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赴美
2006年1月1號。
納瓦克機場。
李傑剛一走出通道,就看到一個華人舉著大的寫字板,上麵寫著他的名字。
他這次來阿美莉卡,主要是為了參加5號那場學術會議。
舉辦地點在普林斯頓。
普林斯頓是一座小城,從華夏那邊沒有直達的航班,他隻能轉道紐瓦克市國際機場。
然後再坐車前往普林斯頓。
“你好,我是張東升。”
看到李傑走到近前,那名華人留學生笑著道。
“你好,張老師,我是負責接您的導遊,我叫王浩,請你跟我來。”
“好的,謝謝。”
接著,兩人一路來到停車場。
普林斯頓也在新澤西州,位於紐約和費城之間,是一座很典型的鄉村小城。
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寧靜又安逸,很適合作學問。
在前往酒店的途中,王浩熱情的給李傑講述了一些注意事項。
比如,晚上九點以後,最好不要出門。
即便出門,也不要去一些黑哥們經常出沒的地區。
雖然普林斯頓的治安條件不錯,安保能力充足,但哪一座城市都不缺乏窮哥們。
真碰到搶劫什麽的,到時候就麻煩了。
然後,他又給李傑介紹了一些當地的特色餐廳。
王浩這麽熱情,也是有原因的,他也是從浙大數院走出來的學生。
母校來的老師,他能不熱情嗎?
而且,張老師還要在普林斯頓做報告。
如果今年不是非柯爾獎評選年,憑借那篇論文,‘張老師’很可能會收獲一枚柯爾獎。
接下來幾天,王浩都會作為向導,負責李傑在阿美瑞卡的出行事宜。
當然。
那是有報酬的。
100刀一天。
價格不算太貴(老美物價),也不算便宜(華夏物價)。
這部分開支是由阿美瑞卡數學學會負責。
誰讓是他們發出邀請的。
除了導遊費用,李傑往返的機票、食宿費用,也是活動主辦方負責,浙大那邊還有他批了三千美刀的活動經費。
3000美刀,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福利。
“張老師,會議是後天開始,明天您要不要出去玩玩?”
“普林斯頓距離紐約很近,車程隻有一個多小時,如果您要去的話,明天早上我過來接伱。”
“謝謝,不用了。”
李傑微微一笑,他對紐約不太感興趣,如果有哥譚的話,他或許會興奮一點。
“我明天準備在酒店休息。”
“好,那也行。”
王浩笑眯眯的說道:“如果你有什麽需求,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手機24小時開機。”
“好的。”
沒過多久,李傑在王浩的帶領下辦好了入住手續,辦好入住,他請了這小子吃了一頓飯,然後便各迴各家。
重新迴到酒店,他也碰到不好疑似前來參加會議的數學家們。
不過,雙方都不認識。
李傑懶得認識他們,人家也不知道他。
隻是擦肩而過。
其實,也沒必要認識什麽的,他又不混國外的學術圈,也不需要什麽學術資源。
無欲則剛。
……
轉眼間,時間來到學會報告當天。
這天,王浩胸口掛了一台相機,化身專職攝影師,這份工作是他主動請纓的。
同校的師兄在老美的數學會年會上,給那些大牛作報告,開天辟地第一遭啊。
當然好好好記錄。
另外。
報告會也是有級別之分的。
最頂級的報告會,自然是四年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專場學術報告會,其次是國際數學家大會的一小時報告。
接下來便是一些學會的報告會。
像老美數學年會,就是比較重磅的年會。
沒辦法。
老美的人才多。
全世界最頂級的人才,很多都在這裏。
這也導致老美數學年會大牛如雲。
簡言之,在類似的場合進行一次專場報告,那履曆刷刷起飛,什麽傑青、長江學者之類的評選,都很看著類似的資曆。
有這種經曆,就是超級加分項。
評選,快人一步。
迄今為止,李傑雖然不是第一個受邀的華國數學家,但卻是浙大建校以來第一個參加的學者。
是的。
他的名頭已經是學者了。
不是普普通的講師。
哪怕他隻有本科學曆。
參加完冗長的開幕式,李傑被工作人員領到了隔壁的一號演講廳。
此刻,演講廳裏已經坐滿了人。
台下人頭攢動,放眼望去,約莫有三百多人,其中,既有頭發花白的教授,也有20出頭的年輕人。
那些年輕人,多半是普林斯頓研究院的學生。
這也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福利之一。
世界上最頂級的報告會,隻要你是學校的學生,就有資格進來。
不是本校學生?
