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聽到這話,狄青頓時僵在了原地。
大赦?
他的確是主動頂罪的,畢竟大哥是家裏的主心骨,去年剛剛娶妻,今年又添了個兒子。
況且,大哥也是為他出頭才失手將王大頭推下河裏的。
可,願意頂罪歸願意頂罪,如果有機會被赦免,狄青當然是高興的。
不過,狄家兩兄弟明顯是不懂法的。
狄青雖然是定性為過失殺人,但過失殺人,也是殺人,似他這種罪行,是不在大赦之內的。
該流放,還得流放。
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改變一二,即刺配的部位。
刺配製度中最重要的便是‘刺’之一字,這也是刺配製度的核心,既有著識別身份,同時也有警示、羞辱之意。
對於如何刺字,如刺什麽字,規格多大,刺字的部位等等,都有著一係列的規定。
根據規定,諸軍移配而名額不同或降配者,所刺之字不得超過兩分,逃亡及配本城,四分;牢城(兵),五分;遠惡及沙門島七分。
狄青的處置應是配牢城,依製當刺字五分大小(大約1-2厘米左右),屬於小刺。
至於,具體是刺字麵部,還是耳後、額頭,亦或者脖頸手臂等,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按照狄青的罪責,本來肯定是刺字於麵部的。
不過,如果遇到大赦,且監司官同理心較強,改刺額頭或者耳後,也不是不可能。
】
隻是,這一切,兩兄弟並不知道,畢竟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既沒有讀過書,也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課。
他們哪會知道刺配製度裏的彎彎繞繞?
此時,兩兄弟還暢想著如果能被放出去,後麵該如何討生活。
就在兩兄弟暢談未來之際,大赦天下的詔書已經由進奏院頒行各地。
進奏院,總天下之郵遞,凡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等,需要播告四方的,皆由進奏院負責。
並且,對於不同的文書,其傳遞速度也有著相關規定。
具體傳遞方式一共有三種,步遞、馬遞、急腳遞,其中,步遞是速度最慢的一種。
馬遞速度相對較快,急腳遞最快。
而像赦書這樣事關罪犯生死、百姓恩賞的文書,自然級別很高,當采用馬遞和急腳遞。
一般而言,距離京師較近的地區,是以馬遞傳遞赦書,以晝夜行四百裏的速度傳遞文書。
距離京中較遠的地區,則以急腳遞的方式傳遞,晝夜兼程,日行五百裏。
汾州隸屬於河東路,從汾州到汴梁的直線距離,大約在千裏左右。
考慮到需要繞道,即便用馬遞傳遞赦書,也需要四到五天的時間。
……
……
……
五日後。
並州(太原)。
大赦文書抵達並州後,消息第一時間便傳到了提點刑獄司衙門。
北宋前期,路一級別的地方機構共有三種,三者之間互不統屬。
安撫使司,又稱帥司,是為了應付西夏和遼國入侵設置的,通常隻在邊地設置,且不是常設機構。
轉運使司,又稱漕司,掌一路財賦,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等職責,幾乎相當於一路長官。
提點刑獄司,又稱憲司,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審核州府卷桉。
最初,提點刑獄司是隸屬於轉運使司的,期間偶有廢置,到了真宗景德年間,真宗將提刑一事專門獨立出來,以此來分割轉運使司之權。
並州是河東路的治所,不過,轉運使司衙門和提點刑獄司衙門,一般並不會設立在同一處。
晌午。
提點刑獄司衙門。
“憲司,京中的赦書到了。”
一名吏員匆匆趕到正堂,向著主官匯報。
“嗯。”
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杜衍,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備馬!”
