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航海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黃金、白銀乃至世界各地的特產和寶物,都開始如同洪水一般,洶湧的湧到大明。


    因為有即時的通訊設施無線電和有線電話,大明的觸手可以肆意擴展到全世界。


    而又因為商人的所有行為都需要交稅,大明的財政也越來越富裕。


    甚至富裕到了,讓朱元璋有些苦惱的地步。


    好在大明還有張天賜,不然朱元璋就要無腦推高工人的工資,以此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這條路就是阿美利卡曾經走過的路,顯然這條路是錯誤的。


    “陛下,如今最應該做的不是提高百姓的工資,而是給予百姓更好的福利待遇。”


    張天賜滿臉的無奈,要不是今天是月中,正好到了匯報預算花銷的時候,老朱可能真就下令提高工人的工資待遇了。


    “這個福利待遇,應當體現在後顧之憂上。”


    朱元璋哦了一聲,看向張天賜問道:“說說?”


    張天賜輕咳一聲,悠悠說道:“首先是工資問題,這個不能直接定下,百姓應該收入多少,而是應該定下最低的收入應該是多少。”


    “這個標準也很簡單,一日三餐外加租房,以最便宜的標準來定,讓一個進城務工的百姓能保證活下去,才是政府應該做的。”


    “第二呢,便是工作問題,其實很多百姓進城之後,會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沒辦法參與到自己幻想中的工作。”


    “那我們就應該用這些銀子去鋪路,建設更好的通勤環境,去建政府培訓班,幫助這些百姓學習技能,乃至於找到工作。”


    “第三則是生活問題,解決了生存之後便是生活,每個人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房價和教育上,才是讓百姓真正應該有奔頭的東西。”


    “之前陛下規定的每個百姓都能買得起房子,這個有一些過於輕鬆,反而不適合讓人奮鬥,這個房價應該和當地的月薪掛鉤,大概工作八到十年才能買得起房子,這才是房子應該有的價格。”


    說到最後一個房價,老朱摸著胡子思考起來。


    現在整個大明房價最貴的地方,無疑是應天。


    可是應天的房價再怎麽貴,因為應天是大明巨量財富聚集的地方,導致這裏的房價雖然節節攀升,但是民眾的收入也在更快的提高。


    現在一個普通在秦淮河上打工的力工,隻要省吃儉用幹三年,就足以在應天買到一個不帶院子的小房子。


    這是什麽概念?這就相當於在後世的北京,送三年外賣買得起四十平的房子。


    雖然這個價格在老朱看來已經很昂貴了,沒想到張天賜居然認為這個價格還不夠高。


    張天賜微微搖頭:“陛下,工資現在上漲,以後可就不好降低了。”


    “如果大明能一直蒸蒸日上,那工資怎麽上漲都無所謂,可是陛下您認為大明能夠一直蒸蒸日上嗎?”


    朱元璋扯了扯嘴角,心想著小兔崽子說話還真是不留情麵。


    不過張天賜說的也很對,沒有日不落的王朝,隻有元亨利貞的帝國規律。


    帝國就好像人體一樣,總會衰老和死亡,而那些讓帝國死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壯年時期留下的病根。


    “可是這個工資現在都漲到了這個地步,想要下降控製也不現實啊。”


    張天賜微微搖頭:“不能下降,也不需要下降,陛下的銀子應該一麵投入對衣食行的補貼上,一麵投入到生產力的提高上。”


    “讓工資穩定在這個數字,但是卻讓物價一直降低,這何嚐不是另一種漲工資呢。”


    朱元璋思索片刻,緩緩點點頭。


    “可以,你這個想法不錯,迴頭我在和徐本商量一下細節。”


    “對了,你那個什麽東西研究多久了,再過半個月就要過年了,還沒有苗頭嗎?”


    “我記得三四個月了吧,這東西有這麽難?”


    張天賜聞言忍不住抽了抽嘴角:“陛下,有沒有可能,正常的科研時限,都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的?”


    朱元璋不解的問道:“年?那你為什麽研究的這麽快?”


    張天賜嗬嗬笑道:“因為微臣是個天才。”


    嗬嗬,朱元璋心裏罵了一句不要臉。


    張天賜繼續說到:“其實已經成功了,隻是我不滿意還在繼續研究而已。”


    “我希望能將這個東西小型化,現在造出來足足有人的大腿粗,我認為這個……不行,不能進入到市場。”


    朱元璋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行吧,咱也不著急,反正咱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有什麽用。”


    “咱就是注意到你這次研究的速度很慢,這才好奇的問了問。”


    張天賜點點頭,打算起身就迴去繼續研究。


    朱元璋突然想起一件事,攔住張天賜:“對了,你不是已經研究出來了嗎,明天咱帶官員去科學院,你展示一下。”


    “沒辦法,現在大明官場,就你科學院最花銀子,八部都有些不滿,你總得展示一下。”


    張天賜無語凝噎。


    這當官的一個個心裏想的什麽都有,就是不記恩情。


    這蒸汽機發電機汽車飛機,哪個不是科學院掏出來的。


    這才幾個月沒有成果,怎麽這群官員就開始嫌棄科學院花錢多了?


    “行,到時候陛下大可以把這些有疑慮的官員都帶來。”


    第二天一早。


    朱元璋便帶著八部的官員齊聚科學院。


    張天賜早已準備好,當即拿出早已調試好的電子槍,擺在眾多官員麵前。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陶凱率先問道:“張少傅,此物有何用途?”


    張天賜沒有開口解釋,而是拿出兩根細小的鐵絲,放在了電子槍前麵。


    打開開關之後,電子槍啟動,鐵絲迅速變紅軟化,隻是輕輕一次觸屏,兩個鐵絲便連接在了一起。


    等到冷卻之後,這就好像一根鐵絲一樣,絲毫沒有焊接過的痕跡。


    “這就是最簡單的用處,用來焊接細微的物體。”張天賜解釋道。


    “還有一些別的用途,比如可以通過粒子加速反射後,進行放大成像,甚至能夠讓人看到細胞中最微小的物質結構。”


    聽到這句話,過來湊熱鬧的趙留風眼前一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