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揮手:“不行,你們太醫院絕對不能研究這個東西了。”
趙留風一臉的不解:“陛下,不可啊,怎麽能說不放棄就放棄了呢?”
“若是陛下擔心此物會危害百姓,當通過更加嚴苛的律法和更加嚴厲的監察,如果隻是一味的一刀切,那豈不是因噎廢食?”
“而且微臣發現,阿芙蓉雖然有癮,但是在合適的劑量之下,能夠將那些患有癌症之人的癌症縮小。”
“此物能讓人家破人亡,卻也能救人於水火,陛下萬萬不可因噎廢食啊!”
朱元璋皺著眉,趙留風所言他自然知曉。
可是此事實在是牽扯太大,放任太醫院自己研究,他實在是寢食難安。
“這樣吧,咱將太醫院劃分出去一個部門,專做研究,不可在涉及診斷病症。”
“如果你認為這樣還是不行,那咱就隻能一刀切了。”
朱元璋選擇先退一步。
趙留風的能力,以及他對醫學的探索精神,朱元璋還是很滿意的。
但是你讓一個專門負責給皇家和大小官員看病的部門,去研究能讓人上癮的藥物,那朱元璋實在是放不下那個心。
這也太嚇人了,萬一太醫院要是想要耍壞,聯合外人坑害皇室怎麽辦?
雖然就算是沒有阿芙蓉,想要坑害皇室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本身就已經有那麽多大殺器了,你在給太醫院添加一個,那豈不是更嚇人了?
趙留風抿著嘴,思索片刻後意識到,這件事恐怕真的難以兩全。
既然朱元璋很給麵子,選擇自己先退一步。
那趙留風要是再不接受,豈不是不給皇帝麵子了?
“陛下聖明。”趙留風拜頭叩首:“陛下愛民體恤百姓,實乃大明之福。”
朱元璋擺了擺手,對趙留風說道:“別提那些了,你確定這是阿芙蓉的種子就行。”
趙留風點頭應下:“陛下明鑒,微臣研究阿芙蓉不說天下第一,但是也敢說能超越微臣者不過一掌之數。”
“這阿芙蓉的種子表皮幹癟堅硬,再看泛著土黃色,絕對是從西方或西北方栽種。”
“隻有這樣的環境之下,阿芙蓉才會讓種子變得更加堅硬,以防止水分的蒸發。”
朱元璋滿意點點頭,趙留風的推斷正好能和錦衣衛的調查結果對的上。
這阿芙蓉的種子,便是在山西和甘肅的交界地所發現。
當時負責運輸阿芙蓉種子的遊商,立刻便被錦衣衛抓了起來。
在使用吐真劑的多次審訊之後,發現白蓮教的保密意識之強,隻允許上下層雙向聯係。
敲定聯絡人之後, 聯係的方式又會改為下對上的單向聯係。
朱元璋的手指敲著桌子。
“錦衣衛倒是抓到了負責販賣種子的商人,但是卻因為他們中的單向聯係方式,沒辦法向更上層溯源。”
“此事實在是困難啊……”
審訊偵查不是趙留風的本職,但是當年張天賜操縱輿論,打倒孔家的整個流程,他也是全都看在眼裏的。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學習張天賜。
發動全國百姓的力量,幫助朝廷尋找阿芙蓉呢?
順便還能科普一下阿芙蓉的壞處,隨便編幾個被阿芙蓉害的家破人亡的小故事,這豈不是兩全其美之法?
