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美洲大陸,根據後世不完全的統計,土豆的種類少說四五百種,多說恐怕會到上千種。
徐達出發之前,太醫院和農業部都和徐達交代過,盡可能的將各個品種都帶一些迴來。
目的不為別的,就為了快速迭代出產量高、毒素低的土豆。
至於為何土豆這麽受重視,而玉米和紅薯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因為這兩種隻能當做副食。
而土豆,卻是末日世界或者饑荒環境下,最好的主食選擇。
比地瓜和玉米更加不挑地方,產量也要更加高。
除了三種主要糧食作物,萬潘諾格還帶來了一些新的,徐達從來沒有見過的作物。
比如一種叫做木薯的植物,還有花生、西紅柿、辣椒、煙葉等等植物。
除去煙葉,徐達打算帶迴去給太醫院看看,有沒有藥用價值。
其餘的植物要麽是主食要麽是調味品,都被徐達一股腦全都收了下來。
當然,這麽多植物中,卻仍然缺最重要的一種植物。
那就是橡膠。
雖然萬潘諾格見過橡膠樹,但是那些畢竟都是零星蔓延到中美洲的孤品。
如果想要找到更多的橡膠樹,那麽就需要向更南方的南美洲去尋找。
交易完成,徐達便和萬潘諾格告別。
在徐達等人離開的第二天,瑪雅帝國便組建軍隊,手持石矛和黑曜石刀,對庫茲特蘭王國發起了進攻。
浩浩蕩蕩的千人大軍,在十四世紀的中美州,已經算是一場舉世大戰。
瑪雅帝國和庫茲特蘭王國之間的戰爭,隨著瑪雅帝國的宣戰,一觸即發。
然而,戰鬥第一天,瑪雅帝國便被庫茲特蘭王國打的兵敗如山倒。
隻見十名身穿大明鎧甲,手持大明鋼刀的庫茲特蘭勇士,好像一座防禦塔一樣。
帶領著身後三百多名族人,殺進隊伍中就開始左劈右砍。
庫茲特蘭王國和瑪雅帝國之間的戰爭,十分血腥,幾乎所有人都是麵對麵肉搏。
然而這種戰爭在徐達看來,卻和村子械鬥都不如。
不,甚至還不如兩個村子械鬥。
瑪雅帝國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隊伍卻零零散散,完全沒有軍陣的樣子。
如果讓徐達來指揮,你沒有鐵器還能沒有藤條和樹皮?
編織個藤甲,做個藤甲長矛軍。
擺好隊形,庫茲特蘭的十個重甲勇士再怎麽強,也會被軍陣輕而易舉的撕碎。
而且你們不是也有原始的酒水和油脂麽?不是也會做陶罐嘛?
打幾十萬人的大戰你用不起這些,就對付幾百人,這些油脂還不做成燃燒瓶?
徐達等人自然是不知道,別說是現在的世界格局。
便是向後在傳承六百年,漢人的軍法也是世界上斷崖般的領先。
此時的澳洲大陸,所有隨著大明船隊到達澳洲的船隻,都被朱樉強行扣押下來,一個一個仔細的檢查起來。
在朱樉的命令下,大概有十分之一的船隻底部被做過手腳,船底的木板多了一層,用來加塞阿芙蓉等作物。
同時朱樉也收到了朱元璋的來信,要朱樉配合錦衣衛,對南洋所有國家開始徹查。
徹查範圍,北至陳朝和蘭納國、南至毛利人島嶼。
東至紹德雷爾王朝、西至尼格利陀人群島。
總而言之,大明的後花園是一個都不能放過,必須全都查個幹淨。
路上如果有誰不服,那就直接撕破臉皮,直接劃為大明新的州府。
朱樉從朱元璋的信中,感覺到朱元璋對於此事的重視性。
隨即暫停澳洲勘探計劃,開始派出福建艦隊向南洋各地海事巡查。
這一查可就算是惹到了這些南洋小國。
幾個月前才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這還沒過幾個月,你大明就不認賬了?
