平君出列,拱手接令。
“大王,其餘趙國軍將如何?”
不過隨後,廷尉府王綰似是想起了什麽,出言低語。
“殺!”
沒有任何遲疑。
此等關頭,自然當盡可能的削弱趙國,如今的山東六國中,除了趙國的兵力一直可與秦爭鋒,其餘諸國皆不足懼。
“那……鬼穀縱橫的衛莊?”
王綰頷首,實則,此人才是自己問詢的目標,難不成也將鬼穀衛莊一同殺了,近日來,大王對於此人仿佛忘記了一般。
但是,此人卻又是絕對不可能被隨意處理的存在!
一怒而諸侯局,安居則天下息!
數百年來,一代代鬼穀弟子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若然秦廷殺了鬼穀弟子,保不準接下來會有大量的奇才、英才出現在山東六國,對秦國一天下大勢造成巨大的阻礙。
這就是鬼穀!
“鬼穀的衛莊?”
“諸卿以為此人該如何處理?”
對於衛莊,秦王政有點印象,數年前親身前往新鄭一見韓非的時候,此人便是在韓非身邊,想不到,此戰,卻攪合在趙國軍中。
非王弟在場,怕是還擒拿不了對方,既然已經擒拿了,那麽,該怎麽……,當然,鬼穀的身份的確有些特殊,思忖數息,看向群臣。
“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攻爭強,勝者為右,戰國大爭之世已經過去了,鬼穀弟子橫行天下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如今的山東六國,或許出現奇人可以改變之,但大秦不會給他們時間!”
國尉尉繚率先而語,對於鬼穀弟子,他向來沒有好感,之所以入秦國,乃是觀秦國是最後可能一天下大勢之國。
若然鬼穀弟子搗亂,或許會使得這個時間延長許多,到時候,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人身隕其內,非自己希望看到,故而,鬼穀弟子當殺。
“大王,啟從羅網得到消息,那鬼穀衛莊盡管出現在趙國軍中,但實則對於此次伐趙並未造成什麽影響,其人出現在宜安之城,也僅僅是為了救趙將廉頗罷了。”
“故而,啟以為,其人有罪,但罪不至死,今大秦一天下大勢將起,如國尉所言,大爭之世不顯,鬼穀弟子誠不足懼,但……將鬼穀置於秦國對立麵,代價太大了。”
“昔者鬼穀合縱連橫,對秦國造成巨大的阻礙,若再有鬼穀弟子出,合縱連橫再現,不妥也!”
紅袍雲紋罩體,高山冠束發,聞國尉尉繚之言,昌平君熊啟上前一步,為之不同意,拱手一禮,並不認同將鬼穀衛莊斬殺。
殺一人,而使得山東六國有可能合縱連橫,代價太大!
“長史以為如何?”
秦王政先後聽相邦、國尉之言,沒有做評判,丹鳳之眸閃爍,落在李斯的身上。
“李斯以為,鬼穀衛莊當與趙國無關,數年來,其人一直在新鄭之內活動,雖與趙國勢力有接觸,但多為陘城書館與中山劍館,與軍中接觸不多。”
“權衡輕重,衛莊之人不當殺,當囚禁之!即可免除鬼穀的敵視,也可杜絕鬼穀的隱患!”
長史李斯近前一步,心中有些忐忑,一邊是相邦,一邊是國尉,論職位,均在自己之上,但對於鬼穀衛莊的處理,腦海中思緒翻滾,還是沉聲而道。
這幾日,師兄韓非雖沒有前來尋找自己,但以自己對流沙的了解,他不會放棄營救衛莊的,師兄如今在武真君收下做事,雖遠離中樞,但對於中樞仍有不小的影響力。
此事的定下,怕是要落在武真君身上!
“哼,你倒是會做事。”
秦王政雙眸微微眯起,將視線從李斯的身上挪移,李斯所言和沒說一樣。
“武真君以為如何?”
話鋒一轉,落在王弟身上。
“玄清以為,鬼穀衛莊當活!”