朱元璋聽到趙留風這麽說,眼神微動,顯然也起了這種小心思。
讓趙留風退下,叫來張天賜,朱元璋開始詢問此法的可行性。
張天賜聞言一聽,先是皺眉,本能的就不想讓老百姓知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轉念又一想,很多百姓正是因為不知道,這才被人下了套,害的一家家破人亡。
所以對百姓的科普,還是十分重要的。
“迴稟陛下,微臣認為趙院使說的不錯,可以通過家破人亡的小故事,來讓百姓銘記此物絕不可輕易觸碰。”
“而且微臣認為,這些故事一定要獵奇,一定要足夠抓人眼球,結局一定讓讓人看後心理不適。”
“如此才能培養起百姓對阿芙蓉這類物質的厭惡。”
“對了,還可以加入一些,緝毒錦衣衛,為了不讓老百姓沾染此物,因此而犧牲的感人故事。”
“這樣一來,一方麵可以進一步強化百姓對成癮物的厭惡,還能加深百姓對整個國家的信任。”
張天賜絮絮叨叨,又給朱元璋舉了七八個例子。
比如王五沾染了阿芙蓉,誤把親娘當老婆,把親爹當賊人,害的自己家破人亡。
又比如李三不慎沾染阿芙蓉,原本越過越紅火的家庭徹底支離破碎,一次沾染過量之後產生幻覺,直接把老婆孩子當做豬肉給宰了。
這些故事聽得朱元璋嘖嘖稱奇,暗道一聲可惜這些文章太短,不然編成話本一定讓人很喜歡看。
張天賜舉了一些例子,朱元璋思索片刻後覺得此事百利無一害。
大手一揮,又讓張天賜來負責,對百姓的科普宣傳。
見張天賜慢步離開禦書房,朱元璋捋了捋胡子,突然意識到不對勁。
好像上次張天賜跟禮部摻和一起,負責針對孔家的時候,他好像覺得張天賜也鬧不出什麽大問題。
結果張天賜寫的文章實在是太辛辣了,差點引起民憤。
朱元璋先是緊張了一下,隨後又搖搖頭,這次要針對的可是阿芙蓉這種毒物,又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亂子吧?應該不會吧?
第二日,大明周報提前兩天發行。
【十歲男童枕頭下居然藏著這種毒物!是何人要動我大明根基?】
【可怕,陝西境內竟然發現了這種毒物,速速告知家人遠離。】
【一家十二口人一日滅門,兒子為何要痛下殺手?轉發給你的親朋好友,看看這個讓人震撼的故事。】
朱元璋捧著報紙,看著上麵大字的標題,忍不住嘴角直抽。
大明周報可是官方的權威報刊。
你張天賜能不能,別他娘在這上麵搞你這些土味這一套?
不過有一說一,這標題起的確實夠吸引人。
而且標題和文章裏,都在暗示明示讓人將這個故事,盡快散播出去。
雖然說俗是俗了一點,但是不得不說這種題材確實很吸引人的眼球。
就連朱元璋都忍不住想要看下去,更何況民間的老百姓呢。
趙留風一臉的不解:“陛下,不可啊,怎麽能說不放棄就放棄了呢?”
“若是陛下擔心此物會危害百姓,當通過更加嚴苛的律法和更加嚴厲的監察,如果隻是一味的一刀切,那豈不是因噎廢食?”
“而且微臣發現,阿芙蓉雖然有癮,但是在合適的劑量之下,能夠將那些患有癌症之人的癌症縮小。”
“此物能讓人家破人亡,卻也能救人於水火,陛下萬萬不可因噎廢食啊!”
朱元璋皺著眉,趙留風所言他自然知曉。
可是此事實在是牽扯太大,放任太醫院自己研究,他實在是寢食難安。
“這樣吧,咱將太醫院劃分出去一個部門,專做研究,不可在涉及診斷病症。”
“如果你認為這樣還是不行,那咱就隻能一刀切了。”
朱元璋選擇先退一步。
趙留風的能力,以及他對醫學的探索精神,朱元璋還是很滿意的。
但是你讓一個專門負責給皇家和大小官員看病的部門,去研究能讓人上癮的藥物,那朱元璋實在是放不下那個心。
這也太嚇人了,萬一太醫院要是想要耍壞,聯合外人坑害皇室怎麽辦?
雖然就算是沒有阿芙蓉,想要坑害皇室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本身就已經有那麽多大殺器了,你在給太醫院添加一個,那豈不是更嚇人了?
趙留風抿著嘴,思索片刻後意識到,這件事恐怕真的難以兩全。
既然朱元璋很給麵子,選擇自己先退一步。
那趙留風要是再不接受,豈不是不給皇帝麵子了?
