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迴頭看了張天賜一眼,對張天賜擺了擺手,示意張天賜先出去。
張天賜見狀,隻能在心底歎息一聲,沉默著走出禦書房。
朱元璋將科學院寫在黑板上,顯然不是懷疑張天賜,而是懷疑起科學院內部隱藏的那名內鬼。
可是科學院內部現在已經安插了大量錦衣衛,這給胡惟庸提供硝化纖維配方的又是怎麽將配方送出去的?
這件事可怕的地方就在於,這名內鬼一直在利用科學院內部的技術,扶持皇權的敵對勢力。
當初上海縣的縣尹說,上海縣的電燈和發電機技術是在孔家那買的,可是孔家隻是在一對爺孫的幫助下製造了蒸汽機。
發電機孔家還沒來得及研究,他們就已經倒台了。
而上海縣縣尹購買技術的那個人,和給孔家假技術的八大商以及孔家本身,都沒有任何關係。
就很莫名其妙的人間蒸發了。
本以為經過上次嚴查之後,雖然沒抓到幕後的叛徒,但是至少也應該能讓幕後的叛徒老實一點。
沒想到幕後的叛徒不僅沒有老實,還變得更加猖狂,甚至給胡惟庸提供硝化纖維做爆炸物。
這一來,可就直接觸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鱗。
親情、權力,親情上朱元璋自然不必多說,那是不能後退一步。
權力上因為朱元璋的出身問題,小時候的生活是朱元璋一生也繞不開的死結。
除非是朱元璋主動分出去的權力,不然任何人都碰不到一下。
而現在那個幕後叛徒,連續兩次的行動,在朱元璋看來就是在對自己的權力進行挑釁。
因為張天賜為大明立過數次功勞,雖然朱元璋一直沒有明確的表示賞賜,但是這些功勞卻沒有消散。
而是化作隱形的“人情”和“保命符”,讓朱元璋硬生生忍下了技術外泄的憤怒,隻是加強了對科學院的管理,以當做對幕後叛徒的一次警告。
可是這第二次技術外泄,泄露的還是爆炸物!
如果這次朱元璋還能忍下來,那張天賜就不是大明的功臣,而是他朱元璋的私生子了。
逮捕!徹查!科學院內誰都別想跑!
朱元璋迴想起剛剛張天賜離開的背影,突然有一些擔心。
張天賜不能有危險,哪怕科學院內所有人都死了,隻要張天賜不死,他就還能在搭起一個班子。
那這個世界上哪裏最安全?皇宮?
總不能讓張天賜住進皇宮裏吧?那第二安全的就剩下詔獄了。
朱元璋睜開眼睛,看到朱標還跪在地上懇求自己,不要在政治上掀起太大的波瀾。
冷笑一聲,朱元璋發現自己這幾年的脾氣確實越來越好。
如果是以前,估計自己已經隨手抄個家夥,就要去揍朱標了。
但是現在朱元璋居然覺得朱標說的也對,一旦政治上發生動蕩,那麽下層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
但是,朱元璋愛老百姓不假,可是這份愛也是有先後順序的。
老百姓隻能排在家人和權力的後麵,如果因為百姓而影響到家人的安危,或者權力的範圍,那朱元璋就要“苦一苦百姓”了。
“標兒,你是不是忘記,自己曾經說過的話了?”朱元璋淡淡的說道,臉上露出玩味的笑容。
朱標一愣,沒反應過來朱元璋提起的是哪件事?
“父皇說的是哪件事?可有什麽提醒?”
朱元璋嗬嗬冷笑一聲:“標兒,你忘了你和咱說過的話?”
“你說過,自己要做和始皇帝一樣的皇帝,要做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皇帝】!”
朱標瞳孔一縮,頓時想起自己曾和母後,還有張天賜都講過自己的理想。
朱標自己確實想做後來人永遠也無法超過的極皇帝,可是做極皇帝又和自己希望朝堂安穩,有什麽聯係?
見朱標疑惑,朱元璋長歎一聲對朱標解釋道:“標兒,你認為胡惟庸密謀造反這件事,和文武百官真的就沒有聯係嗎?”
