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迴家過年
兩天後。
《光明報》在科技版麵頭條刊登了一則新聞。
【我國青年數學家張東升受邀參加阿美瑞卡數學會年會】
標題下方的正文,大概用了近兩百字的內容進行了事件報道,簡明扼要的報道了事情的原委。
結尾處,例行升華了一下意義。
【這標誌著我國數學界再次取得領先性成就。】
類似的報紙,每一個字眼都極為嚴謹,比如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事,報道中沒有明確表述。
隻是提到獲得學界大多數數學家的認同。
至於,是否徹底證實,還有待時間的考驗,類似沒有出結果的‘成果’,報道裏隻是順嘴提了一嘴。
這篇報道的重點仍然是李傑發表的前一篇論文。
後麵那篇論文,暫時還沒有登陸期刊,沒有得到背書的情況下,像這種級別的媒體,不會亂報。
同理。
浙省日報,浙省科技報、科技日報、華夏科學報等相關媒體,都報道了這一新聞。
用詞都跟《光明報》差不多。
重點都在前一篇論文,以及數學家張東升本人。
除了紙媒之外,部分電視台也對這場報告會進行了報道,但大部分隻是簡訊。
隻有寧州市電視台播放了片段。
是以。
李傑這場報告會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最大的反應是在他的個人親友圈,以及學術圈內。
公眾關注度並不高。
這很正常。
除非是那種直接影響生活的科技突破,否則,大部分科技的突破,都是‘默默無聞’。
影響力大多局限在圈內。
……
杭城機場。
李傑落地之後,又是嚴教授帶著一個研究生一塊過來接機。
“小張,恭喜!”
“啊?”
一見麵就收到祝福,李傑還愣了一下,報告會上的事,嚴敏前天不就打過電話了嗎?
“哈哈。”
嚴敏樂嗬嗬一笑:“恭喜你,入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他口中的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是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國家‘萬人計劃’。
顧名思義,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一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
萬人計劃一共有三個檔。
傑出人才,主要從事探索性、原創性研究,處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具有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頂尖人才。
計劃支持100人。
什麽叫世界級?
大致是有機會獲得諾獎、菲爾茨獎等重量級獎項的頂級人才。
其實,依照李傑現在的潛力,有資格評選傑出人才,畢竟他的論文是探索性、原創性研究。
且處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但學曆是一個檻。
雖然傑出人才沒有硬性的學曆要求,但本科學曆,確實弱了一點。
別說是100人的傑出人才,就是2000人的青年拔尖計劃,也有軟性規定,通常需要博士學曆。
不過。
規矩是死的。
人卻是活的。
有那一篇《數學年刊》的論文,以及在數論領域的貢獻,破格成為傑出人才,那有點難度。
青年拔尖人才,倒不是不行。
這是專門針對35周歲以下的年輕人的培養計劃。
對此。
李傑本人其實無所謂,不論是青年拔尖人才,還是傑出人才,他都無所謂。
左右隻是一個頭銜。
有了這個,未來評副教授、教授之類的職稱會方便不少。
迴國之後,李傑的日常生活沒什麽變化。
一支筆,一遝稿紙,隨便哪裏都能研究,反正他現在又不用代課,在哪研究都成。
沒過幾天,他也跟著學生一塊放了寒假。
今年過年,他準備迴家過年。
結婚之後的這幾年,期間她隻迴過去一次。
這輩子,他的老家是在皖北的農村,老家那邊是知名的貧困縣,父母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
當年,他是村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而且是市狀元。
婚後第一年,徐靜跟著他一塊迴去過了一次年,那次過年,當真是‘風光’無比。
彼時,兩人新婚燕爾,徐靜又是大城市的獨身女,長得又漂亮,還是高材生。
對待老家的親戚,也很客氣。
擱在鄉親們的眼中,簡直是模仿媳婦。
彩禮?
沒有!
