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登州府一戰的奏報,就傳到了大宋官家的案頭上。
理宗幼名趙烏孫,本是趙宋皇室遠族,出身低微,其父趙希是紹興府山陰縣縣尉,其父早逝,理宗和弟弟趙孟孫隨母親寄居在他舅父全保長家裏。
當時史彌遠擔任獨相,大權一覽與己身,權勢滔天,太子趙竑不滿史彌遠專權,曾多次在私底下放言,史彌遠當決配八千裏。
史彌遠自然不甘束手就擒,有意另立皇嗣,於是便派人四處訪選合他心意的趙氏宗族,在一次陰差陽錯的情況下,史彌遠的門客路過紹興全家時,發現了理宗,也就是趙烏孫。
後來理宗就被史彌遠接到臨安居住,接受皇家教育,並被改名趙與莒,隨後在史彌遠的運作下,趙與莒被立為宋寧宗之弟沂王嗣,又賜名為貴誠。
縱觀宋朝皇帝,除了徽宗子嗣較多之外,其他官家的子嗣向來不多,甚至有幾任皇帝沒有子嗣的。
宋寧宗一共生了九個兒子,但是全都早夭了,時任太子的趙竑同樣是養子。
趙竑和史彌遠不對付,史彌遠當然不能讓趙竑順利登機,他通過種種手段把宋理宗立為皇子。
宋理宗就這樣一步一步從偏遠皇族變成宋寧宗的養子,史彌遠費了那麽多功夫自然不會隻讓他當個皇子,宋寧宗逝世後,史彌遠矯詔廢去皇太子趙竑,改立趙昀(宋理宗立為皇子之後改名趙昀)為皇帝。
生於‘清貧’,長於民間,又經過兩年多的特殊教育,趙昀自然不是一朵白蓮花,他知道史彌遠一步步把他推向皇子的目的是什麽。
宋寧宗時期史彌遠便已獨相十六年,滿朝上下,無人為其馬首是瞻,即便是皇帝也無法與其相抗,和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幾無半分差別。
宋理宗登基後,史彌遠的權勢更加滔天,黨羽遍布朝野,權力無所不在,宋理宗從偏遠皇族,到選入宮廷,立為沂王嗣、皇子,直至登上帝位,全是借助他人,始終被動的接受著他人的安排。
逐漸養成了穩重寡言的性格,登基後他深知史彌遠大權獨攬,無法與之抗衡,於是便采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隱忍史彌遠十餘年之久。
宋理宗不是沒有中興宋室的態度,然而卻苦於史彌遠專權獨斷,勢單力孤,期間他也不是沒有啟用過名士臣子,但是很快便被把控朝堂的史彌遠貶逐。
雖然在史彌遠獨相期間宋理宗無法一展‘胸中報複’,但是有一點他和史彌遠是一樣的,那就是防止廢太子趙竑起複,在理宗登基次年,史彌遠借機逼死了廢太子趙竑。
趙竑死後,史彌遠依舊不依不饒,還要追奪趙竑的王爵,先是降封巴陵郡公,又將為巴陵縣公,直到史彌遠死後宋理宗才恢複趙竑的爵位,但是仍舊沒有立嗣,趙竑一脈至此絕脈。
此時距離史彌遠死後已經過了十餘年,宋理宗逐漸收攏大權,已然可以做到乾坤獨斷。
兩次登州之戰,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全都戰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要說宋理宗對複興軍不感興趣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他更感興趣的是複興軍所用的火炮和火槍!
倘若大宋有了這兩樣利器,並且推廣到全軍之後,那還用得著再為虜患發愁。
宋理宗看完前方傳來的戰報之後,沉默半晌開口道:“仲和(左丞相兼樞密使範鍾),軍器監的進展如何?”
由於宋朝重文抑武的傳統,樞密使這一掌管軍國要政的機構大多由文官擔任,前段時間宋理宗秘密派遣高手竊取了些許複興軍的製式隧發槍以及兩尊火炮,隨後便交由軍器監研究,希望能夠破解這兩種利器的製造工藝。
這項計劃乃是絕密,所有參與研發的工匠一律不允許外出,由範鍾這位樞密使直接負責,但是複興社的生產力和大宋的生產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該項計劃幾乎毫無進展。
範鍾聞言心裏默默苦笑一聲,上前一步道:“臣有愧官家囑托,軍器監目前進度不如人意,依照對方的形製造出來的火炮、火槍,遠遠無法和原版相比較,甚至根本無法使用!”