“六部中書,從應天到地方,上千官員上萬小吏,他們誰能保證自己和社會完全脫鉤?”
“隻要他們之間還有聯係,無論是扶持也好當保護傘也罷,每一環每一扣,終究會傳導到最上層。”
“工部使用的鐵礦原料是誰家的”
“戶部會選擇工部哪個地區開采出的白銀?禮部在和南洋外交時,更偏向引導南洋國家和哪個省份做生意?”
“吏部對百官升遷和調職的判斷依據從何而來?刑部對那些豪強富戶判刑的時候,為什麽行刑標準不一樣呢?”
“當然了,還有更有趣的一點,那就是咱之前想打北元,你猜兵部會選擇從哪調集糧草?又為什麽會選擇從某個地方調集糧草呢?”
“標兒啊,這些你現在還不用明白,你隻需要跟在咱身後看,跟在咱身後學。”
“這六部中書一輩子也不說句話,可是他們的每個選擇,都會讓大明富裕一點,或者更貧窮一點。”
朱標此時早已呆愣在原地,朱元璋剛剛舉出的六部例子,讓朱標瞳孔劇烈顫抖,卻又覺得背後發涼。
六部、中書都是如此做起事來有私心,那宋濂……甚至是張天賜呢?
他們對自己是不是也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私心?
不,朱標一直都知道,宋濂希望通過朱標自己來證明,自己的學識是沒問題的,是可以治好國家的。
張天賜則希望綁上自己未來是皇帝的戰車,希望能後朱標一起邁入新的時代。
可是,這些隻是朱標知道的私心。
而那些藏在內心深處,甚至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卻會在每一次選擇中透露出的私心,又真的和朱標的利益相符麽?
朱元璋對著一旁的萬福太監使了個眼色,萬福太監心領神會,立刻上前將朱標攙扶到一旁的座位上。
萬福就這一點好,朱元璋隻要一個眼神,萬福太監就能知道朱元璋想的是什麽,不然萬福私交錦衣衛的事,朱元璋早就給他拉到皇宮門口給砍了。
朱元璋喚來蔣瓛,開始下令對科學院第一次從裏到外的清查。
張天賜見狀,隻能在心底歎息一聲,沉默著走出禦書房。
朱元璋將科學院寫在黑板上,顯然不是懷疑張天賜,而是懷疑起科學院內部隱藏的那名內鬼。
可是科學院內部現在已經安插了大量錦衣衛,這給胡惟庸提供硝化纖維配方的又是怎麽將配方送出去的?
這件事可怕的地方就在於,這名內鬼一直在利用科學院內部的技術,扶持皇權的敵對勢力。
當初上海縣的縣尹說,上海縣的電燈和發電機技術是在孔家那買的,可是孔家隻是在一對爺孫的幫助下製造了蒸汽機。
發電機孔家還沒來得及研究,他們就已經倒台了。
而上海縣縣尹購買技術的那個人,和給孔家假技術的八大商以及孔家本身,都沒有任何關係。
就很莫名其妙的人間蒸發了。
本以為經過上次嚴查之後,雖然沒抓到幕後的叛徒,但是至少也應該能讓幕後的叛徒老實一點。
沒想到幕後的叛徒不僅沒有老實,還變得更加猖狂,甚至給胡惟庸提供硝化纖維做爆炸物。
這一來,可就直接觸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鱗。
親情、權力,親情上朱元璋自然不必多說,那是不能後退一步。
權力上因為朱元璋的出身問題,小時候的生活是朱元璋一生也繞不開的死結。
除非是朱元璋主動分出去的權力,不然任何人都碰不到一下。
而現在那個幕後叛徒,連續兩次的行動,在朱元璋看來就是在對自己的權力進行挑釁。
因為張天賜為大明立過數次功勞,雖然朱元璋一直沒有明確的表示賞賜,但是這些功勞卻沒有消散。
而是化作隱形的“人情”和“保命符”,讓朱元璋硬生生忍下了技術外泄的憤怒,隻是加強了對科學院的管理,以當做對幕後叛徒的一次警告。
可是這第二次技術外泄,泄露的還是爆炸物!