“殺之,長平之戰後,邯鄲合縱伐秦之事或可再現。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此人是玄清在宜安所擒,說來與其之間,還有淺淺的交情。”
“若然大王信得過玄清,不如將其交由玄清處理。”
鬼穀所重,便是在於權衡,便是在於抉擇,決出其中利益最大者,舍棄其中較小者,很明顯,活著的衛莊對秦國更加。
近前一步一禮,想來王兄也不會願意見到鬼穀子重新出山,合縱連橫!
“可,除鬼穀衛莊之外,其餘軍將殺之!”
秦王政點點頭,這個時代的確不是鬼穀的時代,但鬼穀仍舊可以發揮極大的力量,如相邦、王弟所言,不宜殺之。
有著王弟處理,自己也放心。
“哈哈,提起鬼穀衛莊,寡人倒是想起上將軍在王書上提及的一件事,當日宜安城外,曾有一位西域的武道強者出現。”
“而且修為極其強大,非武真君在宜安城,怕是上將軍都難逃一劫,可有此事?”
整個秦趙交戰,唯一比較重要的便是趙將廉頗,其餘之人均不足大慮,隻是,聽著王弟所言親手擒拿了衛莊,倒是令秦王政響起上將軍蒙武文書所言之事。
諸夏之外,西域之西,竟然有武道強者出現在諸夏,而且聽著蒙武所言,實力相當強橫,隱約已經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對於武道,秦王政雖不精通,但也知曉層次,王弟的修為在諸夏可為巔峰,而那西域之人竟隱隱比肩,豈不令秦王政詫異。
“不錯。”
“對於那人的來曆,近年來,玄清遊曆諸夏,倒是知曉不少。說來,那人家鄉所在距離諸夏甚遠,不亞萬裏之遙。”
“其國之主旃陀羅笈多因擅長飼養孔雀,而使得其在近百年前建立的國度稱之為孔雀帝國,其國之遼闊不亞大秦,當今國主為旃陀羅笈多之孫——阿育王。”
“國內坐擁三萬騎兵部隊,六十萬步兵,萬頭巨象戰兵,雄霸西域之南!因國主信奉佛陀,故而,佛陀弟子遍布孔雀帝國,出現在諸夏的那人便是佛陀的弟子。”
南亞孔雀帝國的人出現在諸夏,的確令周清詫異,更詫異的則是佛陀的傳承竟然已經如此強大了,而且,感那佛道武者,一身所修,的確頗合道家清淨之妙。
當初擊殺了那人之後,周清就在狐疑,數百年前,祖師西行函穀關後,消失在諸夏之地,是否又走出了西域之地,而在另外的地方傳下妙理。
心中推算著那位證悟無上正覺的佛陀出現時間,無上正覺的境界絕對媲美身融萬物,而其人突破之機,正是在祖師消失在諸夏之後的不久歲月,莫非真有關聯?
興樂宮內,辰時的章台宮朝會過後,少府令趙高傳語,相召自己、相邦等人前去。
近前一禮,相邦昌平君在前,諸人隨後,國尉尉繚、廷尉王綰、長史李斯均在,廳殿上首的秦王政已經換下一身常服。
對著中樞重臣點點頭,揮手一禮,諸人為之起身。
“近日來,寡人一觀我大秦藍田大營、關外大營精兵悍將,甚為歡喜,相談之間,諸將渴戰之心不絕,這一點,更是令寡人安心。”
“《司馬法》中曾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今一天下大勢未起,老秦人戰心踴躍,可為大用。”
“五年之期,也已經過去三年多,鄭國渠上連年豐收,巴蜀之地,更是如此,是故,經過這幾日抉擇,寡人有意采取當日武真君所言之策!”
府庫充盈,甲兵強盛、財貨充足、渭水魚鹽之利大通、老秦人尚武之風更盛……諸般種種,可為天時地利人和,距離秦廷中樞定下的五年之期已經不長了。
屈指一點,按照規劃,後年便要兵出函穀,以為天下大勢。
在那之前,自是要將趙將廉頗的事情給予解決,近日來,又與王弟等人商談了多次,廉頗的事情已經不僅僅是廉頗個人的事情。
更是即將波及整個諸夏的大事,若然處理好,當會使得秦國一天下過程少了甚多阻礙,若然出力不少,當會使得更多的老秦人喋血沙場。
老秦人不怕死,但能夠少流一些老秦人的鮮血自是好事。
“喏!”