宋理宗輕歎一聲,眼中的失望一閃而逝,範鍾的這個迴答他已經聽到過無數次了,幾乎每天他都能聽到一次。
“難不成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範鍾淒涼一笑,這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恐怕不能!”
宋理宗趙昀摸了摸精心修剪的胡須,心裏想著,難不成真的隻能從對方那邊購買?
一門火炮一千兩銀子,一發炮彈十兩銀子。
不便宜啊!
大宋雖然富庶,但是朝廷窮啊,尤其這幾年,接連不斷的戰爭,國庫和他的內庫空的都能跑老鼠了。
趙昀心裏猶豫了半晌,不行,得買,勒緊褲腰帶也得買,有了它日後邊境防守就要輕鬆很多了。
“既如此,那邊依璞玉(孟珙字)的奏章行事吧,向對方購置一批火炮。”
範鍾低頭稱是,雖然他並不掌管財物,但是國庫的情況他心裏大致還是有點數的,沒銀子,或者說無力購買太多,這一點數量對於偌大的邊防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隻能緊著重鎮先用了,至於其他地區該怎麽辦。
涼拌!
有它要守城,沒有也要守,他心裏隻希望蒙古的內亂時間長一點,能夠給他們多一點的緩衝時間,但是,依照目前的局麵,蒙古人先後在登州吃了兩次大虧,隻怕蒙古上層會很快的結束內鬥,然後抽調兵力全力對付複興軍。
‘希望複興軍能撐得久一點吧!’
“官家,孟珙先前上報的,關於封賞複興軍一事,該如何處置?”
趙昀點了點頭:“可!”
李庭芝和孟之縉迴到襄樊之後,第一時間就將複興軍的情況匯報給了孟珙,孟珙自然不會瞞著朝廷,轉手就上奏給了朝廷,不過他奏章上寫的肯定和事實有所出入,他奏章中除了提及火炮交易一事之外,順帶提了一下,希望官家能夠封賞一下複興軍,拉攏一二,給些名頭即可,不必花費太多錢財。
理宗幼名趙烏孫,本是趙宋皇室遠族,出身低微,其父趙希是紹興府山陰縣縣尉,其父早逝,理宗和弟弟趙孟孫隨母親寄居在他舅父全保長家裏。
當時史彌遠擔任獨相,大權一覽與己身,權勢滔天,太子趙竑不滿史彌遠專權,曾多次在私底下放言,史彌遠當決配八千裏。
史彌遠自然不甘束手就擒,有意另立皇嗣,於是便派人四處訪選合他心意的趙氏宗族,在一次陰差陽錯的情況下,史彌遠的門客路過紹興全家時,發現了理宗,也就是趙烏孫。
後來理宗就被史彌遠接到臨安居住,接受皇家教育,並被改名趙與莒,隨後在史彌遠的運作下,趙與莒被立為宋寧宗之弟沂王嗣,又賜名為貴誠。
縱觀宋朝皇帝,除了徽宗子嗣較多之外,其他官家的子嗣向來不多,甚至有幾任皇帝沒有子嗣的。
宋寧宗一共生了九個兒子,但是全都早夭了,時任太子的趙竑同樣是養子。
趙竑和史彌遠不對付,史彌遠當然不能讓趙竑順利登機,他通過種種手段把宋理宗立為皇子。
宋理宗就這樣一步一步從偏遠皇族變成宋寧宗的養子,史彌遠費了那麽多功夫自然不會隻讓他當個皇子,宋寧宗逝世後,史彌遠矯詔廢去皇太子趙竑,改立趙昀(宋理宗立為皇子之後改名趙昀)為皇帝。
生於‘清貧’,長於民間,又經過兩年多的特殊教育,趙昀自然不是一朵白蓮花,他知道史彌遠一步步把他推向皇子的目的是什麽。
宋寧宗時期史彌遠便已獨相十六年,滿朝上下,無人為其馬首是瞻,即便是皇帝也無法與其相抗,和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幾無半分差別。
宋理宗登基後,史彌遠的權勢更加滔天,黨羽遍布朝野,權力無所不在,宋理宗從偏遠皇族,到選入宮廷,立為沂王嗣、皇子,直至登上帝位,全是借助他人,始終被動的接受著他人的安排。
逐漸養成了穩重寡言的性格,登基後他深知史彌遠大權獨攬,無法與之抗衡,於是便采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隱忍史彌遠十餘年之久。
宋理宗不是沒有中興宋室的態度,然而卻苦於史彌遠專權獨斷,勢單力孤,期間他也不是沒有啟用過名士臣子,但是很快便被把控朝堂的史彌遠貶逐。
雖然在史彌遠獨相期間宋理宗無法一展‘胸中報複’,但是有一點他和史彌遠是一樣的,那就是防止廢太子趙竑起複,在理宗登基次年,史彌遠借機逼死了廢太子趙竑。
趙竑死後,史彌遠依舊不依不饒,還要追奪趙竑的王爵,先是降封巴陵郡公,又將為巴陵縣公,直到史彌遠死後宋理宗才恢複趙竑的爵位,但是仍舊沒有立嗣,趙竑一脈至此絕脈。
此時距離史彌遠死後已經過了十餘年,宋理宗逐漸收攏大權,已然可以做到乾坤獨斷。
兩次登州之戰,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全都戰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要說宋理宗對複興軍不感興趣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他更感興趣的是複興軍所用的火炮和火槍!