南洋諸國頓時群情激奮,一些聰明的國王甚至開始鼓動百姓,要和大明對抗。
然而他們和他們對抗唯一的結果就是……滅國。
這些小國四分五裂,都不需要出動步兵,直接在海上對著這些國家來兩炮,這些國家要麽哆哆嗦嗦俯首稱臣,要麽隻剩下遍地的殘垣。
當越來越多不聽話的小國被滅國之後,由滿者伯夷國和新加坡王國牽頭,同南洋二十二國一起帶頭向大明投降。
至於其他的小國反應,則依然陰晴不定。
投降的下場很嚴重。
這可不是什麽名義上臣服,然後繼續做自己的太上皇。
投降大明和投降前朝可不一樣,投降大明是真的要被從王位上拽下來的。
此地以後直接算作大明信州府,由大明官員接管。
至於皇族?老老實實給大明“交稅”七成,大明讓你在本地當個豪強。
你要是不願意交,那大明也不會殘忍的亡族滅種。
留下一個女兒孫女之類的,給朱標的後宮留著,剩下的家產包括你們的人頭,全都進史官的博物館吧。
現在史官越來越豪橫,在史官劉振的帶偏下,現在史官已經不再滿足收集國內的東西了。
現在史官的目光,已經放到了海外所有國家的皇室貴族身上。
你說……要是把他們製作成標本,存放到大明史家博物館……
那他劉振得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多出名的名聲!
保不齊以後自己比太史家族還要出名!
劉振這邊摩拳擦掌,等待其他南洋小國作死,自己好去給人家皇室做成標本存起來。
南洋諸國這邊卻因為新加坡王國開了投降的頭,陸陸續續的都投降了。
在南洋諸國看來,自己這個北方的鄰居,如今終於對南方伸出了自己的爪牙。
自己這些家族享受了千年的太上皇地位,現在迴歸平常,做個豪強也行。
總比一家人都被擺進博物館要強吧!
君不見麻逸國頑強抵抗,一家子上上下下上千人都被做成了標本。
給麻逸國旁邊的呂宋王國,嚇的第二天就連大明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對大明投降了。
朱標對此是唉聲歎氣,雖然他一直想要征服南洋,但是可沒想是這樣征服。
拿過一張紙,又要開始計劃南洋的統治政策,不然到時候當地老百姓民生凋敝,到處出海做海盜,他們大明還怎麽做生意?
徐達出發之前,太醫院和農業部都和徐達交代過,盡可能的將各個品種都帶一些迴來。
目的不為別的,就為了快速迭代出產量高、毒素低的土豆。
至於為何土豆這麽受重視,而玉米和紅薯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因為這兩種隻能當做副食。
而土豆,卻是末日世界或者饑荒環境下,最好的主食選擇。
比地瓜和玉米更加不挑地方,產量也要更加高。
除了三種主要糧食作物,萬潘諾格還帶來了一些新的,徐達從來沒有見過的作物。
比如一種叫做木薯的植物,還有花生、西紅柿、辣椒、煙葉等等植物。
除去煙葉,徐達打算帶迴去給太醫院看看,有沒有藥用價值。
其餘的植物要麽是主食要麽是調味品,都被徐達一股腦全都收了下來。
當然,這麽多植物中,卻仍然缺最重要的一種植物。
那就是橡膠。
雖然萬潘諾格見過橡膠樹,但是那些畢竟都是零星蔓延到中美洲的孤品。
如果想要找到更多的橡膠樹,那麽就需要向更南方的南美洲去尋找。
交易完成,徐達便和萬潘諾格告別。
在徐達等人離開的第二天,瑪雅帝國便組建軍隊,手持石矛和黑曜石刀,對庫茲特蘭王國發起了進攻。
浩浩蕩蕩的千人大軍,在十四世紀的中美州,已經算是一場舉世大戰。
瑪雅帝國和庫茲特蘭王國之間的戰爭,隨著瑪雅帝國的宣戰,一觸即發。
然而,戰鬥第一天,瑪雅帝國便被庫茲特蘭王國打的兵敗如山倒。
隻見十名身穿大明鎧甲,手持大明鋼刀的庫茲特蘭勇士,好像一座防禦塔一樣。
帶領著身後三百多名族人,殺進隊伍中就開始左劈右砍。
庫茲特蘭王國和瑪雅帝國之間的戰爭,十分血腥,幾乎所有人都是麵對麵肉搏。
然而這種戰爭在徐達看來,卻和村子械鬥都不如。
不,甚至還不如兩個村子械鬥。
瑪雅帝國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隊伍卻零零散散,完全沒有軍陣的樣子。
如果讓徐達來指揮,你沒有鐵器還能沒有藤條和樹皮?