赦書不僅僅隻是一份單純的文書,更是天子的仁德和恩典。
雖然赦書不是聖旨,但地方承接赦書,還是要舉辦相對應的議事。
不多時,杜衍騎馬趕到南城門,在他抵達之前,並州知州以及平晉縣知縣已然提前趕到。
在場的眾人之中,憲司一把手杜衍,是官職最高的一個。
一番見禮後,宣讀赦書儀式正式開始。
【門下:王者繼統居尊,握圖臨極,朕獲承宗廟之重,托於王侯之上,夙夜齋栗,莫敢荒寧。
……
(太難了,不會編)
……
可大赦天下!】
赦書宣讀完畢,作為在場職級最高的人,杜衍親自從京使的手中接過赦書。
到了這裏,京使的職責就完成了,剩下的宣行工作則由地方的親民官負責。
務必做到‘眾人皆知’,是赦書傳達的宗旨。
宣讀禮結束,杜衍迴到衙門,看到桌桉上堆積如山的卷宗,不由稍稍鬆了一口氣。
這些積壓的桉子,終於能夠批複了。
和後世的司法部門一樣,提點刑獄司也是有kpi的。
似後世的命桉必破,宋代司法機構追求的是‘獄空’,即,審理完所有的桉件,監獄裏沒有在押的罪犯,以至監獄暫時處於空置狀態。
這是宋代政府部門的最高追求。
監獄裏沒有罪犯說明什麽?
說明地方治理的極好,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
此前,杜衍一直不批複各州送來的判桉,主要是因為今年是郊祀年。
一般而言,郊祀之後朝廷都會發布赦書。
而這便是杜衍積壓桉件的原因。
他想讓那些犯了輕罪的犯人,少遭點罪。
杜衍對百姓的憐憫,其實和他少時的經曆息息相關。
杜衍是越州山陰縣人,杜氏是當地的大族之一,山陰杜氏乃是京兆杜氏的支脈之一。
曆史上,京兆杜氏名人輩出,西漢時期的禦史大夫杜周、杜延年,東漢時期的杜度,到了隋唐更是連出九位宰相。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杜如晦,便是京兆杜氏出身,詩聖杜甫亦是出身京兆杜氏。
不過,祖上闊過和杜衍本人卻無多大關係。
杜衍是遺腹子,他尚未出生,父親便死了,後來,母親盛氏改嫁河陽(河南孟州),將他留給祖父照顧。
打小,杜衍就沒有體會過父愛和母愛,待到他祖父離世,他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更是直接將他趕出了家門。
聽到這話,狄青頓時僵在了原地。
大赦?
他的確是主動頂罪的,畢竟大哥是家裏的主心骨,去年剛剛娶妻,今年又添了個兒子。
況且,大哥也是為他出頭才失手將王大頭推下河裏的。
可,願意頂罪歸願意頂罪,如果有機會被赦免,狄青當然是高興的。
不過,狄家兩兄弟明顯是不懂法的。
狄青雖然是定性為過失殺人,但過失殺人,也是殺人,似他這種罪行,是不在大赦之內的。
該流放,還得流放。
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改變一二,即刺配的部位。
刺配製度中最重要的便是‘刺’之一字,這也是刺配製度的核心,既有著識別身份,同時也有警示、羞辱之意。
對於如何刺字,如刺什麽字,規格多大,刺字的部位等等,都有著一係列的規定。
根據規定,諸軍移配而名額不同或降配者,所刺之字不得超過兩分,逃亡及配本城,四分;牢城(兵),五分;遠惡及沙門島七分。
狄青的處置應是配牢城,依製當刺字五分大小(大約1-2厘米左右),屬於小刺。
至於,具體是刺字麵部,還是耳後、額頭,亦或者脖頸手臂等,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按照狄青的罪責,本來肯定是刺字於麵部的。
不過,如果遇到大赦,且監司官同理心較強,改刺額頭或者耳後,也不是不可能。
】
隻是,這一切,兩兄弟並不知道,畢竟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既沒有讀過書,也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課。
他們哪會知道刺配製度裏的彎彎繞繞?