人家女方還倒貼一套房子。
沒過兩年,村裏又傳出一陣‘風言風語’,說什麽嫁兒子,上門女婿之類的話。
李傑估摸著,老頭老太太沒把離婚的事告訴親戚們。
頂多就他們老兩口,還有他弟弟妹妹知道。
其他人?
多半沒說。
有些親戚,挺那啥的,不盼著你好。
過去,為了家裏三個孩子上學,他們家過得比較困難,借了一點錢,雖然都按時還了。
但鬧得挺不愉快的。
打那之後,來往的就少了。
除了逢年過節聚一聚,平時基本不聯係。
得知李傑迴去過年,老兩口挺高興的,雖然老大離了婚,成了一個光棍,但工作變好了。
大學老師啊。
前不久,還跑到老美參加了一場會議。
盡管他們不懂這個會議的含金量,但能出國參加會議,說出口,肯定有麵子。
所以。
一知道老大要迴來,老兩口立刻把小兒子叫了迴來,讓他記得去火車站接人。
李傑的弟弟妹妹,也先後考上了大學。
他們倆個學得都是師範專業,現在都是老師,一個是語文老師,一個是英語老師。
弟弟在縣高中,妹妹在市高中。
……
1月21號。
小年夜前一天,李傑迴到了家鄉。
蕉城。
皖北的一座小城,也是皖北地區貧困縣最多的城市。
走出出站口,他看到了一個戴著眼鏡,皮膚略黑的年輕男子。
“大哥。”
張東陽笑著迎了上來,主動從他手上接過了包袱。
“來,東西給我吧。”
雖然這幾年兄弟倆見麵次數變少了,但張東陽對他還是很尊敬,畢竟,東陽也知道自己沾了點大哥的光。
大哥結婚基本沒花什麽錢。
彩禮、婚房、婚車,嫂子那邊一樣沒要。
他們家隻在家裏辦了一場酒席,那些錢,有一半給了大哥大嫂。
如果要按照他們這邊的規矩,等他結婚時,家裏多半掏不出那麽多錢。
(本章完)
兩天後。
《光明報》在科技版麵頭條刊登了一則新聞。
【我國青年數學家張東升受邀參加阿美瑞卡數學會年會】
標題下方的正文,大概用了近兩百字的內容進行了事件報道,簡明扼要的報道了事情的原委。
結尾處,例行升華了一下意義。
【這標誌著我國數學界再次取得領先性成就。】
類似的報紙,每一個字眼都極為嚴謹,比如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事,報道中沒有明確表述。
隻是提到獲得學界大多數數學家的認同。
至於,是否徹底證實,還有待時間的考驗,類似沒有出結果的‘成果’,報道裏隻是順嘴提了一嘴。
這篇報道的重點仍然是李傑發表的前一篇論文。
後麵那篇論文,暫時還沒有登陸期刊,沒有得到背書的情況下,像這種級別的媒體,不會亂報。
同理。
浙省日報,浙省科技報、科技日報、華夏科學報等相關媒體,都報道了這一新聞。
用詞都跟《光明報》差不多。
重點都在前一篇論文,以及數學家張東升本人。
除了紙媒之外,部分電視台也對這場報告會進行了報道,但大部分隻是簡訊。
隻有寧州市電視台播放了片段。
是以。
李傑這場報告會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最大的反應是在他的個人親友圈,以及學術圈內。
公眾關注度並不高。
這很正常。
除非是那種直接影響生活的科技突破,否則,大部分科技的突破,都是‘默默無聞’。
影響力大多局限在圈內。
……
杭城機場。
李傑落地之後,又是嚴教授帶著一個研究生一塊過來接機。
“小張,恭喜!”
“啊?”
一見麵就收到祝福,李傑還愣了一下,報告會上的事,嚴敏前天不就打過電話了嗎?
“哈哈。”
嚴敏樂嗬嗬一笑:“恭喜你,入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他口中的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是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國家‘萬人計劃’。
顧名思義,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一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才。
萬人計劃一共有三個檔。
傑出人才,主要從事探索性、原創性研究,處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具有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頂尖人才。
計劃支持100人。
什麽叫世界級?
