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問,ea的全稱是什麽?然後會有人告訴你:endall。


    當然這隻是個段子。


    這是全球最大的資本運作遊戲公司,對於這樣一家公司來說,當然是資本在前。從91年上市後,它最大的職能便是為股東們賺錢,而青魚網絡不一樣,這是一家想做遊戲的公司。


    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青魚網絡的兩個老板,他們會告訴你,“我對錢沒有興趣。”


    大概吧……


    就像那些被巨頭們收購的中小團隊們,出了一兩款品質上佳的遊戲名聲大噪後便被收購了的那些,他們為什麽願意?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更多的錢,可以做更大的項目,大樹底下好乘涼。


    當然也有一些叫好不叫座的自身難以為繼,不得不寄人籬下。


    但一旦被大公司收購之後,他們的決策就會是來自於董事會下達的指令。


    董事會裏全是資本家,有幾個人懂遊戲?有幾個遊戲製作人能坐在上麵發表高論?


    遊戲開發商失去了獨立性,做出來的產品就不再那麽酷了,是的,我們認為這……一點都不cool,但我們還是要這樣做。


    去年,2007年10月份,大名鼎鼎的棒雞工作室從巨硬又獨立出來了,在《光環3》上市僅僅一個月之後。之所以要加個“又”是因為他們在2000年被巨硬收購前,本來就是一家獨立遊戲開發團隊。


    《光環3》首日僅在美國本土就賣出了1.7億美元的銷售額,首周超過3億美元,隨後讓這個係列躋身千萬銷量的怪獸級別。


    多麽輝煌的戰績。


    巨硬已經足夠保留這個工作室的獨立性了,獨立的停車場,獨立的辦公樓;他們的門禁卡可以打開總部的門,總部的員工卻打不開他們工作室;棒雞工作室還可以繞過巨硬的市場部和公關部直接與媒體和玩家進行交流。


    巨硬夠意思了吧。


    但棒雞還是覺得不自由,客觀條件上的百依百順不代表不會有意識上麵的碰撞,早在《光環2》的時候,麵臨著項目延期一年完善品質與半成品直接發售的兩個選擇,巨硬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光環2》的劇情直接被腰斬。


    雖然它還是成功了,依靠著聯網對戰係統,但開發團隊和公司的隔閡也種下了。


    這就是寄人籬下的身不由己。


    巨硬尚且如此,何況葉沉溪麵對的是ea?


    說這麽多,其實青魚網絡從最初就決定向各種外部資金sayno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


    第一就是保證自己的獨立性,管你巨硬ea或是育碧動視,我們自己的項目要自己做主。


    第二是,青魚真的不差錢。


    雖然青魚網絡第三季度7500萬美元的營收和ea的11.3億美元相比,天差地別,但論淨利潤的話,青魚網絡的1704萬美元就隻比ea的2147萬少一點點了,這還是在青魚網絡第三季度在韓國粗獷豪邁的營銷投入以及歐美市場的初步建設後,要是放第二季度,青魚網絡比ea還要多賺600萬美元。


    所以葉沉溪直接迴絕了理查德的提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當然理查德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關於ea旗下遊戲的授權,以及《萬物起源》的全平台實體發行,他們還需要慎重考慮後才能給葉沉溪答複。


    葉沉溪猜也猜得到慎重考慮的結果。


    整個會麵的過程中,葉沉溪的筆記本壓根兒沒機會打開。


    理查德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了。


    ea這邊可以宣布告吹了,對於葉沉溪和青魚網絡來說,有點兒無妄之災的感覺。


    《萬物起源》的ea發行黃了就黃了吧,算不得什麽大事,發行商又不是隻有這一家,葉沉溪現在身在美國,這裏也還有動視,還有take-2,還有雅達利不是,再不濟去法國還有育璧,去英國還有eidos,去日本也有萬代北夢宮,都是具有全球訂單壓盤、物流運輸、鋪貨渠道,零售商許可的,真不打緊。


    隻是失去了ea旗下遊戲的授權就有些遺憾了,本來這種事情純粹就是常規交易走個流程,我給你錢,你給我授權,我拿去賣,賣了還分你錢。


    你一點兒損失都沒有的事情,現在卻好像成了ea要挾他的籌碼。“想充遊戲庫啊?拿平台來換啊?”


