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老者開的小汽車,張天賜坐在副駕, 吳夢琪和春竹坐在後排。


    兩女在後排小聲的討論著老者聽不懂的物理知識,張天賜則在和老者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我那兒子可太讓人愁了,這幾年要不是我督促,他是什麽都不想幹,就想著混吃混喝。”


    張天賜尷尬的笑了笑:“這事……不太好和我說吧,您就不怕我迴頭給你兒子踢下去,換個更有進取心的人上來?”


    老者長歎一聲:“那還更好了,什麽是縣尹?以前是隻要不出錯就行,可是現在時代變了,要有進取心,要能快速發展才是好縣尹。”


    “繼續坐在座位上什麽都不做,等鞍山城被時代拋棄,我們家隻怕要被老百姓罵死,那還不如早早退下來呢。”


    張天賜搖了搖頭:“您的孩子能聽您的話,最近一直在到處忙朝廷的事,能看的出他可能隻是沒有目標而已,並不是真的混吃等死之輩。”


    老者聽到張天賜的誇獎,嘿嘿笑了笑。


    能被大明民間公認的聖人誇獎,這可是多少白銀都換不來的盛譽啊。


    “您啊,和民間傳說的一樣,待人溫和啊。”


    張天賜聽到民間傳說,忍不住問道:“民間還傳說什麽了?”


    “咳,倒不是我自戀,就是實在好奇民間會說什麽。”


    老者笑嗬嗬的答道:“說您是科學一家的聖人,是從孔子之後的第二個聖人。”


    “還有說大明得國最正,不然怎麽會誕生聖人呢?”


    張天賜聽著民間對自己的誇獎倒是很高興,就是覺得聖人這個詞有點過了,連忙擺手。


    “過譽了,這……說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老者嗬嗬說道:“聽說全民掃盲和這幾年朝廷一直在做的義務教育,都是您提出的?”


    張天賜點了點頭,對老者說道:“當然,不過我這麽做也是有私心的,前朝認為愚民才能穩定,而我不這麽認為,我認為老百姓都開蒙了,知曉道理了,才會知道對錯,才會知道誰對他們更好。”


    老者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還是你們這些當大官的看的遠啊,咱們這些老百姓隻以為是朝廷心善呢。”


    “不過,老話說得好,論跡不論心。不管您和朝廷是什麽目的,千百年來第一個讓老百姓都能識字的想法,不還是您實現落地的嗎?”


    “能做到這要是還不能封個聖人,那孔子我看也就那樣。”


    好家夥,老者一句話直接將聖人這個詞的含金量變成了,自己有沒有封聖這件事上。


    要是張天賜沒封聖,那聖人這個詞就沒含金量,隻有張天賜封聖了,那聖人才是聖人。


    張天賜趕忙解釋道:“過了過了,說我有功我承認,和聖人掛鉤我可不認為。”


    老者這次笑嗬嗬的搖了搖頭,卻沒有繼續說起封聖,而是換了個話題說道:“其實有一點不僅是我,其他人也不明白。”


    “您看起來好像很反對儒家,那為什麽那麽多學科中,儒家還是必學的知識呢?”


    聽到老者這麽問,張天賜便給老者解釋道:“儒家分五……四種。先秦儒、公羊儒、董仲儒、朱熹儒。而我不喜歡的,則是後麵這兩種。”


    “朝廷現在推行的,也是先秦儒和公羊儒,可不是後麵這兩種。”


    其實儒家思想還有第五種,不過這第五種還沒有誕生,那就是華夏封建曆史上最後一個聖人,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


    隻不過現在王陽明還沒有出生,這個思想自然沒有誕生,也就算不得數。


    儒家在曆史的演變中,從最開始的孔子之儒,到後來孟子、荀子、公羊、董仲舒、朱熹、直到最後的聖人王陽明,可以說其中的思想內核在人性的角度來看,是如同坐過山車一樣。


    也就是說儒家要反對,但是不能全都反對,要不特殊時期的救出孔夫子這句話,是怎麽流傳出來的,就是要否定中間時期向政治演變的儒家,接納最開始和最後的哲學儒家。


    老者若有所思,車子也到了廠子門口。


    對老者做了一禮,畢竟人家年紀這麽大還給自己開車,迴禮是應當的。


    老者卻被嚇了一跳,趕忙迴禮說道:“哎呦,聖人怎麽能對我行禮呢。”


    顯然在車子上老者說的民間把張天賜當做聖人這件事,不僅僅是說其他百姓,其中也包括了自己。


    張天賜啞然失笑,隻能囑咐老者開車迴去的時候慢一點。


    進到廠子中,張天賜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穿著官服的鞍山城縣尹。


    “楊縣尹。”張天賜上前率先開口說道。


    “在下張天賜,應天……”


    不等張天賜說完,楊縣尹立刻激動的握住張天賜的手:“張大人,您終於來了!”


    “快來看看這現在流水線搭建的有沒有問題,有你這個專業人士的指導,肯定能發現不少的問題。”


    張天賜連連擺手:“我就是來看看你們做到那個階段了,至於指導,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習慣,隻要能生產出來的符合標準的就可以了。”


    楊縣尹連連點頭:“還是張大人想的周到……那我帶張大人到處看看?”


    張天賜笑著應下:“看看還是要看看的,那就勞煩你帶路了。”


    楊縣尹笑了笑,開始給張天賜介紹起這個廠子的建設過程。


    目前整個汽車廠的大框架已經搭建完成,隻剩下一些玻璃還沒有安裝。


    看到廠房內的腳手架,張天賜沒有覺得很離譜,但是在看到登高車的時候,張天賜繃不住了。


    指著這個登高車,張天賜開口問道:“這是你們自己研究的?”


    楊縣尹驕傲的點點頭:“之前維修的時候,有個工人突發奇想,把剪刀的原理和蒸汽機上的活塞結合在了一起。”


    “正好那個工人今天在發電廠房那看護,要不要給您叫來看看?”


    張天賜連連點頭:“肯定要見一見,不過不用把他叫來,我去找他看看。”


    張天賜跟著楊縣尹來到後院的發電廠房,一個工人正在帶著一群小徒弟,講解工作內容。


    看到楊縣尹,那工人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走了過來問道:“大人您怎麽來了,難不成登高車又出問題了?”


    楊縣尹擺了擺手,對工人介紹到:“這位就是應天城來的張少傅張天賜,飛機就是他和陶成道發明的。”


    工人看向張天賜,張天賜還沒來得及打招唿,工人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工聖大人,我居然見到活的工聖大人了,我出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