大致是有機會獲得諾獎、菲爾茨獎等重量級獎項的頂級人才。
其實,依照李傑現在的潛力,有資格評選傑出人才,畢竟他的論文是探索性、原創性研究。
且處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但學曆是一個檻。
雖然傑出人才沒有硬性的學曆要求,但本科學曆,確實弱了一點。
別說是100人的傑出人才,就是2000人的青年拔尖計劃,也有軟性規定,通常需要博士學曆。
不過。
規矩是死的。
人卻是活的。
有那一篇《數學年刊》的論文,以及在數論領域的貢獻,破格成為傑出人才,那有點難度。
青年拔尖人才,倒不是不行。
這是專門針對35周歲以下的年輕人的培養計劃。
對此。
李傑本人其實無所謂,不論是青年拔尖人才,還是傑出人才,他都無所謂。
左右隻是一個頭銜。
有了這個,未來評副教授、教授之類的職稱會方便不少。
迴國之後,李傑的日常生活沒什麽變化。
一支筆,一遝稿紙,隨便哪裏都能研究,反正他現在又不用代課,在哪研究都成。
沒過幾天,他也跟著學生一塊放了寒假。
今年過年,他準備迴家過年。
結婚之後的這幾年,期間她隻迴過去一次。
這輩子,他的老家是在皖北的農村,老家那邊是知名的貧困縣,父母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
當年,他是村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而且是市狀元。
婚後第一年,徐靜跟著他一塊迴去過了一次年,那次過年,當真是‘風光’無比。
彼時,兩人新婚燕爾,徐靜又是大城市的獨身女,長得又漂亮,還是高材生。
對待老家的親戚,也很客氣。
擱在鄉親們的眼中,簡直是模仿媳婦。
彩禮?
沒有!
人家女方還倒貼一套房子。
沒過兩年,村裏又傳出一陣‘風言風語’,說什麽嫁兒子,上門女婿之類的話。
李傑估摸著,老頭老太太沒把離婚的事告訴親戚們。
頂多就他們老兩口,還有他弟弟妹妹知道。
其他人?
多半沒說。
有些親戚,挺那啥的,不盼著你好。
過去,為了家裏三個孩子上學,他們家過得比較困難,借了一點錢,雖然都按時還了。
但鬧得挺不愉快的。
打那之後,來往的就少了。
除了逢年過節聚一聚,平時基本不聯係。
得知李傑迴去過年,老兩口挺高興的,雖然老大離了婚,成了一個光棍,但工作變好了。
大學老師啊。
前不久,還跑到老美參加了一場會議。
盡管他們不懂這個會議的含金量,但能出國參加會議,說出口,肯定有麵子。
所以。
一知道老大要迴來,老兩口立刻把小兒子叫了迴來,讓他記得去火車站接人。
李傑的弟弟妹妹,也先後考上了大學。
他們倆個學得都是師範專業,現在都是老師,一個是語文老師,一個是英語老師。
弟弟在縣高中,妹妹在市高中。
……
1月21號。
小年夜前一天,李傑迴到了家鄉。
蕉城。
皖北的一座小城,也是皖北地區貧困縣最多的城市。
走出出站口,他看到了一個戴著眼鏡,皮膚略黑的年輕男子。
“大哥。”
張東陽笑著迎了上來,主動從他手上接過了包袱。
“來,東西給我吧。”
雖然這幾年兄弟倆見麵次數變少了,但張東陽對他還是很尊敬,畢竟,東陽也知道自己沾了點大哥的光。
大哥結婚基本沒花什麽錢。
彩禮、婚房、婚車,嫂子那邊一樣沒要。
他們家隻在家裏辦了一場酒席,那些錢,有一半給了大哥大嫂。
如果要按照他們這邊的規矩,等他結婚時,家裏多半掏不出那麽多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