倘若大宋有了這兩樣利器,並且推廣到全軍之後,那還用得著再為虜患發愁。
宋理宗看完前方傳來的戰報之後,沉默半晌開口道:“仲和(左丞相兼樞密使範鍾),軍器監的進展如何?”
由於宋朝重文抑武的傳統,樞密使這一掌管軍國要政的機構大多由文官擔任,前段時間宋理宗秘密派遣高手竊取了些許複興軍的製式隧發槍以及兩尊火炮,隨後便交由軍器監研究,希望能夠破解這兩種利器的製造工藝。
這項計劃乃是絕密,所有參與研發的工匠一律不允許外出,由範鍾這位樞密使直接負責,但是複興社的生產力和大宋的生產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該項計劃幾乎毫無進展。
範鍾聞言心裏默默苦笑一聲,上前一步道:“臣有愧官家囑托,軍器監目前進度不如人意,依照對方的形製造出來的火炮、火槍,遠遠無法和原版相比較,甚至根本無法使用!”
宋理宗輕歎一聲,眼中的失望一閃而逝,範鍾的這個迴答他已經聽到過無數次了,幾乎每天他都能聽到一次。
“難不成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範鍾淒涼一笑,這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恐怕不能!”
宋理宗趙昀摸了摸精心修剪的胡須,心裏想著,難不成真的隻能從對方那邊購買?
一門火炮一千兩銀子,一發炮彈十兩銀子。
不便宜啊!
大宋雖然富庶,但是朝廷窮啊,尤其這幾年,接連不斷的戰爭,國庫和他的內庫空的都能跑老鼠了。
趙昀心裏猶豫了半晌,不行,得買,勒緊褲腰帶也得買,有了它日後邊境防守就要輕鬆很多了。
“既如此,那邊依璞玉(孟珙字)的奏章行事吧,向對方購置一批火炮。”
範鍾低頭稱是,雖然他並不掌管財物,但是國庫的情況他心裏大致還是有點數的,沒銀子,或者說無力購買太多,這一點數量對於偌大的邊防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隻能緊著重鎮先用了,至於其他地區該怎麽辦。
涼拌!
有它要守城,沒有也要守,他心裏隻希望蒙古的內亂時間長一點,能夠給他們多一點的緩衝時間,但是,依照目前的局麵,蒙古人先後在登州吃了兩次大虧,隻怕蒙古上層會很快的結束內鬥,然後抽調兵力全力對付複興軍。
‘希望複興軍能撐得久一點吧!’
“官家,孟珙先前上報的,關於封賞複興軍一事,該如何處置?”
趙昀點了點頭:“可!”
李庭芝和孟之縉迴到襄樊之後,第一時間就將複興軍的情況匯報給了孟珙,孟珙自然不會瞞著朝廷,轉手就上奏給了朝廷,不過他奏章上寫的肯定和事實有所出入,他奏章中除了提及火炮交易一事之外,順帶提了一下,希望官家能夠封賞一下複興軍,拉攏一二,給些名頭即可,不必花費太多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