抱歉。
請拿出邀請函。
今天的台下,不止有數學家,還有華新社的北美分部的記者團隊。
他們是昨天晚上剛到的,一行人三人,專門過來負責新聞采集工作。
其實,他們對數學完全不懂。
但,那不重要。
他們懂數學年會的含金量。
一個華夏學者在普林斯頓學術報告廳,開一場專場報告會,其附加意義已經超過本身。
不多時。
一身休閑裝的李傑緩緩走到了舞台上方。
“hello,大家好。”
一陣常規的開場白之後,李傑二話不說,直接提起簽字筆,一邊寫,一邊道。
“關於那篇論文,我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了,現在,我會現場進行演算,這大概需要三十分鍾時間。”
“剩下的半小時,我將會現場進行答疑。”
“首先,在正式推算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件事。”
“我為什麽會引入抽象代數中的有限域……”
(巴拉巴拉)
看著李傑在白板上寫下的證明過程,在配合著現場解說,原本看不太懂的人,也慢慢懂了。
原來是這樣?
原來還可以這樣?
竟然還能這樣?
醍醐灌頂!
隨著推演的進行,部分相熟的數學家們忍不住交頭接耳,低聲的討論著李傑的論證過程。
他們既然來到這裏,肯定看過那篇論文的預印本。
而且,不止一遍。
有些人是抱著求證的心態,另外一部人則是抱著找茬的態度。
(本章完)
2006年1月1號。
納瓦克機場。
李傑剛一走出通道,就看到一個華人舉著大的寫字板,上麵寫著他的名字。
他這次來阿美莉卡,主要是為了參加5號那場學術會議。
舉辦地點在普林斯頓。
普林斯頓是一座小城,從華夏那邊沒有直達的航班,他隻能轉道紐瓦克市國際機場。
然後再坐車前往普林斯頓。
“你好,我是張東升。”
看到李傑走到近前,那名華人留學生笑著道。
“你好,張老師,我是負責接您的導遊,我叫王浩,請你跟我來。”
“好的,謝謝。”
接著,兩人一路來到停車場。
普林斯頓也在新澤西州,位於紐約和費城之間,是一座很典型的鄉村小城。
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寧靜又安逸,很適合作學問。
在前往酒店的途中,王浩熱情的給李傑講述了一些注意事項。
比如,晚上九點以後,最好不要出門。
即便出門,也不要去一些黑哥們經常出沒的地區。
雖然普林斯頓的治安條件不錯,安保能力充足,但哪一座城市都不缺乏窮哥們。
真碰到搶劫什麽的,到時候就麻煩了。
然後,他又給李傑介紹了一些當地的特色餐廳。
王浩這麽熱情,也是有原因的,他也是從浙大數院走出來的學生。
母校來的老師,他能不熱情嗎?
而且,張老師還要在普林斯頓做報告。
如果今年不是非柯爾獎評選年,憑借那篇論文,‘張老師’很可能會收獲一枚柯爾獎。
接下來幾天,王浩都會作為向導,負責李傑在阿美瑞卡的出行事宜。
當然。
那是有報酬的。
100刀一天。
價格不算太貴(老美物價),也不算便宜(華夏物價)。
這部分開支是由阿美瑞卡數學學會負責。
誰讓是他們發出邀請的。
除了導遊費用,李傑往返的機票、食宿費用,也是活動主辦方負責,浙大那邊還有他批了三千美刀的活動經費。
3000美刀,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福利。
“張老師,會議是後天開始,明天您要不要出去玩玩?”