諸臣相視一眼,對於這個決定,近日來,已經有所耳聞,大王如此,也在意料之中,長遠來看,卻為上佳之策。
“半個月後,長信學宮將重修功成,期時,廷尉府當帶著廉頗的棺槨前往長信學宮,寡人有大用!”
文信學宮、長信學宮將先後落成,正好借助學宮落成之機,盡可能削弱廉頗之事對於秦國軍將的影響,盡可能將大秦諸夏之心傳蕩整個諸夏。
“喏!”
廷尉府王綰近前一步,接令,此語一出,無疑已經宣布廉頗的死刑,當然,既然趙國方麵不希望廉頗繼續活著,秦國有什麽理由保下廉頗?
“三日之後,由國尉府邸下令,匯聚藍田大營、關外大營主將以上人員,半個月後,齊至長信學宮!”
秦王政頷首以對,又是一道口令落下。
“喏!”
尉繚近前一步,拱手一禮接令。
“五日之後,相邦府當下發寡人王書,相召秦國下屬各郡縣郡守,以及左庶長以上之臣,二十天後,匯聚文信學宮所在。”
秦王政將目光看向昌平君熊啟。
“喏!”
昌平君出列,拱手接令。
“大王,其餘趙國軍將如何?”
不過隨後,廷尉府王綰似是想起了什麽,出言低語。
“殺!”
沒有任何遲疑。
此等關頭,自然當盡可能的削弱趙國,如今的山東六國中,除了趙國的兵力一直可與秦爭鋒,其餘諸國皆不足懼。
“那……鬼穀縱橫的衛莊?”
王綰頷首,實則,此人才是自己問詢的目標,難不成也將鬼穀衛莊一同殺了,近日來,大王對於此人仿佛忘記了一般。
但是,此人卻又是絕對不可能被隨意處理的存在!
一怒而諸侯局,安居則天下息!
數百年來,一代代鬼穀弟子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若然秦廷殺了鬼穀弟子,保不準接下來會有大量的奇才、英才出現在山東六國,對秦國一天下大勢造成巨大的阻礙。
這就是鬼穀!
“鬼穀的衛莊?”
“諸卿以為此人該如何處理?”
對於衛莊,秦王政有點印象,數年前親身前往新鄭一見韓非的時候,此人便是在韓非身邊,想不到,此戰,卻攪合在趙國軍中。
非王弟在場,怕是還擒拿不了對方,既然已經擒拿了,那麽,該怎麽……,當然,鬼穀的身份的確有些特殊,思忖數息,看向群臣。
“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攻爭強,勝者為右,戰國大爭之世已經過去了,鬼穀弟子橫行天下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如今的山東六國,或許出現奇人可以改變之,但大秦不會給他們時間!”
國尉尉繚率先而語,對於鬼穀弟子,他向來沒有好感,之所以入秦國,乃是觀秦國是最後可能一天下大勢之國。
若然鬼穀弟子搗亂,或許會使得這個時間延長許多,到時候,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人身隕其內,非自己希望看到,故而,鬼穀弟子當殺。
“大王,啟從羅網得到消息,那鬼穀衛莊盡管出現在趙國軍中,但實則對於此次伐趙並未造成什麽影響,其人出現在宜安之城,也僅僅是為了救趙將廉頗罷了。”
“故而,啟以為,其人有罪,但罪不至死,今大秦一天下大勢將起,如國尉所言,大爭之世不顯,鬼穀弟子誠不足懼,但……將鬼穀置於秦國對立麵,代價太大了。”
“昔者鬼穀合縱連橫,對秦國造成巨大的阻礙,若再有鬼穀弟子出,合縱連橫再現,不妥也!”
紅袍雲紋罩體,高山冠束發,聞國尉尉繚之言,昌平君熊啟上前一步,為之不同意,拱手一禮,並不認同將鬼穀衛莊斬殺。
殺一人,而使得山東六國有可能合縱連橫,代價太大!