如果這次朱元璋還能忍下來,那張天賜就不是大明的功臣,而是他朱元璋的私生子了。
逮捕!徹查!科學院內誰都別想跑!
朱元璋迴想起剛剛張天賜離開的背影,突然有一些擔心。
張天賜不能有危險,哪怕科學院內所有人都死了,隻要張天賜不死,他就還能在搭起一個班子。
那這個世界上哪裏最安全?皇宮?
總不能讓張天賜住進皇宮裏吧?那第二安全的就剩下詔獄了。
朱元璋睜開眼睛,看到朱標還跪在地上懇求自己,不要在政治上掀起太大的波瀾。
冷笑一聲,朱元璋發現自己這幾年的脾氣確實越來越好。
如果是以前,估計自己已經隨手抄個家夥,就要去揍朱標了。
但是現在朱元璋居然覺得朱標說的也對,一旦政治上發生動蕩,那麽下層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
但是,朱元璋愛老百姓不假,可是這份愛也是有先後順序的。
老百姓隻能排在家人和權力的後麵,如果因為百姓而影響到家人的安危,或者權力的範圍,那朱元璋就要“苦一苦百姓”了。
“標兒,你是不是忘記,自己曾經說過的話了?”朱元璋淡淡的說道,臉上露出玩味的笑容。
朱標一愣,沒反應過來朱元璋提起的是哪件事?
“父皇說的是哪件事?可有什麽提醒?”
朱元璋嗬嗬冷笑一聲:“標兒,你忘了你和咱說過的話?”
“你說過,自己要做和始皇帝一樣的皇帝,要做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皇帝】!”
朱標瞳孔一縮,頓時想起自己曾和母後,還有張天賜都講過自己的理想。
朱標自己確實想做後來人永遠也無法超過的極皇帝,可是做極皇帝又和自己希望朝堂安穩,有什麽聯係?
見朱標疑惑,朱元璋長歎一聲對朱標解釋道:“標兒,你認為胡惟庸密謀造反這件事,和文武百官真的就沒有聯係嗎?”
“六部中書,從應天到地方,上千官員上萬小吏,他們誰能保證自己和社會完全脫鉤?”
“隻要他們之間還有聯係,無論是扶持也好當保護傘也罷,每一環每一扣,終究會傳導到最上層。”
“工部使用的鐵礦原料是誰家的”
“戶部會選擇工部哪個地區開采出的白銀?禮部在和南洋外交時,更偏向引導南洋國家和哪個省份做生意?”
“吏部對百官升遷和調職的判斷依據從何而來?刑部對那些豪強富戶判刑的時候,為什麽行刑標準不一樣呢?”
“當然了,還有更有趣的一點,那就是咱之前想打北元,你猜兵部會選擇從哪調集糧草?又為什麽會選擇從某個地方調集糧草呢?”
“標兒啊,這些你現在還不用明白,你隻需要跟在咱身後看,跟在咱身後學。”
“這六部中書一輩子也不說句話,可是他們的每個選擇,都會讓大明富裕一點,或者更貧窮一點。”
朱標此時早已呆愣在原地,朱元璋剛剛舉出的六部例子,讓朱標瞳孔劇烈顫抖,卻又覺得背後發涼。
六部、中書都是如此做起事來有私心,那宋濂……甚至是張天賜呢?
他們對自己是不是也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私心?
不,朱標一直都知道,宋濂希望通過朱標自己來證明,自己的學識是沒問題的,是可以治好國家的。
張天賜則希望綁上自己未來是皇帝的戰車,希望能後朱標一起邁入新的時代。
可是,這些隻是朱標知道的私心。
而那些藏在內心深處,甚至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卻會在每一次選擇中透露出的私心,又真的和朱標的利益相符麽?
朱元璋對著一旁的萬福太監使了個眼色,萬福太監心領神會,立刻上前將朱標攙扶到一旁的座位上。
萬福就這一點好,朱元璋隻要一個眼神,萬福太監就能知道朱元璋想的是什麽,不然萬福私交錦衣衛的事,朱元璋早就給他拉到皇宮門口給砍了。
朱元璋喚來蔣瓛,開始下令對科學院第一次從裏到外的清查。