    葉沉溪何嚐不知,這一切症結所在,還是在維爾福身上啊。


    steem平台現在也開始賺錢了,ea自己也明白了如今的維爾福還有青魚網絡已經走在了行業前沿,那是今後遊戲銷售的趨勢,數字發行會慢慢成為主流,於是他們也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平台。


    按照他們的一貫思路,買啊!


    ea想吃掉收購維爾福,那也是一把硬骨頭,幾次接觸下來,碰了幾次釘子,於是ea也開始尋找其他目標,廣撒網,總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


    而偏偏青魚fg適逢其會出現在他的眼前,宛如豆蔻少女,唇紅齒白,貌美如花,這土豪驚鴻一瞥,然後怦然心動,隔周就八車彩禮備齊,八抬大轎上門。


    青魚冤不冤。


    ……


    道別的時候理查德還是親自將葉沉溪送到了大廳門口,葉沉溪和他再次握手,說道:“希望我們以後會有合作的機會。“


    理查德也說:“我們的工作還是會繼續,如果你任何時候改變了想法,隨時可以聯係我們。”


    “當然。”葉沉溪道。


    調查過青魚網絡,也知道兩個老板的關係,但理查德看來收購並不一定完全胎死腹中。他還是會發送意向郵件給夏青魚,夫妻都有同床異夢,何況情侶,搞不好另一位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呢。


    兩人走到大廳,葉沉溪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卻看見一個小時前他坐著的那個位置,一個胡渣唏噓的白人男子此時正坐在那裏,看見理查德走了出來,站起身來,一臉興奮喊道:“嘿,理查德!”


    語氣像是朋友,但神情卻像是見到偶像的粉絲,短短幾個單詞,很明顯聽得出來顫音,雖然沒有俄國人那麽強烈,但應該也是來自中東歐地區。


    “喔,馬爾欽,又見麵了。”


    馬爾欽?果然是個典型的波蘭人名。


    理查德上前拍了一下馬爾欽的肩膀道:“抱歉再稍微等我一下,我有一個重要的電話。”


    “沒問題。”馬爾欽很爽落,好像今天來這裏能夠見到理查德就已經很滿足了的樣子。


    理查德再次跟葉沉溪道別,表麵上的禮節倒是做足了,然後便走迴了自己的辦公室,撥通了ea全球首席運營官德懷恩·摩爾的電話。


    “摩爾,fisoa那邊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順利。“理查德壓低了聲音。


    “為什麽?”摩爾問道。


    “理想主義的設計師,倔強的中國人,還有可能他們資金充足。”理查德無奈道。


    青魚網絡不是上市公司,沒有義務公布自己的財報,也沒有公布過,網上流傳的數據都是一些第三方諮詢公司市場調查和分析的結果,但應該不會差的太遠。


    況且,那可是一家中國的遊戲公司,大家都知道,中國網遊產業飛速發展中,大型遊戲公司的淨利率對於這些歐美老牌遊戲廠商來說,既難以置信,又羨慕不已。


    而青魚網絡很明顯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從第一款遊戲上線到現在,沒有一款失敗的產品,甚至表現良好都說不上,全是火爆得一塌糊塗的爆款。


    沒有一家遊戲公司是這樣的,起壯大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對價格不滿意嗎?”摩爾又問。


    “不,直接拒絕了,沒有半點想要聽取報價的興趣,我看得出來,他是認真的。”隔著電話,理查德還搖了搖頭。


    在ea初步的大概預估之中,對於青魚網絡的估值在2.75億至3.5億美元之間,它的營收能力很強,但目前體量還太小。


    “那我們可能需要考慮再提高一下對維爾福的報價了。”摩爾沉吟道。


    “大概多少?”


    “12億美金,嚐試一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戲開發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廚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廚房並收藏遊戲開發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