“長史以為如何?”
秦王政先後聽相邦、國尉之言,沒有做評判,丹鳳之眸閃爍,落在李斯的身上。
“李斯以為,鬼穀衛莊當與趙國無關,數年來,其人一直在新鄭之內活動,雖與趙國勢力有接觸,但多為陘城書館與中山劍館,與軍中接觸不多。”
“權衡輕重,衛莊之人不當殺,當囚禁之!即可免除鬼穀的敵視,也可杜絕鬼穀的隱患!”
長史李斯近前一步,心中有些忐忑,一邊是相邦,一邊是國尉,論職位,均在自己之上,但對於鬼穀衛莊的處理,腦海中思緒翻滾,還是沉聲而道。
這幾日,師兄韓非雖沒有前來尋找自己,但以自己對流沙的了解,他不會放棄營救衛莊的,師兄如今在武真君收下做事,雖遠離中樞,但對於中樞仍有不小的影響力。
此事的定下,怕是要落在武真君身上!
“哼,你倒是會做事。”
秦王政雙眸微微眯起,將視線從李斯的身上挪移,李斯所言和沒說一樣。
“武真君以為如何?”
話鋒一轉,落在王弟身上。
“玄清以為,鬼穀衛莊當活!”
“殺之,長平之戰後,邯鄲合縱伐秦之事或可再現。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此人是玄清在宜安所擒,說來與其之間,還有淺淺的交情。”
“若然大王信得過玄清,不如將其交由玄清處理。”
鬼穀所重,便是在於權衡,便是在於抉擇,決出其中利益最大者,舍棄其中較小者,很明顯,活著的衛莊對秦國更加。
近前一步一禮,想來王兄也不會願意見到鬼穀子重新出山,合縱連橫!
“可,除鬼穀衛莊之外,其餘軍將殺之!”
秦王政點點頭,這個時代的確不是鬼穀的時代,但鬼穀仍舊可以發揮極大的力量,如相邦、王弟所言,不宜殺之。
有著王弟處理,自己也放心。
“哈哈,提起鬼穀衛莊,寡人倒是想起上將軍在王書上提及的一件事,當日宜安城外,曾有一位西域的武道強者出現。”
“而且修為極其強大,非武真君在宜安城,怕是上將軍都難逃一劫,可有此事?”
整個秦趙交戰,唯一比較重要的便是趙將廉頗,其餘之人均不足大慮,隻是,聽著王弟所言親手擒拿了衛莊,倒是令秦王政響起上將軍蒙武文書所言之事。
諸夏之外,西域之西,竟然有武道強者出現在諸夏,而且聽著蒙武所言,實力相當強橫,隱約已經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對於武道,秦王政雖不精通,但也知曉層次,王弟的修為在諸夏可為巔峰,而那西域之人竟隱隱比肩,豈不令秦王政詫異。
“不錯。”
“對於那人的來曆,近年來,玄清遊曆諸夏,倒是知曉不少。說來,那人家鄉所在距離諸夏甚遠,不亞萬裏之遙。”
“其國之主旃陀羅笈多因擅長飼養孔雀,而使得其在近百年前建立的國度稱之為孔雀帝國,其國之遼闊不亞大秦,當今國主為旃陀羅笈多之孫——阿育王。”
“國內坐擁三萬騎兵部隊,六十萬步兵,萬頭巨象戰兵,雄霸西域之南!因國主信奉佛陀,故而,佛陀弟子遍布孔雀帝國,出現在諸夏的那人便是佛陀的弟子。”
南亞孔雀帝國的人出現在諸夏,的確令周清詫異,更詫異的則是佛陀的傳承竟然已經如此強大了,而且,感那佛道武者,一身所修,的確頗合道家清淨之妙。
當初擊殺了那人之後,周清就在狐疑,數百年前,祖師西行函穀關後,消失在諸夏之地,是否又走出了西域之地,而在另外的地方傳下妙理。
心中推算著那位證悟無上正覺的佛陀出現時間,無上正覺的境界絕對媲美身融萬物,而其人突破之機,正是在祖師消失在諸夏之後的不久歲月,莫非真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