“普林斯頓距離紐約很近,車程隻有一個多小時,如果您要去的話,明天早上我過來接伱。”
“謝謝,不用了。”
李傑微微一笑,他對紐約不太感興趣,如果有哥譚的話,他或許會興奮一點。
“我明天準備在酒店休息。”
“好,那也行。”
王浩笑眯眯的說道:“如果你有什麽需求,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手機24小時開機。”
“好的。”
沒過多久,李傑在王浩的帶領下辦好了入住手續,辦好入住,他請了這小子吃了一頓飯,然後便各迴各家。
重新迴到酒店,他也碰到不好疑似前來參加會議的數學家們。
不過,雙方都不認識。
李傑懶得認識他們,人家也不知道他。
隻是擦肩而過。
其實,也沒必要認識什麽的,他又不混國外的學術圈,也不需要什麽學術資源。
無欲則剛。
……
轉眼間,時間來到學會報告當天。
這天,王浩胸口掛了一台相機,化身專職攝影師,這份工作是他主動請纓的。
同校的師兄在老美的數學會年會上,給那些大牛作報告,開天辟地第一遭啊。
當然好好好記錄。
另外。
報告會也是有級別之分的。
最頂級的報告會,自然是四年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專場學術報告會,其次是國際數學家大會的一小時報告。
接下來便是一些學會的報告會。
像老美數學年會,就是比較重磅的年會。
沒辦法。
老美的人才多。
全世界最頂級的人才,很多都在這裏。
這也導致老美數學年會大牛如雲。
簡言之,在類似的場合進行一次專場報告,那履曆刷刷起飛,什麽傑青、長江學者之類的評選,都很看著類似的資曆。
有這種經曆,就是超級加分項。
評選,快人一步。
迄今為止,李傑雖然不是第一個受邀的華國數學家,但卻是浙大建校以來第一個參加的學者。
是的。
他的名頭已經是學者了。
不是普普通的講師。
哪怕他隻有本科學曆。
參加完冗長的開幕式,李傑被工作人員領到了隔壁的一號演講廳。
此刻,演講廳裏已經坐滿了人。
台下人頭攢動,放眼望去,約莫有三百多人,其中,既有頭發花白的教授,也有20出頭的年輕人。
那些年輕人,多半是普林斯頓研究院的學生。
這也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福利之一。
世界上最頂級的報告會,隻要你是學校的學生,就有資格進來。
不是本校學生?
抱歉。
請拿出邀請函。
今天的台下,不止有數學家,還有華新社的北美分部的記者團隊。
他們是昨天晚上剛到的,一行人三人,專門過來負責新聞采集工作。
其實,他們對數學完全不懂。
但,那不重要。
他們懂數學年會的含金量。
一個華夏學者在普林斯頓學術報告廳,開一場專場報告會,其附加意義已經超過本身。
不多時。
一身休閑裝的李傑緩緩走到了舞台上方。
“hello,大家好。”
一陣常規的開場白之後,李傑二話不說,直接提起簽字筆,一邊寫,一邊道。
“關於那篇論文,我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了,現在,我會現場進行演算,這大概需要三十分鍾時間。”
“剩下的半小時,我將會現場進行答疑。”
“首先,在正式推算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件事。”
“我為什麽會引入抽象代數中的有限域……”
(巴拉巴拉)
看著李傑在白板上寫下的證明過程,在配合著現場解說,原本看不太懂的人,也慢慢懂了。
原來是這樣?
原來還可以這樣?
竟然還能這樣?
醍醐灌頂!
隨著推演的進行,部分相熟的數學家們忍不住交頭接耳,低聲的討論著李傑的論證過程。
他們既然來到這裏,肯定看過那篇論文的預印本。
而且,不止一遍。
有些人是抱著求證的心態,另外一部人則是抱著找茬的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