編織個藤甲,做個藤甲長矛軍。
擺好隊形,庫茲特蘭的十個重甲勇士再怎麽強,也會被軍陣輕而易舉的撕碎。
而且你們不是也有原始的酒水和油脂麽?不是也會做陶罐嘛?
打幾十萬人的大戰你用不起這些,就對付幾百人,這些油脂還不做成燃燒瓶?
徐達等人自然是不知道,別說是現在的世界格局。
便是向後在傳承六百年,漢人的軍法也是世界上斷崖般的領先。
此時的澳洲大陸,所有隨著大明船隊到達澳洲的船隻,都被朱樉強行扣押下來,一個一個仔細的檢查起來。
在朱樉的命令下,大概有十分之一的船隻底部被做過手腳,船底的木板多了一層,用來加塞阿芙蓉等作物。
同時朱樉也收到了朱元璋的來信,要朱樉配合錦衣衛,對南洋所有國家開始徹查。
徹查範圍,北至陳朝和蘭納國、南至毛利人島嶼。
東至紹德雷爾王朝、西至尼格利陀人群島。
總而言之,大明的後花園是一個都不能放過,必須全都查個幹淨。
路上如果有誰不服,那就直接撕破臉皮,直接劃為大明新的州府。
朱樉從朱元璋的信中,感覺到朱元璋對於此事的重視性。
隨即暫停澳洲勘探計劃,開始派出福建艦隊向南洋各地海事巡查。
這一查可就算是惹到了這些南洋小國。
幾個月前才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這還沒過幾個月,你大明就不認賬了?
南洋諸國頓時群情激奮,一些聰明的國王甚至開始鼓動百姓,要和大明對抗。
然而他們和他們對抗唯一的結果就是……滅國。
這些小國四分五裂,都不需要出動步兵,直接在海上對著這些國家來兩炮,這些國家要麽哆哆嗦嗦俯首稱臣,要麽隻剩下遍地的殘垣。
當越來越多不聽話的小國被滅國之後,由滿者伯夷國和新加坡王國牽頭,同南洋二十二國一起帶頭向大明投降。
至於其他的小國反應,則依然陰晴不定。
投降的下場很嚴重。
這可不是什麽名義上臣服,然後繼續做自己的太上皇。
投降大明和投降前朝可不一樣,投降大明是真的要被從王位上拽下來的。
此地以後直接算作大明信州府,由大明官員接管。
至於皇族?老老實實給大明“交稅”七成,大明讓你在本地當個豪強。
你要是不願意交,那大明也不會殘忍的亡族滅種。
留下一個女兒孫女之類的,給朱標的後宮留著,剩下的家產包括你們的人頭,全都進史官的博物館吧。
現在史官越來越豪橫,在史官劉振的帶偏下,現在史官已經不再滿足收集國內的東西了。
現在史官的目光,已經放到了海外所有國家的皇室貴族身上。
你說……要是把他們製作成標本,存放到大明史家博物館……
那他劉振得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多出名的名聲!
保不齊以後自己比太史家族還要出名!
劉振這邊摩拳擦掌,等待其他南洋小國作死,自己好去給人家皇室做成標本存起來。
南洋諸國這邊卻因為新加坡王國開了投降的頭,陸陸續續的都投降了。
在南洋諸國看來,自己這個北方的鄰居,如今終於對南方伸出了自己的爪牙。
自己這些家族享受了千年的太上皇地位,現在迴歸平常,做個豪強也行。
總比一家人都被擺進博物館要強吧!
君不見麻逸國頑強抵抗,一家子上上下下上千人都被做成了標本。
給麻逸國旁邊的呂宋王國,嚇的第二天就連大明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對大明投降了。
朱標對此是唉聲歎氣,雖然他一直想要征服南洋,但是可沒想是這樣征服。
拿過一張紙,又要開始計劃南洋的統治政策,不然到時候當地老百姓民生凋敝,到處出海做海盜,他們大明還怎麽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