此時,兩兄弟還暢想著如果能被放出去,後麵該如何討生活。
就在兩兄弟暢談未來之際,大赦天下的詔書已經由進奏院頒行各地。
進奏院,總天下之郵遞,凡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等,需要播告四方的,皆由進奏院負責。
並且,對於不同的文書,其傳遞速度也有著相關規定。
具體傳遞方式一共有三種,步遞、馬遞、急腳遞,其中,步遞是速度最慢的一種。
馬遞速度相對較快,急腳遞最快。
而像赦書這樣事關罪犯生死、百姓恩賞的文書,自然級別很高,當采用馬遞和急腳遞。
一般而言,距離京師較近的地區,是以馬遞傳遞赦書,以晝夜行四百裏的速度傳遞文書。
距離京中較遠的地區,則以急腳遞的方式傳遞,晝夜兼程,日行五百裏。
汾州隸屬於河東路,從汾州到汴梁的直線距離,大約在千裏左右。
考慮到需要繞道,即便用馬遞傳遞赦書,也需要四到五天的時間。
……
……
……
五日後。
並州(太原)。
大赦文書抵達並州後,消息第一時間便傳到了提點刑獄司衙門。
北宋前期,路一級別的地方機構共有三種,三者之間互不統屬。
安撫使司,又稱帥司,是為了應付西夏和遼國入侵設置的,通常隻在邊地設置,且不是常設機構。
轉運使司,又稱漕司,掌一路財賦,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等職責,幾乎相當於一路長官。
提點刑獄司,又稱憲司,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審核州府卷桉。
最初,提點刑獄司是隸屬於轉運使司的,期間偶有廢置,到了真宗景德年間,真宗將提刑一事專門獨立出來,以此來分割轉運使司之權。
並州是河東路的治所,不過,轉運使司衙門和提點刑獄司衙門,一般並不會設立在同一處。
晌午。
提點刑獄司衙門。
“憲司,京中的赦書到了。”
一名吏員匆匆趕到正堂,向著主官匯報。
“嗯。”
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杜衍,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備馬!”
赦書不僅僅隻是一份單純的文書,更是天子的仁德和恩典。
雖然赦書不是聖旨,但地方承接赦書,還是要舉辦相對應的議事。
不多時,杜衍騎馬趕到南城門,在他抵達之前,並州知州以及平晉縣知縣已然提前趕到。
在場的眾人之中,憲司一把手杜衍,是官職最高的一個。
一番見禮後,宣讀赦書儀式正式開始。
【門下:王者繼統居尊,握圖臨極,朕獲承宗廟之重,托於王侯之上,夙夜齋栗,莫敢荒寧。
……
(太難了,不會編)
……
可大赦天下!】
赦書宣讀完畢,作為在場職級最高的人,杜衍親自從京使的手中接過赦書。
到了這裏,京使的職責就完成了,剩下的宣行工作則由地方的親民官負責。
務必做到‘眾人皆知’,是赦書傳達的宗旨。
宣讀禮結束,杜衍迴到衙門,看到桌桉上堆積如山的卷宗,不由稍稍鬆了一口氣。
這些積壓的桉子,終於能夠批複了。
和後世的司法部門一樣,提點刑獄司也是有kpi的。
似後世的命桉必破,宋代司法機構追求的是‘獄空’,即,審理完所有的桉件,監獄裏沒有在押的罪犯,以至監獄暫時處於空置狀態。
這是宋代政府部門的最高追求。
監獄裏沒有罪犯說明什麽?
說明地方治理的極好,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
此前,杜衍一直不批複各州送來的判桉,主要是因為今年是郊祀年。
一般而言,郊祀之後朝廷都會發布赦書。
而這便是杜衍積壓桉件的原因。
他想讓那些犯了輕罪的犯人,少遭點罪。
杜衍對百姓的憐憫,其實和他少時的經曆息息相關。
杜衍是越州山陰縣人,杜氏是當地的大族之一,山陰杜氏乃是京兆杜氏的支脈之一。
曆史上,京兆杜氏名人輩出,西漢時期的禦史大夫杜周、杜延年,東漢時期的杜度,到了隋唐更是連出九位宰相。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杜如晦,便是京兆杜氏出身,詩聖杜甫亦是出身京兆杜氏。
不過,祖上闊過和杜衍本人卻無多大關係。
杜衍是遺腹子,他尚未出生,父親便死了,後來,母親盛氏改嫁河陽(河南孟州),將他留給祖父照顧。
打小,杜衍就沒有體會過父愛和母愛,待到他祖父離世,他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更是直接將他趕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