“陛下聖明。”趙留風拜頭叩首:“陛下愛民體恤百姓,實乃大明之福。”
朱元璋擺了擺手,對趙留風說道:“別提那些了,你確定這是阿芙蓉的種子就行。”
趙留風點頭應下:“陛下明鑒,微臣研究阿芙蓉不說天下第一,但是也敢說能超越微臣者不過一掌之數。”
“這阿芙蓉的種子表皮幹癟堅硬,再看泛著土黃色,絕對是從西方或西北方栽種。”
“隻有這樣的環境之下,阿芙蓉才會讓種子變得更加堅硬,以防止水分的蒸發。”
朱元璋滿意點點頭,趙留風的推斷正好能和錦衣衛的調查結果對的上。
這阿芙蓉的種子,便是在山西和甘肅的交界地所發現。
當時負責運輸阿芙蓉種子的遊商,立刻便被錦衣衛抓了起來。
在使用吐真劑的多次審訊之後,發現白蓮教的保密意識之強,隻允許上下層雙向聯係。
敲定聯絡人之後, 聯係的方式又會改為下對上的單向聯係。
朱元璋的手指敲著桌子。
“錦衣衛倒是抓到了負責販賣種子的商人,但是卻因為他們中的單向聯係方式,沒辦法向更上層溯源。”
“此事實在是困難啊……”
審訊偵查不是趙留風的本職,但是當年張天賜操縱輿論,打倒孔家的整個流程,他也是全都看在眼裏的。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學習張天賜。
發動全國百姓的力量,幫助朝廷尋找阿芙蓉呢?
順便還能科普一下阿芙蓉的壞處,隨便編幾個被阿芙蓉害的家破人亡的小故事,這豈不是兩全其美之法?
朱元璋聽到趙留風這麽說,眼神微動,顯然也起了這種小心思。
讓趙留風退下,叫來張天賜,朱元璋開始詢問此法的可行性。
張天賜聞言一聽,先是皺眉,本能的就不想讓老百姓知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轉念又一想,很多百姓正是因為不知道,這才被人下了套,害的一家家破人亡。
所以對百姓的科普,還是十分重要的。
“迴稟陛下,微臣認為趙院使說的不錯,可以通過家破人亡的小故事,來讓百姓銘記此物絕不可輕易觸碰。”
“而且微臣認為,這些故事一定要獵奇,一定要足夠抓人眼球,結局一定讓讓人看後心理不適。”
“如此才能培養起百姓對阿芙蓉這類物質的厭惡。”
“對了,還可以加入一些,緝毒錦衣衛,為了不讓老百姓沾染此物,因此而犧牲的感人故事。”
“這樣一來,一方麵可以進一步強化百姓對成癮物的厭惡,還能加深百姓對整個國家的信任。”
張天賜絮絮叨叨,又給朱元璋舉了七八個例子。
比如王五沾染了阿芙蓉,誤把親娘當老婆,把親爹當賊人,害的自己家破人亡。
又比如李三不慎沾染阿芙蓉,原本越過越紅火的家庭徹底支離破碎,一次沾染過量之後產生幻覺,直接把老婆孩子當做豬肉給宰了。
這些故事聽得朱元璋嘖嘖稱奇,暗道一聲可惜這些文章太短,不然編成話本一定讓人很喜歡看。
張天賜舉了一些例子,朱元璋思索片刻後覺得此事百利無一害。
大手一揮,又讓張天賜來負責,對百姓的科普宣傳。
見張天賜慢步離開禦書房,朱元璋捋了捋胡子,突然意識到不對勁。
好像上次張天賜跟禮部摻和一起,負責針對孔家的時候,他好像覺得張天賜也鬧不出什麽大問題。
結果張天賜寫的文章實在是太辛辣了,差點引起民憤。
朱元璋先是緊張了一下,隨後又搖搖頭,這次要針對的可是阿芙蓉這種毒物,又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亂子吧?應該不會吧?
第二日,大明周報提前兩天發行。
【十歲男童枕頭下居然藏著這種毒物!是何人要動我大明根基?】
【可怕,陝西境內竟然發現了這種毒物,速速告知家人遠離。】
【一家十二口人一日滅門,兒子為何要痛下殺手?轉發給你的親朋好友,看看這個讓人震撼的故事。】
朱元璋捧著報紙,看著上麵大字的標題,忍不住嘴角直抽。
大明周報可是官方的權威報刊。
你張天賜能不能,別他娘在這上麵搞你這些土味這一套?
不過有一說一,這標題起的確實夠吸引人。
而且標題和文章裏,都在暗示明示讓人將這個故事,盡快散播出去。
雖然說俗是俗了一點,但是不得不說這種題材確實很吸引人的眼球。
就連朱元璋都忍不住想要看下去,更何況民間的老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